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學不在於專精,而在於明誠

2020-12-25 司馬文君

1511年,禮部尚書喬白巖前往南京王陽明處拜訪論學。王陽明後來寫了《送宗伯喬白巖序》一文,提到了雙方就學習如何得道的話題展開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學不在於專精,而在於明誠。

這篇序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故非專則不能以精,非精則不能以明,非明則不能以誠,故日「惟精惟一」。

這句話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大意是說如果不能專一於道,便不會有真正的精;如果不精深於道,便不能有真正的明;如果不能明悟於道,便不能做到心存至誠,因此聖人才說惟精惟一。其實它前面還有一句:「學貴於專,好學而不貳」,不過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惟精惟一」。

王陽明在與喬白巖對話時,先說「學貴專」,喬白巖說到了他從小就喜歡下棋,專注其中,樂不思蜀,沒過多久就贏遍了全鄉人,三年左右在國內就沒有對手了。於是感嘆道:的確是學貴專啊!

王陽明並沒有表態,而是繼續說「學貴精」。喬白巖又說對,他在年長之後開始學習辭章之學,即寫文章。他花費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各種經史,沉浸於各種辭章學問裡,有巨大的收穫,最後又感嘆:的確是學貴精啊!

王陽明依然沒有多說,又拋出了一個話題:「學貴正」。這次喬白巖反而對之前的愛好下棋和鑽研辭章之學感到後悔和慚愧了,尤其在中年喜好聖賢之道之後,更是不把曾經引以為豪的下棋和辭章放在了心上。

這時候王陽明才表態,他說不管學下棋、學辭章還是學聖賢之道都叫作學,只是境界差遠了,聖賢之道是大道,其他都是荊棘叢生的小道,只有走上了聖賢之道才能做到真正的明和誠。所以王陽明才說學不在於專精,而在於明誠。

嚴格說來像下棋、寫文章等,在古人看來都是高級手藝人罷了,只能算在小人的行列裡,而不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因為只是專一下棋而已,久而久之就沉溺下去;而只是精深於文章之學,容易讓人變得偏執,都不是一個君子所為,更不用是聖人了。

其實王陽明早年也曾沉溺於各種聖賢之道外的技巧,他的學生湛若水稱為「五溺」,即溺於任俠、溺於騎射、溺於詞章、溺於神仙和溺於佛氏。王陽明在這幾個方面都達到了大師級水準,可在他看來也只是專精而已,離聖賢之道差遠了。於是他做學問就不再偏執於某一樣技能,而是奉行聖賢之道,才能做到「惟精惟一」,達到至誠的境界。

「惟精惟一」出自《尚書·大禹謨》,是舜傳王位給禹的十六字道統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它的意思是人心高而險,道心幽而妙,應當用心精純無雜、專心不二,誠心敬意堅持篤行中和之道。雖然清代考據大師閻若璩積數十年之功寫的《尚書古文疏證》,說出了最權威的《尚書》有二十多篇是後人偽造的,其中就包含這首出名的《大禹謨》,不過是真經還是偽經,只要內容好就行。

其中的「精」是精純,「一」是天下大本的意思。精,然後才能明;明,然後能誠。可見「明」是「精」的目的,而「誠」則是「一」的基礎。只有由「精」到「一」,才能走上學習聖賢的大道。做學問也是如此,如果僅僅停留在專精上面而沒有突破,就不可能學有所成,至少離得道尚遠,更不可能至明誠了。

