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秋小葉,這裡是秋葉 PPT 的「Office 乾貨」欄目。
2019 年第一刷屏神曲裡唱道:「幹得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幹不過寫 PPT 的。」雖是吐槽,但也可以窺探出,在職場中,做好 PPT,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那怎樣才能做好 PPT 呢?作者從 4 個方面切入,向大家分享了她的經驗。
作者:Autumn QT
來源:清醒貪心記(ID:qtnotes)
PPT 是我真正花過 10,000 小時以上的技能,畢竟在麥肯錫呆了 7 年。
麥肯錫 PPT 重視內容與邏輯,我改行做營銷後又開始注意視覺效果。
怎麼幹過我們這些畫 PPT 的?:)
從內容到形式,我來講講 4 步流程,有助於提高效率。
01
先分析目標
凡是把 PPT 一棍子打死,跟你說「PPT 沒用、空洞、就是形式主義……」的論斷,你聽完笑笑就好了。
PPT 只是軟體,無毒無害,一張白紙任意塗抹,非常強大的工具,看你怎麼用了。
畫任何東西之前,先做個目標分析——什麼場合、什麼目的,然後才決定,字多還是字少、空洞還是硬核、活潑還是莊重,對不對?
麥肯錫諮詢報告,濃縮研究成果,因而總是 1 頁密集文字總結(給 CEO 看的核心觀點),另加上厚厚一疊詳細資料(意思是,如果想看看具體數據和論證過程,畢竟你花了好幾百萬,我們也有)。
如果是媒體發布會、大型論壇,當然是大圖大字,作用就是「拍照好看的背景版」+「網上傳播的金句」。對吧?
二者服務不同的目的。要效率、要效果,養成先想想場合 + 選擇風格的習慣。
有些 PPT,我只放一句話,做大型演講時不用密密麻麻的內容分散聽眾注意力;
有時內部討論呢,格式不管了,事實、數字放上去。這樣做,能節約很多時間。
02
寫作文提綱
你寫不出來的是 PPT 嗎?你寫不出來的是作文!
或者說,讓我們把寫 PPT 的困難拆解成 2 部分:
第一,不知道我想說什麼(素材很多很亂,不知道怎麼提煉觀點,一堆觀點不知道怎麼組織歸納起來;或者素材太少,編不出來);
第二,我知道我想說什麼,只是做 PPT 費勁兒。
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先憋出條理清楚的小作文提綱,再具體到每張 PPT。
不要邊畫邊想、反反覆覆,特別浪費時間,因為改動 PPT 比改文字要麻煩很多。
下面,我用「某明星小三事件」來舉例,講講怎麼寫 PPT 小作文提綱。
選這個八卦當案例是因為,素材多而亂、大家比較熟悉、可以解讀的視角豐富。
這好比寫年末工作總結,你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可能素材太多,反而整理工作量大,或者怕自己講得不夠精彩到位。
一個 PPT 小作文提綱,有 4 個要求:
有 1 個大主題;
有 3 至 6 個段落;
每個段落,你大概知道要說些啥(分論點、論據等);
段落和段落之間,要獨立(傳說中的 MECE)。
各段「要獨立」的意思是,不能第一段寫「工作概況」、第二段寫「主要成績」,寫概況時免不了提到成績,寫成績時發現前面已經寫過了……
這屬於腦子不清楚。在小作文提綱階段,就把這個問題消滅掉,因為 PPT 改起來更費時間。
舉例小作文提綱(一)
大主題:《飯桌上向我媽論證某小三不聰明》;
第一段:事件背景回顧(大概要說啥:男主角是誰、女主角是誰、前因後果);
第二段:女主為何不聰明:
當小三不對(所託非人、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不夠獨立進取(放棄工作、買買買玩玩玩曬曬曬);
撕得兩敗俱傷(以小三身份撕,本身並不夠理直氣壯,毀了金主對自己又有啥好處);
缺乏法律常識(授人以柄、自投羅網)……
第三段:對我們有何啟示(怎麼教育孩子,長大後遇人不淑,爹媽管不管?怎麼管?)
寫到這個程度,這份 PPT「要說啥」已經想得差不多了,對吧?(大家忽略觀點哈,這裡為了講方法)。
如果你先寫幾頁內容,堆砌那些不知道用不用得上的觀點素材,效率會很低。
舉例小作文提綱(二)
大主題:《向我老闆說明,我司聘請明星代言人是否有類似風險,以及如何防範》;
第一段:事件背景回顧(這裡重點是,這事給他、相關合作方帶來多大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
第二段:類似事件回顧(重點是,類似明星人設倒塌的事件是否頻繁、後果多嚴重、加重/降低風險有什麼經驗教訓);
第三段:我司邀請明星代言人是否有相似風險(我們合作者是誰、為什麼請 ta、人設口碑如何、目前判斷風險多大);
第四段:怎麼進行風險防範(明星溝通、合同條款分析、輿情監控、媒體溝通、應急預案等)。
同樣的事件,根據目的可以寫出不同的小作文來,也需要搜集相應不同的素材。
想好提綱、想好要說啥,再去一頁頁構思具體內容、搜集加工相應素材。
然而,寫小作文的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也沒有所謂正確答案。
比方說,回顧該事件時,某聰和某六的觀點重要嗎?
