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太和殿掛上五色旗,圖6是總統徐世昌致詞

2020-12-20 大虎論史事

1918年11月11日,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戰勝了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當時是北洋政府執政,參加了協約國,成為了戰勝國。消息傳來,人們欣喜若狂,為了慶祝勝利,11月28日,北洋政府特開大會,並在故宮(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盛大的中外軍隊閱兵式。這一張照片是1918年11月28日,在太和殿前參加檢閱的士兵。

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這一張照片是參議院院長梁士詒與各國外交官的合影。

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這一張照片是紫禁城太和門掛上了五色旗。五色旗是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又稱五族共和旗,是民國之初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是紅、黃、藍、白、黑。

這一張照片是1918年11月28日,太和殿前參加檢閱的士兵,五色旗在太和殿迎風招展。

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這一張照片是1918年11月28日,參加閱兵慶典的外交使團。

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這一張照片是1918年11月28日,大總統徐世昌在致詞。

1918年紫禁城閱兵場景:這一張照片是大總統徐世昌離開太和殿登上太和門臺階。

相關焦點

  • 故宮閱兵老照片:大總統徐世昌在太和殿發表演說,午門掛上五色旗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中國是戰勝國之一。消息傳來,人們欣喜若狂,走上街頭慶祝勝利。為慶祝勝利,北洋總統徐世昌召開大會,決定於11月28日,在故宮(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來看一組當時閱兵老照片。
  • 北洋政府在太和殿閱兵慶祝一戰勝利
    紫禁城太和門前插著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即便如此,鴉片戰爭以來,只有被揍的份兒,中國從未嘗過勝利的滋味,1918年這白白送來的勝利,正好滿足了我們推翻滿清後的心理,新政府,新氣象,豈能不好好慶祝一下?於是,在代表權力的紫禁城,大總統徐世昌舉行了盛大的閱兵。
  • 100年前北京城有過一次大狂歡 誰竟在太和殿主持閱兵並發表演說
    直到戰爭結束前6天,宣戰案總算獲得參眾兩院通過,中國在最後一刻搭上了成為戰勝國的末班車。未發一兵,而成為了戰勝國的一員,新任大總統徐世昌很滿意。11月16日,他在《政府公報》中稱:「我協商國士兵人民,不憚躬冒艱險,卒以公理戰勝強權而獲此最後之勝利。吾國力排眾難,加入戰團,與茲盛舉,是堪欣幸。」得知消息的北京市民也激動萬分。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屈辱,中國終於站在了戰勝國的隊伍裡。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封蓋、塗灰泥……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
  •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太和殿脊獸"亮相
    今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發生了無數故事。當下,故宮邀觀眾登午門城樓,賞金色屋頂層巒起伏,轉瞬看盡600年。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故宮太和殿完成正脊合龍 「鎮物」寶匣被放回
    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遊客將不能在「十一」期間參觀太和殿,其竣工時間應在年底。  回放物件包括金錁和五經  記者了解到,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作為「鎮物」。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
  • 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驅邪寶匣歸位
    2006年3月28日,一名記者在拍攝即將開工修繕的太和殿殿頂。日前,正在進行大修的故宮太和殿正脊正式合龍,殿頂用於避邪的「鎮物」寶匣也被放回了正脊正中的「龍門」位置。此次,在故宮太和殿修繕工程中,殿頂並無鎮物。這是因為鎮物在解放後的大修中被取下,放入庫房。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當作「鎮物」。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
  • 太和殿將披3000平方米「外套」(圖)
    當日,故宮太和殿關閉進行修繕,目前,大修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覆,預計到春節後,修繕工程才能正式啟動。本報記者浦峰 攝  本報訊(記者蔣彥鑫)昨日,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太和殿關閉大門,將被一個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罩棚遮擋,直到2007年年底大修完成。據介紹,太和殿大修將完全按照傳統工藝進行,目前,大修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覆,預計到春節後,修繕工程才能正式啟動。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組圖]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自唐朝起,因「金鑾」二字的尊貴與霸氣,人們只把皇宮裡最彰顯帝王皇權至高無上的大殿稱為「金鑾殿」,而太和殿就是紫禁城裡的「金鑾殿。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
  • 紫禁城的太和殿:宏偉的宮殿有一個隱藏了457年的秘密
    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築,就是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 ,金鑾殿,它是我國現存的,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建築。但是,今天的這座金鑾殿與當初永樂年間建好的金鑾殿有很大的區別。這個秘密到今天已經隱藏了457年了。
  •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太和殿陳設精雕細刻,院子裡的雜草野長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這是太和殿皇帝專用通道門口的裝飾,雕刻可謂是鬼斧神工,非常的精美,在一束光的照射下,盡顯皇家氣概,文化氛圍濃厚!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紫禁城一處院落的人口出,能看到後面山上的塔頂,院中中間的長廊上有一群人在那裡乘涼,此時的時間應該是1900年前後,慈禧太后此時應該是在前往西安的路上!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大殿看起來氣勢恢宏,建築非常的大氣,但是一種陰沉的氣息不言而喻,臺階上好像已經有很多日子沒有清理了,滿園的雜草已經淹沒了臺階!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首次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民國第5任總統徐世昌:與皇帝稱兄道弟,避免南北內戰,沒有子女
    民國的總統從1911年到1949年之間,更替的非常頻繁,以往的幾期已經介紹了孫中山、袁世凱、馮國璋等人,現在介紹第五任總統徐世昌。徐世昌出生於1855年,是鴉片戰爭(1840年)之後的十五年,那時的中國已經是積貧積弱,被列強瓜分的場景了。
  • 太和雪霽
    梅生 圖/文 公元1644年,滿人入關,建立大清朝。是年為農曆甲申,距今三百七十二年。滿人把紫禁城的宮殿都改了名。 三大殿是紫禁城內最重要的建築,依次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明成祖初建紫禁城,稱三大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明世宗嘉靖皇帝改稱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 從五脊六獸說太和殿脊獸順序
    明成祖朱棣像紫禁城的太和殿的等級規制,亦是中國古建築的孤例。太和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最顯要位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時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太和殿」。
  • 建築物越高越易遭到雷擊,午門比太和殿高,為何遭到雷擊次數卻少
    故宮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其從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之日起,便曾先後五次被焚毀,其中有人為因素,但也有雷擊起火的因素,而其中遭受雷擊和焚毀次數最多的,無疑便是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了。
  • 這個國家「抄」出座紫禁城!綿延帝王十三代,午門太和殿樣樣俱全
    因為,在順化古城離,藏著一座縮小版紫禁城,是完完全全按照故宮建造。非常值得強推。順化距離峴港很近,104公裡,車程一個半小時。自1802年至1945年,越南阮氏王朝,舊阮、西山阮、新阮三朝十三個帝王,全部定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