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兒子患上自閉症,一天只睡覺4個小時,母親想一起結束生命

2020-12-24 蜜桃心理

首卷語:

君君是一個還不到2歲的小男孩,他喜歡踮著腳走路還喜歡圍著別人轉圈圈,但是奇怪的是別人喊他名字時他從來不回應,媽媽下班回來他也不是很親近,周暢認為可能因為自己的陪伴不夠才這樣的,畢竟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媽媽也沒放在心上。

直到她偶然就機會在《知音》雜誌上讀到了一個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孩子的故事,他發現自己的孩子和書裡說的一模一樣,她當時驚呆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01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醫生兩天的會診,君君被確診為中度偏重度自閉症。這無形對一個媽媽是重大的打擊。孩子才只有兩歲,怎麼會患上這樣的病呢?媽媽陷入無限的自責中。

一家三口為了給孩子治病,花光了全部積蓄,媽媽當時幻想這下孩子該好了,可是沒想到的是君君的身體素質越來越不好,出現了各種疾病,去了好多家醫院都沒有治好,最後媽媽決定獨自帶孩子去省城的大醫院就診,一定要把孩子治好。

媽媽辭掉了工作全身心的照顧君君的身體,時間一轉兩年過去了,君君不但身體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不認識自己的媽媽,甚至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每天精力無限,早上5點醒,醒了就開始在床上蹦跳。他中午也不睡覺,能一直活躍到晚上1點。

媽媽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只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君君身上,這樣的日子讓周暢(媽媽)看不到一點希望,腦子裡產生了想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也不想再拖累自己的老公了。

於是撥通了老公的電話,爸爸馬上察覺到了媽媽的意思,大聲訓斥道:「你有什麼權利這麼做?他的生命屬於他自己!」

02媽媽的責任

周暢非常震驚,本以為丈夫會安慰開導她,但沒想到丈夫的反應是如此理性。他被丈夫的一席話感動的痛哭流涕,經過內心的一番煎熬後,媽媽決定接受這個事實,她帶著孩子去一家專門治自閉症的機構陪孩子堅持了一年多的幹預訓練,俊俊有了很大的進步。

回去後他準備把孩子送到特殊學校去學習,由於君君的病情導致他在學校待不住,上課時會站在桌子上大喊大叫,會在操場上隨地大小便等。嚴重影響了別的孩子,校長要求君君退學,可是周暢並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進到別的學校,於是對校長苦苦哀求。

後來校領導終於同意讓俊俊試讀,由於害怕君君再出現什麼問題,周暢選擇在門口陪君君一起上課,俊俊一跑出來她就趕緊把他推進去。最多的一次,俊俊一節課出來了8次。經過一年的時間,老師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周暢也明白了一些在家教養的方向。

在一次學習中,一位臺灣老師曾經問她說:「你希望這個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周暢的回答卻是那麼的無力,她說,僅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好好吃飯,還好睡覺,能陪爸爸媽媽遛彎,不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僅此而已。而老師的回答卻是如此的堅定:「這些都不難,按照這個目標去做就好了」。

這一句話無疑是她這麼多年聽到的最有希望的一句話。於是便開始對君君的培養,在陪讀姐姐幫助下,君君開始學習一下日常生活的東西,疊衣服、洗碗、擇菜、拖地等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

周暢感到很欣慰,因為這些都是一些生活技能,能讓君君在以後的生活中好好地照顧自己。

經過長時間的鍛鍊現在的君君學會了很多技能,會自己煮餃子,做簡單的菜,也有對爸爸媽媽的感情,知道自己在外邊吃完東西給爸爸媽媽帶東西回家。周暢對這樣生活感到無比的滿足。

如今君君已經12歲了,可以脫離父母自己生活,還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空間和生活。周暢夫婦也有了自己的新家,她認為自閉症兒童需要關愛,便組織了免費關於自閉症兒童的活動。

03爸爸的責任

由於君君爸爸是家中獨子,而君君也是他們家裡唯一的孩子,家人很想再讓他們要一個二胎,但是媽媽怕有了二胎會分散精力便決定不要,而這時的爸爸始終和妻子站在一起。承擔起來一個丈夫和爸爸最完美的責任。

結束語:

由於夫妻兩人的積極心態,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而君君生活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不需要父母過多的照顧,父母也為自己年輕時的遺憾在查缺補漏,儘量去享受一下原本應該享受的定西。

