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院科研動態(36)| 我院吳明娒教授團隊在單晶磷光體雷射二極體器件耐水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2-18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

近日,我院吳明娒教授團隊與臺灣大學等機構合作,在國際知名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rystal Red Phosphors and Their Core-Shell Structure for Improved Water-Resistance for Laser Diodes Applications」的研究論文。

LED發光器件的應用已非常廣泛。例如,Mn4+激活的氟化物紅色螢光粉具有發光效率和純度高,可與藍光InGaN晶片完美匹配等優點,是商業化高顯色白光LED器件重要基礎材料之一。但這些LED器件的耐水性較差,在海洋照明顯示、海產養殖捕撈、海洋航行指示和海洋勘探等高溼度環境下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

圖1 單晶製備及效果

(A)單晶製備示意圖;(B)、(C)和(D)為溶液隨時間的變化;底圖為生長所得到的CTFM單晶。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首先採用簡便的溶劑交換法在室溫下製備了Cs2TiF6:Mn4+(CTFM)單晶(圖1)。與相應的多晶粉體材料相比,所製備的高質量、大尺寸(11.0×3.5×1.5 mm)CTFM單晶的發光強度和量子效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是相應多晶的3倍以上,而且CTFM單晶的防水穩定性遠優於相應的多晶材料(圖2和圖3)。

圖2 CTFM單晶與相應多晶粉末的性能比較

(A)發射光譜,(B)內、外量子效率,及其(C)在高溫高溼(85℃,85%溼度)條件下老化不同時間後的照片,(D)CTFM單晶、多晶粉末以及YAG:Ce單晶在高溫高溼條件下老化不同時間後相對發光強度的變化趨勢圖。

圖3 不同浸泡時間對各晶體發光性能的影響

圖(A)是不同浸泡時間後CTFM和CTFM@CTF晶體的照片;(B)到(E)分別為CTFM、CTFM@CTF1、CTFM@CTF2和CTFM@CTF3隨浸泡時間的相對發光強度變化,其中,圖C、D和E中的圖例為具有不同殼層厚度的CTFM@CTF晶體(CTF1 < CTF2 < CTF3)。

為進一步提高耐水性能,研究團隊利用外延法在CTFM單晶表面包覆了一層同質的CTF殼層,成功製備了核殼結構的CTFM@CTF晶體材料。包覆後發光性能基本保持不變,在水中浸泡420 min後,CTFM@CTF的發光強度仍為初始強度的82.6%,而未包覆的CTFM僅為8.3%。在耐水性測試中,CTFM@CTF的發光強度顯示出了一種獨特的三步式演化規律,這與Mn4+激活的氟化物多晶材料有很大區別(圖3)。

圖4 器件封裝及電致發光光譜

(A)CTFM@CTF紅色單晶和YAG:Ce黃色單晶的器件封裝示意圖;(B)和(C)分別為封裝器件LED和LD的電致發光光譜。

最後,考慮到CTFM@CTF晶體的高發光效率、高穩定性和高透光率等優點,作者分別將CTFM@CTF紅色晶體和YAG:Ce黃色晶體與InGaN藍光晶片和藍色雷射光源相結合,成功封裝得到了全無機、高顯色、暖白光全固態LED器件(CCT = 3155 K)和LD器件(CCT = 3195 K)。該工作為LED/LD用高耐水性氟化物紅色發光材料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圖4)。

上述成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雲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No. U1702254)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科學基金(No.51802359)項目等的支持。我院周建邦博士後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吳明娒教授與臺灣大學劉如熹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1022

推薦閱讀:

