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王國80年商業傳奇:從小木工廠到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近日,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最快將在12月下旬IPO,預計募資規模達到2-3億美元,市值或達60億美元。

不少人疑惑,一家玩具公司,撐得起如此高的市值嗎?泡泡瑪特或許仍待商榷,但已經有一家玩具公司市值做到了2500億!

這家公司就是鼎鼎大名的樂高(Lego)。

從木工廠誕生

樂高公司的創始人Ole Kirk Christiansen,1891年出生於丹麥一個貧困家庭,高中畢業後在德國做了幾年木工,學得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後回到丹麥經營一家木工廠,承包建設農場、木屋、室內裝潢等。

1929年美股崩盤,全世界陷入經濟大蕭條,Ole木工廠的生意也大受影響,他不得不辭退所有工人,帶著兩雙兒女生產梯子、凳子一類的廉價木製品,其中也包括木頭玩具。Ole發現,在全行業一片蕭條時,唯獨玩具產品的訂單數不降反升,他決定讓木工廠朝這個方向轉型,重新招聘員工,製造更多的木製玩具和小木刻品。

樂觀的他甚至將公司重新命名為「Lego」,這個詞是丹麥語 leggodt 的縮寫,意思是「好好玩」,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個詞在拉丁文中表示「拼裝、組合」。

▲最早的Lego標識

1940年4月,丹麥被德軍佔領,由於德國人禁止在玩具中使用金屬和橡膠,無形中極大推動了木製玩具市場。在二戰爆發的頭兩年裡,Lego的銷售額翻了一番,整個戰爭發期的訂單數也遠超和平年代。

二戰結束後,塑料產品開始流行,Ole也購買了一臺注塑成型機,生產塑料玩具。到1949年,樂高已生產200多種不同的塑料和木製玩具,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上有圓形凸起、可一個個組裝拆合的Lego積木(Lego Bricks)。

到1951年,塑料玩具已經佔到樂高產量的一半。1955年開始出口瑞典,第二年又在德國設立第一個國外銷售辦事處,樂高玩具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58年3月,樂高創始人Ole Kristiansen病逝,他的兒子Godtfred全面接手公司業務。幸運的是,老人在臨終前得見Lego積木拿到了丹麥專利局的專利證明。

▲LEGO創始人 Ole Kirk Christianse

重要轉型發展期

1960年,一場大火燒毀了樂高的倉庫。

失去所有木製玩具庫存後,剛剛執掌公司不久的Godtfred面臨抉擇,到底是重建木產產品工廠,還是就此專注塑料玩具。經過反覆權衡,他決定專心發展塑料玩具,原先的木製品生產線獨立出去,由其他家族成員運營。

不僅如此,他還確立了樂高玩具六大原則:1、限制大小但不限制想像力;2、讓消費者買得起;3、簡單、耐用、種類豐富;4、男女老少皆宜;5、玩具中的經典,無需更新;6、分配渠道暢通。

從那時起,樂高公司火力全開,一方面進軍北美玩具市場,開闢新戰場;一方面不斷推出帶拼裝說明書的成套積木,並設立研發部門Lego Futura,開發最酷、最有趣、最受孩子歡迎的玩具,如1969年推出的一套含12伏特動力機組的火車模型。

1973年,Lego集團還更換了他們的品牌商標設計,紅底白字加上黃色描邊,一直延續至今。

Godtfred曾提出一個重要概念「Lego System」—— 玩具製造商不應只開發短暫佔據市場的一次性產品,而應該開發一種不同玩具之間互相關聯的綜合體系,這樣一個體系才能夠形成重複銷售,而且不會因為推陳出新而失去原有產品的趣味性。

正是出於這種理念,樂高讓所有創新都具有向前兼容性,不同形狀、不同套系、不同年代的產品都可以更好地組合在一起。

比如,一個套裝裡的樂高建築模型可以和來自不同套裝的汽車、燈塔、交通信號、鐵軌等無縫連接。在拆合拼裝的過程中發揮兒童的想像力,組成其他新奇古怪的東西,並讓樂高積木的消費不斷延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1961年,Godtfred表妹Dagny Holm加入了集團,讓Lego 玩具變得愈發具有創造力。

這位女士仿佛有種魔力,可以將自己見到的景物、建築、飛機、人物等都用Lego積木表達出來,十分奪人眼球。在她的創作之下,上世紀60年代中葉,每年都有超過2萬名訪客專程從世界各地趕到樂高位於丹麥Billund的工廠,只為欣賞Lego公共陳列室裡擺放的各類玩具模型。

▲Dagny Holm

1979年,Godtfred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由他的兒子Kjeld Kirk Kristiansen接任,樂高集團的控制權傳到第三代手中。

