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年味上線!太子豆腐:熟悉的老味道

2020-12-20 騰訊網

民以食為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種非遺美食就是一個故事,

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習慣。

素有「荊楚一絕」之美譽的太子豆腐,

之所以經久不衰,

至今仍受大眾喜愛,

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豆腐工匠們的堅守。

荊楚一絕

太子豆腐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南宋吃貨蘇東坡吃太子豆腐有感

相傳,三國時期,陽新遭遇洪災,腹瀉、惡瘡橫行

孫權之子孫登兩赴災區慰問,深得民心

其間,孫登不幸染病,食用當地豆腐,竟神奇康復

太子豆腐,於是名揚天下

張徵兵/攝

歷經1700多年的時光洗禮

太子豆腐已發展到100多個品種

豆腐、白幹、黑幹、香乾、臭幹、燻幹、麻辣幹香飄全國

戳視頻了解更多

近日,

記者走進太子鎮,

聽市級非遺「太子豆腐製作技藝」

傳承人李小東

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豆腐宴

做豆腐是個技術活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這是蘇東坡對豆腐的詠嘆。而有1700多年歷史的太子鎮,坐擁綿延數公裡的父子山,山中汩汩清泉終年不斷,水清味甘。相傳三國末期,吳太子孫登來此地賑災治理瘟疫,從而與太子豆腐結下不解之緣。

「太子豆腐結合了嫩豆腐和老豆腐各自的優點,既能保持鮮嫩可口,還能做到煎炒不爛、久煮不散。」太子鎮屋李村大屋李灣街角處的作坊內,鎢絲燈綻放著溫柔的暖光,燈光下,三口大鍋在土灶上一字排開,鍋內冒著騰騰的蒸汽,裡面翻滾著剛磨好的豆漿。

乳白色的豆漿在鍋面漸漸凝結了一層淡黃色的薄膜,那是加熱分離出來的豆油。李小東用竹杖輕輕一挑,豆油便被挑出來掛在大鍋之上。薄如輕紗的豆油在暖光下顯得越發通透、金黃。

製作上好的太子豆腐,需要工匠們使用原始的工藝在作坊裡「精雕細琢」。李小東告訴記者,太子豆腐的製作流程上有選豆、泡豆、洗豆、磨豆、燒漿、起豆油(卷豆油)、起藍皮、濾漿、點漿、打板、濾水、大包、緊包、壓板成型、拆包等十幾道工序。其中包豆腐是太子豆腐與其他地方豆腐製作最大的不同點。

李小東一手倒石灰膏,另一隻手飛快地攪拌著豆漿。漸漸地,乳白色的豆漿開始凝固,顯現出豆腐的雛形。隨後,他熟練地用手絹大小的白色方形絨布,將豆腐放置中間,對角輕輕繫上,包好的豆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案臺上。包裹好的豆腐要分兩次壓制,擠出水分,才能做出表面柔韌、內心滑嫩的太子豆腐。

「老百姓都說,太子豆腐看起來是硬的,吃起來卻是軟的。」做好的太子豆腐,觀之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掂之,託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記者嘗了一小塊豆腐,其味清淡中藏著鮮美,吃起來清爽生津,唇齒留香。

傳承千年的製作工藝

非遺美食,吃味道,也吃文化。在太子當地,日常賣得最好的就是鮮豆腐和豆腐油。過年過節,太子豆腐更是成了送禮佳品,供不應求。「過了臘八就是年,團圓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們家的豆腐一般都要提前兩三天才能預訂到。」李小東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說。

俗話說: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我們家從我太爺爺那一輩就開始做豆腐,到我已經是第四代了。」李小東16歲便跟父親學習製作太子豆腐,如今年逾半百的他,已經在這豆腐作坊裡堅守了大半輩子。

「晚上做、白天賣,做完了豆腐我就自己安排時間,這麼多年我早就習慣了。」李小東覺得,製作豆腐是一門要懂得「吃虧」的手藝,不但要起得早,而且賺不了多少錢。然而,面對這種父輩們傳下來的老手藝,他選擇了堅守。

「手工豆腐製作技術難度大,比如一個小時就可以學會點豆腐,但要達到老嫩適中、爽滑可口卻很困難。」李小東說,就算是有十幾年實踐操作經驗的老師傅,只要有一個環節疏忽,豆腐就有可能做不好。他按照父親的叮囑,一絲不苟地操作每一道工序,豆子的品質、空氣的溼度、火候的大小他都瞭然於心。

