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管理

2021-02-19 企業管理講座

根據企業文化的定義,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應包括如下幾點:  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它的戰略決策哲學。「誠信為本,情義至上」的經營哲學為指導,「以情顯義,以義取利,義利結合」。  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準則。只有在共同的價值準則基礎上才能產生企業正確的價值目標。有了正確的價值目標才會有奮力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企業才有希望。因此,企業價值觀決定著職工行為的取向,關係企業的生死存亡。只顧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不僅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還會影響企業形象;只顧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就會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使企業失去後勁,導致滅亡。  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  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於哲理,又簡潔明快的語言予以表達,便於職工銘記在心,時刻用於激勵自己;也便於對外宣傳,容易在人們腦海裡形成印象,從而在社會上形成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如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用大樓人的光和熱去照亮、溫暖每一顆心,其實質就是奉獻服務;西單商場的「求實、奮進」精神,體現了以求實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真誠守信、開拓奮進的經營作風。  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該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係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範疇為標準來評價和規範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範和制度規範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中國老字號同仁堂藥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於它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   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廣告、商標、服飾、營業環境等,這些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容易形成印象;通過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形象稱深層形象,它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集中體現,如人員素質、生產經營能力、管理水平、資本實力、產品質量等。表層形象是以深層形象為基礎,沒有深層形象這個基礎,表層形象就是虛假的,也不能長久地保持。流通企業由於主要是經營商品和提供服務,與顧客接觸較多,所以表層形象顯得格外重要,但這決不是說深層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單商場以「誠實待人、誠心感人、誠信送人、誠懇讓人」來樹立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企業形象,而這種服務是建立在優美的購物環境、可靠的商品質量、實實在在的價格基礎上的,即以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營實力作為優質服務的保證,達到表層形象和深層形象的結合,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  企業形象還包括企業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比如VIS系統,是企業對外宣傳的視覺標識,是社會對這個企業的視覺認知的導入渠道之一,也是標誌著該企業是否進入現代化管理的標誌內容。  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範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係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文化結構   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係和位置關係。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連結,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形態。  企業使命   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是指企業的根本性質和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經營思想,為企業目標的確立與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使命要說明企業在全社會經濟領域中所經營的活動範圍和層次,具體的表述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內容為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宗旨和企業的形象。

