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賴聲川說這是一個膚淺的時代?

2021-01-09 經理人分享

現實生活裡的賴聲川,看起來比照片和視頻裡要瘦點,一襲黑色唐裝加上標誌性的圓圈胡與長發,讓他顯得衝淡平和,而他的個性確實如傳說中那樣豁達樂呵,並不像其他小眾藝術的創作者那樣有著舉世濁而己獨清的範兒。

今年距離1985年賴聲川表演工作坊(下稱「表坊」)創團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臺 北南海路的藝術館首演已經是30周年,雖然打造了《寶島一村》、《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等等30多部傳奇劇目,但直至今年表坊才終於在上海擁有一個固定的專屬劇場。賴聲川為其取名為「上劇場」,藉由這個專屬劇場的開端,他期待在中國會迎接一個「大家一起上劇場去」時代的到來。

而今年另一件對賴聲川來說也很重要的事,則是曾經將自己的作品帶到世界各地的他,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帶回了家鄉——江西會昌。賴聲川的父親賴家球出生在江西會昌城北的古宅,並在這裡度過了少年歲月。1948年去臺後赴美工作,此後沒再回過會昌。而生在美國、長在臺灣地區,常年奔波於世界各地的賴聲川,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故鄉的概念,雖然小時候經常聽父親提及會昌,但他沒法想像父親所說的「家鄉」是什麼樣子。

直至1997年第一次回到故鄉,父輩的往事和情懷,開始絲絲縷縷滲入他的作品中。相比三年前由他發起,如今成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戲劇節——烏鎮戲劇節,賴聲川覺得和這次會昌的演出有很大不同。

烏鎮戲劇節更類似一個話劇的嘉年華,戲劇節期間會有一兩千場的演出,而這次在會昌上演 《十三角關係》,他視為「文藝下鄉」的開始,希望在中國的很多小鎮,逐步出現表坊的作品巡演,讓當地的小孩、年輕人和大城市的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 到話劇演出,讓更多人喜歡上話劇這門藝術。「讓家鄉的孩子們從小就有機會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看到文化的演出,那麼當他們長大了,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呢?」

這次在會昌期間,賴聲川還去看了其他小鎮的劇場,將來也會去巡演,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個性,「現在我們一年都會到全國三四十個城市去演出,在我看來,話劇應該是更常態、更生活的事,而不是少數人看的藝術,不像收藏了多年的一瓶好酒,只有懂的人才能喝,話劇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當然可以在皇宮演,但也一樣可以在廣場演。」

2014年,中國話劇演出11,854場,相比上年的迅猛增長,今年增幅明顯放緩,市場開始步入理性消費,全國話劇觀眾數量和演出票房增長不足3%。不過2014年話劇演出超百場的城市有12個,二三線城市也有漸熱趨勢,天津、武漢等城市演出超過200場。

雖然小劇場業一直處於投銷興旺的狀態,諸如《盜墓筆記》等著名IP紛紛搬上舞臺,娛樂明星更是在話劇舞臺上大放異彩,不過也有話劇行內人士透露,中國話劇演出有60%以上都在虧錢。

但對於賴聲川而言,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並不是一個問題。從他30年前做第一場話劇開始,每一場演出都是座無虛席。

賴聲川說:「可能你以為我會在考慮市場,但其實我沒有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做藝術總是想成不成功、賺不賺錢,會讓藝術的高度以及完整度都會有所缺失。有沒有從一開始就追求商業成功而最後成功了的作品呢,這樣的作品是有的,但是這樣死掉的作品其實更多。」

他覺得成功的創意是無法複製的,「我把創意做好,由我的團隊來判斷商業價值。」不同的戲劇可以推送給不同的人看,做戲劇,團隊的支持很重要。「我不是什麼戲都票房大火,有的戲我的團隊會判斷看的人不會那麼多,那就規模做小一些。他們的目標是不賠錢。我的目標是戲可以一直演下去。不賠錢就行,我們不需要賺太多錢。」

對於賴聲川來說,戲劇是一種理想。30多年前,臺灣正如今日的內地,有才華的人都去做工程師,做商人,他笑言「我就是個怪胎」,作為輔仁大學的高材生,他卻報考了美國伯克利大學戲劇系,當時的臺灣甚至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戲劇劇場。

