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意蜂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蜜蜂群勢,另外一個就是蜜蜂的採蜜能力。
1、有大的蜂群才能有足夠的採集蜂。
2、有好的採集能力才能保障採蜜量。
只有具備了以上兩點,才能保障蜂蜜高量,創造收益;養意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道理:流蜜季如果不能高產,養蜜蜂肯定賠錢。
不過想要有強群採蜜,就必須在流蜜之前準備好,如果等到蜜源來臨後再發展蜂群那就太晚了。有人說這還不簡單嗎?在蜜源來臨前餵糖發展蜂群就行啊。聽蜂之語認為道理是如此,不過這樣問題也就來了,餵糖會花費大量的成本,如果在蜜源來臨之前一直維持強群就會大大增加養殖成本;更令人無奈的事情是長期維持的這種強群在蜜源來臨的時候採集能力往往卻不如人意;最後的結果是養蜂成本增加了,蜂蜜產量卻很低。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以上兩種情況的發生呢?聽蜂之語認為應該採取下面這種方式來養殖意蜂,不僅可以減少飼餵成本,還能保障蜜源來臨時蜜蜂的採集能力非常強。具體操作如下:
一、沒有蜜源時不刻意維持強群。
沒有蜜源時應該順應自然,不過度採取飼餵的方式來維持強群,這個時候少些人為的幹預更能夠考研蜂群的能力,及時淘汰掉那些不好的蜂群,這麼做可以大大減少養殖成本。
也就是說沒有蜜源的時候,我們的重心是培育優質的種群,為日後繁蜂採蜜做準備。
二、根據蜜源來臨時間計劃性的繁殖蜜蜂。
繁蜂的依據就是大蜜源的來臨,聽蜂之語認為在大蜜源來臨之前的兩個月開始繁蜂是最佳時期。
具體流程如下:
1、大蜜源來臨前的第63日開始育王(以一箱12脾蜂量的蜂群作為種群)。
2、在蜜源來臨前的第50-52日蜂王即將要出房之前進行分蜂。分成3箱蜂,每箱4脾蜂。
3、分蜂的三箱蜜蜂採用繼箱養殖,底箱和繼箱各兩脾蜂,中間用隔王板隔開。
4、將培育的蜂王分配到這三群蜂裡面,每群蜂各兩隻,也就是繼箱和底箱各一隻,進行雙王群養殖。備註:在蜂王出房之前的一到兩天用移植王臺的形式進行分配,不能等到蜂王出房以後再操作。
5、每箱蜜蜂的兩隻新王出房以後,會在蜜源來臨之前的第40天左右完成交尾並產卵。這個時候我就只需要保障食物,酌情添加巢脾,繁育蜂群。
6、三群蜜蜂在通過40天的繁育之後,每群蜜蜂都會發展成上下各六脾蜂量的蜂群。成功的實現了一箱12脾蜂量的蜜蜂變成了3箱12脾蜂量的蜜蜂。
7、在進場採蜜之前,先要把每箱裡面的兩隻蜂王處理掉其中的一隻,採用擇優保留原則,淘汰掉差的那隻。採蜜期間,中間仍舊用隔王板隔開,底箱繼續讓蜂王產卵,繼箱用來取蜜,這樣就不會出現子蜜混脾現象。
通過上面這種方式繁育蜂群具有以下幾個有點:
1、避免了一直強群消耗太大的缺點,大大減少了飼餵成本。
2、針對蜜源計劃性的繁蜂,快速的擴展了蜂群數量。
3、由於繁蜂是在蜜源來臨之前的兩個月開始的,蜂群內部老蜂非常少,大多都是工作積極的採集蜂,採集能力非常強,大大提高了蜜源期的蜂蜜產量。
4、上面這種方式繁殖的蜂群到了蜜源期間還是處於上升趨勢,有效地避免了過早強群可能出現的分蜂熱現象。所以在蜜源期不會有不穩定的因素出現。
聽蜂之語認為,採用這種方式來養殖意蜂,不僅能夠大大降低養殖成本,而且還能有效地實現蜂蜜增產,因為這是一種順應蜂情規律的養蜂方式,值得大力普及。
關於聽蜂之語在本文的介紹,如果大家還有更多補充,或者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