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養意蜂,不僅能大大節約成本,而且還能保障蜂蜜高產

2020-12-14 聽蜂之語

養殖意蜂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蜜蜂群勢,另外一個就是蜜蜂的採蜜能力。

1、有大的蜂群才能有足夠的採集蜂。

2、有好的採集能力才能保障採蜜量。

只有具備了以上兩點,才能保障蜂蜜高量,創造收益;養意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道理:流蜜季如果不能高產,養蜜蜂肯定賠錢。

不過想要有強群採蜜,就必須在流蜜之前準備好,如果等到蜜源來臨後再發展蜂群那就太晚了。有人說這還不簡單嗎?在蜜源來臨前餵糖發展蜂群就行啊。聽蜂之語認為道理是如此,不過這樣問題也就來了,餵糖會花費大量的成本,如果在蜜源來臨之前一直維持強群就會大大增加養殖成本;更令人無奈的事情是長期維持的這種強群在蜜源來臨的時候採集能力往往卻不如人意;最後的結果是養蜂成本增加了,蜂蜜產量卻很低。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以上兩種情況的發生呢?聽蜂之語認為應該採取下面這種方式來養殖意蜂,不僅可以減少飼餵成本,還能保障蜜源來臨時蜜蜂的採集能力非常強。具體操作如下:

一、沒有蜜源時不刻意維持強群。

沒有蜜源時應該順應自然,不過度採取飼餵的方式來維持強群,這個時候少些人為的幹預更能夠考研蜂群的能力,及時淘汰掉那些不好的蜂群,這麼做可以大大減少養殖成本。

也就是說沒有蜜源的時候,我們的重心是培育優質的種群,為日後繁蜂採蜜做準備。

二、根據蜜源來臨時間計劃性的繁殖蜜蜂。

繁蜂的依據就是大蜜源的來臨,聽蜂之語認為在大蜜源來臨之前的兩個月開始繁蜂是最佳時期。

具體流程如下:

1、大蜜源來臨前的第63日開始育王(以一箱12脾蜂量的蜂群作為種群)。

2、在蜜源來臨前的第50-52日蜂王即將要出房之前進行分蜂。分成3箱蜂,每箱4脾蜂。

3、分蜂的三箱蜜蜂採用繼箱養殖,底箱和繼箱各兩脾蜂,中間用隔王板隔開。

4、將培育的蜂王分配到這三群蜂裡面,每群蜂各兩隻,也就是繼箱和底箱各一隻,進行雙王群養殖。備註:在蜂王出房之前的一到兩天用移植王臺的形式進行分配,不能等到蜂王出房以後再操作。

5、每箱蜜蜂的兩隻新王出房以後,會在蜜源來臨之前的第40天左右完成交尾並產卵。這個時候我就只需要保障食物,酌情添加巢脾,繁育蜂群。

6、三群蜜蜂在通過40天的繁育之後,每群蜜蜂都會發展成上下各六脾蜂量的蜂群。成功的實現了一箱12脾蜂量的蜜蜂變成了3箱12脾蜂量的蜜蜂。

7、在進場採蜜之前,先要把每箱裡面的兩隻蜂王處理掉其中的一隻,採用擇優保留原則,淘汰掉差的那隻。採蜜期間,中間仍舊用隔王板隔開,底箱繼續讓蜂王產卵,繼箱用來取蜜,這樣就不會出現子蜜混脾現象。

通過上面這種方式繁育蜂群具有以下幾個有點:

1、避免了一直強群消耗太大的缺點,大大減少了飼餵成本。

2、針對蜜源計劃性的繁蜂,快速的擴展了蜂群數量。

3、由於繁蜂是在蜜源來臨之前的兩個月開始的,蜂群內部老蜂非常少,大多都是工作積極的採集蜂,採集能力非常強,大大提高了蜜源期的蜂蜜產量。

4、上面這種方式繁殖的蜂群到了蜜源期間還是處於上升趨勢,有效地避免了過早強群可能出現的分蜂熱現象。所以在蜜源期不會有不穩定的因素出現。

聽蜂之語認為,採用這種方式來養殖意蜂,不僅能夠大大降低養殖成本,而且還能有效地實現蜂蜜增產,因為這是一種順應蜂情規律的養蜂方式,值得大力普及。

關於聽蜂之語在本文的介紹,如果大家還有更多補充,或者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相關焦點

