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種非遺美食就是一個故事,
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習慣。
素有「荊楚一絕」之美譽的太子豆腐,
之所以經久不衰,
至今仍受大眾喜愛,
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豆腐工匠們的堅守。
荊楚一絕
太子豆腐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南宋吃貨蘇東坡吃太子豆腐有感
相傳,三國時期,陽新遭遇洪災,腹瀉、惡瘡橫行
孫權之子孫登兩赴災區慰問,深得民心
其間,孫登不幸染病,食用當地豆腐,竟神奇康復
太子豆腐,於是名揚天下
張徵兵/攝
歷經1700多年的時光洗禮
太子豆腐已發展到100多個品種
豆腐、白幹、黑幹、香乾、臭幹、燻幹、麻辣幹香飄全國
戳視頻了解更多
近日,
記者走進太子鎮,
聽市級非遺「太子豆腐製作技藝」
傳承人李小東
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
▲豆腐宴
做豆腐是個技術活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這是蘇東坡對豆腐的詠嘆。而有1700多年歷史的太子鎮,坐擁綿延數公裡的父子山,山中汩汩清泉終年不斷,水清味甘。相傳三國末期,吳太子孫登來此地賑災治理瘟疫,從而與太子豆腐結下不解之緣。
「太子豆腐結合了嫩豆腐和老豆腐各自的優點,既能保持鮮嫩可口,還能做到煎炒不爛、久煮不散。」太子鎮屋李村大屋李灣街角處的作坊內,鎢絲燈綻放著溫柔的暖光,燈光下,三口大鍋在土灶上一字排開,鍋內冒著騰騰的蒸汽,裡面翻滾著剛磨好的豆漿。
乳白色的豆漿在鍋面漸漸凝結了一層淡黃色的薄膜,那是加熱分離出來的豆油。李小東用竹杖輕輕一挑,豆油便被挑出來掛在大鍋之上。薄如輕紗的豆油在暖光下顯得越發通透、金黃。
製作上好的太子豆腐,需要工匠們使用原始的工藝在作坊裡「精雕細琢」。李小東告訴記者,太子豆腐的製作流程上有選豆、泡豆、洗豆、磨豆、燒漿、起豆油(卷豆油)、起藍皮、濾漿、點漿、打板、濾水、大包、緊包、壓板成型、拆包等十幾道工序。其中包豆腐是太子豆腐與其他地方豆腐製作最大的不同點。
李小東一手倒石灰膏,另一隻手飛快地攪拌著豆漿。漸漸地,乳白色的豆漿開始凝固,顯現出豆腐的雛形。隨後,他熟練地用手絹大小的白色方形絨布,將豆腐放置中間,對角輕輕繫上,包好的豆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案臺上。包裹好的豆腐要分兩次壓制,擠出水分,才能做出表面柔韌、內心滑嫩的太子豆腐。
「老百姓都說,太子豆腐看起來是硬的,吃起來卻是軟的。」做好的太子豆腐,觀之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掂之,託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記者嘗了一小塊豆腐,其味清淡中藏著鮮美,吃起來清爽生津,唇齒留香。
傳承千年的製作工藝
非遺美食,吃味道,也吃文化。在太子當地,日常賣得最好的就是鮮豆腐和豆腐油。過年過節,太子豆腐更是成了送禮佳品,供不應求。「過了臘八就是年,團圓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們家的豆腐一般都要提前兩三天才能預訂到。」李小東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說。
俗話說: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我們家從我太爺爺那一輩就開始做豆腐,到我已經是第四代了。」李小東16歲便跟父親學習製作太子豆腐,如今年逾半百的他,已經在這豆腐作坊裡堅守了大半輩子。
「晚上做、白天賣,做完了豆腐我就自己安排時間,這麼多年我早就習慣了。」李小東覺得,製作豆腐是一門要懂得「吃虧」的手藝,不但要起得早,而且賺不了多少錢。然而,面對這種父輩們傳下來的老手藝,他選擇了堅守。
「手工豆腐製作技術難度大,比如一個小時就可以學會點豆腐,但要達到老嫩適中、爽滑可口卻很困難。」李小東說,就算是有十幾年實踐操作經驗的老師傅,只要有一個環節疏忽,豆腐就有可能做不好。他按照父親的叮囑,一絲不苟地操作每一道工序,豆子的品質、空氣的溼度、火候的大小他都瞭然於心。
「做豆腐最難的還是點漿。這是一個技術活,裝石膏的勺子沒有任何刻度,放多少進去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全憑多年來的經驗。」李小東透露,幾十年如一日製作豆腐,他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地嘗試和創新,終於琢磨出一套獨特的點漿技術,有的時候甚至不用眼睛看,憑著多年的經驗和手感就可以把握石灰膏的量。
豆腐工匠的堅守傳承
「做豆腐看起來簡單,其實需要智慧、耐心、專注和協作。」李小東認為,製作豆腐的核心是慢、穩、專、精,培養沉心靜氣的「匠人精神」。動靜融合,分工明確,專注於心,必須投入100%的精力才能成功。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製作豆腐同樣也需要「慢工出細活」。作為太子豆腐市級非遺傳承人,李小東感慨,自己只是眾多豆腐工匠們中的一個。在傳統手工藝日漸式微的今天,無論寒來暑往,太子豆腐工匠們都堅持傳統的方式,傳承太子豆腐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
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文,要把黃石打造成中國豆製品美食之鄉。對於太子豆腐這項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李小東有自己的思考。
「大部分年輕人很難忍受這份起得早、工作繁瑣、收益卻低的工作。」值得慶幸的是,太子豆腐的製作工藝依舊有人來學。前些年,李小東在鎮上收了一個徒弟。如今,徒弟已經出師。
「做了一輩子豆腐,就是熟悉的老味道,讓人念念不忘。」 李小東說,趁著自己還能做,努力多帶幾個徒弟,把太子豆腐製作技藝完好地傳下去,讓這塊有著獨特口感的豆腐,承載著每個黃石人的家鄉情思。
製作丨今日陽新融媒體製作中心
來源丨黃石日報記者 熊科香
主編丨馬婷婷
監製丨周明
感謝閱讀支持我們請點好看、寫留言一起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