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子一天只睡3小時,她曾想一了百了

2020-11-05 然和教育


家長生命故事丨詹穎

鄰居說,這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孩子。

那時候俊俊還不到2歲,喜歡踮著腳走路和轉圈圈,別人喊他名字他也沒有回應。大家都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做大事的人。

俊俊媽媽詹穎當時在湖北鄂州的媒體單位工作,她去上班的時候,俊俊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哭鬧;回來後,兒子也不會主動擁抱她。

詹穎一開始並不覺得孩子有任何異常,覺得只是自己陪伴他的時間少了一點,兒子跟他不親近很正常。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一家才正式踏上了這趟自閉症之旅。


她曾想一了百了

2002年8月,詹穎的家人在一本《知音》雜誌上讀到了一個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孩子的故事。家人看後小心翼翼地把雜誌遞給她,她一邊讀著雜誌,一邊回想著兒子的種種異常表現,發現俊俊的症狀基本上和書裡面一模一樣,她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

這是她第一次見到孤獨症這個詞語,所以也不敢盲目判斷。情急之下,他們一家五口帶著俊俊前往武漢市兒童醫院進行檢查,醫生經過兩天的會診最後只給出了兩個問號。

痴呆?

孤獨症?

詹穎更了解痴呆,也大致明白痴呆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她更願意相信兒子是孤獨症——她根據字面來理解,「孤獨症」不過就是孤獨、孤僻而已,多陪陪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好了。

但是慢慢地她發現兒子的差距和同齡人越來越大,發育上明顯落後於其他人。再次經過醫生會診,俊俊被確診為中度偏重度自閉症。

俊俊2歲的時候開始進行正式的康復。俊俊爸爸當時在武漢工作,工資較低,整個家庭的積蓄只有3萬元。他們一家三口擠在出租屋裡,「進了客廳就相當於進了房間」。

詹穎當時幻想著:「把這3萬塊花完了,孩子應該就沒事了吧?」

這一年,俊俊身體狀況頻發,他不僅經常感冒,同時還伴隨有支氣管哮喘病、遺尿症,打了不少針,吃了許多抗生素。等到3歲的時候,俊俊又出現了全身菌群失調,全身起紅疹子,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有治好。

無奈之下,詹穎只好獨自一人帶著孩子離開武漢,回到鄂州老家。她辭去了工作,上午送孩子去醫院進行幹預訓練,下午在家照著武漢老師的方法對俊俊進行幹預。在鄂州的那段日子裡,她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兒子。

可是一兩年過去了,俊俊還是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大小便也完全不能自理。俊俊每天早上5點鐘醒來,醒了就開始在床上蹦跳。他中午也不睡覺,能一直活躍到晚上2點。

俊俊精力充沛,而詹穎卻只剩疲憊。她白天要照顧孩子,對孩子進行幹預,晚上又要等孩子睡著以後才能做一些家務活。

這樣的日子反覆地折磨著詹穎,她看不到任何希望,每天哭著睡去,醒來的時候枕頭總是溼的。她曾經無數次地想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一了百了,這樣她自己就能解脫了,老公也能夠重新組建一個家庭,生一個健康的孩子。

做一個媽媽能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丈夫的一番呵斥,可能她真的就走上了「不歸路」。

一天深夜裡,俊俊和往常一樣在床上活蹦亂跳。絕望的詹穎躺在床上給丈夫打了一個電話,她說:「我如果帶著俊俊離開,你會不會好過一點?」俊俊爸爸立馬明白了詹穎的用意,大聲呵斥詹穎:「你有什麼權利這麼做?他的生命屬於他自己!」

詹穎感到非常震撼,她原以為丈夫會安慰開導她,但沒想到丈夫的反應是如此理性。詹穎說:「我那時候還會為我這樣的想法自我感動,一想起來就淚流滿面。」

丈夫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她,父親對待殘障生命都能如此尊重,作為母親又怎麼還能夠試著去主宰孩子的生命呢?從那以後,她逐漸放棄了這種想法。她說:「他爸爸說得對,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

