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由日本人出資修建

2020-12-19 搜狐網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 一條謠言,從日本傳到中國,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6周年之際更是甚囂塵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最初是日本社民黨委員長田邊誠,於1980年代訪問南京時再三要求建立的,當時中方以資金不足為由『消極對待』。田邊為此捐獻了3000萬日元,其中870萬日元用於建館,其他不足由中方補全。」

  在12月19日央視「您相信日方出資修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調中,竟有4%網友選擇「相信」,理由是:消息來自日本維基百科,且時間、地點、人物一應俱全。

  孰是孰非?本報記者連日來通過多方求證,確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日本人首倡並出資修建」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謊言。

  「教科書事件」激起南京人建館熱情,鄧小平親題館名

  讓我們把時鐘撥到1982年—日本「第一次教科書事件」這個歷史節點。

  當年7月,日本文部省審定教科書時,把「全面侵略中國」等段落中的「侵略」改為「進出」,把南京大屠殺改為「佔領南京」。中國政府為此向日方正式提出交涉。隨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遺屬、南大和北大等高校師生及全國各地百餘群眾,先後上書中央或省和南京市領導,要求「把南京大屠殺血的歷史銘刻在南京土地上」。這是建館直接動因。

  「建館同日本人毫無關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1982年,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曾指示:「日本岸信介要搞滿洲建國之碑……我們就要到處搞日本侵略之碑,以教育廣大人民,教育子孫後代。」

  岸信介系日本前首相,曾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甲級戰犯嫌疑犯。應該說,鄧小平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策略,催生了省及南京市順應人民呼聲、籌備建館的決策。

  「1983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批覆南京市建館、立碑和編史同步進行方案,由時任南京市長張耀華掛帥親自抓。」當年參與籌建的市文化局退休幹部周新民回憶說。

  「田邊誠訪華提議建館不符合史實。」原紀念館副館長段月萍反駁說,田邊誠雖多次訪華,但他首次訪華是1984年,那時紀念館早就籌建了,不可能由他首倡。而最早建館的集體上書始於1980年,有案可稽的就有30多封信。如當時南大中文系三年級學生、現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就先後給省人大常委會和南京市政府寫信,要求成立紀念館。怎麼可能是「田邊誠於1982年9月再三要求建館」呢?

  1985年3月,鄧小平視察南京。在聽取紀念館籌建情況匯報後,欣然在長1.2米、寬0.6米的宣紙上,題寫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6個大字,表達了一代偉人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堅定態度。

  建館資金主要來自財政撥款,整個工程建設均無日本人出資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8號門,設有捐贈牆,鐫刻著中外捐款者姓名和捐贈額,其中中方佔絕大多數。記者計算,日本共有6人、10個團體捐款,總金額1773萬日元和2.9萬人民幣。但反覆尋找,未見田邊誠其名。連捐23萬日元的日本友人後藤守名字都在列,若田邊誠果真捐了數百萬乃至上千萬日元,一定榜上有名。

  記者又檢索當時報紙,也未見捐贈消息。即使田邊誠真捐了3000萬日元,按當時匯率換算,不過30多萬人民幣,於建館也是杯水車薪。

  「建館資金主要由南京自籌,財政撥款至少200萬元。」今年82歲的張耀華對記者說,記得後來國家文物局補助了20萬元、省財政支持了40萬元。

  周新民也回憶,當時建館資金確實緊張,除上級支持外,大都靠張耀華市長在市裡協調籌措。張耀華有句名言:「就是當褲子,也要把館建起來!」建館事關民族尊嚴,南京人怎會「消極對待」?

  據朱成山介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期、二期工程,是東南大學中國建築大師齊康院士設計的;三期新館,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研究院院長、建築大師何鏡堂院士設計的。他說:「不管哪一期工程建設,都沒有日本人出資。至於對紀念館的小額捐贈,也都以刻在館裡捐贈牆上的方式公開。主要是中國人的捐贈,也有外國人包括日本人的捐贈,但數目都不大。」

  謠言源自日本政客19年前一本書,後被多方以訛傳訛

  追根溯源,日本維基百科這條傳言採自哪裡?又如何傳播擴散到國內?

  記者搜索到,國內傳播大都源自微博認證為「新浪財經日本站長」蔡成平年初的一條微博:「中國人只知道日本死不認罪,又有誰知道紀念館是日方再三提議、且主動出資、並負責設計修建的呢?」並連結了日本維基百科上述內容,自此在網絡瘋傳。上周,記者通過微博向蔡成平求證,但到截稿前未得到回覆。

  那麼,日文維基百科「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條目又來自何方?記者多方考證,發現引自日本政客浜田幸一的《日本九人政治家》。浜田生前是自民黨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反華政治家。由於該書影響力有限,目前暫無中譯本,書名可譯為《讓日本不行了的九名政治家》。該書1994年出版,此後近20年從未被任何專業研究者提及,以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上的「錙銖必較」,也從未拿其作為「證據」,足見此說毫無可信度。

  維基百科是開放式編寫,任何人都可以撰寫甚至篡改內容,不可盲目輕信。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員胡卓然提醒說,謠言最怕求證,如田邊誠1982年還不是社民黨(當時叫社會黨)委員長,當選是1990年代的事。只要上網搜搜,就能找到疑點,不致以訛傳訛。

  由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日本人首倡並出資修建」的謠言,該收場了!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江蘇網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12/27/019769082.shtml report 2622 中國江蘇網12月27日訊一條謠言,從日本傳到中國,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6周年之際更是甚囂塵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最初是日本社民黨

