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旅遊之前,我都會提前做好攻略,了解當地有什麼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這樣一來,旅行的時候就不會走馬觀花,錯過看點。提前做準備,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未知的旅程,讀書也一樣,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未知的行程,提前做好準備,能讓我們更好地閱讀書中的內容。
很多人都十分注重具體的讀書方法,但從來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讀書前做的準備,我曾經也是這樣想的,打工人在忙碌的工作中能抽出時間來閱讀已經不易了,抓緊時間看才是王道,哪會去想什麼準備的事情。
而西岡一誠的《高分讀書法》則告訴我們:讀書讀不透,90%都是沒有提前準備好!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並不太信服,感覺這句話像是隨口一說的套話而已,但看了作者本人的經歷,我感覺這句話變得可信。
用通俗的話來說,曾經的西岡一誠就是一個學渣,從小成績差,就讀的高中從沒出過東大的學生,高三的時候成績離本科線還有一段距離,當然高考失利,復讀第一年還是沒有氣色,從側面看出作者在讀書方面的天分確實一般。之後他開始第二年的復讀,這一次他開始了主動讀書,每次讀書都是進行一場深度的辯論賽,通過改變方法,他後來真的順利考上了東大。
這本書是他對自己的讀書方法的深度總結,從他的經歷來說,其實更貼合大部分人的水平,他並非天賦型選手,天生就擁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能力,他是通過不斷地打磨自己的閱讀方法,一步步地獲得了今天的成就。在他總結的眾多閱讀方法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就是讀書前要做準備,因為這是「書森林」的火把,照亮我們的閱讀之路。
一、裝幀閱讀法,從小信息中獲取大內容
在接觸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先看到的是書的封面、腰封,其實這裡面高度概括了書中的內容,而這也往往決定了我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在使用裝幀閱讀法前,先要準備好筆和便籤紙。操作步驟如下:
1.從書名中獲得的信息,用便籤記錄下來。2.看完腰封,將信息總結在便籤上。3.閱讀作者的簡介,作者寫書背景信息等,將信息總結在便籤上。4.將上述便籤貼貼在書的,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回看。
其實,從書的封面中獲得的這些信息就是閱讀過程之中的線索。當在閱讀的時候某一句中斷了或者遇到理解困難的內容時,便可回看,也許他就會成為解決你疑問的線索。
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花費許多時間可能會讀到一半就將之前收集的信息忘掉了,所以必須不斷回看,並帶著線索去讀書,這才是裝幀閱讀法的真諦。
二、作假設,站在更高角度去獲取書的全貌地圖
作假設,其實就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並且根據提出的問題去尋找答案。一本書好比是一座由複雜道路構成的城市,漫無目的地走在其中,我們極易迷失方向,並且一無所獲。做好假設,就好比在閱讀之中設置了導航系統,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在眾多的知識中,獲取到我們最需要的。
作者提出了四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輕鬆地做好假設:
1.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明確閱讀目標。2.看目錄並思考如何用書中的內容實現步驟1中的目標?3.對比閱讀目標,我們的閱讀起點是什麼?4.在實際讀書時及時修改我們的假設。
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可以給自己寫上這樣的便籤:
閱讀目標:
實現方法:
閱讀起點:
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地去調整自己的假設,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不是被書帶著走。在閱讀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總會被一些新的知識與觀點讓我們發出「原來是這樣!」的感嘆,但如果這樣的感嘆僅僅是停留在驚訝的位置中,而不是納入到我們的閱讀目標之中,這樣的靈感其實往往很快就會消失。
(選填) 圖片描述
作者西岡一誠在《高分讀書法》中提出的裝幀讀書法以及作假設是分別從微觀、宏觀兩個不同的層面去幫助我們理解書的內容。裝幀閱讀法能夠讓我們了解一本書裡面作者最想讓人知道的信息,但缺點是這樣的信息往往是極為有限的,而作假設能夠讓我們理清閱讀的思路,尋找到書的脈絡,讓我們對書的全貌有更清楚的認識,在真正開展閱讀之前,使用這兩種方法,必能讓我們讀書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