  • 人工育王的四大優點,不會這門技術就不能養意蜂
    在聽蜂之語看來,人工育王具有以下四個非常明顯的優點:一、方便養蜂人把控時間。育王的針對性其實是很強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為了培育蜂群、在蜜源季節採集蜂蜜。所以在育王時間的把握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育王太早,蜂群會提前進入分水嶺,蜜源來臨時的採集能力已經進入衰退期,影響蜂蜜產量。育王太晚,蜂群在蜜源來臨時還是小群,採集能力同樣太差,也會影響蜂蜜產量。如果僅僅依託於自然分蜂,或者急造王臺的方式來培育蜂王,那麼在對時間的把控方面,養蜂人根本就沒有主動權,無法計劃性地進行操作。
  • 蜜蜂"關王"採蜜,真的可以高產蜂蜜嗎?中蜂也能這樣操作嗎?
    養蜂最主要的目的是採收蜂蜜,但並不是每個季節都能夠採收蜂蜜的,只有在外界有豐富的蜜源植物流蜜的時候,才能夠採收到蜂蜜。在蜜源缺乏時,養蜂人需要給蜂群適當的補助餵養,特別是日常消耗大的西方蜂種,不僅在蜜源植物少時無法採收蜂蜜,在蜜源植物缺乏時,還需要大量的補助餵養。
  • 蜂蜜價格低迷,養蜜蜂還能掙到錢嗎?怎麼區分真假蜂蜜?
    今年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加上一些自媒體網紅擾亂市場,造成現在蜂蜜滯銷,價格低迷,那麼養蜜蜂還能掙到錢嗎?我們怎麼才能買到真正的蜂蜜呢!4.專業養意蜂的蜂蜜雖然批發價格很便宜,到底有沒有掙到錢,240000-40000=200000元/年利潤,還不包括平時高價零售的利潤,其餘還有分蜂出來的銷售利潤,從這個數據看到肯定是能掙錢的。當然摒除一些其它因素,如主流蜜期長時間下雨,運輸死亡,天氣反寒流,農藥導致滅群或者造成弱群等。
  • 新手上路,到底該養中蜂還是意蜂?30年老蜂農幾句話道出玄機
    這是幾個月前我剛開始學養蜂問五叔的問題,以前還吃蜂蜜的時候,總聽人家說,土蜂蜜更好,營養價值豐富。這裡的土蜂,就是指中蜂,中蜂在中國生存幾千年,但包括五叔和他的蜂友們,大多還是養意蜂,時間最長的養了幾十年,五叔養意蜂也30多年了,靠著意蜂養活了自己一家人。
  • 純正蜂蜜一斤應該賣什麼價格比較正常,養蜂人的成本是多少呢?
    蜂蜜是當代養生人必不可少的佳品。蜂蜜可以清熱養顏,補中益氣,解毒美容,是食療佳品。但是買過蜂蜜的人都知道買蜂蜜的時候很難選擇。蜂蜜差價太大,種類繁雜多樣。很多人疑惑,純正蜂蜜一斤多少錢比較正常?養蜂人的成本又是多少?
  • 造就蜜蜂強群,做到蜂蜜高產的三個流程!
    蜂蜜高產,蜂群強勢,這是我們所有養蜂人的希望,在用各種方法做大更大更高產。掌握基礎的養蜂知識還是很簡單的,解決了像中鋒的箱式,飼餵方式,爛子等難題之後,我們這些人又根據中蜂的飼養和難題對照與意蜂,得出了很多的巧妙方法。
  • 農家蜂蜜是土蜂蜜嗎?
    農家蜂蜜是土蜂蜜嗎?近幾年,農家蜂蜜似乎成了天然土蜂蜜的代名詞。網絡購物平臺上,大批量農家蜂蜜成了很多商家的招牌宣傳語,好像只要沾上了農家兩個字,就比一般的蜂蜜要好的多。但是,蜂蜜不是雞蛋, 不是農家蜂蜜就是土蜂蜜,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我們小的時候,有花田遍野,有溪水潺潺。
  • 上萬斤賣不動,土蜂蜜陷入絕境,造假的人請放過蜂農
    意蜂蜜和勾對的假蜜對市場衝擊太大,一般消費者難辨真假,假的比真的賣得好是常態,像我這樣正宗的土蜂蜜,沒有出路了!而在2019年末也有這麼一則新聞,淹沒在疫情裡:《上萬斤賣不動,土蜂蜜陷入絕境,造假的人請放過蜂農》,說的是株洲市醴陵市官莊鎮瓦子坪村,有近萬斤的土蜂蜜面臨滯銷,100元一公斤賣不動。那麼,為什麼農家的土蜂蜜越來越不好賣?
