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設計者齊康:建築可以警醒人們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儘管未曾謀面,但這位新中國建築界的「泰鬥」級的人物,卻早早等在辦公室,時不時問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們什麼時候來?」當初見寒暄之時,齊老先生卻說:「不要說我是泰鬥,我只是一位老師。

今天是日本戰敗投降72周年紀念日,提及齊康這個名字,也許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些許有些陌生,但他設計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雨花臺公園中軸線等建築卻無人不曉。如今,1931年出生的齊康老先生依舊每周三天出現在南京東南大學的辦公室,指導學生設計,並為「海昏侯遺址博物館」的設計出謀劃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與上海美術學院「上美講堂」一行前不久來到東南大學齊康先生的辦公室,就他的建築和教學理念展開對話。與其稱之為「對話」,這更像是一次孩子們對於長輩的探望。儘管未曾謀面,但這位新中國建築界的「泰鬥」級的人物,卻早早等在辦公室,時不時問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們什麼時候來?」當初見寒暄之時,齊老先生卻說:「不要說我是『泰鬥』,我只是一位老師。

然而,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必將和他的老師楊廷寶、劉敦楨等人一樣,被寫入中國建築史,而他所設計的建築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

齊康在東南大學辦公室

關於建築,做「地區的、現代的、新建築」

澎湃新聞:過去您設計過很多公共紀念建築,其中最被大眾熟知的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中是否帶有您的個人記憶?

齊康:我設計過三個紀念地,第一個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第一期和第二期是我做的,現在已經列為文物保護;第二個是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三個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裡面有周恩來、鄧穎超和吳玉章的雕像,這是周恩來與國民黨談判的紀念館,這三個紀念地分別建在不同的地點,也有不同的意義,我特別強調意義,而針對不同的意義我也會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

當初日本人進城時,我的父親是南京收容所的所長,當時一共收容了3萬人並保護他們。有一次,當他傍晚出門救難民的時候,正巧碰到了兩個日本鬼子,他們把槍架在我父親的身上,儘管他的身上有紅十字,但日本人並不相信,這時恰巧走來一個叫Ricks的美國人,他就大喊了一聲:「Ricks!」於是Ricks就把我爸爸和他的助手救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南京大屠殺的確讓無數無辜的人民遇難。不同的紀念地在不同的地點會擁有不同的意義,而在不同的時代也應該做出不同的作品。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平面圖

我在東莞還建造了一個東江縱隊紀念館,東江縱隊的領導人是曾山,在華南打遊擊的時候與北方脫離了。後來當地叫我們去設計時,設計在一座小山,山下仍然可見打仗時槍彈留下的印記。

澎湃新聞:對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您是怎麼通過建築來表達它的意義的呢?如何以建築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悲愴,又是如何給後人以不忘的警醒的?

齊康:南京大屠殺共殺害了30萬人,因此當時南京市委書記很支持我用紅色在地上寫上「30萬」,牆上有鄧小平同志寫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文字也分別用中、英、日三種語言來書寫。從坡上走下來,可以看見南京大屠殺的群雕。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第一期是我們的一個重要設計,第二期的設計原本以招標進行,當時我是全國政協委員,呼籲擴大用地 。宣傳部門要國際招標,英國公司的方案最好,許多專家說不能讓外國人來設計,於是就由了華南理工大學來做,但是做得不是很理想。最後還是我來設計了,我的設計用來表達了人民的生與死,所以其中全部運用了鵝卵石,但是鵝卵石不能太細,不然就像日本園林的枯山水了,所以後來我都用的是粗一點的鵝卵石。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內的一片鵝卵石

南京大屠殺真的很慘烈,日本人闖來屠殺、強姦、掠奪,很多(日本右翼)反動分子甚至到今天還不承認,但南京大屠殺的問題在東京審判的時候已經被認定了,所以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南京的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軸線也是楊廷寶老師和我設計的,這條軸線自南向北有1000米長,現在更長了。當時很多專家認為紀念碑不能高於14米,但後來我覺得這個紀念碑既然要統領整個軸線就必須要高,所以我就用了42.3米(即南京城獲得解放的日子),其實我又偷偷地將它拔高。