經過內心的一番煎熬後,詹穎開始直面痛苦,帶著兒子跨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經過朋友介紹,她帶著俊俊在江西贛州進行了一年多的幹預訓練,俊俊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贛州回到湖北後,詹穎試著把兒子送入普校學習,但俊俊在學校待不住,上課時會站在桌子上大喊大叫,會在操場上隨地大小便等。

後來聽一位家長說武漢有一所特殊學校,她了解後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將俊俊送到特校去學習。為此,他們將房子買在了特校附近,但當時還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武漢戶口。他們也找不到任何人脈關係,學校無法接受俊俊。

一時間,她和兒子無處可去。她只好每天帶著俊俊站在特校的操場上,這一站就是整整一個星期。後來校領導終於同意讓俊俊試讀,起初的兩個星期,她每節課都站在教室外面,俊俊一跑出來她就趕緊把他推進去。最多的一次,俊俊一節課出來了8次。

孩子在特校學習的這一年,江西贛州慧聰的老師給了她很多幫助,詹穎開始摸索在家教養的方向。有一次她去北京學習的時候,一位臺灣老師曾經問她說:「你希望這個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詹穎說,她只是希望俊俊能夠跟她好好地生活在一起,能安靜地和爸爸媽媽吃一頓飯、按照作息時間去休息、陪著她遛個彎散個步,看電影的時候也不要尖叫、不要搶別人的東西等等。

詹穎想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畫面,經歷過鄂州那段令人發狂的日子後,她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夠常態、有序地生活下去。臺灣老師告訴她,這些都不難,按照這個目標去做就好了,這一句話讓詹穎備受鼓舞。

在詹穎和陪讀姐姐小鳳的幫助下,俊俊從8歲那年開始學習疊衣服、洗碗、擇菜、拖地等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詹穎說,做這些的目的就是建立孩子的基礎生存能力,讓俊俊在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都能夠自理生活,照顧好自己。

詹穎說:「作為一個媽媽,我覺得生活的東西教起來沒那麼費力,也不需要特殊的教具。我不想把太多專業的東西放到大腦裡,我想做一個媽媽能做的事情。我可以成為一個生活專家,利用好5分鐘、10分鐘的時間去幫助他建立各種生活能力,我要在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去教育和陪伴他,在生活中康復,在康復中生活。」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詹穎和俊俊都獲得了成長。現在俊俊已經20歲了,基本上能夠做到生活自理,餓了的時候自己會煮餃子、炒土豆、煮疙瘩湯等等。有時候從拉麵館吃完飯後,他還會順帶去買一瓶紅茶,或者去超市幫著爸爸媽媽買一些日用品回家。詹穎說,他現在的日子過得還挺滋潤的。

俊俊現在的生活也非常有序,工作日就在武漢市美好家園心智障礙人士家庭支援中心(以下簡稱「美好家園」)進行學習和活動,休閒的時候就自己去健身房鍛鍊、去公園散步,或者回家替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活、彈彈鋼琴。

現在的俊俊不再完全依賴父母,有時候還希望擁有自己的獨處空間。

孩子獨立了,詹穎自己也從孩子的困惑中走了出來,生活也陽光起來了。她說她以前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圍著孩子轉,孩子再好也總有她看不順眼的地方。現在她不僅有俊俊一個孩子,她也逐漸成為了社區裡一群孩子的大家長。

一封信,敲開了社區融合的大門


詹穎和丈夫2009年搬進了武漢的新家,為了讓小區的住戶都能夠了解自閉症,詹穎寫了一封致居民的公開信。在信裡,她列舉了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科普了一些自閉症的常識,還介紹了兩部關於自閉症的經典電影《雨人》和《海洋天堂》,並且在小區進行了放映。