  • 中蜂個頭只有意蜂三分之二,每天比意蜂早出工一小時,晚收工一小時
    如果發生激戰,胡蜂或許也會落敗,但中蜂的死傷必定慘重。    老馬的養蜂經驗幾乎全憑自己摸索而來。19歲時想跟著他叔叔學養蜂,但叔叔技術也不太好,中蜂性子又野,總是一群蜂到後來就跑了。某天,他在山上一個樹洞裡發現了一群中蜂,他想出了如何收服它們的主意,先是在事先準備好的桶裡放上糖,引誘它們;然後用煙把這一窩蜂全燻出來,這樣,他就得到了一窩現成的蜂。
  • 為什麼養蜂人要用塑料桶裝蜂蜜而不用不鏽鋼桶?道理還真不少
    如果我們採收了不成熟的蜂蜜,導致蜂蜜中活性酶數量過少,水分過多,這樣的蜂蜜保存的時間並不長,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含水量過高的蜂蜜,在常溫環境下保存一年都比較困難,典型的現象是蜂蜜發出異味,產生變色的氣泡,一般在夏季的時候非常明顯,而帶有的酒精味,實際上就是蜂蜜變質的一個現象,相當於已經發酵,所以蜂蜜的質量,對保存時間有較大的影響。
  • 加了白糖的蜂蜜品質差,吃了易上火,蜂農教你一招,輕鬆分辨!
    加了白糖的蜂蜜品質差,吃了易上火,蜂農教你一招,輕鬆分辨!蜂蜜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每天早上喝一杯蜂蜜水,可以潤腸通便,有排毒養顏的功效。而且經常喝一些蜂蜜水,還能潤肺止咳清燥熱。因為蜂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味道還比較香甜,所以人人都喜歡喝。即便蜂蜜的價格貴,人們也願意買著吃,但是在市場上購買蜂蜜的時候,經常會碰到一些勾兌蜂蜜,裡面混入了白砂糖,吃著香甜,品質卻很差。加了白糖的蜂蜜品質差,吃了易上火,蜂農教你一招,輕鬆分辨!
  • 中蜂窮養意蜂富養,真的有這樣一回事嗎?養蜂人你覺得呢
    意蜂養殖要富養養殖意蜂,就相當於一支正規軍,不管是安營紮寨,還是行軍打仗,都要做到整齊有序,管理統一。從蜂箱的整齊排列,定時噴藥防病,統一餵粉餵糖等等,都是養殖意蜂必不可少的養殖管理工作。意蜂雖然也是蜜蜂,但是過度依賴人工養殖,再加上自身能力的優越性,完全可以適應人工餵養,所以富養更好。其實意蜂最怕飼餵不足,這樣容易出現蜂病。
  • 一脾子脾很快就加成五脾蜂,為什麼會不久就滅群了呢?
    因為多年來交情很好,所以父親給了一張完整的大子脾,而且配送了一隻很不錯的蜂王。當時溫度適宜,蜜粉充足,這樣的大子脾好蜂王是容易發展起來的。直到一個月左右,進入7月份了,機緣巧合碰到這位,父親就問蜂養的怎麼樣。當時這位老朋友很高興,說蜂養的很好,已經加到5張蜂脾了。父親覺得很意外,為什麼要加這麼多巢脾呢?回答說,蜂很多啦,不加脾就跑到紗蓋蜂箱壁上,這些蜂不做事就浪費了啊!父親又提醒進入中下旬以後要囚王斷子,防治蟎蟲,保證蜂群順利度夏。那人又認為新蜂箱新巢脾不會有蟎蟲的,還要多繁蜂呢!不能耽擱產子啊!
  • 子蜜混脾取蜜太麻煩,怎麼做才能讓蜜蜂幼蟲和蜂蜜不在一張巢脾上
    取蜂蜜會傷蜂,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蜂蜜和蜜蜂幼蟲在同一張巢脾上。如下圖:子蜜混脾子蜜混脾除了在取蜜的時候會傷子脾,而且還會導致採集的蜂蜜有很多蜂蛹,加大了過濾的難度。那麼怎麼做才能實現子蜜分離呢?⑤、取完蜂蜜以後要及時放王。因為關王的方式會嚴重影響新蜂的跟進,蜂量衰退嚴重,不及時放王產卵補充蜂量會給蜂群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聽蜂之語認為在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關王后,由於蜂王不能產卵,整個蜂群的積極性會受到一些影響,畢竟蜜蜂採蜜的目的只有兩個:為了「家人吃飯」,為了「培養孩子」。