在伯克利,他看到了這個當時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作為一個智慧匯聚之地,很多人卻在為地球上其他地區的平等、自由而努力,重視人文關懷。他體會到了戲劇對於人的意義是「教化」,可以培養人的心靈更加寬廣,看世界的視角更多元。

賴聲川坦言,現在的中國,衡量成功的標準很單一,除了有錢就是有很多特權,但人生還是應該關注更多別的東西。「這是一個很膚淺的時代,但這個時代還是有很多並不膚淺的人。我希望我的戲劇能為這些不膚淺的人服務。如果觀眾能從戲劇作品中獲得一 些東西,這些東西能夠在將來面對生命時有所幫助,這在我看來就是戲劇的意義。如果他只是被娛樂的話,他不必到我們這裡來,雖然我們也提供娛樂。」

熱愛佛學與旅行的他,思想中往往會考慮到因果。在創作時,他會不斷地問自己,筆下所寫 的作品到底對社會和觀眾是否有好處。「我會儘量希望我的戲能夠有利於觀眾,而不是有利於我。因為很多年輕的藝術家,他考慮兩個方向,一是他自己開心就好,二是市場最喜歡什麼。其實,還有第三個方向,就是什麼東西有利於觀眾,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

同樣,他也會思考如何才能讓話劇藝術薪火相傳,播下更多藝術的種子,在未來長成生態豐富的森林。

表坊曾經在很多不同劇場巡演,這些劇場或者太大,導致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太遠;或者不是用於專門表演話劇的劇場,又或是時段排得非常滿,讓慎重於品質控制的表坊總是要幾經辛苦才能爭取到彩排加演出的檔期。

今年上劇場的推出,被賴聲川視為一個契機,借鑑30年運作的經驗,上劇場將培養自己的駐場演員,並且在劇目的製作成本上進行更為合理的規劃,目前演出計劃已經做到明年8月。未來上劇場除每年定期演出的賴聲川表坊及北京央華時代的優秀劇目之外,還會有為上劇場「度身定製」的表坊駐場劇目。另外,相比巡迴演出中眾多的明星面孔,「上劇場」的劇目會挖掘更多的年輕話劇演員,票價也會更為親民。

劇場與商圈的融合,代表著劇場回歸到生活,生活跟看戲能產生更為緊密的結合。他希望有一天,戲劇成為普通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上劇場就像平時吃飯、逛街那樣平常,打破生活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無論如何創新或變化,話劇永遠是小眾的藝術。一場戲,可能近距離地、面對幾百人的效果是最好,觀眾與演員能形成交流,能深深感受到劇中的氛圍,角色的情感。這是觀眾在看任何娛樂項目如電視、電影、視頻都無法取代的生命體驗。而我要做的就是越來越好地服務這幾百個觀眾,這樣就足夠了。」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福布斯》中文版高級採編吳曉波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相關焦點