這封信在物業經理的宣讀下,讓這個小區的很多住戶第一次了解了自閉症,也得到了左右鄰裡的很多支持和理解。從2010年到今天,十年過去了,這封信至今依然張貼在小區的公共區域。正是這樣的一封信,敲開了社區融合的大門。

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俊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詹穎決定去幫助更多的大齡心智障礙者,讓他們也能夠擁有自己的美好生活。

為了註冊成立美好家園,詹穎去了20多次民政局都被拒絕了。詹穎說:「我沒有教師證,沒有醫師證,我什麼資質都沒有,我有的只是一個做媽媽的熱情和執著。」

經過多次申請,武漢市民政局終於同意了詹穎的申請。詹穎成立美好家園的初衷,一個是提高心智障礙者的居家生活自理能力,一個是倡導社區融合。

詹穎說,像俊俊這樣的心智障礙者,他們的世界不會像我們那麼大,他們可能去不了很遠的地方,但社區是他們每天都需要面對的生活環境。

「社區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那些看著孩子長大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就是我們孩子在社區生活中最貼心的支持者,他們就是孩子的親人。」

為了促進社區融合,詹穎一直在努力。社區居民在歡度端午、六一、中秋、元旦等節日時,總少不了美好家園的孩子的身影。他們組成了一個樂隊,活躍在社區的舞臺上。

在美好家園成立烘焙坊後,孩子們也會聯合物業一起給小區裡的老人做點心、做月餅,回饋他們的關心和幫助。

在過去的三年裡,每周一、周三、周五,美好家園的孩子們都會堅持在小區撿白色垃圾。「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鍛鍊,能夠在生活中鍛鍊他們的專注力,提高他們辨認、分類等能力;對於小區居民來說,環境變好了他們也很高興,好多爺爺奶奶說他們做的比保潔還乾淨。」

我們常說融合,其實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現一種雙贏。在美好家園為社區融合努力的同時,小區也給予了他們很多的理解和幫助。

社區專門提供了一個300多平米的場地,給孩子們用作每周六的樂隊排練。在過去的這些年,詹穎攜手美好家園的老師們舉辦了幾百場各種各樣的活動,有時候有五六十人進進出出,但他們從未接到過任何一起來自居民的投訴。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對該小區進行的一個調研,幾乎所有的居民都對美好家園給出了比較高的評價。

詹穎說:「大齡心智障礙者的服務,需要我們將整個社會資源整合在一起。因為成人他不僅僅是需要在教室裡學習,更重要的是生活體驗和社會適應,他們需要各種環境的包容、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支持。」


從不逃避的爸爸

美好家園剛成立的時候提供的都是免費服務,因大齡服務的整體支持環境和氛圍不理想,直到2019年美好家園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在這個過程中,詹穎的丈夫用多年來從事傳統生意積攢下來的積蓄為她提供了一些資金上的幫助。

俊俊爸爸現在也是美好家園長期的志願者,幫著詹穎負責一些日常事務。夫妻倆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從經濟上的窘迫到精神上的考驗,俊俊爸爸從來都沒有逃避過。

俊俊爸爸是家中獨子,俊俊是他們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孩子,在診斷之前全家人都對俊俊給予了很高的期待。俊俊診斷以後,詹穎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也時常感到很委屈,但更多的時候她選擇了保持沉默。

俊俊爸爸始終和詹穎站在一起,當家人要求他們生二胎的時候,他說:「如果生一個需要放棄一個,我寧願把這唯一的一個負責到底。」詹穎說丈夫是一個實在的人,不會說很好聽的話,「男人真正的帥氣是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後的一種淡定,俊他爸做到了。」

有時候俊俊爸爸還會和詹穎開玩笑說:「幸虧我們倆結合在一起,不然我們上哪去找這麼帥的娃啊!」

詹穎也說:「我覺得俊俊是萬裡挑一的,現在我們覺得他的很多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時光倒流叫我換一個孩子我也不會換了。」

