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高科技,有點不敢碰。"由於電量不足,無人機從低空急墜,砸到梨園的樹冠上。 一個月前,上海崇明島西北角一片160畝的梨園裡,女主人曹宇鋒剛開始操作無人機,狀況百出。
農民曹宇鋒把手機操作無人機的要點寫到一張紙上
近日,記者再次去到梨園,門口已經豎起"翠冠梨數字基地——上海首個盒馬村"的牌子。在曹宇鋒的桌上,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無人機的操作要點。
曹宇鋒鼓搗了一會兒手機,按了幾下屏幕,無人機螺旋槳高速轉了起來,迅速升空,在幾排梨樹上方穩穩地懸停。
最近,基地還新來了個"大傢伙"——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用手機和電腦操控,可以自動到壟溝裡給梨樹噴藥。
辦公桌上,又多了一張新的紙——果園機器人操作培訓申請。
出生在農民家庭,曹宇鋒知道以前種地的樣子:戴上草帽,蒙上圍巾,穿上深色衣服。即便這樣,身上也是兩種膚色。回到家裡洗衣服,洗衣盆底都難見本色——全是沙土。 曹宇鋒從不避諱自己是個農民:"(我是)新型農民,學習型農民。"從傳統農業到數位化農業,43歲了,在同一片土地上,她還可以重新奮鬥。
疫情沒能擋住上海數字農業前進的腳步,2020年5月13日,位於崇明區的上海首家盒馬村亮相
變化來自於2019年底,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企業盒馬與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在上海市的"菜籃子"——崇明區建設數字農業基地,就是雙方合作的重點項目。
而這數字農業基地,就落在了曹宇鋒的梨園。
高科技的設備,叫不上名字的,一批批運進梨園。有時候進入梨園的工程師,比梨園的農民還多。
曹宇鋒每天跟在工程師後面學習,不懂的就記在紙上慢慢查資料。沒過多久,16個攝像頭安裝好,梨園裡的一草一木幾乎都能在曹宇鋒的手機裡清晰顯示。
經過多次試飛,植保無人機覆蓋樹冠部分的農藥噴灑,節省20%的用藥量和極大的人力。
上海市首家盒馬村——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裡,曹宇鋒正在操作無人機
再過不久,梨園產出的高品質翠冠梨,將直供盒馬門店和盒馬天貓旗艦店。以前的農民哪敢想,地還沒種呢就和買主都定了。後來才知道,這叫訂單農業。網際網路時代,曹宇鋒們感受到了新零售和數字農業的力量。"和以前比,顛覆性的(改變)。"
【來源:浙江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