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志勇
他們每天早上6點起床開始忙碌,除了正常教學外,還要全職護理全託學生們的生活,直到晚上孩子們都睡了才能休息睡覺,有時也要因為照顧生病的學生而通宵不眠。
元頂小學的孩子們。苗志勇攝
在川陝交界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有一座海拔1400米的元頂山,山裡的元頂小學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留守兒童之家」,在學校裡有一對名叫陳果、張蓉的「70後」教師夫婦,20年來一邊教書一邊義務照料近千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周末和節假日也不例外,他倆被學生們稱為「果爸」和「張媽」。
有了他們的精心照顧,讓這些大山深處留兒童們的成長不再單調和孤寂,生活在充滿愛的溫曖大家庭,先後有60多名學生成為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
回鄉辦學讓留守兒童有書讀
陳果和張蓉為學生們洗衣服。苗志勇攝
20多年前,陳果高中畢業後,在巴中市城區一所小學代課,工資很低。為了生計,他改行做起生意開餐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1999年,陳果攜妻張蓉回到村裡,當時正是學生讀書時間,幾名學齡兒童卻失學在家玩耍。經詢問得知,這些孩子因父母在外務工,學校又離家遠無人接送才沒有上學。
「回城後,他為老家那些失學的孩子擔憂不已。經過再三考慮,我支持他回村辦學。」張蓉說。1999年秋天,一所家庭式學堂出現在元頂村。夫妻倆最初的設想是讓學生能就近安心讀書,後來,外村的孩子也來了,想在家裡寄住,他們就騰出兩間屋子免費供學生住。隨著寄宿生越來越多,家庭學堂教學、生活條件已無法滿足更多的學生學習和住宿。2005年,陳果夫婦轉入公辦元頂村小學代課,在學堂裡就讀的幾十名學生也一同轉入該校。
張蓉照顧年齡較小的學生喝水。苗志勇攝
元頂小學在陳果夫婦到來後,開啟了新的辦學模式——全託式寄宿制。學校負責幼兒園至小學三年級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本村及附近村留守兒童的全託管理。
學校成了他們的「家」
學生們正在吃午餐。苗志勇攝
「其實,我們最忙的是周末,除了一早就要起床給孩子們保障好日常的一日三餐和輔導作業外,還要給學生洗澡、洗衣服、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孩子們與家長通電話……一直要忙到深夜。」張蓉邊洗衣服邊說道。
每到周末,她必須將所有學生的衣服和被子全部洗好,這樣才能保證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有更多的時間給孩子們上課。張蓉笑著說,經常幹這樣的重體力活,她身體也越來越強壯,原本瘦小的胳膊也練出了肌肉。
「其實,我們這裡共全託了47名留守學生,來自附近10多個鄉鎮,家境都不是很好,有些還是單親家庭,每個學生都有心酸的故事!」說到此處,正在為孩子們做午飯的陳果老師長嘆了一口氣,欲言又止,眼圈開始溼潤……
陳果為學生們上課。苗志勇攝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陳果和張蓉都會想方設法給孩子們改善夥食,讓這些常年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陳果說,以前開餐館練就的廚藝,這下又有了用武之地。
「今年春節因為新冠疫情原因,有幾名在武漢務工的學生家長回不來,孩子就在我們家過的年。」張蓉說,今年,元頂小學共接收了57名留守兒童,其中有47名是全託住校,年齡從2歲半到16歲不等。除了春節,孩子們全年寄宿在學校,學校成了他們的「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陳果為學生們做飯。苗志勇攝
一路艱辛一路歡歌。這對夫妻教師的故事,引起了「馬雲基金會」的關注。2015年,陳果、張蓉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2016年,夫妻二人均被巴中市教育局聘為「巴中市貧困村小教師培訓班」講課教師,就「村小辦學經驗和關愛留守兒童」話題與全市村小教師分享;2017年,在巴中市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分享會上,分享了他們的「留守兒童之家」的故事;2018年,二人被聘請為四川省「最美家庭事跡巡講團嘉賓」,在全省巡迴分享「紮根鄉村教育,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奔康」的故事。同年,張蓉被評為「全國優秀童伴媽媽」,並代表全國353個童伴媽媽在北京作匯報分享。
「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注和幫助。其實我們只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想創造條件讓山裡這些貧困孩子走出大山,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陳果和張蓉道出他們的辦學初衷。
雖然很累也要堅持往前走
張蓉為年幼的學生洗頭。苗志勇攝
「說實話,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我們也覺得很累!希望社會更多力量來關心留守兒童們的成長……」這對「70後」夫婦沉默許久後道出了心裡話。
「但是,我們累了孩子們(會)爭著(給我們)捶背,渴了爭著端水給我們喝,每當這時我們所有的疲勞就一掃而光。」陳果說,從學校走出去的孩子,有的已經讀完高中、大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每逢節假日,他們就回來看望我們,叫一聲『果爸、張媽』,這就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感覺我們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有人曾高薪聘請我改行,被我婉言謝絕,因為這些孩子離不開我們,我們也不放心他們。」陳果說,從辦家庭學堂到轉正成為元頂村小學教師,他們收入一直不高,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收取過這些留守兒童的託管費。雖然過著清貧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們的堅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