Kjeld的經營思路以產品經營和渠道擴張為核心,推出一系列到現在為止依然具有影響力的核心套裝(包括樂高小鎮系列、樂高城堡系列、樂高太空系列等)。孩子們的遊戲體驗感直線飆升,並直接引發了樂高的急速擴張。

在Kjeld的帶領下,樂高公司經歷了一個長達15年的黃金髮展期,公司營收從1978年的1.42億美元飆升到1993年時的12億美元,併入圍全球十大玩具廠商。

一度瀕臨破產

但此時Lego也遇到麻煩了,而且是大麻煩。

進入九十年代,兒童遊戲方式發生變化,電子玩具大行其道,孩子們留給傳統玩具的時間越來越少,樂高的市場環境開始變得不樂觀。危機中,1994年,Kjeld 任命企業轉型專家Poul Plougmann重組樂高,希望他帶領公司打一場翻身仗。

Poul精簡樂高的組織架構,在內部推行瘦身計劃,裁撤上千名員工,試圖以此激起員工的鬥志。

但Poul對產品缺乏深入的理解,在他治下,樂高實施激進的發展戰略,把產品線拉得很長,除了積極參與遊戲、動畫類玩具的設計,在周邊產業也大肆擴張,很多新興產品與樂高的創意設計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Poul還試圖照搬迪斯尼模式,幾年內在全球快速建立幾個大型樂高主題公園,佔用了大量資金(每個主題公園的投資都在3億美元以上,且資產回收周期極長)。

1994-1998年,樂高生產的新玩具數量達到原來的3倍,平均每年引入5個新產品主題,可多數新增的主題與樂高既有產品線的融合度卻不高,導致生產成本急劇攀升,產品利潤率大幅下降;而且市場和渠道對新產品的消化能力有限,樂高的產品扎堆出現,自家產品互相打架,進一步影響業績。1998年,公司成立66年來首次虧損。

1999-2002年推出的星球大戰、哈利波特等主題玩具,給樂高帶來非常大的業績提升。但公司沒有意識到推動公司業績的其實是這些大文化IP,進一步擴張規模,製造了無數無法再拼裝的產品,零件通用性極差,讓無數熱愛Lego的玩家大失所望。

2003 年,熱潮褪去,Lego業績出現斷崖式暴跌,全球範圍內營收下降三成,當年巨虧16億丹麥克朗(約合2.4億美元),債務則高達50億丹麥克朗,公司瀕臨破產,美國玩具生產巨頭Mattel差點就把Lego給吞了。

浴火重生

2004年伊始,Poul下課,Kjeld重新接管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全力挽救這家由爺爺一手創辦的公司,並力薦年輕的Jørgen VigKnudstorp進入公司決策層,參與制定復興計劃。

▲ Jørgen(左)和 Kjeld(右)

這年3月,Jørgen版瘦身計劃出臺,減少超越自身能力邊界的業務,退出一些衍生業務的直接經營,轉為IP授權,賣掉運營成本過高的主題公園,將樂高積木的基本單位種類從1.3萬個減少到7000個,以此降低業務的複雜性,不讓創意團隊分心研究過多產品。

最核心的一點是,Jørgen 提出Lego要回歸公司優勢業務——拼搭玩具製造,聚焦公司的核心理念——創意變化(Creativity)、樂趣(Fun)和品質(Quality),並強調創新樣需要紀律約束,不能一蹴而就。

為解決創意來源的問題,Jørgen飛遍全球,傾聽各年齡段Lego用戶對產品的理解和對公司的諫言。

2008年,Lego還推出CUUSOO系統,玩家可以在CUUSOO上提交創意,只要該創意設計超過規定票數,Lego就會評估該設計的量產可行性。藉助 CUUSOO,Lego實現了創意開掛。

Jørgen推出瘦身計劃不到半年,當年八月公司實現稅前利潤2.38億丹麥克朗,產品銷量上漲19%,而去年同期為淨虧損2.02億。

在Jørgen把Lego從破產懸崖邊拉回來之後,Kjeld於同年十月退居二線,將帥印正式交由Jørgen掌管,全權負責公司日常事務。Jørgen也由此成為樂高第一個非創始人家族成員的集團CEO,而那時他年僅34歲。

在Jørgen時代,樂高開始重現黃金時代的輝煌。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但Lego依然實現高增長,全年營業額達到95億丹麥克朗,實現利潤18億丹麥克朗,創造了198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2014年,樂高實現銷售280億丹麥克朗,稅後利潤高達70億丹麥克朗,公司超越孩之寶成為全球最大玩具廠商。

如今,樂高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商之一,2019年員工超過1.8萬人。據估計,世界上已經有4000億塊樂高積木,每年賣出的樂高積木數量可以繞地球五圈。