南京雨花臺革命歷史紀念館、碑(中軸線)鳥瞰圖

南京雨花臺革命歷史紀念館、碑設計平面圖

我覺得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37.2米,如果將它拔高會更好,因為廣場很大,大會堂和法國人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都是40多米高。講到國家大劇院,很多人管它叫「皮蛋」,其實這個的設計方案從一開始就爭議很大,但我當時還是支持的。但當時甚至有人覺得建造了如此形式的大劇院,建築史就要被倒過來寫了。另外,被稱為「大褲衩」的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也惹了很多非議,這個方案是被選出的。

澎湃新聞:現在中國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建築,甚至被稱為外國建築師的試驗場,您怎麼看?

齊康:我認為有些建築師還是可以的,在上海外灘和陸家嘴的建築都是「八國聯軍」式,即任何國家的風格都能被看見,被稱為海派文化。而南京相對傳統,保留了國民黨時期多的痕跡,民國風格明顯,比如過去我設計的「南京1912」和「1865」就保留了一些地方風格。

東南大學大禮堂,齊康鋼筆速寫

澎湃新聞:您覺得一個城市應該沿著它的歷史軌跡來發展建築嗎,比如上海拆除了一些石庫門,而新的建築又呈現非本地性的元素,這是對城市記憶的破壞嗎?

齊康:上海大劇院是法國人建造的,金茂大廈其實有一點中國味道,這些我都參加過評選。我覺得90年代末外國人確實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但也搬來的一些外來的形式,的確有點把中國當作試驗田的意味。我們東南大學現在為北京設計了一個中國國學館,已經建成了,室內裝修也差不多了,值得一看,很有中國特色和中國味。

關於教育:建築師要實踐,不能局限在本本上

澎湃新聞: 中國「建築四傑」中除梁思成外,楊廷寶、劉敦楨、童寯都做過您的老師,他們對你個人和中國建築史的影響是怎樣的?

齊康:我的老師很優秀,他們做的是民國式的建築,較傳統,比如楊老設計的體育館、中央醫院、現代的中國科學院,但是他們隨著時代也做了一些新的建築,比如孫科和宋子文的住宅等等。楊老在北京做的和平賓館得到了周總理的肯定,但是現在又淹沒在新建築之中了,所以中國的建築有點混亂。我對於自己的約150多個作品都主張「地區性的現代建築」,即既代表中國,也反映現代。

福建武夷山莊(齊康參與設計作品),齊康鋼筆速寫

澎湃新聞: 您覺得您的這三位先生對中國建築史有怎樣的作用和影響?

齊康:過去,梁思成、劉敦楨分別擔任營造學社的法式、文獻組的主任,還有「北方有梁思成,南方有劉敦楨」的說法。到我們這一代,時代造就了我們。我們在老師那裡習得了紮實的基本功,想要感覺能比較快地表達出來,所以徒手畫很重要。現在雖然有電腦,可以立體化,有尺寸、尺度,但是反應再快也沒有腦子快,所以我覺得徒手畫與電腦都應該重視。

楊老是跟著感覺走,所以建築師的感覺很重要,即「悟」。我受到西方古典建築的影響,也受到中國古典建築的影響,也受到現代建築的影響,所以我覺得不同的地點應該有不同的設計。

維也納聖查爾斯教堂,齊康鋼筆速寫

澎湃新聞:您在東南大學教了很多年建築,在您的執教生涯中,是如何繼承傳統並開拓創新的?