「做豆腐最難的還是點漿。這是一個技術活,裝石膏的勺子沒有任何刻度,放多少進去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全憑多年來的經驗。」李小東透露,幾十年如一日製作豆腐,他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地嘗試和創新,終於琢磨出一套獨特的點漿技術,有的時候甚至不用眼睛看,憑著多年的經驗和手感就可以把握石灰膏的量。

豆腐工匠的堅守傳承

「做豆腐看起來簡單,其實需要智慧、耐心、專注和協作。」李小東認為,製作豆腐的核心是慢、穩、專、精,培養沉心靜氣的「匠人精神」。動靜融合,分工明確,專注於心,必須投入100%的精力才能成功。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製作豆腐同樣也需要「慢工出細活」。作為太子豆腐市級非遺傳承人,李小東感慨,自己只是眾多豆腐工匠們中的一個。在傳統手工藝日漸式微的今天,無論寒來暑往,太子豆腐工匠們都堅持傳統的方式,傳承太子豆腐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

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文,要把黃石打造成中國豆製品美食之鄉。對於太子豆腐這項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李小東有自己的思考。

「大部分年輕人很難忍受這份起得早、工作繁瑣、收益卻低的工作。」值得慶幸的是,太子豆腐的製作工藝依舊有人來學。前些年,李小東在鎮上收了一個徒弟。如今,徒弟已經出師。

「做了一輩子豆腐,就是熟悉的老味道,讓人念念不忘。」 李小東說,趁著自己還能做,努力多帶幾個徒弟,把太子豆腐製作技藝完好地傳下去,讓這塊有著獨特口感的豆腐,承載著每個黃石人的家鄉情思。