  • 活在一個膚淺的時代
    活在一個膚淺的時代黎荔從140個字母的推特,15秒的抖音,震撼嚇哭的標題黨,刺激感官的遊戲,到根據個人喜好的算法推薦,社會已經進入一個被簡訊、短視頻、簡單粗暴及狹窄內容所包圍的時代。我們在信息海洋中打滾,從一個冗餘信息奔向下一個冗餘信息,消遣,圍觀,收藏,轉發。
  • 久違了 賴聲川
    他對觀眾們說:「我們的社會需要劇場,需要療傷以及集體度過這段時間,一定需要劇場來幫助我們療愈。」 而時隔五年,賴聲川重返杭州舞臺選擇的第一部戲,也是《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特殊而艱難的2020年,觀眾太渴望回歸劇場了,也太需要笑聲和歡愉了。以上劇場為例,經歷了如此一段長時間的休息,即使30%開票也要重啟演出。賴聲川坦言,「演,總比不演強。
  • 除了「說相聲」,賴聲川還要帶著倪妮來杭州「搞諜戰」
    杭州人最熟悉,最有情感聯繫的華人戲劇家賴聲川,也將帶著他的兩部誠意滿滿的寶藏話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和《么么洞捌》,於2020年冬季回歸。據悉,《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門票於11月17日正式開售;而倪妮主演的《么么洞捌》也已於今天11點08分正式開啟預售。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戲裡的他們述說著這段歷史,戲外的他們彼此間也成為了家人般的存在。  三個男人的約定  《寶島一村》被周黎明稱讚為「這個時代話劇舞臺上巔峰之作」。「家長」之一的馮翊綱透露了一個秘密,「宋少卿、屈中恆和我,三個人有個約定,三家的家長都不能說『不演』。《寶島一村》這件事要往下發展,就要我們三個人都在。後來,進進出出這麼多人,光是演我老婆就有五、六個,真的產生移動中家人的情感。
  • 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創意是道自問自答題
    圖為賴聲川老師正在演講。 李南軒 攝  「你們說,創意是什麼?」7日晚,被譽為「亞洲劇場之翹楚」的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來到福州,面對著上百位福建劇迷們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不等現場的觀眾們給出答案,賴聲川爽朗一笑,「創意就是一道自問自答題,你給自己提出的問題越簡單,你獲得的創意就越一般,你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越困難,你就會獲得越精彩的創意。」  話音剛落,賴聲川妙語連珠的解答博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當晚,賴聲川老師不僅向觀眾介紹了自己與話劇之間的「情緣」,更是圍繞「創意之路」為福建劇迷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學課。
  • 賴聲川爆「色戒」內幕:朱芷瑩讓李安茶飯不思
    湯唯(湯唯新聞,湯唯說吧)和朱芷瑩,李安(李安新聞,李安說吧)新片《色·戒》開拍進入倒計時之際,這兩個陌生的名字成為眾所矚目的明日之星。饒有趣味的是,這兩個幸運兒的幕後推手是同一個人———臺灣著名戲劇家賴聲川,一不小心他成了老友新片幕後的最大推手。
  • 久違了 賴聲川 他的新故事裡,藏著一個煙雨朦朧的杭州
    賴聲川說,這部穿梭於古今的諜戰話劇,卻攜著杭州特有的煙雨朦朧和畫意詩情。他在杭州的工作室裡,有一座典雅別致的古式涼亭,完全和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上個月,我和太太就回了兩次西溪溼地,沒出家門,閉關創作。我也算是半個杭州人了,這座城市呀,就是我人生的後花園。」
  • 導演賴聲川捧包子與王偉忠講述眷村往事
    《寶島一村》是賴聲川繼《暗戀桃花源》、《這一夜,女人說相聲》、《如影隨行》之後的一部新作,將於明年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上演。《寶島一村》是賴聲川繼《暗戀桃花源》、《這一夜,女人說相聲》、《如影隨行》之後的一部新作,將於明年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上演。《寶島一村》的故事根據王偉忠在眷村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寫成,在發布會上,這位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製作人一提起眷村就話題不斷:「我爸爸媽媽1949年到臺灣,那時候的眷村很像一個大家庭,南腔北調的口音,還有全國各地的食物。
  •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賴聲川講眷村人故事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劇情簡介  搜狐娛樂訊 這是一個從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時代故事  這是一個容易落入煽情之流俗卻又將力度把握的恰到好處的故事,它精彩絕倫,讓人時而捧腹不止時而潸然淚下,令你在觀賞時精疲力竭但又充分感受到心靈的無比滋潤。
