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上的玄機:43歲女農民用手機種地,數字農業正從「盆景」變...

2020-12-15 瀟湘晨報

"這高科技,有點不敢碰。"由於電量不足,無人機從低空急墜,砸到梨園的樹冠上。 一個月前,上海崇明島西北角一片160畝的梨園裡,女主人曹宇鋒剛開始操作無人機,狀況百出。

農民曹宇鋒把手機操作無人機的要點寫到一張紙上

近日,記者再次去到梨園,門口已經豎起"翠冠梨數字基地——上海首個盒馬村"的牌子。在曹宇鋒的桌上,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無人機的操作要點。

曹宇鋒鼓搗了一會兒手機,按了幾下屏幕,無人機螺旋槳高速轉了起來,迅速升空,在幾排梨樹上方穩穩地懸停。

最近,基地還新來了個"大傢伙"——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用手機和電腦操控,可以自動到壟溝裡給梨樹噴藥。

辦公桌上,又多了一張新的紙——果園機器人操作培訓申請。

出生在農民家庭,曹宇鋒知道以前種地的樣子:戴上草帽,蒙上圍巾,穿上深色衣服。即便這樣,身上也是兩種膚色。回到家裡洗衣服,洗衣盆底都難見本色——全是沙土。 曹宇鋒從不避諱自己是個農民:"(我是)新型農民,學習型農民。"從傳統農業到數位化農業,43歲了,在同一片土地上,她還可以重新奮鬥。

疫情沒能擋住上海數字農業前進的腳步,2020年5月13日,位於崇明區的上海首家盒馬村亮相

變化來自於2019年底,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企業盒馬與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在上海市的"菜籃子"——崇明區建設數字農業基地,就是雙方合作的重點項目。

而這數字農業基地,就落在了曹宇鋒的梨園。

高科技的設備,叫不上名字的,一批批運進梨園。有時候進入梨園的工程師,比梨園的農民還多。

曹宇鋒每天跟在工程師後面學習,不懂的就記在紙上慢慢查資料。沒過多久,16個攝像頭安裝好,梨園裡的一草一木幾乎都能在曹宇鋒的手機裡清晰顯示。

經過多次試飛,植保無人機覆蓋樹冠部分的農藥噴灑,節省20%的用藥量和極大的人力。

上海市首家盒馬村——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裡,曹宇鋒正在操作無人機

再過不久,梨園產出的高品質翠冠梨,將直供盒馬門店和盒馬天貓旗艦店。以前的農民哪敢想,地還沒種呢就和買主都定了。後來才知道,這叫訂單農業。網際網路時代,曹宇鋒們感受到了新零售和數字農業的力量。"和以前比,顛覆性的(改變)。"