齊康:我1952年就留在東南大學了,我做了17年的政治工作,並幫楊老教一年級,幫童老教二年級,然後楊老成立了建築研究所,我就跟著他一起去了,楊老是正所長,童老和我是副所長。1982年,楊老仙逝後,我就擔任了正所長,一直到現在。1993年,我被評為科學院的院士。

我傳承老師的方法就是實踐,不能局限在紙張設計上。楊老設計的大小建築也有100多個,我也有150多個都是與合作者共同設計,但我的建築肯定要大得多,畢竟歷史給了我很好的機遇。開拓創新就是之前提及的地區性的現代建築,我在全國各地的作品很多,我們也算是幸運者,能在全國各地做工程,做「地區的、現代的、新建築」,我的頭上扣上過很多帽子,有人說我是地方主義,我覺得不管是什麼帽子,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

河南博物院(齊康參與設計作品),齊康鋼筆速寫

澎湃新聞:現在很多學校都有建築系,比如中國美院的建築系相對提倡創新,而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建築系相對來說偏傳統,那麼您覺得在如今的建築教育中,應該更鼓勵創新還是注重對規範的理解?

齊康:其實中國美院的王澍也是我的學生。目前全國最老的建築系是東南大學建築系,清華大學的老原系主任他是楊老的學生,學習蘇聯也走了我們的這條老路,他們學習的是古典派,所以清華大學也沒有太大的革新。

澎湃新聞:東南大學建築系最近參與了「海昏侯遺址博物館」的設計,能談談這個項目嗎?

齊康: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一開始是我們和其他單位競標,最後南昌的市委都認為我們做得好一些,我們現在還在進行之中,建築方向還是比較現代的,我們很照顧地形,因為墓沒有被破壞,裡面有很多古東西。其實很難做,雖然新,但也要現實。在建築設計上,沒有比尺度錯誤更大的事了,一定要做得準,適用於環境和人的尺度 。

齊康先生信手所繪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現階段設計草圖

澎湃新聞:您對學建築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齊康:現在的學生應該明白,建築的功能是首要的,表現是必備的,所以建築師必須要有表現的手段,雖然電腦可以幫你畫透視圖或求公式,但是自己要能在設計中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手繪功夫還是很重要的,感悟也很重要。要刻苦學習,也要自我啟迪。擴大知識面是當今重要的一點。

不同的建築性格、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代要反映不同的作風,所以建築師知識面要寬,對歷史要有概念。上個世紀我向地理學家了解地理,後來費孝通社會學家作報告也請我去。建築學研究核桃殼,社會學和經濟學研究核桃肉,核桃殼和核桃肉要同步增長。知識就是力量要不斷更新。最後,希望美術學院培養眾多的優秀美術家。(文/黃松)

(本文採訪錄音由實習生賀含蓴整理,本次對話鳴謝上海美術學院「上美講堂」)