從一家小木工廠起步,到全球最大的玩具王國,樂高公司經歷過快速成長,也有過沒落與彷徨,以及重新崛起。

在過去的80多年裡,樂高始終專注於激勵孩子們去夢想、去建造、去創造,幫助孩子們更系統化、更具創造力地思考問題,並堅持這一核心價值,積極擁抱新時代。

對中國的上市玩具製造商而言,這也許是最具啟發性的一點吧。

相關焦點

  • 樂高發展史:從木工小店到世界頂級玩具製造商
    受 Kiddicraft 自鎖建築積木玩具的啟發,Ole 創造了他自己的玩具。到 1949 年,樂高已經生產了 200 多種不同的塑料和木製玩具,包括它自己的聯鎖顆粒——自動組裝積木。為了表彰幫助解放歐洲和結束一戰的盟軍,人們給這個玩具起了一個美國名字。最終樂高集團在1981年的庭外和解中買下了Kiddicraft顆粒玩具設計的其他專利。
  • 圖說:全球五大兒童玩具連鎖品牌 掌控「親愛的」童年記憶
    3、迪士尼玩具專賣店:動漫世界  迪士尼由華特·迪士尼1923年創立,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娛樂品牌,全球最大的娛樂及傳媒公司,世界十大品牌之一。70年代,迪士尼公司經典動漫米老鼠、唐老鴨形象深受中國觀眾歡迎。如今,迪士尼由動漫形象衍生來的兒童玩具也有著相當高的市場地位。
  • 泡泡瑪特上市,玩具公司真能撐起千億市值?積木王國給你滿分答卷
    對於靠販賣「隨機的可愛」,上市首日市值就漲超1000億的泡泡瑪特,不少人是感到疑惑的:一家玩具公司,能撐起如此高的市值?或許泡泡瑪特仍待商榷,但已經有一家玩具公司,將市值做到了2500億!樂高的創始人是Ole Kirk Christiansen,出生於1891年丹麥的一個貧困家庭。Ole少年時期做了幾年木工,學到精湛手藝後回到丹麥開始經營一家木工廠。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Ole開始讓工廠轉型,主要製造木製玩具和小木刻品,還將公司改名為「Lego」,這個詞在丹麥語中是leggodt的縮寫,意為「好好玩」。
  • 樂高如何用「玩物經濟學」在天貓建立新的玩具王國?|天貓理想生活
    編者按:樂高這個玩具王國最大的秘密也許就在於它讓人「玩得開心」的原始動機,對越來越多人來說,樂高已然是一個超越了單純玩具範疇的品牌,所謂「玩物立志」。天貓正在定義未來消費和未來商業。
  • 加拿大玩具熱賣,樂高積木聖誕節或脫銷
    然而,加拿大的不少玩具店現在開始擔心,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玩具之一——樂高積木(Lego),將會在今年的聖誕節期間缺貨。 雨果網從加拿大「sinonet」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凱蒂·麥金農(Katie MacKinnon)是多倫多寶藏島玩具店(Treasure’s Island Toys )的主人之一,她說,樂高公司已經取消了我們的下一個訂單,也就是我們為聖誕新年假期準備的訂單,麥金農認為,出現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與今年二月好萊塢推出的動畫片「樂高(Lego)」有關,生產商 「低估了市場的需求」。
  • 見證中國玩具的強國夢!啟蒙積木展現玩具發展時代變遷
    玩具是每個人心中溫暖的記憶,它也幾乎承載了一個時代發展的縮影。中國玩具製造業歷經80年的興起、90年代的壯大、20世紀初的飛躍,到如今佔據全球玩具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玩具製造業的發展,一直與改革開放的發展變革歷程相隨。
  • 「全球最大玩具生產基地」廣東產業概述
    廣東玩具的出口,內銷以及進口都居全國前列,"廣東是全球最大玩具生產基地"。    本文來源:廣東玩具協會《廣東玩具20年》特刊  【中外玩具禮品網】廣東玩具業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
  • 「小蘿蔔王國」用技術解決了最大的回收...
    目前行業最大的難點在於衛生問題以及回收成本高昂導致無法規模化。 今天要介紹的 「小蘿蔔王國」,則是專門從樂高這一品類切入做玩具租賃。「小蘿蔔王國」以線上租賃平臺的形式,為用戶提供樂高玩具租賃。用戶向平臺方付一定的租賃費和押金,平臺方提供樂高玩具,並負責後端玩具的清潔、消毒、回收等服務。
  • 國產積木開始崛起,樂高在中國不再寂寞
    事實上,兒童自出生開始便踏上了探索世界的徵程,藉助玩具,通過遊戲化的場景,成為他們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國的玩具行業起步於上20世紀80年代,得益於全球龐大的需求,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不完全數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50%的玩具是從中國澄海出口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國。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玩具行業市場供需形勢及銷售渠道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玩具零售規模約為837億元,同比增長5.93%。
  • STEAM素質教育是玩具製造商的春天嗎