作者|精緻穎編輯|精緻穎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兒子一天只睡3小時,她曾想一了百了
    那時候俊俊還不到2歲,喜歡踮著腳走路和轉圈圈,別人喊他名字他也沒有回應。大家都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做大事的人。她更願意相信兒子是孤獨症——她根據字面來理解,「孤獨症」不過就是孤獨、孤僻而已,多陪陪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好了。但是慢慢地她發現兒子的差距和同齡人越來越大,發育上明顯落後於其他人。再次經過醫生會診,俊俊被確診為中度偏重度自閉症。俊俊2歲的時候開始進行正式的康復。俊俊爸爸當時在武漢工作,工資較低,整個家庭的積蓄只有3萬元。
  • 自閉症兒子18歲了精力超旺盛 母親心酸求助
    「我不能把他一個人孤零零留在世界上,我會死不瞑目的……」眼前,這個剛過了49歲生日的女人一臉愁容。她的兒子燦燦坐在窗臺上,正有一搭沒一搭地剝豌豆,18歲了,一直是個自閉症患者,智力水平3歲。母親反覆表達的意思,我明白,就是父母不能死在這個孩子的前頭,不然怎麼才放得下心。
  •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母親,想帶著兒子環遊世界
    那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自閉症患者和他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就是當年那部電影所改編的原型。她叫田惠萍,是一位自閉症人的母親,也是一家自閉症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她的兒子楊弢(tāo)是一位自閉症人士,今年33歲。  1.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子的。在那個年代,上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兒子確診自閉症後,媽媽開始跟時間賽跑
    2018年,李美玲覺得當時一歲半的圓寶一定是出了問題。跟他說話的時候,圓寶根本不跟人對視。不僅如此,他寧願一整天玩一根棍子,也不跟人互動。圓寶還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每天不停地哭鬧,問題行為多,有時候手裡一片餅乾斷了就能哭上半個小時。還有些奇怪的偏執,比如一定要走某條固定的路線。
  • 重慶五齡童患嚴重自閉症 4歲起不說話生氣就撞牆
    ,但從4歲開始,就變得不會說話了。事後經父母帶去新橋醫院檢查,才知小志患上了嚴重自閉症。在醫生對他進行特別訓練的一個小時裡,不知疲倦地玩東西轉圈圈,一直沒有消停過。小志母親介紹,小志3歲時,夫婦倆將孩子送到奶奶家去。由於爺爺奶奶不喜歡帶孩子出去玩,成天都把孩子關在家裡,一年後孩子4歲時,父母發現孩子變了,除了不說話,也不愛跟小朋友一起玩耍,還經常發脾氣,一發脾氣就撞牆,有好幾次頭部撞起了包,還出了血。  直到孩子5歲的時候,孩子還是沒有說一句話。
  • 10歲自閉症男孩因吞入海綿窒息而亡,母親被控謀殺,父親說啥?
    接到一位女性的報警後,警方與醫護人員迅速出動,並於凌晨2點半抵達現場,發現了一名死於家中的10歲男孩。該男孩名叫迪倫(Dylan Freeman),父母離異,之前一直與40歲的母親奧爾加(Olga Freeman)居住在倫敦西部的阿克頓地區。
  • 女子把6歲自閉症兒子丟在車站快餐店:實在走投無路
    (原標題:把自閉症兒子丟在肯德基的媽媽找到了!她哭著說:我真的很努力,實在走投無路了)5月13日傍晚,6歲疑似自閉症的男孩被遺棄在杭州城站肯德基。但是,沒想到樂樂從小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樂樂1歲多時還不會說話,只會幾個單音節的字母咿咿呀呀,當時一家人沒覺得什麼,安慰自己說可能樂樂學的比較慢。被遺棄的男孩樂樂。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是怎樣一種無奈,讓一位母親希望孩子的生命結束在自己之前?面對自己6歲的兒子童童(化名),母親白莉(化名)直言:「我甚至希望他能走在我前面……」今年35歲的白莉,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4年前,兒子童童確診為此病後,白莉的人生似乎踏上了一條沒有終點的長跑。如今,她正陪著孩子竭盡全力在一片無望中尋找希望。
  • 18歲自閉症男孩和母親一起送奶,堪稱好搭檔
    18歲自閉症男孩和母親一起送奶,堪稱好搭檔夏日的清晨,天還沒有大亮的時候,患有嚴重自閉症的李亮,就開始和母親一起在這大街小巷裡開始了一天的送奶工作。聽李亮的母親講,自己兒子是嚴重的自閉症患者,在小學時就已經診斷出了。 由於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所以顯得和同齡的孩子格格不入,所以沒有上小學就被迫輟學了。「他不會玩手機,也不會像同齡孩子一樣看電視,什麼都不知道,整天都是無所事事。」
  • 淘氣小豬和自閉症男孩:自閉症,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2018年,一名6歲的幼兒華華被投訴「經常打同學」,他的母親一遍遍道歉後卻事與願違,華華被暫時停課,留在家休息。在離開幼兒園的第三天,華華母親用一瓶安眠藥和一盆燒紅的碳,結束了兒子、自己以及腹內胎兒的生命。
