他重金購下古琴,一曲不彈卻將琴摔碎,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13 亭臺書聲

大唐儀鳳三年(公元678年),20歲的陳子昂經過金華山上縣學三年的勵志苦讀,學業已小有成就了。為了順利步入仕途,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陳子昂走出了偏僻蜀地,踏上了去長安國子監的求學之路。

陳子昂進國子監求學,其目的是考取進士。然而想考取進士,社會名聲很重要。為此,預先幹謁卿相,呈獻詩文,冀其稱譽的「行卷」的做法就必不可少。而那時的「行卷」,實際上就是中進士的敲門磚。

可是,從偏遠的涪江之濱走來的陳子昂還略帶土氣,初到帝京,住在宣陽裡(今西安和平門外),雖胸藏錦繡,卻沒人能識,要想得到一塊敲門磚談何容易!為此他很苦惱,「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怎麼才能實現呢?平日裡和詩書為伍、與筆墨為伴的他,在考期將近的時候,就這樣備受痛苦的折磨。

一天,一陣嘈雜聲打破了這古老街道的沉寂,正在溫習功課的年青陳子昂也被吸引,引頸遠望,只見東市一隅,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只見人來,不見人去。

出於好奇,他帶上書童,直奔東市。擠進人群內圈,但見一高鼻藍眼、身穿長袍、神端氣正的西域老人,懷抱胡琴一把,席地而坐。胡琴琴身斑駁,琴杆筆直插琴筒,琴弓掛在兩根琴弦調弦柄上。問琴賣幾何,西域人開口就是一百萬。長安城裡聞訊而來的達官顯貴、大商巨賈相互傳看,沒能辨出所值天價,當然不敢貿然出手。所以幾天下來這場面雖大,琴卻無人下手。可是賣琴人一點不急,神情像渭水邊垂釣的姜太公那般悠閒,根本不在乎路人的指指點點和冷嘲熱諷,偶爾只說句「好琴只賣識貨有緣人」,而此時圍觀的人則癟嘴:「恐怕是一個傻瓜在等另一個傻瓜吧。」

在此觀察了許久的陳子昂,根本不在乎大家怎麼說,他拿起胡琴仔細地看了一遍,隨後又看看那滿臉絡腮鬍子的異域人,想到自己告別故鄉親人,隻身來到長安,胸懷「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高遠理想,滿腹經綸卻無人知曉,和這看似普通實際價值連城的古琴一樣不被世人賞識,悲憐之意頓生。

「這琴我買下了!」陳子昂想到這裡,大聲說道。賣琴老人瞥了子昂一眼,神態還是那般自若,既無欣喜之情,又無感激之意,圍觀的人們也在靜觀結果。在旁人眼裡,這位其貌不揚,甚至帶點土氣的年青人,不討價還價,出手闊綽買下胡琴,不是俞伯牙轉世的撫琴高手,就是腦袋進了水的傻瓜。

圍觀的人們安靜了下來,看到陳子昂買下胡琴叫僕人抱走之後,一下開始喧鬧起來了,尾隨陳子昂向宣陽裡走去,都想聽聽他用古琴演奏的天籟之音,有好事者還刨根問底他是何許人,有何等超凡本事?陳子昂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笑,並告訴大家:「我住在宣陽裡,明日將在住處聚會,以琴樂會友,敬請各位帶上家人,邀上名人雅士光臨敝寓,屆時將略備薄酒、小菜,專候諸位。」

第二天,陳子昂住處門庭若市,販夫走卒,名士賢達,富家子弟,三教九流,紛紛應邀相聚。他好酒好菜招待他們,並捧出胡琴置於案上。酒過三巡之後,陳子昂離席朗聲道:「吾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雖來自僻遠巴蜀涪江之濱,但身懷天下志。今日邀請各位光臨,本想奏樂助興,但仔細一想,吾本進京備考之人,求取功名、光耀名庭才是我的眼下當務之急,今撫琴有何益?玩這古琴,對我來說不過是雕蟲小技,不足以顯我才華。如今奉上拙作百軸,敬請諸君賜教。」邊說邊取出清謄的詩詞歌賦,擺於客人們的几案上,請客人們賞閱,然後繼續說道:「吾飽讀詩書,東奔西走,來到京城,卻不為人識,就像這古琴一樣!然這古琴怎能與吾的詩文媲美呢?」陳子昂發出嘆息之後,舉起胡琴,奮力往地上一摔,琴身粉碎,琴弦發出「嗚嗚」之音。眾人見此大驚失色,惋惜不已,陳子昂卻舉止平和,面無悔意。

