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背離:基於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關係的學理闡釋
制度的核心本質是程序,即制度的規定性是通過既定程序實現的,「程序應當很好地適用於產生正義的結果」,但現實情形中,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相衝突的現象屢有發生,也就是說運用公平的程序並沒有產生正義的結果,這也是正義理論的重要論題。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實現程序正義的基本標準
如何認定一個社會的法律或者司法符合了程序正義,應該有一些基本的標準。筆者從程序正義的起源及發展出發,結合我國的法治實踐,簡要地將程序合理、民眾認同、法官權威歸結為我國實現程序正義的基本標準或者說基本標誌,以期明確奮鬥的方向。
-
監督辦案雙翼齊飛,讓公平正義更快實現
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省市檢察機關在內設機構改革試點中分別設立了專司監督職能的偵查監督、刑事審判監督、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刑事執行檢察等業務機構,同時設立專司辦案職能的審查逮捕、公訴等業務機構,以期實現「辦案不監督、監督不辦案」。
-
監督辦案雙翼齊飛,讓公平正義更快實現
隨後該院開展專項檢查,排查出3起已被立案偵查的酒後駕駛「超標兩輪電動車」線索,啟動立案監督程序,公安機關均主動撤案。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省市檢察機關在內設機構改革試點中分別設立了專司監督職能的偵查監督、刑事審判監督、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刑事執行檢察等業務機構,同時設立專司辦案職能的審查逮捕、公訴等業務機構,以期實現「辦案不監督、監督不辦案」。
-
周強:加快推進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改革建設 推動新時代審判監督工作實現新發展
會議指出,審判監督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的重要制度設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對防範糾正冤假錯案、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新時代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
深圳市紀委書記:強化執行剛性 讓法規制度落地生根
要堅持嚴字當頭、一嚴到底,加大對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用監督傳遞壓力,以壓力推動落實 落實中央從嚴管黨治黨要求,必須堅持把強化問責作為推動法規制度落實的核心關鍵和落腳點,以嚴格的管理、嚴厲的措施、嚴肅的問責保障法規制度剛性運行
-
強化監督職能保障偵查措施依法適用
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肩負維護公正司法、社會正義的重要責任。偵查監督是檢察機關的主要職責之一,對於打擊犯罪、保障人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人們對人身自由權、財產權、隱私權的重視,對搜查和扣押措施的規範將逐步嚴格和完善,對人身自由和財產採取強制措施的監督,成為當前強化偵查監督工作的重點之一。
-
法學匯|「案-件比」:實現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統一
實體正義優先,即首先關注案件處理的結果是否公正,具體指公正的法律得以實現,該得到賠償的人得到賠償、該遭受處罰的人遭受處罰。然而,不顧手段,盲目追求結果的正確,可能適得其反。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在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中,程序正義,程序獨立價值得到大力倡導。我們強調「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看得見的方式」就是指程序公正。
-
正確處理執行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係
在檢察工作中,正確處理執行實體法與執行程序法的關係,對於保障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有機統一,維護公平正義,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否正確處理執行實體法與執行程序法的關係,也是檢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首先要正確認識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係。過去,由於長期流行著重實體輕程序的執法觀念,人們對程序法的價值認識不足。
-
做四項監督制度的堅定執行者
作為基層組織部門,把四項監督制度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執行好,就要在求深、求廣、求實、求嚴上下工夫,切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一、加強學習,讓領導幹部自覺接受監督。把學習四項監督制度理論精髓與主題活動和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使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
執行程序強制管理制度在專利權質押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文 | 李吉寬 江蘇海輝律師事務所律師,專利代理師 執行程序強制管理制度在專利權質押處置中的應用研究一、前言專利權質押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其是指為擔保債權的實現,由債務人或第三人在其擁有的專利權中的財產權上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方式向債權人設定質權
-
認定見義勇為應實現程序正義
(6月9日《人民日報》)鼓勵見義勇為不僅是在弘揚善舉,更是在減低社會風險成本,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通過立法確立見義勇為的認定、獎勵、補償制度是防止見義勇為者既流血、又流淚的重要方式。目前,雖然我國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相關立法規定,但不少省市都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創立了見義勇為保障性立法文件。遼寧省也是如此。
-
莫讓監外執行程序被「鑽空子」
2020-09-16 09:14:2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史洪舉 監外執行的核心環節在於醫療鑑定,醫生出具相應的病情鑑定文書是重要一環。要切實減少「紙面服刑」現象,強化對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約束十分必要。 殺人犯7次保外就醫、監外執行,並因此逍遙「獄」外長達7年之久,顯然是對法律權威的輕蔑和無視。
-
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
-
兩高聯合出臺意見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
正義網北京9月10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徐日丹)日前,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了《關於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進一步完善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就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加強協作配合、實現信息共享等事項作出安排,《意見》的出臺有力提升了執行法律監督的信息化、規範化水平。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去年施行的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從原有制度設計中的形式上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二者並重實質上偏重於實體公正的價值選擇,逐步導向在追求實體真實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程序正當性的價值;二是通過可操作的程序制度設計,將對偵查權不當行使的限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權等價值目標,變成具體細緻的程序操作規範,確保實現控辯雙方地位對等的客觀化。
-
陳一新:強化制約監督 杜絕執法司法不公不廉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把對執法司法權的制約監督落實到位,讓權力在制度的籠子裡規範運行。
-
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廣西高院執行裁判庭...
原標題: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公與平者,國之基址。執行是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最後一個環節。判決能否執行到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法律尊嚴和司法權威。作為全國試點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成立了執行裁判庭。
-
評論:始終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
始終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 ——二論深入貫徹全國檢察長座談會精神、全面正確實施修改後刑訴法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應當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實現司法正義,必須強化程序意識,始終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