  • 養蜂就得查蜂,查蜂查什麼?這些問題需注意,專業養蜂人都這樣做
    一般我們把養有50群蜂的養蜂人才稱之為蜂農,蜂農的日常都是忙碌的,他們必須每天排查蜂群,稍有問題才能做到立即處理。養蜂就必須查蜂,那麼面對眾多的蜂群,蜂農是如何排查的呢?在一年當中,每個季節檢查蜂群時間的長短都是不同的,我們應該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春秋季節,由於溫度較為適中,蜂群也比較溫順,我們檢查蜂群的時間也就可以適當地延長,檢查就要做到全方位了。
  • 蜂農養蜂餵白糖,這是行業秘密?還是要保證蜂蜜質量?
    蜂農養蜂餵白糖,這是行業秘密?還是要保證蜂蜜質量?近期,有一個行業「秘密」引起了爭議,是什麼「秘密」呢?那就是蜂農給蜜蜂飼餵白糖。如今,養殖技術已經逐步得到發展,白糖也因此成為養殖代用飼料的必需物品,所以,這個行業的「秘密」已不算是秘密了。
  • 許金山:給城口中蜂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5年10月,許金山第一次到城口調查發現,當地中蜂遺傳資源比較獨特,很有開發價值。但當地蜂農多數採取傳統養殖方式,技術落後,中蜂良種利用率低,擴繁能力弱,蜂蜜品質參差不齊。最嚴重的是困在深山,手機用不了,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許老師很樂觀,他說正好集中精力看護中蜂。」當年,因為天氣原因,東安鎮蜜源不好。缺少食物會引起蜂群的起盜和飛逃,許金山每天帶頭巡視蜂場,檢查蜂群有無缺糧、有無病情,及時處理各種問題。兩個月,許金山與團隊成員天天忙得腰酸背痛,雙臂發軟,但最終蜂群得以保全,並成功擴繁出50群產育性能較好的中蜂育種素材。
  • 蜂蜜存放一年還能吃嗎?老蜂農:符合2要素,存放3到5年都能吃
    蜂蜜不會出現永久保存而不出現變質情況,認識的一位老蜂農就為我解答了這個疑慮。 蜂蜜存放一年還能吃嗎?老蜂農:符合2要素,存放3到5年都能吃,蜂蜜儲藏保質期的長短,與蜂蜜成熟程度有關,需要存在2個關鍵要素:養蜂人與蜂蜜所有者。
  • 無刺蜂的蜂蜜具有特殊的健康功效
    昆士蘭大學有機化學家瑪麗·弗萊徹(Mary Fletcher)副教授說,當地土著早就知道原生無刺蜂蜂蜜具有特殊的健康功效。 她說:「我們測試了澳大利亞的兩種無刺蜂品種的蜂蜜,其中一種源自馬來西亞,一種源自巴西,發現它們製造的蜂蜜中有85%是海藻糖,而不是以前認為的麥芽糖。」
  • 意蜂蜜補助飼餵中蜂,如何消毒?如何控制比例?老蜂農這樣說
    關於用意蜂蜜補助餵養中蜂,如何消毒以及蜂蜜和水的比例問題,蜂部落認為應該結合蜂蜜的質量和預防盜蜂的發生來進行飼喂,同時如果不想要單花蜜,可以參考餵養白糖的清底方式。如何消毒?一般來說,用意蜂蜜來餵養中蜂,要求的蜂蜜都是沒有變質的成熟蜜,這樣的蜂蜜是不用消毒的,不建議使用變質的意蜂蜜來餵養中蜂,就算消毒了蜂蜜的營養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達不到用原蜜餵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