製作丨今日陽新融媒體製作中心

來源丨黃石日報記者 熊科香

主編丨馬婷婷

監製丨周明

感謝閱讀支持我們請點好看、寫留言一起互動吧

相關焦點

  • 持續6年打造「年的味道」,百草味上線國風新年禮盒矩陣
    百草味連續6年主打「年的味道」,通過中國人獨特年味的場景還原,為消費者送上了濃濃中國年味。趕上國潮風口,百草味今年在「中國味」上持續發力,先是牽手頤和園IP推出宮廷御味禮盒,之後又上線了「天生好果禮」系列等禮盒矩陣。
  • 明太子的宮廷味
    作為明太子的深度中毒者,我當機立斷,晚餐到名店椒房庵,來一頓全明太子大餐。    然而福岡的明太子全都打著北海道的招牌,這是為什麼呢?照理說,東西總要去原產地吃最好,可人家卻千裡迢迢跑到最西南邊的九州,在別人的地盤上去發揚光大。
  • 故鄉新味道:在烏鎮重尋「老底子」的年味
    許多人都說,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以前「老底子」的年味都去哪兒了呢?  在烏鎮,我們又找到了「老底子」過年的味道。大年初二,是今年春節難得的好天氣,全家吃完了中飯,我提議去烏鎮逛逛。走進烏鎮景區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隨處可見中國結、燈籠等新春元素。  到了「烏村」的村委會,唐美芬正在給往來的客人泡茶。她告訴我,在烏鎮新年裡要喝「三道茶」,分別是鍋巴茶、燻豆茶、菊花茶。  這三道茶的喝法也各有講究,「新客人新年第一次來家裡做客,主人會泡上一道鍋巴茶,面上還放少許紅糖,預示著接下來的一年都甜甜美美。」唐美芬說。
  • 紅薯、魚面、芋頭丸子 陽新人的年味
    殺魚、剔刺、揉面、上鍋、切絲、晾曬……新鮮出爐的魚面紅薯是許多陽新人都喜愛的食材忙碌而歡樂的農家小院妯娌親友間的協作,熱氣騰騰間的談笑,一張張濃香四溢的魚面就出鍋了。食物往往讓人想家,《舌尖上的中國》裡曾說到,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 豆腐分為:嫩豆腐、老豆腐和凍豆腐 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市場上有一種菜叫「豆腐」,可以分為嫩豆腐、老豆腐和凍豆腐。大家都知道它們雖然都是用黃豆做的,但是卻用不同的方法製作出不一樣的東西,它們做菜的搭配方法也完全不同,做出來的菜各有各的特色。老豆腐,又稱北豆腐,最早起源於山東省的傳統小吃,在製作上非常複雜,口感比豆腐腦更加老些。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滷清而不淡,風味獨特。老豆腐,一般以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餡等。
  • 東鄉豆腐:傳統手工藝 留住老味道
    一塊石磨、一捧黃豆、一勺清泉,這是東鄉傳統豆腐製作工藝的經典畫面。豆腐是東鄉尋常百姓家最常見的食材,農村幾乎家家都會自製豆腐。東鄉豆腐有很多種做法,除了水嫩的白豆腐,還有筋道十足的豆乾、鹹香有味的黴豆腐、皮脆酥香的油豆腐,以及爽口彈牙的苦櫧豆腐。就連做豆腐剩下的豆渣,都能加入鹽和辣椒粉曬乾成型,再放入鍋中蒸熟,做成入口即化的豆渣餅。無論哪種做法,都讓人回味彌久。夏日,吃上一碗水豆腐,澆上農家特製的鮮辣椒醬或是撒上一勺白糖,送入口中,鮮香、滑嫩、清爽,讓人酣暢淋漓、口齒留香。
  • 健力寶、太子奶……6種「老」飲料,全喝過的,你已經老了!
    小時候的我們,食雜店是我們最願意去的地方了,幾毛錢就能買到自己愛吃的各種小零食和酸酸甜甜的各種飲料~下面這6款飲料,曾經風靡各大食雜店,全喝過的小夥伴估計都「老」了吧~ 1、健力寶
  • 山東老豆腐排名出爐啦,你知道山東吃又出名的老豆腐有幾種嗎?
    老豆腐,屢見不鮮的美食,起源於山東省的傳統小吃。類似於豆腐腦,但在操作上,工藝性較為複雜,口感比豆腐腦更加老一些。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滷清而淡,風味獨特。營養非常豐富,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烹飪廚藝的改良,現在豆腐腦也趨於老豆腐化了。
  • 你最牽掛的是哪口熟悉味道?…
    年味漸近,鄉愁更濃。從異鄉到故鄉,家永遠是人們心中最深的牽掛。想念爸爸的噓寒問暖,想念媽媽的拿手好菜,想念老友相聚的歡樂時光,還有那串聯起這些暖心記憶的各種家鄉味道。那麼,遠赴過異鄉的您最記掛的,會是哪口家鄉的熟悉味道?在異地時,您對於晚飯的選擇總是那樣隨遇而安,每次都像個過客,獨自在陌生的店中靜靜地吃完,默默地離開,只為簡單解決溫飽,沒有太多牽掛與流連。
  • 肉末豆腐:豆腐的家常做法,味道絕對經典,簡單易學
    肉末豆腐:豆腐的家常做法,味道絕對經典,簡單易學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有很多,有很多食物本身就是具有很不錯的味道,同時也有很多美味是多種食材組合形成的。不管是怎麼有的這些味道,都是會讓人很難忘掉。不少的美味其實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就能夠得到,比如肉末豆腐。豆腐是一種很家常的食物,可以單獨做成很多的食物,也可以和不少的食物一起搭配組成新的味道。由於豆腐的味道是屬於清淡的,所以和很多食物一起搭配,都是能夠做出很不錯的味道,比如這道肉末豆腐。可以說這道菜的味道是一種經典,只要人想起這道菜,那麼就是會聯想到它的那種醇厚的鮮味,讓人怎麼也吃不膩。
