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師生心靈的文學陽光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著名作家厲彥林長期從事散文創作,先後出版了《春天住在我的村莊》《赤腳走在田野上》《享受春雨》《地氣》等散文集,其散文以沂蒙山為文學地理坐標,堅持文以載道,以飽含深情的平民視角書寫、傳承弘揚沂蒙精神,倡導踐行主流價值觀,向青少年學生展示了博大的人文關懷和家國情懷。

從父母之愛到大地情懷的詩意書寫

如同冰心崇尚「愛的哲學」,厲彥林經過沉澱、咀嚼、反芻的記憶進入散文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撲面而來,流淌著對童心、母愛和生命的禮讚。淡然傷感的生活氣息,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在作者「情」「思」「意」的掌控下,如同一幅水墨畫徐徐展開。

父母親情是人世間最恆久、最真摯、最深沉的感情,父母與子女生命攸關、魂魄相牽。厲彥林以敏銳的感覺、精巧的比較、準確的捕捉、靈動的表述、鮮明的個性化視角帶來獨特的觀察與狀摹。不論是如水月光下母親的滿頭白髮,煤油燈下充滿期冀的目光,皸裂的雙手盛出的熱氣騰騰的麵條,還是略帶父親體溫的幾十元錢,炎炎烈日下默默多割的幾行小麥,喝到孩子用第一份工資買到的酒後流下的熱淚,零零碎碎的追憶,都融入了他對父母平淡如水卻又濃鬱無比的深愛中。

厲彥林的文學經驗地域色彩濃鬱、意蘊豐厚,與生他養他的土地血脈相連。土地是他對於故鄉的深情回眸和情感所寄。他認為,土地就是農民,農民就是土地。誠然,土地是鄉土中國不能遺忘的立身之本,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讓更多的讀者留住對於鄉土大地的親身經歷與真切的文學感觸,成為厲彥林散文感恩書寫的另一個重要意象。厲彥林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又吸取了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把土地這一意象寫得波瀾起伏、旖旎多姿,同時,又不失厚重的理性思考。

厲彥林散文表現出的血濃於水的父母親情之愛和緊貼大地的生命詩意書寫,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寫好散文的範例。讀厲彥林的抒情散文,可以在青少年學生內心深處播撒下感恩父母的種子,可以讓他們對土地產生更深的理解。

沂蒙文化與家國情懷的審美建構

厲彥林散文有抒情,有敘事,有詠物,有明理,對於自己人生理想的追尋和艱難奮鬥的歷程書寫得入木三分。他的追求與夢想雖然與當下青少年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差別,但他萃取了青少年時期的記憶,澎湃著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很容易與當代青少年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童年時看過的露天電影、大黃狗陪伴的夜行路、「車胤囊螢」的故事、祖輩父輩求學的夢想,都是厲彥林少年時期追求和奮鬥的見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不同時代青年人的夢想儘管不同,但熱愛生活、追求夢想的奮鬥精神是一致的。

厲彥林的散文根脈源於沂蒙山,始終有一個「當下」的出發點,且以「我在」的敘述語感,攜帶著自身強大的信仰,與歷史對話,與現實對話,在歷史與現實的敘事中穿行。鄉間細密憫農的秋雨、出類拔萃的綠竹、守護鄉間田野的麻雀,以及期待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鄉鄰、用乳汁滋養革命的紅嫂、展示信念力量的迎客松、象徵著中國色彩的一抹鮮紅……厲彥林以鄉土中國的人情美、人性美、風物美和信仰之美向青少年學生反觀現代性,描繪了一幅宏大歷史社會背景下的詩意風景。

厲彥林將歷史「正音」和時代「清音」融入個人創作。他立足於沂蒙山的同時,將眼光投向了更加高遠的國家民族前途命運。他將個人情感滲透到更深層、更宏大的家國敘事之中,沿著「個人」—「故鄉」—「國族」的脈絡層層深入,由可觸可感的「個人」「故鄉」,到隱藏在兩者深處的「國族」概念,在國家民族的宏大背景之下追問人生的終極價值與意義。

厲彥林筆下的沂蒙優秀文化與家國情懷的異體同構,呈現出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這有助於培養和樹立青少年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責任感,貫通他們的「小我」之情和「大我」之義。有助於推動青少年學生對於個人身份的認知,其教化作用就像是鹽溶於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這種文學體驗,卻會長久地留存在學生的記憶之中,使青少年學生更好地釐清自己的身份,關注人類的前途命運,重視自己的社會角色。