夫妻同心,他們二人現在對俊俊都是全然接納的心態。俊俊爸爸年輕時有過樂隊經歷,懂一些音樂,是個貝斯手。現在從貝斯手轉型為了家庭鋼琴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花50分鐘來陪兒子練鋼琴。

俊俊彈琴的時候,爸爸則坐在旁邊,跟著節奏用自己的手指輕敲著鋼琴蓋,而媽媽則舉起手機在旁邊拍著小視頻記錄著這些美好的日常。一家三口,雖然歷經磨難,但是如今也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0年前,詹穎作為媽媽合唱團的一員參加了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的開幕式。開幕式結束後,媽媽們聚在一起唱歌。

詹穎坐在沙發上,望著那些來自廣州和深圳、穿著漂亮裙子、戴著紅色圍巾的媽媽們非常驚訝,「孩子雖然都那樣了,但她們依舊活得非常灑脫。」詹穎說,當時那些媽媽的笑容都很真實、自然,是真正的綻放。但在那時,她的笑容是強顏歡笑,內心並不輕鬆。

10年過去了,如今的詹穎很自信地說:「我現在覺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現在能夠陪著兒子、能夠一家人健健康康地生活在一起就挺好的。感恩孩子他爸,感恩兒子,感恩生活,也感恩自己。」

* 文章照片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感謝詹穎老師的傾情講述!