  • 96歲母親患老年痴呆,喊兒子「媽媽」,兒子:她就是我的孩子
    最近在青海西寧,有一位已經96歲的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唐奶奶,一直被自己的小兒子李先生照顧著,一直陪在她身邊。隨便看到李先生照顧母親照顧得特別仔細,看到母親的指甲長了,問他要不要修剪,老人說不喜歡,李先生會在旁邊輕輕的哄她。就像哄一個沒多大的孩子一樣,說起照顧母親這麼仔細,李先生表示,她的媽媽今年96了。因為腦子患有痴呆症。所以他一直管自己,叫做媽媽。
  • 那位背22萬英語單詞的西安交大老師走了,留下了自閉症的兒子
    李老師的事跡非常感人,為方便教學,她2年背了28遍22萬單詞的《英漢大字典》,起早貪黑,學習能力,勤奮程度驚人,是學生心目中認真負責的好老師。讓老師最放不下的還是她的自閉症兒子,李老師曾說過「為了我的孩子,我要活到120歲!」她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平凡的老師,平凡的事跡,卻給我們不平凡的感動,讓我們一起來悼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優秀的老師吧!願李老師一路走好!
  • 生個二胎,給自閉症兒子養老
    她有兩個兒子,都是自閉症患者,大兒子坐在餐廳裡擺著的窄床上,衝我們傻笑,看起來和已經瘋掉沒什麼兩樣。家長怕影響別人觀看,只能帶著孩子離開,電影開始不到半個小時,影院裡只剩下我和同事,還有幾位今天休息的老師,剩下的老師和家長已經先行離去。
  • 樂山一母親每天只睡3小時照顧腦癱兒子35年
    樂山一位母親每天只睡3個小時照顧自己從小腦癱的兒子35年。日日夜夜,年復一年,35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腦癱兒子不離不棄。    先天性腦癱 親戚曾勸不要這個孩子    據了解,這個母親叫雷淑容,今年67歲了,丈夫叫李學明,今年已經72歲,家住井研縣寶五鄉桂花村5組,老兩口至今只有一個兒子。
  • 自閉症男孩上日託班被拒,美國媽媽怒考心理學碩士助兒子成優等生
    據美國媒體1月30日報導,為了幫助患自閉症的兒子,美國一位媽媽奮發圖強,攻讀下心理學碩士學位。這位美國母親名為伯奇。此前她慢慢發現,兒子安東尼奧跟別的孩子相比有一些特別:他的語言技能和表達能力非常差,而且並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互動。同時他對聲音以及不同的食物質地和顏色非常敏感。
  • 12歲少年智商超愛因斯坦 4歲患自閉症卻自學算數
    而許多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也都經常得不到人們的諒解,面臨著艱難的求學之路。相比之下,這位英國的孩子可以說是自閉症裡的一個奇蹟了。因為他不僅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還在智商上遠遠超出他人。哈裡森的父親李•凱西(Lee Casey)是一名機械工程師,父親從小就意識到了兒子的學習天賦。據母親說,哈裡森在1歲的時候居然就能夠自己找報紙來讀,在3歲的時候竟然就自己學會了減法和除法。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哈裡森4歲那年,他被診斷為患有高功能的阿斯伯格症候群。阿斯伯格症候群通常被認為是一直變異的自閉症。
  • 「兒子2.3歲時好好的,怎麼4歲就成了自閉症」老家長淺談倒退型
    ,就算以後查出患了自閉症也應該可以恢復至正常吧?!4歲多才確診的原因。後期冷靜下來的時候,一點點回憶過去,才發覺兒子其實老早就有一些「特殊表現」,只是我們家裡人都不肯面對和承認罷了。比如: 他長期重複只看一部動畫片,雖然有些語言也符合語境,但,仔細想想都是動畫裡的臺詞,當時家裡人覺得孩子運用的還挺好,甚至為此而感到高興。
  • 單身母親陪伴自閉症兒子30餘年 街頭擺攤理髮回報社會
    帶著兒子來到邢臺,見到自己的母親,一面是丈夫的離去,一面是兒子患自閉症,她委屈得像個孩子似的,趴在母親腿上哭了。有一段時間,李漢英在邢臺市區租房子居住,每天堅持帶著兒子去街上溜達,讓他嘗試著接受這個世界。李漢英說,兒子小時候曾經上過一個學期的小學,由於無法和其他孩子交流,經常被同學欺負,後來離開學校,就一直待在家裡。「帶兒子出來溜達,希望能改善他的病況。」
  • 自閉症兒子叫出第1聲婆婆!媽媽分享心酸經歷,及4個實用方法
    我兒子是2020年5月1日,在兒童醫院確診的「孤獨症譜系障礙」!社交能力只相當於16個月的孩子;語言能力更是只有8.3個月孩子的能力;運動能力稍好一些,相當於2歲孩子...兒子1歲2個月有叫「爸爸、媽媽」,1歲5個月能叫我的名字。2歲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後來一切都變了。2歲後,程程的社交能力逐漸減退,不主動和其他孩子玩。
  • 妻子出軌5個網友,6歲兒子患血癌想要媽媽抱抱:有2個孩子走不開
    妻子出軌5個網友,6歲兒子患血癌想要媽媽抱抱:有2個孩子走不開「她在網上認識了5個不同的網友,並和他們私奔了5次,4年前那次跑了之後就再也沒回來過。」李志(化名)提起妻子傷心得像個孩子號啕大哭起來,曾同甘共苦心愛的妻子出軌拋家棄子,這是一個男人內心深處最痛心疾首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