海院科研動態(35)| 熱帶西印度洋海溫與對華南及中南半島降水的影響研究取得新進展

海院科研動態(34)| 印度洋赤道中層流特徵和規律研究取得新進展

海院科研動態(33)| 南海秋季極端暖海溫事件取得新進展

來源:海洋科學學院官網

編輯:吳逸烔

初審:吳明媚、林奇琦

審核:鄒世春、廖喜揚

審核發布:李春榮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研究員劉成波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研究員梁棟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教授鄭傳勝團隊合作,提出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大功率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研究進展
    由於整體轉換效率的提高,在相同的輸出功率下,大大降低了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器的熱效應,容易實現穩定和操控的單橫模、單縱模的輸出。本文主要從雷射二極體固體材料、泵浦方式、泵浦的散熱特性三個方面,介紹大功率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技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外研究進展。  材料是雷射二極體泵浦的基本,隨著材料性能的提高,雷射二極體泵浦的性能會得到相應提升。
  • 潘曉晴教授團隊/聶越峰教授課題組在氧化物薄膜界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量子材料微結構研究中心潘曉晴教授團隊的聶越峰教授課題組發現在單原子層精度原位監控化學成分變化的新方法,可進一步提高氧化物界面製備的精度
  • 東大崔鐵軍院士團隊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東崔鐵軍院士團隊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看吧!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崔鐵軍院士研究團隊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羅宇教授,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可對電磁功能進行編程的光碟機動數字編碼超表面。論文通訊作者為東南大學蔣衛祥教授、崔鐵軍教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博士生張信歌。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5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矽晶圓集成的單晶鈣鈦礦超快光電探測器」(Ultrafast Photodetector by Integrating Perovskite Directly on Silicon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西安交大科研「硬」實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立足自身研究優勢,在材料、物理、管理、生命、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乾貨滿滿!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上海高研院等在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光轉換應用的進展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目前已在場發射電晶體、太陽能電池、光通訊、X射線探測、雷射器等領域嶄露頭角。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更加清潔、便於應用、製造成本低和效率高等顯著優點,迅速成為國際上科研和產業關注的熱點。要實現此類器件的市場化應用需要進一步解決鈣鈦礦薄膜質量難以控制、缺陷態密度高以及器件遲滯效應等一系列問題。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鋱鎵石榴石基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鋱鎵石榴石(Tb3Ga5O12,TGG)在可見及近紅外波段具有較高的Verdet常數、優異的光學性能、高的熱導率和雷射損傷閾值,上述優點都使TGG成為光隔離器用的重要磁光材料。TGG單晶在製備過程中會產生氧化鎵揮發而影響其晶體質量,且難以獲得大尺寸單晶。
  • 物理所雷射誘導反鐵磁超快自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與常規鐵磁材料相比,反鐵磁材料宏觀磁矩為零,難以通過磁性測量研究其靜態磁性。由於反鐵磁具有強的交換耦合和高共振頻率,可在GHz乃至THz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自旋電子器件工作頻率越來越高,反鐵磁材料的超快自旋動力學越來越成為當前自旋電子學研究的熱點。
  • 前沿 | 有機光功能材料與雷射器件
    與傳統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光功能材料具有結構可設計、性能可剪裁、受激輻射截面大、激發態過程豐富、可溶液加工等優點,易於實現雷射發射波長的連續可調諧,為大面積、柔性可穿戴雷射顯示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近年來,有機微納雷射材料及其器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光泵浦和電泵浦雷射器件、大面積雷射顯示器件應用上展現出巨大潛力。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6-04-0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曾海波團隊,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化學所發展無機鈣鈦礦單晶氣相圖案化方法並製備高性能器件
    、光電探測器、雷射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無機鈣鈦礦單晶的製備方法主要有氣相生長法和溶液生長法。氣相生長技術容易實現高質量單晶的製備,但由於氣相外延過程中的隨機成核和晶格不匹配問題,在氣相體系中實現鈣鈦礦結晶位點、晶體形貌和晶體尺寸的控制成為一個難題,這也是可控制備高性能鈣鈦礦集成光電器件的巨大挑戰。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大功率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介紹了近年來高增益光纖材料與元件、高質量雷射泵源、高性能雷射種子源的研究進展情況, 分析了當前高增益雙包層光纖與元件(光纖光柵、包層光剝離器、合束器等)、雷射泵源、單頻雷射種子源等關鍵技術, 介紹了國內外一些科研院所與企業在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方面所做的部分工作, 並對大功率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的發展動向進行了展望.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是國際上研究新型能源、智能材料與器件的熱點。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07-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Plant|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郭軍課題組在小麥條鏽菌致病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毛虎德課題組在小麥耐旱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李海峰課題組在小麥花發育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小麥條鏽菌致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課題組在小麥條銹病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