來源:然和教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該曲作為中島美嘉第38張單曲的同名主打曲,於2013年8月28日發行,後收錄在中島美嘉於2017年3月22日發行的第8張個人專輯《TOUGH》。此外,該MV運用了立體掃描等特殊拍攝手法,並加入了插畫家YKBX的畫像,把現實世界的中島美嘉與虛擬世界的少女結合在一起,完美的呈現出歌曲想表達的內容。 3 中島美嘉收到這首歌的時候,也正處於她歌唱生涯的一個絕境。
  • 樂山一母親每天只睡3小時照顧腦癱兒子35年
    樂山一位母親每天只睡3個小時照顧自己從小腦癱的兒子35年。日日夜夜,年復一年,35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腦癱兒子不離不棄。    先天性腦癱 親戚曾勸不要這個孩子    據了解,這個母親叫雷淑容,今年67歲了,丈夫叫李學明,今年已經72歲,家住井研縣寶五鄉桂花村5組,老兩口至今只有一個兒子。
  • 原以為只能教會自閉症兒子吃喝拉撒睡,但現在他能獨立生活!
    曾經有個醫生讓我放棄默默,我很絕望,只敢把幹預目標定為教會他吃喝拉撒睡。現在他遠遠超出了預期,學會了買菜,做飯,洗澡,洗衣服,還可以獨立出行,在偌大的西安城,他可以自己倒兩次公交、兩次地鐵去上課。我未來的目標是,在他滿18歲後,給他開個彩票店(他對數字特別感興趣)。
  • 一天只睡四小時?
    搜狐老闆張朝陽近日又發神論:「我一天只睡四小時,就是要早睡早起,睡太多不好,我的狀態就很好,每天員工到公司的時候,我已經工作好幾個小時了。」張老闆還表示要「推廣四小時睡眠法」.......現在是睡四個小時,再過兩年大概可以不吃不睡不拉,餐風飲露,脫胎換骨,霞舉飛升,什麼搜狐搜狗搜雞搜豬,通通都是身外之物,股價跌完了也無所謂,區區阿堵物,可不能阻擋張真人裝X。我問諸位一個問題:諸位還記得搜狐是一家幹嘛的公司嗎?還記得張朝陽老闆是個什麼嗎?
  • 「健康」「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有人抱怨別人的不理解:ciel**:沒人會在意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又是因什麼而難過,他們只會說,你是不是有病?對你這麼好了還這副鬼樣子,你想死吧?你怎麼不乾脆去死? 是啊,我想啊。「我想去死」更不是一句玩笑,這是他們在發出自己的吶喊:我想活著。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但活一天,就是一天的勝利2013 年,作家張春確診了抑鬱症。
  • 兒子臥軌自殺後,她接到了13多萬通電話
    兒子慢慢甦醒。她問兒子想吃什麼,兒子說想吃餅乾。只要兒子想吃,媽媽就去買。她急匆匆地跑去商場給兒子買餅乾。而兒子卻並沒有等到她買回的餅乾。趁她出去的間隙,一次求死不得的兒子,偷偷跑去臥軌自殺。在十幾年後,中島美嘉一首《我曾想一了百了》火遍了大江南北。放在當時,大概能描述出這種心境:「今天與昨天如此相像,想改變明天,必須改變今天。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因為心早就被掏空。」
  • 備戰檢測 調派物資 她一天只睡3個小時
    張暉是南市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在基層護理崗位上戰鬥了 30 年的她,心思縝密細緻又雷厲風行。南市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保 9 個核酸檢測點位,設置了 34 個採樣臺。她深知,當天只是一個開始,第二天才是重頭戲,時間太短,任務又重,她必須與時間賽跑。由於大量的社區工作人員、機關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都在現場工作,防護用品必須準備好、調配好。清點物資、測算需求 ……直到凌晨兩點,她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踏上歸家的路程。1 月 1 日早 6 點,僅睡了 3 個多小時的張暉又返回到工作崗位。6 點半,核酸採樣準時開始。
  • 36歲「淘寶大將軍」猝死 一天只睡3、4個小時
    去年7月份,一名年僅24歲的淘寶杭州賣家突然離世,曾引發了社會對淘寶店主這個群體健康狀況的討論。當時淘寶網官方曾發微博表示惋惜和哀傷,並呼籲店主們事業再重要,也不要透支生命,要多注意自身的健康問題。  電商行業是加班的重災區。
  • 清華學霸一天只睡5小時:你的假自律,正在毀掉你
    「今天一定嚴格要求自己,背完300個單詞再睡。」這樣打了雞血的語氣,你似曾相識嗎?你是不是也曾這樣,憑著一時衝動給自己定下「年度目標」「月度目標」?但其實這樣的「假自律」只會毀掉你。「清華學霸堅持一天學習20個小時。」「微軟全球副總裁,谷歌大中華地區總裁李開復,每天只睡4小時。」
  • 女子把6歲自閉症兒子丟在車站快餐店:實在走投無路
    (原標題:把自閉症兒子丟在肯德基的媽媽找到了!她哭著說:我真的很努力,實在走投無路了)5月13日傍晚,6歲疑似自閉症的男孩被遺棄在杭州城站肯德基。我都不敢生病,你說我萬一哪一天出意外了,孩子怎麼辦?這些年,我真的很努力了……」小葉說,孩子爸爸從小就不管孩子。她曾跟他要過5000元給孩子看病,但那個男人都要找藉口逃避。2016年兩人分居,2018年樂樂5歲,法院判離婚,出庭他都沒出現。他家裡也只有80多歲的爺爺奶奶,所以法院把孩子判給了小葉。
  • 兒子確診自閉症後,媽媽開始跟時間賽跑