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8687

相關焦點

  • 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感
    2018年11月,和小姑一起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可以說我是留著眼淚參觀完的。紀念館雕塑剛剛走進這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建築,就感覺到了一種凝重的氣息。一座座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雕塑,似乎在和你訴說著什麼……1937年12月13日,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
  • 傳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由日本人出資修建
    在12月19日央視「您相信日方出資修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調中,竟有4%網友選擇「相信」,理由是:消息來自日本維基百科,且時間、地點、人物一應俱全。  孰是孰非?本報記者連日來通過多方求證,確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日本人首倡並出資修建」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謊言。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這樣的簡稱不能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南京南站是南京的窗口,而就在昨天下午,有市民向我們反映,南京南站停車場附近的護欄展示牌上,赫然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字樣,讓人看了深覺不妥。網友昨天下午經過南京南站,P3停車場附近的扶梯護欄。護欄上的展示牌是幾處南京著名地點,其中有一塊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說法著實不妥。今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這塊展示牌已經被緊急撤下,記者隨即撥打了展示牌下方的諮詢電話。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負責了不少南站內的廣告位。在整個南站範圍內,類似的護欄展示牌還有兩處,其中一處也展示了南京的著名地點,同樣有一塊展示牌被替換掉了。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簡稱不能用!
    荔枝新聞訊 南京南站是南京的窗口,而就在昨天下午,有市民向我們反映,南京南站停車場附近的護欄展示牌上,赫然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字樣,讓人看了深覺不妥。   網友昨天下午經過南京南站,P3停車場附近的扶梯護欄。護欄上的展示牌是幾處南京著名地點,其中有一塊寫著「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說法著實不妥。今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這塊展示牌已經被緊急撤下,記者隨即撥打了展示牌下方的諮詢電話。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負責了不少南站內的廣告位。
  •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黨日活動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1月17日,江蘇省中醫院實習小組4名十二橋長學制支部黨員帶領長學制班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等8名實習同學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國家公祭日,寫下親子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記憶
    我是到了初中的時候,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並且到了最近幾年,當網絡交互信息越來越快捷的時候,才從朋友們旅行的故事分享中了解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很多的朋友都評論說,走進紀念館就會莫明的覺得特別特別的壓抑,而之後的心情也會有一種無法負擔的沉重。我本——不想帶著孩子去這個地方,我怕很多的東西我無法向孩子去陳述和解說。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兒童用紀念館鵝卵石打水漂,你知道紀念館裡這些建築的象徵意義?
    如今的南京市水西門大街418號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所在地。駐足於灰白色調的建築群落及雕像前,凝重的氣氛四處蔓延。截至2015年,紀念館佔地面積1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近18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史料20萬餘件。
  •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在對侵略戰爭、種族屠殺和恐怖威脅深刻反思、同聲譴責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半個多世紀前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悲劇,顯示出巨大的現實警示意義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徐機玲蔡玉高  12月13日,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周年之際,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還敢上南京紫金山!」的文章, 驚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發微博稱:#我們是官微#,絕不會暴躁「人肉丫的!」;#我們是官微#,絕不會罵街「幾個腦殘!」。21日晚19:33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微博發文嚴厲譴責兩青年著侵華日軍軍裝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留影行徑!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艾義英出生於1928年,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那年,她只有9歲。1988年8月,松岡環第一次登上了飛往南京的飛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
    對標世界一流紀念場館 進一步完善硬體軟體走進紀念館,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中有一個醒目的「黑匣子」,下方陳列著2006年紀念館三期擴建時發現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骸,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鐵證。「黑匣子」的圍擋上鐫刻了很多名字,他們都是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的中國平民。
  • 男子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錄視頻洩憤 被拘8日
    [摘要]孟某在群內發布「南京殺30萬太少」言論,上海警方依法對其行拘5日。行拘結束後,孟某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拍攝視頻,稱要開直播繼續罵人。視頻引發網友憤慨後,孟某又發表悔過書,稱自己「純屬有病」。南京警方隨後對此事介入調查。
  • 南京大屠殺申遺遞交了哪些鐵證
    10月9日,觀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2014年3月,由國家檔案局以世界記憶工程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名義,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秘書處遞交了《南京大屠殺檔案》提名表。由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市檔案局等7家單位聯合申報的11組檔案,經多方慎重挑選,主要包括膠片、照片和文字材料。
  • APA酒店重上架國內旅遊網站,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這麼說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11月14日,紀念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公審南京大屠殺案戰犯70周年座談會在南京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張建軍在致辭中回應了APA酒店在國內恢復上架一事。據媒體公開報導,今年1月,日本APA酒店在客房內放置右翼書籍事件被曝光,書裡否認南京大屠殺和韓國慰安婦的存在。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恢復開放公告
    每周二至周日     8:30—17:30 (16:30停止入館)     周一例行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重要紀念日除外)     2、開放區域:南京大屠殺史展區、「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3、疫情防控期間,我館將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科學控制入館觀眾流量,限定南京大屠殺史展區名額上限5000人/日、「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名額上限3000人/日、利濟巷分館名額上限
  • 找了半個世紀 他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哭牆上"見"到姐姐
    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攝這幾天,家住重慶北部新區的張蘊仁老人,在家裡整理了近一個月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尋親」的照片。有一張特殊的「合影」,每當他看到時就會淚流滿面:在紀念館的「哭牆」上,姐姐張菊仁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站在名字旁邊,拍下了這張難得的照片。77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讓一個大家四分五裂。
  • 年輕人走進這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又是一年冬日來臨,已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