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你的日常有何變化?有件事不得不承認:大家越來越愛叫外賣了。外賣平臺的發展,代表著生活服務平臺的配送端開始出現缺口,「店小二」開始忙不過來,普通快遞則不能即時配送,這時出現了一批解決同城配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平臺。今年這類公司數量已有不少,有的自建配送隊伍,如「風先生」,也有把每個人都變成快遞員的人人快遞、達達,還有大公司入場,如餓了麼「蜂鳥」、京東眾包。模式可複製性強,成本低,正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
一方面,需要配送的生活服務平臺大多在自建物流體系,眾包物流平臺還能怎麼玩,是個問號;另一方面,它們都處在補貼的狀態,沉浸在轟轟烈烈的資本遊戲當中。讓我們從它的界定談起。
一、眾包物流是什麼?
說白了,眾包物流就是將原來由專職快遞員所做的工作交給大眾來做。只要你有一部智慧型手機,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在空閒時間就可以配送貨物。其實Uber和Airbnb採用的也都是眾包模式。生活服務商家在眾包物流平臺下單後,平臺上註冊的配送員搶單,或者由平臺派單後進行配送,並按單獲得酬勞。
二、眾包物流分類
從整體來看,目前的眾包物流平臺集中在同城配送,而跨區域快遞主要以捎帶為主。模式上可以分為C2B和C2C兩種。美國基本為C2C模式,中國則有一部分公司專注於C2B。
C2B類
1,服務於外賣、生鮮等生活服務平臺
這類企業服務於生活服務平臺或者具體商家,從外賣、生鮮等高頻物品切入,再漸漸涉及鮮花等中頻物品,配送範圍多集中於三公裡以內。其優勢在於所運送的貨物安全且高頻,缺點是服務範圍有限,對物流平臺技術要求較高,訂單受O2O平臺自建物流體系的影響較大。
代表企業:達達、我快到、51送、樂快送、最鮮到
2,O2O或電商自建的眾包物流平臺
百度外賣、餓了麼、京東等,在自建配送團隊的情況下還自建了眾包物流平臺,主要服務於自身平臺,擁有穩定的訂單量,但因為整體規模差異,後期發展可能會受第三方物流平臺的掣肘。
代表企業:餓了麼「蜂鳥」、京東眾包、百度外賣、點我達
C2C類
1,普通用戶的同城即時配送,發貨人不限於商家
任何人都可以發起配送需求,配送員直取直送。配送物品涉及各個品類,配送範圍較廣,但安全性差。傳統快遞要經過驗收、轉運、安全檢查等多個環節的把關,但這類平臺很難實現,人人快遞就曾因為涉嫌違法經營被多地叫停。
代表企業:人人快遞、閃送、E快送、Postmates(美)、Uber Rush(美)、Go-Jek(印尼)
2,跑腿服務平臺衍生出的即時配送服務
跑腿O2O平臺自美國引入中國,可以實現各種「奇葩」跑腿服務,包括代遛狗、代排隊等,當然,主流的還是「代買代送」。有些平臺已經推出了專門的即時配送服務。
代表企業:鄰趣、即買送、DoorDash、Instacart、WunWun
3,城際間的眾包
通過整合乘坐高鐵和飛機的乘客資源或者私家車車主資源,實現貨物的跨區域配送,捎帶貨物的人員也可以獲得一些佣金,甚至還可以享受到一些附加服務,如免費住宿、免費道路救援等。和傳統模式相比,這類模式時效性更強,對整合資源的要求能力更高,尤其是在兩端的取貨和送貨上。
代表企業:空間客車、Roadie(美)
附:目前眾包物流部分企業及發展情況(圖)
三、門檻在哪裡?
1,人工成本。在美國,做眾包物流大都難以克服人力成本較高的問題,但在中國,人口紅利(雖然在逐漸下行)仍是一大優勢。
2,安全問題。這包括貨物、人和錢的安全。在貨物和錢的安全方面,各個物流平臺建立起了一套配送員的審核機制,並通過各個環節進行把控,如配送員墊付費用,凍結部分帳戶資金等;在人的安全上,往往會藉助保險等來解決,如在配送員每天的第一單中強制扣除人身保險費用。
3,服務質量。這也是如今眾包物流最受詬病的地方,雖然各個平臺都制定了一套規則,如在60分鐘內必須送達,並組織線上線下培訓,但配送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在達到一定級別之前也不能獲得專業裝備,導致接單後不送、送到後貨物受損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平臺對配送員的約束力較差,配送服務和質量都具有不確定性。
4,技術壁壘。眾包物流平臺想要在大批用戶量的基礎上順暢運行,本身技術難度較高,而未來想要更好地實現合併訂單和動態定價,也對企業的軟體和算法提出了高要求。
四、記者觀察
下面《創業邦》以同城配送為主,嘗試分析眾包物流平臺的幾種可能性。
1,依賴補貼的現狀
作為整個生活服務生態的一部分,眾包物流平臺也避免不了大量補貼,除了快速起量之外,還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消費者不買帳。目前O2O平臺降低補貼之後,都難逃訂單下滑的局面。除了藥品等加急物品,讓用戶支付更多的費用有一定難度,商家願意支付的費用也很有限。
第二,配送員相互比價。配送員往往在多個平臺間進行比較,選擇最容易接單、賺錢最多的平臺。傳統快遞公司的優勢在於一旦構建全國的派送網絡,訂單增多之後配送成本可以快速下降。但眾包體系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它所構建起的配送網絡並沒有非常顯著的門檻。
那麼,取消補貼之後,這些平臺要怎麼辦?合併訂單和動態定價都是解決方案。合併訂單包括起始點合併和任務途中插單合併。前者相對比較簡單,後者對技術要求較高。而動態定價衡量的因素有天氣、距離、商品品類、時間等。
此外,如果競品和合作平臺發展得都不那麼樂觀,也許眾包物流平臺就可以適當提高費用。
2,和生活服務平臺相愛相殺
第一,兩者互為基礎共同發展。聚焦在三公裡配送的眾包物流,從誕生起就和各種生活服務平臺關係密切,彼此依賴,互為基礎。
第二,O2O平臺都想完善自建物流,對於它們來說,物流是核心命脈。所以眾包物流公司暗藏被O2O平臺「卸磨殺驢」的風險。近到百度外賣、餓了麼、京東到家,遠到阿里、亞馬遜皆是如此。
第三,眾包物流的歸宿可能還是做交易。生活服務平臺只有做到信息流、交易流、物流合一,才能夠形成閉環,眾包物流平臺也是如此。所以人人快遞的App上線了「幫我買」業務,達達也悄悄上線了外賣平臺「派樂趣」。但第三方物流平臺一旦涉及前端交易,就可能面臨競爭對手的抵制,據傳派樂趣上線後就遭到了競品的聯合封殺。
3,關於未來的其他猜想
當然,眾包物流平臺堅持做第三方物流,可以保持對客戶的中立性。但它們也將面臨其他對手的競爭,比如專職的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它們的服務質量比眾包更有保證。此外,還有來自非人類的競爭,例如無人機——此前亞馬遜就公布了旗下最新型送貨無人機的設計原型。
那麼,眾包物流除了介入前端交易,未來還有哪些變現途徑?以下是我們的猜想:
就配送本身,推出搶單神器、裝備plus和定製電動車等;
在交易層面,拓展生鮮、外賣和打折券等;
因為配送員會頻繁和收貨人接觸,可以利用眾包資源來幫助其他公司或商家進行推廣服務;
同時,有很多眾包物流通過自身平臺進行工資結算,因此會沉澱一部分資金,可以提供小微貸款等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