    兩歲的兒子被確診自閉症在兒子圓寶被診斷出自閉症之前,李美玲認為自己的人生很自由。出生於1989年的獨生女,武漢本地人,家庭經濟條件尚可,大學念了平面設計,順利地上班、戀愛、結婚。她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沒有被任何事情束縛過。但她的自由感很快就被截斷了。如今,在她的人生裡,凡事都必須以圓寶為首考慮。
  •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母親,想帶著兒子環遊世界
    那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自閉症患者和他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就是當年那部電影所改編的原型。她叫田惠萍,是一位自閉症人的母親,也是一家自閉症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她的兒子楊弢(tāo)是一位自閉症人士,今年33歲。  1.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子的。在那個年代,上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中島美嘉這首歌對周深有多大的影響?
    在周深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有這樣一首歌一直以音樂的力量鼓舞著他,讓他從自己與自己作對的困境中走了出來,這首日文歌的中文譯名,叫《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該曲由中秋田弘的創作,中島美嘉演唱,歌曲能穩穩擊中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聽者在歌聲中痛哭,也在歌聲中治癒。
  • 2歲的兒子患上自閉症,一天只睡覺4個小時,母親想一起結束生命
    直到她偶然就機會在《知音》雜誌上讀到了一個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孩子的故事,他發現自己的孩子和書裡說的一模一樣,她當時驚呆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媽媽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只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君君身上,這樣的日子讓周暢(媽媽)看不到一點希望,腦子裡產生了想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也不想再拖累自己的老公了。於是撥通了老公的電話,爸爸馬上察覺到了媽媽的意思,大聲訓斥道:「你有什麼權利這麼做?他的生命屬於他自己!」
  • 那位背22萬英語單詞的西安交大老師走了,留下了自閉症的兒子
    ——李老師年齡應該也不大,太可惜了,他的孩子好像身體還不好——我想起來了,我還幫李老師看過孩子——孩子該怎麼辦呀!心疼.——去年聚會李老師還來了——是的,孩子5歲生日前一天離婚了,不久孩子就查出來自閉症,好心塞 當年我們嘲笑她的衣著不堪,卻完全沒能理解她的痛苦。
  • 故事:兒子得了自閉症,我辭職陪他去治療,鳳凰男老公卻要和我離婚
    我買了很多自閉症相關的書籍,陪著孩子做遊戲、聽音樂、跳舞蹈,對他進行行為糾正。可效果並不好,兒子根本不配合,拿著電視遙控往我手裡塞,指著電視哼哼。我心下狐疑,婆婆來帶寶寶的那一天,我就囑咐過她,不要給孩子看電視。大人要想看,就等孩子睡覺的時候再看。既然兒子沒看過電視,他又怎會要我幫他開電視呢?我問婆婆,經常給兒子看電視嗎?
  • 成功人士一天只睡4小時?別讓假自律毀掉你
    張朝陽式睡眠每天只睡4小時「我現在每天只睡4個小時,堅持了兩年,效果非常好」,張朝陽近日在受訪時這樣表示。此話一出,張朝陽迅速登上熱搜並引起網友熱議。#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上了熱搜據張朝陽介紹,這種睡眠法是一天睡4個小時,中間隔1個小時,也就是說睡2個小時後,叫醒自己,可以定鬧鐘,一定要從床上起來,讓自己徹底清醒,1個小時後再睡2個小時。
  • 兒子不幸患自閉症,每遇困難她都拼盡全力,只為幫他無限接近康復
    記得在她兩歲多的時候,爸爸帶回來三隻剛滿月的小奶狗,樣子看上去確實很可愛,我女兒一下就喜歡上了。但是,我一點都不喜歡,一想到每天需要給它清理糞便、帶它出門遛彎我甚至有點厭惡。任她怎麼懇求,我都沒有答應把那三小隻留下來,讓奶奶都送給了隔壁的鄰居。
  • 生個二胎,給自閉症兒子養老
    她有兩個兒子,都是自閉症患者,大兒子坐在餐廳裡擺著的窄床上,衝我們傻笑,看起來和已經瘋掉沒什麼兩樣。家長怕影響別人觀看,只能帶著孩子離開,電影開始不到半個小時,影院裡只剩下我和同事,還有幾位今天休息的老師,剩下的老師和家長已經先行離去。
  • 養育自閉症兒子15年,媽媽呼籲關愛自閉症從來就不是英雄壯舉
    在阿根廷,有一位叫Carina Morillo的媽媽,她是自閉症人士社會融入的倡導者,也是阿根廷非盈利組織Fundación Brincar的創始成員和總裁,該組織自2010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改善自閉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