相關焦點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艾義英出生於1928年,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那年,她只有9歲。
  • 日本青年團體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華社南京10月21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1日,2017年「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獲獎者訪華團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據悉,「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始於2014年,今年是第四屆。
  • 南京大屠殺史再添新證,紀念館獲捐「夏淑琴日本訴訟案」資料
    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捐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訴訟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的資料及物品,包括「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松村俊夫在出版的兩本書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假證人」。2000年,夏淑琴在南京以侵害名譽權為由,起訴松村俊夫和東中野修道。針對夏淑琴在中國國內的訴訟,日本被告東中野修道在東京法院提出了反訴訟。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設計者齊康:建築可以警醒人們
    今天是日本戰敗投降72周年紀念日,提及齊康這個名字,也許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些許有些陌生,但他設計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雨花臺公園中軸線等建築卻無人不曉。如今,1931年出生的齊康老先生依舊每周三天出現在南京東南大學的辦公室,指導學生設計,並為「海昏侯遺址博物館」的設計出謀劃策。
  • 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感
    2018年11月,和小姑一起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可以說我是留著眼淚參觀完的。紀念館雕塑剛剛走進這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建築,就感覺到了一種凝重的氣息。一座座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雕塑,似乎在和你訴說著什麼……1937年12月13日,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9月7日,由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 國家公祭日,寫下親子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記憶
    但是從我到達南京開始,從我在火車站打車到麗楓酒店時候優步司機的景點推薦,到了酒店之後,酒店禮賓部的先生又熱情的給我作了行程推薦,以至於當我今天早上出門前往鐘山風景區打人民優步,遇到的優步司機聽到我的行程按排之後仍然還是非常建議我先去一下大屠殺紀念館,然後再去鐘山風景區,南京人真是非常的熱心和善良,那位優步司機告訴我說,他可以先送我到大屠殺紀念館很近,五分鐘就可以到了
  • 這樣的簡稱不能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南京南站是南京的窗口,而就在昨天下午,有市民向我們反映,南京南站停車場附近的護欄展示牌上,赫然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字樣,讓人看了深覺不妥。網友昨天下午經過南京南站,P3停車場附近的扶梯護欄。護欄上的展示牌是幾處南京著名地點,其中有一塊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說法著實不妥。今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這塊展示牌已經被緊急撤下,記者隨即撥打了展示牌下方的諮詢電話。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負責了不少南站內的廣告位。在整個南站範圍內,類似的護欄展示牌還有兩處,其中一處也展示了南京的著名地點,同樣有一塊展示牌被替換掉了。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簡稱不能用!
    荔枝新聞訊 南京南站是南京的窗口,而就在昨天下午,有市民向我們反映,南京南站停車場附近的護欄展示牌上,赫然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字樣,讓人看了深覺不妥。   網友昨天下午經過南京南站,P3停車場附近的扶梯護欄。護欄上的展示牌是幾處南京著名地點,其中有一塊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說法著實不妥。今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這塊展示牌已經被緊急撤下,記者隨即撥打了展示牌下方的諮詢電話。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負責了不少南站內的廣告位。
  •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黨日活動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1月17日,江蘇省中醫院實習小組4名十二橋長學制支部黨員帶領長學制班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等8名實習同學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
    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舉辦後,紀念館連續5年每年參觀人數都在800萬人次以上,本該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卻常常「人頭攢動」。引入標準化管理體系之後,2019年底紀念館完成預約系統的研發和準備,今年3月起實施實名免費預約參觀,目前每天控制在8000人以內,徹底改變長期超負荷運轉的問題。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還敢上南京紫金山!」的文章, 驚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發微博稱:#我們是官微#,絕不會暴躁「人肉丫的!」;#我們是官微#,絕不會罵街「幾個腦殘!」。21日晚19:33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微博發文嚴厲譴責兩青年著侵華日軍軍裝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留影行徑!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APA酒店重上架國內旅遊網站,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這麼說
    日本APA酒店。今年初,日本APA酒店放置右翼書籍被曝光後,國家旅遊局要求所有出境旅遊企業和旅遊電商平臺下架APA酒店。可是,近日,去哪兒、美團旅行等在線旅遊網站又被曝出悄然將APA酒店上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11月14日,紀念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公審南京大屠殺案戰犯70周年座談會在南京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張建軍在致辭中回應了APA酒店在國內恢復上架一事。據媒體公開報導,今年1月,日本APA酒店在客房內放置右翼書籍事件被曝光,書裡否認南京大屠殺和韓國慰安婦的存在。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南京大屠殺史再添新證:「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捐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訴訟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的資料及物品,包括「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最珍貴的是當年陪同夏淑琴到日本應訴的相關律師、紀念館員工等的合影。照片中還夾有當年日本友好人士的名片。這些可彌補對這段歷史案件的細節描述。」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松村俊夫在出版的兩本書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假證人」。
  • 南京大屠殺史再添新證:「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捐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訴訟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的資料及物品,包括「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最珍貴的是當年陪同夏淑琴到日本應訴的相關律師、紀念館員工等的合影。
  •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哀悼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遭在日漢奸罵「國賊」
    又一位日本前首相專程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上周日下午,正在上海出席學術會議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專程前往南京,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除為遇難者獻上花圈表示哀悼外,福田還親筆題詞「東亞和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福田表示,日中兩國國民不應忘記歷史,更需面向未來,齊心協力為創建和平與美好的新時代而努力。
  •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全球關注「被遺忘的大屠殺」  11月11日,由加拿大人執導、製作的紀錄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在多倫多舉行全球首映式。  朱成山認為,近十年來,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得益於中國加大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進入中國,親身考察、了解歷史的真相;中國學者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也多次走上國際講壇,以大量史料和事實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  此外,日本右翼勢力一再否認、歪曲歷史,激起世界上更多有良知的公民站出來維護史實,聲討違反人性、人道和國際法的醜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