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並不是這兩年才興起的。直播最早是以電視節目出現的,現在的直播帶貨也像極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購物。2000年以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視節目逐漸被網絡直播取代。最早的直播電商可以追溯到2016年,原本平臺是想以「直播+內容+電商」的形式來提高用戶粘性,將流量變現。隨著直播逐漸被大眾接受,直播的形式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精細化,2018年開始,各大主播帶貨逐漸興起,到2019年達到高潮。尤其是以薇婭、李佳琪為首的主播,其帶貨的影響力絕不亞於一個一線明星。
我曾有幸親身體驗過,一個本不起眼的產品,經過主播一兩分鐘的體驗解說,上架幾十秒就被一搶而空!不得不承認,直播帶貨確實掀起了電商行業的新浪潮,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直言「2020不做直播不看直播,等於白過!」,但網絡直播帶貨,真的是未來電商行業的趨勢嗎?
自直播帶貨興起以來,有做得風生水起的人,當然也有直播頻頻翻車的情況,李佳琪不粘鍋翻車事件,薇婭直播間假貨、抄襲事件,包括很多一線明星直播首秀也是一樣頻頻翻車。網絡直播的初衷是,讓主播提前體驗試用,再把感受、心得分享給屏幕前的消費者,讓消費者在購買前了解商品的詳細情況,再選擇購買。
但隨著行業的興起,很多網紅產品誕生擾亂了市場,不斷有質量、假貨問題誕生,消費者也開始對直播的商品產生了懷疑,相比之下,很多人更願意看「打假」,更願意知道哪些產品不好,而不是一味地聽別人說哪些產品有多麼多麼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直播帶貨存在太多廣告營銷的性質,主觀意識太強,反而會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很多消費者往往只聽信表面,買很多看似很好實際卻用不上的東西在家閒置,或者說買到手發現它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但並不是商品本身不好,而是主播們賦予了它太多的光環,讓消費者對它的期望太高。
每一次浪潮過後,總會歸於平靜,所以商品質量問題不解決,網絡直播勢必要走下坡路。
網絡直播帶貨影響的當然不單單是消費者,影響最大的還是商家。眾所周知商家找主播帶貨是需要坑位費的,這時候MCN公司的紅利就來了,他們只需要包裝一批「網紅」,根據粉絲數、ROI等給商家報價,一場直播的坑位費都可能幾十萬。等直播開始,MCN公司就開始操作了,購買大量人氣來充場面,刷單,營造火爆的氣息,讓商家以為賺大發了。然而幾天過後,逐漸開始退貨、退款,於是MCN公司既賺到了坑位費,還賺到了商品的佣金,簡直是好套路,最後吃虧的還是商家。
任何一個看似火爆的行業,都會存在你看不見的深水區。直播帶貨究竟能否長久,宇伯不敢去說,但對於商家來說,我只能建議做好品牌,把握好質量,不要過於依賴主播帶貨。網絡直播的趨勢究竟如何,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