    數位化玩具開發可能是新機遇數位化玩具是將數位化技術應用到玩具中所形成的現代玩具,和傳統玩具不同的是,數字玩具並非只有實物這一種形態,還包括非物質形態的在線遊戲形式。智慧機器人、電子積木、早教機等都是數字玩具的代表。在2017年,世界玩具巨頭樂高、美泰都曾表示,加強數位化和智能化運用是未來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 樂高新推出 Lego Boost ,把積木玩具變「活」,STEM 教育會是下一個...
    這家 2015 年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丹麥玩具製造商,在今年 CES (電子消費品會展)上發布了可編程積木 Boost 系列,主要面向 7 歲及以上兒童。據雷鋒網了解,Lego Boost 系列共包含 5 款產品:機器人、貓咪、吉他、多用探測車 4 以及 3D 搭建平臺。
  • Hape集團將攜玩具巨頭亮相2018年中國國際玩具展,閃耀魔都!
    10月16日,為期3天的第17屆中國(上海)國際玩具及教育設備展覽會將正式開展,Hape集團應邀參加。  Hape集團為全球最大木玩設計和生產商之一,致力為全球初生至6 歲的兒童研發益智玩具。產品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中國等逾60個國家和地區均有銷售。
  • 國產玩具,終於有戲?布魯可大顆粒積木或成玩具屆黑馬
    《2019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玩具零售市場規模達705億元,同比增長近1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玩具消費國。如此大的消費量,必然誕生新的消費需求。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蔓延,高收入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格外重視。這種重視已經遠遠超出了營養飲食及簡單智力教育等傳統兒童市場大藍海的範疇,跨越到了更高的層次,比如:孩子應該玩兒什麼?
  • 全球最大玩具公司受益疫情封鎖,樂高銷量逆市猛增14%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樂高(Lego)玩具的銷售受到了家庭娛樂需求的推動而大漲。這家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商9月2日宣布,2020年上半年總銷售額增長了14%,營收增長7%至157億丹麥克朗(約合21億歐元),營業利潤增長11%至39億丹麥克朗,銷售和利潤均創下新高。
  • 買房不如買玩具?1套玩具換13把AK47,十年利潤暴增32倍,全球黑市的...
    >對於樂高這家百年傳奇玩具企業,最佩服的還是他家公司從1985年到現在,任何兩塊積木都能自由拼接,抓力咬合度都精確到0.0002毫米。僅靠7000款塑料積木,就能每年推出不重樣幾百種新品,並且創新力一直持續了85年。難怪全球的大小朋友會對他偶像式崇拜,成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靠一塊塊積木,一年掙54億美金。
  • 玩具反鬥城發售美高啟蒙系列積木玩具 解決親子玩樂三大挑戰
    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電子教育玩具行業市場前景規劃及投資機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玩具零售規模約837億元,同比增加 5.93%;預計2020 年將進一步保持 6%以上的增速,零售規模可達890億元人民幣,持續領跑全球市場。其中,益智玩具市場的發展前景更是不容小覷。
  • 積木之戰:打敗樂高的是另一個巨頭,還是一群中國狼?
    人們想要購買積木時會說,「我要買樂高」而不是「我要買積木」,儘管他們最終帶回家的未必是樂高牌積木——對於樂高這家正在經歷全球裁員8%、有85年歷史的丹麥積木玩具巨頭而言,中國市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既是增長快速的新興市場,又必須直面激烈競爭。今年9月,樂高全球營收出現10年來首次下滑。但在中國,樂高已連續數年始終維持兩位數增長。
  • 樂高的最高玩法:小積木創造大世界
    樂高的玩具目前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售,其中樂高積木更曾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世紀玩具」。推動這一切的,正是丹麥首富克裡斯蒂安森家族。這個歷經三代人的家族企業,在長達80年的時間中,將一款小積木推動到風靡全球,進而成為全球第三大玩具製造商。  一個老牌的傳統玩具製造商,為什麼在數碼玩具、電玩遊戲盛行的今天,還能做出讓兒童、青少年,甚至是成人愛不釋手的玩具?
  • 孩之寶推出漫威傳奇80周年系列玩具,新品搶先發售!
    除了8000多個漫畫英雄角色,漫威系列超級英雄電影更是席捲全球,多元的宇宙空間,傳奇的英雄故事,震撼的電影特效俘獲了世界各地觀眾的心。 傳奇不滅,英雄不朽,漫威80周年慶即將開啟,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往,致敬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