陳子昂碎琴

聚會之後,陳子昂的名字很快傳遍京都,從此他的詩文也被人們爭相傳誦,社會名聲大振,幾年後他終於考取了進士,作了武則天的近臣。

相關焦點

  • 彈了這麼多年琴,真的懂怎麼保養古琴嗎?
    ,琴尾朝下,注意保護琴體不要受到磕碰。長途旅行攜帶應將琴先裝入軟質琴囊,再裝入硬質有緩衝層的專用琴盒,非配套琴盒要將空隙全部用軟布塞緊,攜帶運輸時琴弦應適當放鬆。如果需要郵寄時,還要將琴盒裝入帶有減震緩衝層的盒子並打包結實牢固,防止一些快遞公司粗暴裝卸和不負責任運輸而造成損壞。
  • 古琴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覓一靜夜,尋一靜室,推窗,賞明月如風,品一抹茶香,再為自己彈上一曲古琴。這是多少大雅之人,心之嚮往的畫面。但......你真的會古琴嗎???......-「我不知道去哪找古琴老師」-「哎,也不知道這老師靠不靠譜」-「我太忙了,只能自學」-「這古琴課怎麼這麼貴呀」......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在其他人彈奏完相應曲目後,陳成渤與愛徒胡晉合奏《春風》作為壓軸,大膽模仿少數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的表現手法,使這首現代琴曲在保持渾厚之韻的前提下,帶上了異域風情,明朗歡快的旋律讓小小的音樂廳春風駘蕩,春意盎然。曲終謝幕,陳成渤返身入座,沈英彪持簫上場,一曲《赤壁懷古》宏遠灑脫,大氣磅礴。琴簫合璧,渾然一體。
  •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彈彈古琴,說說愛
    古琴曲裡愛情故事多不多?不好意思,真的不多。為什麼呢?可能是受琴者禁也的觀點的影響,也可能是受那存天理滅人慾的狗屁觀點的影響,總之古琴曲裡反映純真的愛情的古琴曲目真的不多。大概盤點一下,把相思的、哀怨的都算在內的話,應該也就是十幾首吧。
  • 忘機琴話2:如果選擇學習古琴,現在需要買琴嗎?不買怎麼練習?
    這個價位可能連做正常古琴的原材料的價格都未必夠,多半是裝裝飾作用或者是做擺設,有一個青年旅社的大廳裡擺著古琴,看上去正常,琴太輕了,手只要一動,這個琴就會隨著動,沒法彈,看上去長得跟正常古琴一個樣子,腔體不對,琴弦不對,重量不對,沒法用,但是用來拍照卻是一個比較好的裝飾品。
  •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說完背景,咱們再看看題目,這篇課文的題目裡不只有兩位主人公,還有一個重要物件—琴弦。古琴的每一處設計,都有其獨特內涵,比如琴長約三尺六分五寸,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頭寬六寸,象徵六合;琴尾四寸,象徵四時,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五根琴弦象徵五行,後來又增加兩弦為文武二弦……
  • 這個城市是古琴的發祥地,來這裡一琴慰風塵
    左手按弦取音,右手撥彈琴弦。抹、挑、勾、剔之間,散音松沉而曠遠,泛音清冷則而入仙,按音吟猱而多變。天地人三籟借一方古琴縱橫交錯、變幻無方,高山流水、萬壑松風、水光雲影躍然弦上。曲終眾人散去,凝視著橫放桌前的古琴,琴身閃爍著木器的光暈,琴穗垂懸而下,我輕輕地撥動其中的一根弦,它便聲鳴震蕩整個房間,再由外而內撼動我的心房。
  • 古琴有哪些大師級粉絲
    古琴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此外,琴面上還鑲有用以架設琴弦的硬木,叫嶽山。琴底掏有大小兩個音槽,大的稱龍池,小的叫鳳沼,這叫「有山有水有龍有鳳」。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相傳,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 學奏古琴,學斫古琴,開班傳藝 一位越南博士的琴色人生
    受訪者供圖  中國古琴藝術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今年是越南籍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阮延俊來到武漢的第15個年頭。沉醉於古琴藝術的他,在東湖之畔的琴坊,開班傳授古琴技藝,另還教人製作古琴。
  • 講座|琴藝與琴道,古琴傳承與藝術人生
    85歲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系教授、北大國學院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樓宇烈先生近日在北京大學從《琴藝與琴道》的角度講述古琴傳承和發展,他認為:「學過琴的人都會在琴裡面感受到人的一種安靜、專一、中正的東西,所以中國的藝術不是簡單的技藝,而是通過技藝引導你的興趣。中國的古琴能夠幫助人養成這種敬意。」
  • 古琴幽韻(高山流水覓知音)