  • 豆腐好吃不會做?大叔教你炸豆腐丸子,香酥味美,比老豆腐好吃!
    馬上步入冬天,火鍋、燉菜都少不了豆腐,北方人最經典大白菜燉豆腐,幾乎每天都會吃,卻怎樣也吃不膩,還有麻婆豆腐、煎豆腐、炒豆腐都非常美味,你最喜歡豆腐的哪種做法呢?豆腐是大家都喜愛的豆製品,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還能補鈣,所以家裡要經常吃些豆腐,怎樣把豆腐做得好吃,這是個學問。
  • 豆腐新吃法:涼拌皮蛋豆腐,吃過之後你就知道,味道真的好
    豆腐新吃法:涼拌皮蛋豆腐,吃過之後你就知道,味道真的好之前我們就說過,豆腐的做法實在是有太多種的,因為豆腐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豆製品,也稱為水豆腐。而且豆腐的歷史也有很多年了,生產過程也是比較簡單。豆腐歷來就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做法也是十分的多樣,不過剛開始的時候,豆腐是非常難吃的,因為那個時候的豆腐製作特別簡單,後來經過人們不斷的改造,慢慢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受歡迎的一道素食佳餚。而且豆腐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被人們稱為植物肉。今天小海給大家介紹一種豆腐的新吃法,涼拌皮蛋豆腐,吃過以後你就,知道味道是真的好。
  • 天津人喜歡吃老豆腐、豆腐、白豆腐
    天津裡有很多種零食,由於天津人嘴刁,相同的東西將被製成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豆腐可分為老豆腐、豆腐腦和白豆腐。能分辨出這種豆腐的人不多,你知道如何區分他們嗎?東北的豆腐可分為幹豆腐、幹豆腐、豆腐絲和豆腐乾兩類,而溼豆腐又分為嫩豆腐、老豆腐和豆腐腦。幹豆腐的硬度較高,而嫩豆腐的硬度與豆腐相似,屬於水分較多的溼豆腐。在豆腐中加入醃製豆腐,再放調味料,如芝麻醬、韭菜、木耳、辣椒等,熱喝,很好吃。
  • 熟悉的老味道,5款東北老式糕點,流動的時光熟悉的味道!
    比如,兒時吃過的糖葫蘆老冰棍、老蛋糕等,總是出現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要說如今,各式各樣中式和西式的糕點可謂是琳琅滿目,雖然也香氣撲鼻、美味好吃,但是卻總是感覺缺少了什麼,後來才漸漸發現是少了那份醇厚、質樸的味道。第一個:老式大餅乾。餅乾很大很厚,一般都是2-3個小孩子掰開一塊分著吃。那時候,拿著餅乾,邊吃邊玩邊跑,皮的很呢!
  • 開化喇叭豆腐開做啦!長得像蛋糕,味道有點辣,真的很好吃!
    年關將至,年味愈濃!在中村鄉中村村,如今,家家戶戶飄豆香。年味美食——喇叭豆腐閃亮登場啦!一大早,在衢州市開化縣中村鄉中村村民葉有順的家裡,濃濃的豆腐香味已經飄出,一家人正忙活著做當地的傳統美食——喇叭豆腐。
  • 特色菜石鍋老豆腐 味道誘人館子都不用下了
    石鍋老豆腐,是在外面吃飯時經常點的菜。做老豆腐並不油炸,燒出來卻不碎,又入味,還筋道。豆腐提前滷一下,這香味和口感立馬就提升起來了。石鍋老豆腐不想用滷水,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加點香料,在高壓鍋裡將豆腐片壓制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壓制後的豆腐,浮在水的表面,上面有很多蜂窩眼,那種特殊的柔韌口感也就出來了。再來燒制。
  • 自製臭豆腐,味道秒殺路邊攤,一塊老豆腐的華麗變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臭豆腐,只需一塊老豆腐簡單調味,味道秒殺路邊攤,外酥裡嫩,超級好吃。材料:老豆腐300g,臭豆腐1塊。調料:蒜蓉辣椒醬2勺,白糖1勺,生抽1勺,清水2勺。做法:把老豆腐切厚片兒。把表皮水分晾乾。兩塊臭豆腐碾碎。沾滿每一塊豆腐。放入保鮮盒密封醃製過夜。
  • 家常豆腐菜譜,石鍋老豆腐,簡單美味下飯,吃不膩的家常菜
    石鍋老豆腐老豆腐也叫膽水豆腐,豆腐質地緊實,香味濃厚,入高壓鍋將豆腐煮壓成蜂窩狀,豆腐燒至才更加入味,豆腐耐煮不易碎,菜品形狀完美。加入五花肉和鮮香菇,豆腐吃起來更加柔和味香,不用油炸相對更健康。石鍋豆腐本該用石鍋或砂鍋小火煨至入味,因砂鍋太小,豆腐等食材不好翻面,所以就在鍋中燒好了再倒進砂鍋裡,不過味道一樣好。
  • 今日冬至丨英山遊子最想念的老味道,來嘗!
    今日冬至丨英山遊子最想念的老味道,來嘗!不知不覺今日已是冬至2020年也快走到尾聲出門在外的遊子,是否想念英山的秀水青山英山的呢噥鄉音還有那一口熟悉的英山老味道
  • 慢品泉文化佳餚,細酌老濟南味道
    四季廚房 老濟南味道城南往事 老濟南罈子酥鍋漢鼎酒店 泉水豆腐漢鼎酒店 印象泉城  伴隨著2013泉城新年祈福會的開展,獨具泉水文化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