【來源:浙江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農民種地用上了「快遞」
    新華社太原4月12日電(記者呂夢琦、解園)近年來,農業生產託管在各地推廣,很多農民開始在手機上種地,下個電子訂單或者打打電話,各種服務立馬送到田間,耕不見種、收不見糧,顆粒就已歸倉。  對山西省平遙縣曹村72歲的村民任克斌來說,近幾年最發愁的就是種地,自己和老伴年紀都大了,孩子又在企業上班,家裡的14畝地已成了負擔。  去年,任克斌聽說縣裡在搞農業生產託管,就在手機上下載了App,「種地難」迎刃而解。他現在已經很少到地裡去,在手機上動動手指頭,從耕到收都有人打理,啥也不操心,一年也能掙幾千元。「我種了一輩子地,想不到還有這麼個種法。」他說。
  • 「種地保」讓山東農民有了種地「雲管家」
    春分將至,山東濟寧市微山縣農民周傳亮一早就拿起手機,確認了一下即將開始春耕作業的幾個訂單,有條不紊地計劃接下來幾天的作業安排。「目前已接單待作業的訂單分別在江蘇泰州,山東濟寧市嘉祥縣、汶上縣以及滕州市。春耕作業高峰期就要到了,我得規劃一下路線,把已經接下的2000畝次訂單做好。」周傳亮說。
  • 洛書圖與九宮數字玄機
    玄機一:    圖中所有數字,不論橫排豎排斜線排,三個數字相加之和等於15.    當我們把數字遞變未兩位數相加時,左右兩列數字之和依然相等。我們以最左邊豎排438與最右邊豎排276為例:    43+38+84=27+76+62     83+34+48=67+72+26    438+384+843=276+762+627    834+348+483=672+726+267    再這樣遞變下去,四位數、五位數、六位數、七位數.千位數,依然相等。
  • 讓更多農民愛種地會種地
    ,「誰來種地、地怎麼種」問題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也要繼續重視普通農戶的生產發展。
  • 專訪從上校到農民:種地不是紙上談兵
    這裡的土壤是屬於寒地黑土,非常肥沃,營養豐富,用清澈見底的河水灌溉,用的是草原上的牛羊糞便發酵成的農家肥和有機肥,我們的土地就沒有用過一粒化肥,幾年來生產的有機大米,經檢測未檢出農藥殘留,無重金屬汙染,這樣的檢測結果是非常好的。有機大米市場是20多一斤。「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想讓更多的人吃到安全的糧食,自產自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可以讓更多人以十元一斤就可以吃上好米。
  • 讓農民富起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共探數字農業創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趙培秋、記者劉穎報導 12月18日,主題為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 一部分農民不想種地的原因是什麼?
    一部分農民不想種地的原因是什麼?種地的意願低取決於收益的高低。一般情況下種地的收益增高農民朋友們種地的熱情高漲;而種地的收益偏低不利於農民朋友繼續從事農業活動。換句話說,假如農民種地一年的收入上十萬,可想而知年收入十年處於金字塔上遊,農民朋友當然樂易於繼續種地;假如農民朋友有十畝地一年開墾播種僅能獲得一萬、二萬元的收益,相必很少有農民繼續選擇種地。一部分農民確實有不想種地的想法,這是什麼情況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告別鄉村進入城市開啟務工生活,在進城務工的環境下鄉村繼續種地的概率大大降低。
  • 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發布:數字農業十大創新案例
    新時代是數字的時代,傳統農業所有看天吃飯、憑經驗種地的問題,都將被數據重新定義。農業數位化需要先行者的探索,目前已有哪些數字賦能的農業先鋒異軍突起? 近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了數字農業十大創新案例,全面展示了數字農業創新模式,推動農業全面轉型升級。
  • 「撂荒」風景線,農民不種地,絕大部分原因就是「穀賤傷農」
    老一輩種地人,兢兢業業種地一輩子,而今觀點也變了,糧食夠吃就行。年輕稍微有點勞力的子女,也早已習慣外出打工的生活。老人想種地,老了種不了了;年輕人想種地,卻出現種地不賺錢的怪現象,養活不了自己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至少年輕人會這樣認為。
  • 夏天喝啤酒,你知道瓶蓋上的「玄機」嗎?不懂快看,一張紙都能開
    夏天喝啤酒,你知道瓶蓋上的「玄機」嗎?不懂快看,一張紙都能開夏天就要來了,臨近五一這幾天,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夏天喝啤酒,你知道瓶蓋上的「玄機」嗎?不懂快看,一張紙都能開!夏天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喜歡買瓶裝啤酒,因為用玻璃瓶裝的啤酒價格便宜,量還很大,所以是比較實惠的。只是這種瓶裝啤酒的蓋子很緊,喝的時候不容易打開。一般飯店老闆都會給顧客準備起瓶器,可是在小飯館裡面一個起瓶器,很多桌的顧客都在用。等待的時間會讓人覺得不耐煩,所以很多人喜歡自己開瓶蓋。
  • 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
    本報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 是什麼因素導致一些農民喪失種地積極性?
    而農民家庭要種一家的責任田,兩季需要用的實際工日肯定不止四十天,而因為要照料田地,需要擱在家裡或因此耽誤在家裡的日子就更多!一句話,就是農民種地如果計算人工成本,種地的收益可以為0,甚至負數!這樣農業的農民,還怎能有想頭?
  • 農民難啊,都不願意種地這是為什麼,農民的回答讓我說不出話
    俗話說,種地是農民的根本,對農民來說,土地是一種財富,當時很多農民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也製造了很多矛盾。據統計,全國農民約9億人,耕地面積約18億畝。正是這些數據,保證了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但現在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
  • 大同區5萬農民借「網」生財巧致富
    他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大棚上方的保溫被徐徐上卷,陽光斜射進大棚,掛滿露珠的黃瓜顯得格外鮮嫩。  在園區每個瓜果蔬菜大棚裡,綠油油的葉子、紅彤彤的果實間藏了很多帶天線的儀器。「它們是負責監控溫度、溼度、噴灌等系統的無線傳感器。」大同鎮副鎮長劉建輝告訴記者,技術人員通過手機設定好適合瓜果蔬菜生長的各種環境指標後,利用物聯網技術,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把蔬菜大棚管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
  •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崑山農民給新農人發獎學金
    交匯點訊 12月24日下午,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崑山新農人」委培生獎學金發放儀式舉行,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崑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8名崑山籍農業委培生和15位獎學金資助者參加儀式。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金融界直擊數農創新前沿動態。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雲雀」「龍犬」「熊貓」……你猜,農民老董怎麼種地?
    在浙江嘉興桐鄉市,如今,科技感十足的現代農業發展紅火,不僅生產效率高了,農產品品質高了,而且農民收入也不斷增加。接下來就看看桐鄉農民老董這五年的種地故事。52歲的桐鄉人董永澤, 種了12年的番茄,如今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番茄地會成為機器人的主場。5年前,他還擔心缺人手種田,擔心遇到自然災害就白忙活一場。浙江嘉興桐鄉市烏鎮正福村村民 董永澤:在極寒的天氣下,一凍就死一大片,多少畝上百畝絕產,這都是正常的事情。
  • 用一張紙,給孩子變個魔術
    一張紙的魔術時刻這裡面有的模型非常出彩,部件只有一大塊。乍一看,你很難把它跟成品聯繫起來,但是作者真的很厲害,他把設計智慧都融在了一張紙上,你玩的時候會有一種「無中生有」的感覺:比如,下面這就是部件:交通工具紙模有好多種,有稍微複雜一點的,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張紙就能折成型的,還做了一個定格動畫:一張紙折出救護車:
  • 學農業類專業就等於以後要種地?聽聽高校學子們怎麼說
    說起農業類專業,您想到的第一個詞會不會是「種地」?如果您的孩子告訴您,自己上大學想學農業類專業,您會不會說「不行,太辛苦」?與金融、計算機等專業相比,農業類專業可謂是冷門。學農業類專業就等於以後要種地嗎?農業類專業到底學什麼?未來就業前景如何?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聽聽高校學子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