    見到了既美貌,又有文採的卓文君, 司馬相如的心中,便生出愛慕之情,酒席間,司馬相如向卓府借來了古琴,即興彈奏了一曲「鳳求凰」,此時躲在帷帳之後的卓文君,已聽出了曲中之意。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將才華橫溢的司馬相如詔到了長安,並委以重用,此時,在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司馬相如的眼裡,卓文君已是人老珠黃,風情不在了,司馬相如遂起納妾之意,後來卓文君以一到萬的數字為開頭,寫詩一首寄予司馬相如:「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 唐琴「九霄環珮」將在昆明奏響;丁承運彈箏韻味似古琴|每日琴訊
    最新鮮的古琴資訊唐琴「九霄環珮」將首次亮相昆明由李祥霆演奏千年唐琴「九霄環珮」8月將首次亮相昆明目前,此琴為香港企業家何作如收藏,李祥霆是何作如唯一認可的演奏者。——值得打個飛的去聽琴丁承運彈傳統古箏韻味十足「要像彈古箏那樣彈古琴!」
  • 他因一賦而獲得絕世古琴,又依此琴奏一名曲而抱得美人歸
    在我國的古代文人生活中,琴幾乎是人人必備的才藝,所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歷代文人墨客們要麼以琴修身,要麼以琴自娛,要麼就是以琴言志。今天,筆者來說一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彈琴並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 古人愛古琴而今人多不彈
    而琴原為五弦,至周加兩弦為七弦,故又稱為七弦琴。今之七弦琴,長三尺六寸。琴以三分損益法,將弦長計算出簡單的整數比,以徽志之,共十三徽,可奏出純律。琴面光滑,可隨意取音。音域廣,變化多,音色深厚莊重,音量雖不大,但有金石聲。指法有散、泛、按三類。  遠古時代的"琴",它在中國的樂器裡最富代表性,身價頗高,象徵著君王和隱士。如今所謂的古琴,古代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
  • 5歲適合學古琴嗎?三十歲適合學古琴嗎?古琴大家幾歲學琴?
    査阜西:13歲查阜西(1895~1976),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拙、典雅。十三歲學彈古琴,後在長沙、姑蘇、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建議安排「今虞琴社」,曾編纂《存見古琴曲譜緝覽》,並擔任《琴曲集成》等巨作的主編。
  • 初學者怎麼練習古琴?
    以免欲速則不達。因此將練習古琴的方法整理如下,與琴友們分享。1、多聽多思考在學某一曲之前,最好選擇好將要學習的版本聽熟,甚至會背,則學習時會倍感輕鬆,有時會有頓悟之感,有豁然開朗之愉快。3、背譜古琴的琴面上只有「徽」點,沒有固定的「品」,所以彈琴時若不看左手,則不容易按準音位,所以按譜索彈後,要背譜,讓練琴時視線脫離琴譜,可以關注左手。
  • 古琴挑選攻略|怎麼去挑選一張好的古琴?
    在我國西周時期,人們按製作材質,將樂器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為八音。其中,古琴是八音中『絲』的代表樂器。古人云:八音為弦為最,而琴為之首。千百年前,古琴就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作為一張能夠彈奏的樂器,我們要求一張古琴必須要滿足不砂音、不打板、不抗指。這是一個鐵打的定律,也是一張合格古琴的基本標準。其次,古琴的按音、散音、泛音要均衡。
  • 古琴名家楊青:古琴是生活方式 有琴就不會絕望
    6月26日,孔子琴坊高端古琴品鑑會在濟南舉辦。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青,諸城派琴家、山東泉韻琴社社長朱子易等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楊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古琴是當今優雅的生活方式,彈琴就像與祖先對話。」
  • 古琴大師龔一論「琴道」一半在彈奏之功 一半在琴聲之外
    78歲的古琴大師龔一,結合前一天晚上在觀賞紹興古琴愛好者們演出中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了「怎樣彈好古琴」的理念。在他看來,彈「好」一首琴曲,是有著相對的客觀標準。在音高音準、節拍節奏和技術技巧之外,演奏者對樂曲內容理解、體會的正確與否及深淺,直接關係到聽覺效果。
  • 隱士孫登為何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
    還有一個是字公和,號蘇門先生的隱士孫登,史料記載他的事跡不多,他比阮籍小,比嵇康年長,且和這兩位「竹林七賢」裡的頭號大名士都有過交往。葛洪的《神仙傳·孫登傳》和其他史料記載,孫登不知什麼地方人,無家屬,住在山洞裡,席地而坐,夏天穿草編的衣服,因長發丈餘,在冬天,就把長發披在身上取暖。孫登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讀《易經》,《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