相關焦點

  • 論企業文化管理
    從概念上講,企業文化又稱為公司文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它最普遍的定義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企業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同時,它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章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
  • 德勝文化系列1—— 漫談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
    因為要與前來德勝公司參觀的企業家和學者座談探究德勝企業文化,我一邊抓緊考察、總結德勝文化的方方面面,一邊只有日以繼夜地學習企業管理知識,梳理西方企業管理發展脈絡,研讀管理大師們的著作。一個組織(企業)行為形成習慣並凝固為一種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這個企業的文化也就凝結成功了。
  • 企業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驅動力,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便是孕育強大的發展基因。企業競爭表面為產品的競爭,實則背後一定是文化的競爭。作為企業文化實踐先驅企業,筆者認為better這個詞點出了企業文化管理的核心。企業文化管理——讓企業做得「更好」。011982年,斯坦福教授理察·帕斯卡出版《日本企業管理藝術》一書,引起轟動。
  • 試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關係
    ,企業文化與管理思想沒有融為一體,這也導致企業管理過程中弱化了企業文化的作用。  2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建構起合理的對企業文化的管理機構,這是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步驟只有將企業文化深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才會讓文化服務於企業管理發展,在員工之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他們能夠互敬互愛,並且有競爭上進的趨勢,只有真正將每個人的優勢發揮出來,讓每個人成為企業的主人,這樣才會讓企業更有發展前途,才會有更強勢的企業。
  • 我國企業跨國管理與跨文化衝突
    關鍵詞:中國企業海外管理;文化衝突;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顏壘,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研究,湖北 武漢 430072;黃靜,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研究,湖北 武漢 430072
  • 對接管理根植「五統一」企業文化
    2013年,是國網蘭谿市供電公司管理一體化對接的重要一年,也是根植「五統一」企業文化取得成效的一年。新一代蘭溪電力人,合著改革的強音,伴著時代的鼓點,邁著鏗鏘的步伐,傾情播灑那大山鐵塔一樣的情懷。
  • 把企業文化融入管理經營全過程
    狠抓制度建設,把企業文化融入管理和經營全過程。牢固樹立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加強企業管理的意識,今年年初以來,禾城農商銀行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全行的戰略發展規劃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對組織構架進行流程再造,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運作軌道,並嚴格抓好執行落實。  加強幹部職工隊伍建設,營造先進團隊企業文化。
  • 努力挖掘企業文化 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親民、為民、服務群眾的正能量作用,讓企業文化能更好地為公司留住人才、管理好人才,為公司「五個徐塘」建設保駕護航。企業職工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力管理工作者在處理正常的勞動、人事事務過程中,如果單純地就事論事,非常容易出現勞資雙方因為溝通不暢而導致問題僵化的情況。
  • 管理好文:高績效文化構建要件與流程,企業價值觀文化建設與傳承
    這裡的企業環境主要包括企業外部環境(具體包括政治、經濟、技術和文化等宏觀環境以及競爭者、供應商、顧客、潛在進入者、互補品供應者和替代品供應者等產業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股東、員工、領導者、企業的資源和能力狀況)。另一類是高層管理人員和企業經營理念、目標因素。這種人為因素,特別是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的人為作用規定了企業文化的具體形式,同時也決定了企業的領導方式和決策模式。
  • 倡導國學文化生活 老舍茶館成立企業管理商學院
    讓國學綻放異彩,讓文化走進生活。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舉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兼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傑,中國旅遊協會婦女旅遊委員會代會長唐兵,北京市茶業協會會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白文祥,北京市老舍研究會法人兼常務副理事長曹憶南等來自茶業界、文化界和新聞界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近百位嘉賓共同見證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盛大啟動。
  • 企業管理:論小微型企業管理
    人們對中大型企業的發展和管理都非常稱道,尤其是對一些合資和外資企業有時達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而對小微型企業的管理都認為比較簡單,不值一提。這話說得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小微型企業的人比較少,業務上相對比較簡單,有些就是一個老闆,幾個員工,老闆一聲令下,一般也就把事情搞定了。相對來說,小企業的管理的幅度和層級比較小一些,能比較有效地執行和監管。
  • 什麼是企業文化?怎麼做好企業文化?
    如果說產品是一個企業的內容與形象的話,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核心與靈魂。都說企業文化是老闆文化,這話並一定對,但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企業領導人的言行舉止的確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領導人以身作則,企業文化就能做得有聲有色。
  • 報名| 北大管理論壇 「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力」
    如何通過自身領導力的提升,引領企業適應時代變化,應對國際挑戰,打造科技「硬核」,塑造奮鬥文化,實現持續成長?這是擺在中國企業領導者面前的巨大挑戰。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和華人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力」將於2020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開。
  • 「華為企業文化與管理之道」 ——第五期中山商會大學堂
    為營造企業學習氛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節省企業培訓成本,由中山市委統戰部、中山市工商聯(總商會)作指導單位
  • 史丹利: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文化軟實力
    21世紀是企業文化管理時代,是文化致富時代。史丹利作為化肥(複合肥)行業的佼佼者,同樣也意識到企業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業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被消費者認可,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與生存。
  • 談談企業文化
    對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持續了兩百年的歷史。在經歷了古典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管理叢林三個階段之後,進入了企業文化管理的階段。所以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管理理論的核心實際上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反映。古典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的理論,都注意到企業中人和物的關係,但管理者都是把企業員工僅僅看成被管理對象,而沒有真正看到人的因素是企業中最具活力、最佔主導地位的因素。
  • 企業文化有什麼用?管理和創新憑什麼都要依賴它
    企業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管理,所以我們不能夠問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有什麼關係,而是要理解為企業文化是管理本身。只是企業文化管理更多的是關注企業的組織氛圍,關注員工行為的培養,關注價值觀的選擇這些比較柔軟的東西,不像其他管理方式那樣「硬」。運用企業文化管理,目的就是要形成企業的共識,達成共識的這個功能只有企業文化管理做得到。
  • 你必須知道的,5種讓企業更好的文化管理
    說起企業文化,你會想到什麼? 老闆經常掛在嘴上的諄諄教導?企業內部的條條框框?抑或是企業文化宣傳的小物件? 究其原因,「企業文化」一詞帶了「文化」,是屬精神意識領域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無形性絕對不等於不存在,企業文化雖然是無形的,但卻是通過企業中有形的載體,比如企業職工、產品、設施等表現出來。
  • 報名倒計時 | 北大管理論壇 「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力」
    如何通過自身領導力的提升,引領企業適應時代變化,應對國際挑戰,打造科技「硬核」,塑造奮鬥文化,實現持續成長?這是擺在中國企業領導者面前的巨大挑戰。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與北京大學華人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力」將於2020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開。
  • 重劍無鋒,大音希聲——北大管理論壇「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
    當今世界各國都存在著經濟與文化上的差異,特別是在重大問題與根本的價值觀問題上極為不同,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如何借鑑中國傳統文化,發揮自身文化優勢,引領企業適應時代變化,應對國際挑戰,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未雨綢繆,打造科技「硬核」,塑造奮鬥文化;逆勢飛揚,實現持續成長?這都是擺在中國企業領導者面前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