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政服務企業來說,誠信經營尤為重要。21日上午,市商務局向我市首批在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認證的12家誠信企業授牌,隨著越來越多誠信企業的認證,濟寧家政服務業進入信用時代。消費者只要打開「家政信用查」,掃一掃服務員出示的二維碼,家政人員的所有從業相關信息一目了然。
五星月嫂不靠譜
一月換三個
「去年夏天,為了照顧剛出生的寶寶,我花了近8000元請了金牌月嫂,但孩子還是因受涼去了醫院,因為不放心孩子,我也一同在醫院呆了幾天,結果現在身體也沒恢復好。」提起請家政,市民周女士仍是一肚子氣。同周女士一樣,今年升級做媽媽的王女士在家政人員的推薦下,預定了一位五星月嫂,每月6500元。「孩子出生第一天,月嫂便不讓我穿黃色的衣服,她說黃色衣服孩子容易得黃疸。孩子因為臍帶繞頸剖腹產,她讓我老公買把鎖讓大夫開一下。產後第一天夜裡她在睡覺,護士查房說我漲奶了,她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王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一個月子她換了三個月嫂,自己遇到的月嫂太不靠譜了。
僱主有僱主的煩惱,家政人員也有她們說不出的苦。「之前照顧的一個寶寶兩歲半了,因為沒及時發現孩子尿褲子,家長把我關在門外,那時候包、衣服都沒拿出來,身無分文的我在街頭站了好久。」工作了7年的家政服務人員孔女士告訴記者,家政這個活並不好幹。「公司只給交意外險,工資需要按星級領取,有客戶投訴直接影響升星。」孔女士因與客戶發生過矛盾,休息過一段時間,到現在還是一星,每月工資2600元。
誠信平臺啟用
三方都受益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現如今,家政事也開始成為一種難斷的煩惱。9月22日,我市家政信用體系建設培訓班開課,誠信體系平臺的啟用對家庭服務業而言,無疑是其規範化、法制化道路上的裡程碑。
這款由商務部推出的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平臺只要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直接查詢服務人員的信用、健康、從業經歷等信息。平臺歸集了各地家政服務企業和家政服務員的信用信息資料庫,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共享。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0餘家家政企業在信用信息平臺認證,名單還在持續更新中。
「有了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等於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陳梅感慨道,我市家政企業在此之前對於員工的誠信監管也下了不少功夫,但隨著企業的發展,涉及的服務項目也在逐漸增加,員工越來越多,人員流動也比較大,在員工的誠信監管方面需要耗費不少精力。而商務部的「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恰好為企業解決了這個頭疼的問題。
在接到商務部的誠信平臺推廣文件後,山東起跑線母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梅便馬不停蹄開始組織服務人員的資料錄入和認證工作。據陳梅介紹,企業目前有2000多名員工,已經陸續有1000多名員工進行了資料錄入和認證工作。陳梅表示,接下來家庭服務協會還將大力推廣商務部的誠信平臺,通過對家政服務企業的集中培訓,讓大家認識到誠信平臺的作用和重要性;通過積極宣傳,引導消費者主動查詢家政人員信用信息,讓消費者也了解商務部的誠信平臺。「不光要服務人員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也要讓消費者重視起來,告知他們通過商務部誠信平臺認證的服務人員更可靠。」陳梅說。
關於家政糾紛
聽聽他們怎麼說?
濟寧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陳梅:
真誠有效的溝通最重要
「家政人員供不應求、社會對家政人員認可不足,這種矛盾的現象最終導致摩擦不斷。」在陳梅看來,找一個稱心的保姆並不難,只是如今供需雙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都有些放不平心態,所以才出現難找的感覺。陳梅認為,一些家政服務員存在技術性差,做事達不到僱主的期待,也可能是因為溝通理解能力弱讓僱主不滿意。而僱主主要表現為對家政服務員不信任、不尊重等。「本質上還是雙方缺乏有效真誠的溝通。」陳梅建議,用戶和家政服務員應通過第三方服務機構籤訂服務協議,明確服務範圍、工作標準,按照標準考核、監督、評價,避免因為標準不統一產生誤解。
山東千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錢冬梅:
聘請家政先查檔案
「家政行業家庭服務機構與家庭服務人員的關係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雙方為勞動關係;一種是雙方為居間合同關係。目前家政市場來說,雙方為居間合同關係的居多。」山東千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錢冬梅表示,不論哪一種形式,家庭服務機構都應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有關證照,公開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和投訴監督電話,建立家庭服務員工作檔案,接受並協調消費者和家庭服務員投訴,建立家庭服務員服務質量跟蹤管理制度。
錢冬梅提到,對於家庭服務業,我國出臺了《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範》 。根據《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家庭服務機構信用檔案和客戶服務跟蹤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完善家庭服務機構和家庭服務員信用評價體系;家庭服務機構未按要求建立工作檔案、跟蹤管理制度,對消費者和家庭服務員之間的投訴不予妥善處理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處2萬元以下罰款。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公布有關家庭服務業的舉報、投訴渠道和方式,接受相關當事人的舉報、投訴。對於屬於職責範圍內的舉報、投訴,應當在15日內依法處理;對於不屬於職責範圍的,應當移交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處理。
錢冬梅提醒消費者,在聘請家政服務人員時,首先查閱一下家庭服務員工作檔案,了解家政服務員的前期工作情況,並記錄下投訴監督電話,如果家庭服務人員有不盡職盡責行為,可打電話投訴。如家庭服務機構有不規範經營行為或家庭服務人員有不依法提供家政服務的行為可以向市場監管局投訴也可向家庭服務協會投訴,向法院起訴等多種維權渠道。 (據濟寧晚報 記者 蘇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