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首次給家政服務業「定規矩」
據《勞動報》報導,家政公司多如牛毛,到底哪家正宗,又讓人放心?現在請家政員的費用那麼高,有沒有什麼標準?哪些服務是家政員應該做的?對每個找過或者正在找家政員的家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一直被困擾的話題。在昨天舉辦的第三屆家庭服務博覽會上,60多項家政服務機構管理規範和家政服務操作規範投入試運行,一些困擾僱主或者家政員多年的難題今後將得到明確答案。
月嫂曾經換了七八個
「我現在懷的是第二胎了,雖然離生產還有幾個月,但已經開始物色起月嫂了。」大腹便便的李女士昨日來到家博會現場,收集參展的家政公司名片,以備日後找月嫂聯繫。
她告訴記者,想要找個稱心的阿姨太不容易了,即使出了比市場價高20%的價格依然難尋。「之前我找了上海許多家政公司,因為出的價格高,這些公司給我狂推薦阿姨,什麼好的差的全往家裡送,害得我花了很多精力來篩選。」
即使是花費了巨大精力和財力,李女士依舊未能找到非常滿意的。「生大寶的時候要請月嫂,前前後後找了7、8個,都不行,最後還是我媽媽來才搞定的。」在李女士看來,阿姨幹活愛偷懶是她最不能忍受的,有時感覺花錢請了個「大爺」回家。
如今,想要找個滿意的阿姨簡直比找對象還難。現場,另一位抱著孩子的張女士也想要碰碰運氣找個育兒嫂。
張女士認為,阿姨難找一大原因就是沒有約束和規範。「之前有個阿姨說是家裡有事就請假回老家了,那這幾個月我們家不可能等著她啊,只能另找。」張女士說,「家政中介不像正規公司,手下阿姨想跳就跳,但我們不是想找就能找到。」此外,張女士還表示她曾碰到過家政中介隱瞞實情,說是有個做了好幾年的熟手,結果到家試用幾天發現什麼都不會。
工作流程有了參照
有的僱主認為,花那麼多錢請的月嫂應當包辦家裡所有事,打掃燒飯看孩子一樣不能少;有的月嫂則認為,我只是過來帶孩子的,除了孩子有關的一切都不需要做,照顧產婦不是我的職責……像這樣雙方意見不一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由於沒有明確的參照或規定,矛盾不斷。
而在昨日發布的家政服務行業標準中明確規定,月嫂是為產婦和嬰兒提供日常飲食起居服務的,並不需要為其他家庭成員提供額外服務。
對於目前市場最緊缺的居家養老服務人員,不僅要求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陪聊、陪讀、陪診服務」同樣屬於他們的職責範圍。這份新的家政服務標準,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細」:早上要曬太陽,下午要睡多長時間等等,都有標準,不僅是給僱主一個參考,也是給家政員一個科學的指導。
出臺行業標準是市場需求
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周珏珉告訴記者,標準化建設是行業發展必須的,不按標準來難有長遠發展。「其實不止僱主和家政員需要標準,現在越來越多的家政公司業感到管理越是不標準,越是難生存。」
周珏珉說,其實行業內很多標準都無先例,例如收費標準,他們也在摸索前進。「現在家政價格不一定是越大型家政公司越貴,反而是一些小家政公司更貴,因為手下沒人,而他們報價一高阿姨就要跳槽,大公司反而也只能跟著漲價。」
據悉,今後家政公司也會根據規模、服務等進行等級評定,然後根據不同等級制定指導價,防止一些家政公司惡意擾亂市場。
周珏珉表示,有了官方標準,越來越多的家政公司將迫於壓力趨於規範,同時還能根據標準制定行業黑名單。「過去家政公司之間都是競爭關係,有了這份黑名單,家政公司就能共同分享,互惠互利,讓服務更加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