生活真實閃爍哲理之光

厲彥林與父老鄉親、兄弟姐妹、普通百姓同呼吸、共悲歡,他們始終是厲彥林散文關心關注的對象。但厲彥林沒有著力去刻畫他們生活的艱辛,而是心入情入,平靜、真實、內斂地書寫人生、人性和鄉土中國。這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深入到生活本真中的美學力量,流露出一種紮根大地、奮力前行的思想姿態。厲彥林將沉重、感傷的人生經歷轉化為詩意的、根植於心靈深處的文學之花。青石小巷造就了作者的勤勉和善良,祖孫四代艱難的求學夢錘鍊了作者的意志,賒小雞的童年記憶滲透著作者對誠信的堅守,貨郎擔子、剃頭挑子、旱菸袋裡、煤油燈下、十字路上湧動著作者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厲彥林以樂觀、堅韌、詩意的目光看待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感在當代語文教育中是難能可貴的。迷人的風景往往留在最平凡的地方,就像城市低處的燈光,像不卑不亢的綠衣使者爬山虎,還像父母輩平淡坎坷的一生,這些散發哲理之光的思想引導青少年學生關注平凡生活世界,回到平凡生活的內部,學會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在最普通、最廣大的百姓視線中尋找實現夢想的路徑。

厲彥林認為,教師自己不會寫作卻要求學生寫好是不可能的事,「下水文」是厲彥林散文寫作之基。儘管身份多次變換,但師範畢業的他心中總有教育情結,他最看重的也是語文教師這一身份。他的散文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景而思,真切而又堅實,給人以少有的內心的滲透力,適於青少年學生的審美心理建構。讓他們既能緊貼地面為故鄉故土立傳,又能以翱翔的姿態徜徉於詩意的海洋。