  • 在賴聲川的吉他伴奏下,老狼唱著民謠回憶起青春和愛情
    11月22日晚,因為在烏鎮戲劇節的相遇,音樂人老狼來到戲劇人賴聲川的上劇場,做客「丁乃竺的會客廳」。在這場名為「我的青春不散場」的活動上,老狼不僅和賴聲川一起回憶了各自的青春和愛情,兩人還一起合作彈唱了民謠《five hundred miles》。學生時代,賴聲川曾經玩音樂多年。
  • 專訪導演賴聲川、劉榮——跨界嘗試VR影片《牧羊人的故事》
    熟悉賴聲川導演作品的朋友或許有些印象,在賴聲川劇場史詩《如夢之夢》中,5號病人也闡述過一段「牧羊人的故事」。而這部VR短片正是導演劉榮得到賴聲川老師的支持,在原有劇本故事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牧羊人的故事》是第一部有著名話劇導演/編劇參與改編創作的VR短片。作為享譽國際的劇作家,賴聲川為何會支持導演劉榮做這樣的跨界嘗試?
  • 賴聲川:眷村人的根還在他們大陸的家鄉
    賴聲川:他一直push(催),他隨時打電話說,賴導回國沒有,在不在,在,好,吃飯,然後吃飯就講故事,這我聽過,沒關係,他再講。就有時候會,有的故事我已經聽五次了,可是就是這樣,一直進去一直進去一直進去,然後我從來沒有排斥任何一個故事或任何一個人物。
  • 與賴聲川談戲劇 X 教育:看起來似乎萬能的戲劇課,有一個矛盾點
    教育界對「戲劇教育」的這些提倡,賴聲川覺得一點也不為過。「孩子可以找到一個位置在一個劇組裡,然後他就必須在這個位置上發揮他自己,然後融入整個劇組,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而且基本上別的應該做不到這點。」我們繼續設想,比如讓孩子學畫畫學鋼琴,所需要的元素皆遠遠少於戲劇所需。
  • 烏鎮戲劇節·對話|賴聲川:青年應注重基本功,簡單是最難的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賴聲川談及了《么么洞捌》創作的背景,以及對於作品的解讀。同時,賴聲川也談及了烏鎮戲劇節的特質,以及對青年從業者的關注和期待。在他看來,年輕人需要練就基本功,簡單是最難的。此外,他們也需要創造文本,記錄當下的時代。
  • 賴聲川談劇場: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或者你看一個東西覺得好深奧,但是它好像沒有讓我看懂。那就是智慧很強,但是方法很弱。智慧、方法比肩的比較少。  對我們來講,我說劇場就是多面的、多元的一種關係,這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關係。我們怎麼達成這些關係,智慧跟方法?  小心,你的創意會非常容易被抹殺掉  賴聲川:我自己的過程是蠻有趣的,也是非常多元的。
  •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做好「A+B」不容易
    賴聲川現場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徐志強 攝中新網蘇州1月10日電 (周建琳)「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 賴聲川:看《暗戀桃花源》如同洗「三溫暖」
    賴聲川說:悲與喜一般都被當做兩種對立、相反的情感。我的感覺不是這樣,悲與喜未必相反,悲到極致與喜到極致會走到一種相似的奇特的感受。有位腦神經專家研究後認為,人類的七種主要情緒只要推到極致,會走到一個相同的地方,和我的感覺不謀而合。對於這一點,觀眾可能不知道,也許不需要知道。這樣的情感表達也許是《暗戀桃花源》吸引人的地方。觀眾在悲與喜的兩極間震蕩如同洗「三溫暖」(桑拿),是一種特殊的體驗。
  • 賴聲川談創意學:一半是方法,一半是智慧
    賴聲川在《寶島一村》見面會上 人民網鄭州8月8日專電 8月7日,臺灣著名劇作家、導演賴聲川首次參訪鄭州,與綠城市民分享創意學心得體會,同時推介即將登陸河南的經典話劇《寶島一村 賴聲川認為,創意不是觸摸不到的東西。「了解任何一件事情,需要兩樣東西,一個叫智慧,一個叫方法。我們不懂創意,是因為我們只在『方法』的領域裡學習。但是我們沒有想到真正的學習在生活裡面,生活裡面要學的叫智慧。」 是什麼東西在堵住我們的創意?賴聲川說,其實就是概念,就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創意就是要解除所有的概念,創意就會自然地產生。
  • 夜讀|賴聲川:選難的戲做,再發明新的山峰
    橫跨一個世紀的人生也可以入戲。2000年,8小時的話劇史詩《如夢之夢》在臺北首演,舞臺採取環繞設計,觀眾席被包裹在中央,因此得了個「蓮花池」的美稱,池邊舞臺的八個方向中,時光流轉,空間轉換,觥籌交錯,恍若隔世。體量龐大的時代記憶可以入戲。
  • 賴聲川《彈琴說愛》感動上演 訴說音樂與人生
    賴聲川《彈琴說愛》感動上演 訴說音樂與人生 2014年07月29日 11:29:57  來源:解放日報   本周五(14日),著名導演賴聲川領銜的臺灣表演工作坊2010年創製的最新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