可以不放,並不影響論證主要觀點。
放呢,在證明「女主不聰明」時,某六觀點會有幫助;在討論「明星風險」時,可以說明大 V 下場的節奏與影響。
最終怎麼判斷呢?
時間多,可以講,時間緊就不講;聽眾熟悉背景,不用詳細提;老媽、老闆愛聽八卦的,多講講……需要根據情況綜合判斷。
先出一稿,看看順不順,用常識判斷,跟領導討論一下,讓別人提提意見……
綜上,先寫小作文提綱,再寫 PPT,不能強調更多哈。
03
第三步,寫好單張 PPT
你有個完整的故事線了,現在開始一張張寫 PPT。譬如第一張吳某某是誰,第二張陳某某是誰……
單張 PPT 有個基本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新手可以練習把標題寫成一個陳述句,堅決不要寫短語(如主要工作、項目概況),這樣有助於養成「提煉觀點」的能力,而不是堆砌材料。
每畫一張 PPT,你要問自己:
這張標題是我想說的意思嗎?這個標題能概括下面的內容嗎?這個內容能支撐上面的標題嗎?
舉例而言,PPT 標題是「某律師提供信息」,下面是該律師曾勸當事人不要回國的微信截屏——這樣的 PPT 標題信息很模糊,看不出如何服務大主題。
修改標題為「專業律師曾充分提示回國風險,她未曾聽取」,下面依然是該律師微信截圖(最好輔以該律師身份和對話真實性的佐證信息)——這句標題支撐了大主題「女主不聰明」的一個方面,也概括了(律師微信截屏)這個證據的核心內容。
我還曾經舉過例子,下面 3 張圖,數字一模一樣。
圖 1 中規中矩,銷售額在增長。
圖 2 特意把刻度改成從 25 開始,突出了增長的幅度。
圖 3 用陰影和箭頭去突出「下滑」,讓大家看到「哦,是經常波動哦」,然後去思考「怎麼回事」。
修改刻度、增加陰影等,這些技巧你可以逐漸積累,一篇文章講不盡。
但是,你領會精神,就是內容為證明標題服務、標題是內容提煉。
04
把 PPT 畫得好看一點
內容重於形式。那麼,PPT 到底要不要畫得好看?
最好是,好看又不是太好看。
什麼意思?
傳說中,麥肯錫 PPT 講究格式,其實只注重「規範性」+「表現力」。
「規範性」是指:字體、字號、顏色、半角全形等紋絲不亂,否則感覺不專業、不認真。
「表現力」是指用合適的方式來突出你的信息,參考上面 3 張銷售額的圖片。
除此而外,麥肯錫對視覺的設計感並不強調,官方文件的風格是簡潔甚至樸素的。
後來我去創業公司,發現把 PPT 做得逼格高一點,可以增加印象分。食物乾淨好吃最重要,但我們也為品相而付費。
However,絕大部分商務場合,你也不用把 PPT 做得太過設計感。為什麼?
這是北大某個文檔的封面,原來白底黑字,我幫忙美化一下。
去參加國際評估,白底黑字感覺太簡陋,但也不用太花哨。
很累,得不償失。
要花時間學、花時間練、花時間做,畢竟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犯不著。
再直白點,你形式太講究了、內容跟不上,就更加給人「華而不實」之感。
即使你做得到,你能保證每張、每次都費這個功夫麼?團隊其他人都做得到麼?
PPT 經常是分工合作完成,還時不時撈出幾頁再改改。
譬如我寫了個公司簡介 PPT 講講概況和優勢,今天 CEO 拿去見融資方、明天運營拿去見渠道、後天監管來現場調研……每次不同的人都會根據需要做點調整。
如果原本的 PPT 簡介太講究,人家修改過的效果,相當於你媽在莫蘭迪色的客廳裡給沙發蓋了塊紅布;或者高冷風格的臥室裡,你女兒非要給放只碩大的喜羊羊。
還不如前期不要太講究,乾淨簡潔就好。
這是一次培訓的幾頁,大圖、簡單修飾、簡單顏色、處處對齊。
即使你非常想考究,極其容易用力過猛。本想高大上,結果土味華麗。
高級感的核心原則在於克制——嚴禁使用很多顏色、控制過分修飾、嚴格養成「整齊」的習慣。
給大家看一個例子,這是一位經濟史老師的 PPT 原版:
沒什麼特別不好,就是兩位作者分別是單名和雙名,不是很整齊;有些字太貼邊框,有侷促感。
修改後處處對齊 + 簡單修飾,是否感覺精緻了?這就是對齊的力量。
我很少做非常考究 PPT ,這樣就夠了,速度還快。
05
小結一下
最後,任何原理,重要的都是練習,才能真正記住、熟練。
大家不妨從這幾個方面進行練習:
always 先想想聽眾、場景、目標,決定多長時間、詳略、風格;
always 先寫小作文提綱,想明白自己要說什麼;
always 追求每頁講得清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always 追求「性價比較好」的高級感,好看點是加分的,但不用太華麗——顏色克制、處處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