(作者系山東省沂水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1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文學滋養孩子心靈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認為,文學作品在語文課本中具有四種價值:認知價值、審美價值、拓展價值和浸潤價值。「有了好老師、好課文,才有好學生,相輔相成,才能讓語文課成為孩子萌生文學初心的沃土。」 高洪波說道。
  • 陽光雨露滋養,幸福之花綻放——古滎幼兒園中班開展教師節活動
    在這個滿載收穫和喜悅的初秋時節裡,古滎幼兒園全體師生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那麼如何讓這樣的傳統發揚光大?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愛的種子呢?2020年9月9日,古滎幼兒園中班組的教師圍繞「教師在孩子心中是什麼」這一主題開展了適合中班孩子的慶祝活動。他們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教師的一日生活」,讓孩子充分感受教師一日中都在忙什麼?做什麼?學什麼?
  • 又見加德大野炊:讓心靈在冬日陽光裡放飛
    渠江河畔,陽光,沙灘,綠水青山。嫋嫋炊煙,奔跑追逐,歡笑嬉鬧的加德少年。11月14日,加德學校初2019級師生及家長1000餘人,來到渠江河畔,舉行以「悠悠渠江水,滿滿加德情」為主題的大型環保親子野炊活動,在冬日溫暖的陽光裡,親近自然,感悟親情,放飛心靈。
  • 文化的交流, 心靈的碰撞——記新加坡協和小學師生來訪錫師附小陽光校區
    又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五月,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2015年5月18日上午,錫師附小陽光校區再一次迎來了新加坡協和小學的師生們。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兩國的孩子們跨越國界、跨越文化、跨越語言,在學習中、活動中、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碰撞出心靈的火花。【融入課堂中,收穫友誼濃】 為了能真實地感受附小的課堂,協和小學的孩子們分組走進了附小陽光校區四年級的課堂。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大眾文化滋養人的心靈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人們記誦這一嵌入14部作品首字的「名句」背後,正是金庸武俠作品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生的對讀者心情怡養、心智啟迪、心靈溫潤的影響。數十年來,金庸武俠作品一紙風行,深刻啟示我們,大眾文化作為與大眾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品類,更要以滋養人的心靈為己任。   有人這樣回想:「多少『70後』『80後』曾在被窩裡、在課堂書桌下,閱讀金庸先生的小說。」
  • 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
    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希望國圖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
  • 享戶外陽光美味滋養心靈之旅
    當春天的陽光沐浴大地的時候,心底總會有一個微弱而堅定的聲音倔強地冒出來——給自己放個假,去親近大自然吧!春光無限好,加上五一這一「尖峰時刻」悄然臨近,不如放下手頭的工作,讓夢想從此起航吧。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我們用美味來助力您的心靈之旅。各顯神通 多樣方式出遊春光尚好,憋了許久的願望經不住春風的拂動,於是,整裝待發的人們用各種方式出遊,在這個假日尋找心靈的慰藉。1垂釣一根魚竿,一杯清茶,滿眼春色中,心思沉醉於魚線的起起伏伏,而將世間萬物置於身外,渾然不理,欣欣然間度過悠然的一天。
  • 幼兒教育=感官教育,滋養&療愈兒童的初級感官【專題課堂】@陽光三月
    | 往期學員評價 | 還記得2016年第一次邀請陽光三月老師給我們帶來《滋養和療愈兒童初級感官》系列網絡課程時,參與學員的肺腑之言:● 老師,真的太感恩能遇上您了!同為孩子的媽媽更身為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老師,陽光三月深深了解當下中國的家長和孩子所面臨的挑戰,老師的文章和課程,總能在不知不覺中滋養著更多的家庭,她總是能輕而易舉地撥動我們的心弦,也能那麼細膩地舒緩我們的擔憂與多慮
  • 楚辭取名字:秋韻冬藏,300個清越甘冽,滋養心靈的名字!
    寓意男寶寶陽光開朗、積極向上。而且「清陽」用作名字很小眾,有清新雅致之感。明澄出處: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遠遊-楚辭保持精神心靈清明澄澈,將精氣吸入將濁氣掃蕩。「明澄」和「清源」寓意相近,都是指內心的清澈,思想的端正。
  • 蔣勳:梳理三千年文脈,用美的啟示滋養心靈
    而他卻希望,能夠把文學還原到我們生活最可愛的部分,讓大家從文學中找回人性的溫度與生活的智慧。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 《蔣勳說文學之美》 , 這套書是蔣勳梳理中國文學脈絡後,對中國近三千年文學之美的解讀。
  • 讓自然滋養孩子的心靈,激發創造力
    科學已經證明多接觸自然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好處,家長們也逐漸意識到不能總讓孩子在室內呆著,要走出去,親近大自然,讓自然滋養孩子的心靈和激發人來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 戰疫情|陽光心靈 幸福成長「二百零六期」遠離溺水 幸福成長--濮陽第四實驗小學
    為構建學校心理服務網絡,建立心理危機應對機制,營造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文環境,引導廣大師生向抗擊病情的英雄個人和「逆行」疫區的英雄群體學習,激發全體師生的戰鬥精神和堅強毅力。大災大病面前、困難危急面前沒有旁觀者,學校公眾號特推出:戰疫情|《陽光心靈 幸福成長》欄目,推送學生習作和傾吐的心聲,展示四實小師生風採,以饗廣大網友,水是生命之源,它有溫柔的一面,滋養著人類和萬物;它也有剛烈的一面,有時竟然奪取人的生命。朋友們,你們知道嗎?2020年的夏季,我國多次發生了溺水事件。前不久,重慶地區有八名小學生結伴外出遊玩,結果八名小學生均不幸溺水身亡。
  • 陽光小學 陽光文化育陽光少年
    在曲靖城南片區,陽光小學宛如早晨的太陽冉冉升起,溫暖卻不耀目。歷經13年的風雨兼程,麒麟區陽光小學已經成長為朝氣蓬勃的「少年」。陽光小學始建於2007年,建校以來,學校以「建陽光校園、做陽光教師、育陽光少年」為宗旨,以「陽光文化」為載體,重點打造了「三個陽光」的文化內涵。
  • 【身邊好人】郴州鄧小燕:讓每個孩子的心靈沐浴陽光
    鄧小燕是桂陽三中的一名專職心理老師,她是一個有教育情懷和赤子之心的人,在學生、家長、同事、鄰裡的眼裡她又是一個溫和親切的「知心大姐」和「心靈顧問」。一、專業成長——尋找那一絲光亮鄧小燕並不是心理學科班出身,但當她意識到新形勢下學生迫切需要心理關懷,為了讓孩子的心靈都沐浴到陽光,於是他開啟了「走火入魔」般的學習模式並把所學應用於實踐,從中獲得了美妙的體驗和效果,成為了廣受學生歡迎的 「人生導師」。
  • 習近平: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 習近平: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9年09月09日 19: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 白瑪娜珍:悲憫情懷是文學境界 寫作追求心靈的自由
    [摘要]寫作追求的是心靈與思想的自由。被界定就感到被圍困。我得以以文學再度反省和追索我們心靈的需要以及我們的信仰和追求。但現實社會是否尊重人民的情感、習俗和文化傳統?相信讀者自有慧覺。因一直沒間斷文學創作,就感到自己一個人寫作這樣的個體勞動能夠兼顧家庭,就開始辦理調動,從此轉入文學創作領域。我興趣廣泛,希望嘗試各種行業。但一個人應該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麼,心靈的需要是什麼。而一直以來,我感到我心底湧動的寫作的激情從未間斷,所以最後,從事寫作,順應了當時生活對我的要求和我內心的追求。
  • 陽光心靈工坊全新開張,歡迎來給你的心靈補補鈣
    陽光心靈工坊全新開張,歡迎來給你的心靈補補鈣 2019-09-19 2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好與特長:以藝術滋養兒童的心靈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小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心靈長期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為了生存,他們養成了撒謊、自閉、暴力等不良習性,以至心理和人格發生了扭曲。他們是失去了父母和家庭呵護的流浪兒童,如今聚集在北京光愛學校。如何使曾經流浪的孩子敞開心扉,體會存在的意義、認識生命的價值、感受社會的關愛,從而建立自信、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忘記世界 被世界遺忘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實現每一個禱告拒絕每一個願望。—————《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有人說:相愛容易,相守難。熱戀時,對方就是一個完美的存在,毫無瑕疵,即便有,也無可厚非,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瑕疵,才讓對方如此美麗,讓人憐愛。
  •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世界讀書日」線上親子共讀活動開始了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世界讀書日」線上親子共讀活動開始了 2020-04-1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