總而言之,一個人若是學習為了達到明誠的境界,以聖賢做學問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不是專精而已,他的學問自然比一般人高出一等,理解各種小技能根本不在話下。比如喬白巖提到的學下棋和作辭章之學,對於他而言不是區區小事嗎?唐太宗在《帝範》有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在於行,在於知道之後去驗證求真
    王陽明認為,知行合一的要點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知很重要,但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行,是從行為上落實驗證,求得知道後的心裡踏實。如果只一味地學習,什麼都知道懂得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驗證,沒落實到個人的行為做事上,那這樣的知道和懂得,僅僅是一種虛浮的智慧,並不算真正的智慧。
  • 王陽明: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莫要賭天意,不要猜人心
    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人生的智慧在於進退之間人這一輩子說短也不短,說長也不長,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要懂得:人生的道路就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意義的事情和人應該珍惜,無意義的事情要懂得捨棄。有一個人就參透了這種想法,活得通透,活的豁達,他就是明代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家集大成者——王陽明。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
    雖然王陽明的出身起點並不低,但是他的一生並不太順利,早年因得罪宦官劉瑾而被打了40廷杖,之後被貶到貴州龍場做縣丞。貴州是個偏僻荒蠻的地方,一般外來的人根本生存不下去,換做旁人肯定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王陽明並沒有抱怨,反而是保持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龍場活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教當地原著名耕地建房,很受當地百姓的擁戴,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就是在這個時候頓悟的。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而王陽明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他開創並秉持的「心學功夫」密不可分。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因為勝負往往就在心動與不動之間,總結其核心,不外乎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找回自己的心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現在仔細想一想,王陽明的心學,對於我們後人是精神支柱。王陽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堅定、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一生。
  • 王陽明:人生慌亂不堪,根源在於得失心太重 l 龍道
    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 學英語首先在於借力學習養成好習慣,不在於學到了什麼
    學英語首先在於借學習之力養成好習慣,而不在於學到什麼東西學英語就是培養好習慣Some money-saving tips are obvious, like flying coach學這段文字,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於培養好習慣。這裡要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它會轉換成能力的喲),就是別急著把這段英語文字「轉換」成中文(閱讀理解),而是養成用英語閱讀和理解它的意思:1.flying coach? What does it mean when you say You are flying coach?
  • 讀《道德經》:領導力不在於怎麼說,而在於怎麼做
    這種環境下一定會充滿浪費和低效,不可能做到成本領先。但這個車間裡,卻貼滿了5S的標語和宣傳畫。 這是大部分中國企業的現狀——管理的知識和概念都知道,但就是把它們貼在牆上,落不到地上。很多管理者不屑於簡單的基礎管理,而是不斷學習最先進的管理知識,連5S都做不明白,卻要滿世界學習工業4.0。
  • 聖人與常人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智慧,而在於……
    王陽明改過,簡單二字,重若千斤!如果一個人聽不進任何意見、容不得任何批評,就連善意的提醒都感到刺耳,那麼良師益友會逐漸疏離,而且有錯誤也不能及時察覺。《資治通鑑·晉紀》有云:「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喜歡聽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日常檢討自己的言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過錯就會日漸消除,福分就會日漸增加。因此,改過的第一要點,是讓自己柔順下來,納聽人言,先知過,才能改過。
  • 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和守望
    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和守望——參加《2020年「襄派教育家」講壇》心得體會我特別對襄陽市第四十二中學的王婭妮教師《點亮心燈 做幸福園丁》和穀城縣教研室的吳豔芹教師《卯足幹勁待花開 靜候生命拔節的歡歌——教研員引領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深有感觸,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不僅僅在於傳授,而更在於喚醒和守望。
  • 愛情的期限,不在於時間,在於記惦
    「那婆娘年輕的時候最喜歡這花,我也不知道叫啥,年紀大了,記不清了。」他說話的時候微微笑了笑,布滿皺紋的臉龐泛起絲絲的幸福。愛情的期限,不在於時間,在於記惦年輕的時候我們提起愛情,總愛說生生世世,我們把一輩子甚至是幾輩子當成是愛的期限,後來我們才發現,愛情的期限,不在於時間,而在於記惦。
  •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所以,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多一點鼓舞,喚醒他的幸福呢?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背唐詩、學鋼琴、練書法。如果把家庭比喻成孩子成長的土壤,那麼這些課外班就是為了種子早日發芽而加入的化學肥料,莊稼可能會長得茁壯,但往往已滲入有毒成分,甚至發生了基因突變。
  • 《魔力寶貝手機版》伐木專精在哪學 伐木專精學習方法介紹
    導 讀 魔力寶貝手機版是一款由騰訊出品的新手遊,在遊戲中很多玩家都找不到伐木專精這個技能在哪裡學?
  •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在於什麼呢?
    0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句話是說: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03激勵、喚醒和鼓舞19世紀德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
  • 四川的未來不在於成都,而在於眉山
    長期以來四川將全部的發展資源都集中在成都身上,這種發展模式短期內來看沒有問題,但長期來看會造成更多的不平衡,在發展中無法走得更加長遠。在這種情況之下四川應該打造另外一個核心城市,來配合成都共同帶領四川更好的前進。目前來看打造眉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明日方舟煌技能專精材料 煌技能專精推薦
    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煌的技能專精材料。下面就來一起看看煌的技能專精材料。 明日方舟煌技能專精哪個 煌技能專精材料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煌的三個技能,一技能強力擊不提,基本沒什麼好說的。 區別在於,這個技能是自動回復,這意味著煌的暖機時間將一定程度減少,大概在70s左右。同時根據面板上的數值我們能看出,這個技能的攻擊加成還是很高的,而且又是能夠加防禦的技能,不要忘記,煌是阻擋3的近衛,這個加防禦意味著在壓力較小的本裡面煌完全可以取代重裝的位置,同時輸出還是非常爆炸,這個技能雖然常規圖可能用處不大,但是打剿滅或者後面的危機合約等拉鋸戰還是很有用的,這裡小編非常推薦專精這個技能。
  • 王陽明與曾國藩:把字寫好,把人做大!
    歷史上的偉人多因他們專精的事業而名世,實際上能達到事業專精高度的偉人則通常都是博大寬廣的。只是他們的博大寬廣往往被他們的專精之名所掩。 王陽明書法 王陽明的學生回憶到,吾師雲「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
  • 不在於「怎麼讀」 而在於「讀什麼」
    但這些問題既不代表全民閱讀的整體情況,也不影響全民閱讀的深入推廣。只要社會各方面因勢利導,將「微閱讀」「淺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一定能讓新媒體閱讀煥發出像傳統紙質閱讀一樣的魅力。而且必須看到,新媒體閱讀已呈一種趨勢,一種由青少年向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群普及的趨勢。  全民閱讀的重點不在於「怎麼讀」而在於「讀什麼」。讀,哪怕是「微閱讀」「淺閱讀」,總比不讀強。
  • 「膠囊旅館」的風險,不在於小而在於管
    不過,「膠囊旅館」的真正風險其實不在於面積小,而在於如何「管」。    白石洲的所謂「膠囊旅館」,並非太空艙型的那類「膠囊旅館」,而是通過改變房間結構違規分隔出來的「房中房」。由於城中村大量建築屬於沒有完整產權的違法建築,大量旅式出租屋圖紙未曾向有關部門報備,因此成為監管上的盲區。
  • 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
    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仙人板板滾刀肉人說: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到底成仙好,還是成道行?這要看各人的喜好。想成仙者,喝酒去!品茶之道,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品茶之理,在於境,在於人,在於品。我喜歡尋一佳時,覓一佳境,約三兩好友,衝一壺好茶慢品,但求氣舒神怡,心淨神清,恬靜安逸,浮躁和張揚被抽走,安寧與穩沉溢流出來。圈內人都說:「泡茶的過程猶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