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了!像海綿一樣軟的巧克力蛋糕原來是這樣做的?超Q彈誘人
可可豆——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多分布於南北緯20-30度之間。高溫(25-28°C)、溼潤(年降雨量2500-4000毫米)、且具備濃密樹蔭之地最宜可可豆生長。每100克可可豆可以獲得80克的可可液塊:其中包含40克可可脂和40克的可可粉。而巧克力中標註的可可含量%=可可液塊+可可脂+可可粉(如果配方中含有可可粉)
巧克力蛋糕歷來被人們視為"幸福食品"。據美國飲食協會研究表明,巧克力中含多酚物質,該物質在水果、蔬菜、紅酒和茶中也都存在,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普通人每天食用200克巧克力,能讓人的抗氧化能力增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患心血管疾病可能。
可別看它厚實如枕,切開後卻是相當細膩的組織,蓬鬆綿軟,Q彈可人,搖曳顫動「震騰騰」,用手去觸碰它,Q彈Q彈的,像肉嘟嘟的萌寶在向主人搖擺著豐滿的身軀,掰一塊放進嘴裡,在金黃甜美的蛋糕外皮下,卻蘊藏著纖細柔弱的內心。
據傳說記載,1764年,詹姆斯·貝克(James Baker)發明現代意義上的巧克力之後,18世紀的奧地利就出現了巧克力蛋糕的配方,蛋糕是源於1832年奧地利外交大臣克萊門斯·梅特涅親王(就是那個流放拿破崙的人)晚宴上需要招待客人,一時興起讓私廚準備一道甜點。私廚恰好生病,著手把工作讓給了年輕的學徒弗蘭克·薩赫。薩赫的甜點當然沒有讓客人們和親王失望,這道甜點在滋味濃厚的巧克力蛋糕中夾了一層清新的杏子果醬,分隔開口感上軟硬程度不同的兩層巧克力蛋糕,外面再裹上黑巧克力醬,再擠上一丁兒不甜的奶油。看上去簡單,但是蛋糕的原始配方至今仍然是個被保護的秘密。
這款巧克力古早蛋糕我用了可可脂含量70%的黑巧克力塊和法芙娜的可可粉,優質的巧克力味道香濃馥鬱。低筋麵粉用了新良的新品長崎蛋糕粉,這款蛋糕粉很細膩,製作蛋黃糊容易拌勻不容易出現顆粒。這款蛋糕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以及用牛油、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整個蛋糕充滿了咖啡與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咬上一口,唇齒留香,感受那濃鬱的香氣,就是這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