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到三亞水稻公園體驗水稻主題研學遊。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去熱帶雨林探究自然的神奇、去文昌航天科普中心領略大國重器、去南灣猴島拍攝一部紀錄片……進入暑期,不少學生選擇用研學遊的方式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隨著跨省團隊遊的恢復,研學遊終於在暑期迎來了恢復性增長。
近年來,海南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成為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各大旅行社、教育機構及景區也紛紛推出系列研學遊產品及路線,讓孩子們在「行走的第二課堂」中增長見聞,汲取知識。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南仍需開發具有更深內涵、更高層次、更廣維度的研學旅行產品。
航天熱
領跑海南暑期研學市場
「與文昌一起,遇見星辰大海」。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由此點燃了今年暑期的航天研學熱。
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少年航天局與「我們的太空」知乎平臺於7月20日至23日面向全國青少年學生舉行「築夢天問」火星探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活動,帶領學生親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探火研學、直播探火科普和親臨發射場感受「天問」升空的震撼瞬間;7月21日,航天少年研學營(中國航天青少年訓練營)文昌站拉開關於火星「太空創想」第一幕,開展以航天為主題的科普和文創,演繹了一場以「登陸火星、文昌始發」為主題的「太空創想」……各機構對航天研學的熱情可見一斑。
這個暑期,文昌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與企業聯動推出了「點燃航天夢」文昌航天科普研學遊活動。8月10日,35名來自全島各地的青少年來到文昌龍樓,正式開啟自己的「點燃航天夢」文昌航天科普研學遊之旅。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研學遊課程十分豐富,包含《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火星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園嗎?》《火箭是怎麼上天的?》等一系列航天知識課程以及太空人體能訓練、素質訓練、手動製作火箭模型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由天文領域大咖帶隊,帶著孩子們學習、體驗,希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航天夢的種子。」文昌旅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主題化產品
為滿足研學熱應運而生
近兩年,研學旅行無疑是教育界和旅遊界的熱點。隨著政策助推以及研學旅行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企業、景區和教育機構深挖資源,積極開發各具特色的研學旅行產品,研學旅行逐漸升級,一些主題化、契合孩子興趣點的研學旅行產品應運而生,海南也成為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
近日,海南猴島生態紀錄片研習營開營,9名來自上海國際學校及海外中學的回國留學生以大海和島嶼為紙,以攝影鏡頭為筆,記錄自己眼中的猴島。
這些學生中,有的人把目光聚焦到猴媽媽與新出生的雙胞胎,有的人關注雖然跛腳但卻試圖融入猴群的「弱勢群體」,有的人則記錄下疍民為了即將到來的開漁而維修船舶的畫面,講述與海共生的疍家故事……
與許多遊學團隊或者夏令營不同的是,這個紀錄片研習營並不那麼輕鬆:要在9天內拍攝、剪輯出一部記錄短片,形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我們通過紀錄片學習和拍攝,以形成作品和成果為核心,讓孩子掌握影像敘事的技能,並對當地的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新歷史合作社總編輯唐建光說,目前許多研學旅行產品流於形式,很多是體驗性甚至旅遊性質,經過考察國內和國際研學旅行產品,他決定將作品和成果作為研學旅行的核心。在他看來,成果導向和項目制的學習方式,更易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協作性,而成果的誕生也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和榮譽感。
「海南在研學旅行方面優勢巨大,這裡有適合全年開展研學旅行的氣候,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猴島為代表的自然生態研學、以疍家漁民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黎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都是非常可貴的研學資源,海南成為全國性的研學基地大有可為。」唐建光說。
課程開發
不只是提供玩耍的新花樣
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由學校組織的大批量研學難以滿足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需求,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南仍需開發出具有更深內涵、更高層次、更廣維度的研學旅行產品。
「近兩年,研學旅行十分火熱,但其實從事研學旅行面臨著不低的隱形門檻。」海南海童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研學協會聯盟副秘書長銀又接受採訪時表示,旅行是載體,而研學是內容,是關乎教育的內容。教育對研學內容的要求是積極而生動的,是系統而嚴謹的。研學課程的開發是對可利用的主題資源的二次開發,這不是一件手到擒來的事,而是需要資料收集、實地考察、創意思考、系統設計,如果只是從旅行方案中提供玩耍的新花樣,則無法滿足研學旅行的本質要求。
在她看來,研學旅行產品需要標準和質量,需要注重學生收穫及體驗,這必須堅持教育輸出為宗旨,高質量制定研學旅行產品的內容和服務。「隨著自貿港建設的加快,將有越來越多的研學教育機構進駐海南,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希望與國內和國際經驗結合,打造出屬於海南的研學『代表作』。」銀又說。
令人欣喜的是,海南已關注到研學人才的培養。7月20日,海南研學旅行人才培養基地成立掛牌儀式暨研學旅行人才培養論壇在海口舉行。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與世界研學旅遊組織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書,將在研學旅行基地建設、打造研學旅行課程體系、研學旅行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以期打造一支高素質研學旅行人才隊伍,為省內外研學旅行行業輸送專業人才,推動研學旅行產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連結
海南第一批省級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海口觀瀾湖度假區、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海南科教防災減災訓練基地、昌江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遊區、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屯昌坡心網際網路小鎮、紅色娘子軍紀念館、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文昌市航天科普館、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梅沙教育-三亞戶外學校、亞龍灣海底世界、儋州東坡書院
海南第二批省級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
海南南灣猴島自然保護區、水稻國家公園、儋州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海口天羽飛行訓練基地、海南省桂林洋熱帶農業公園、儋州藍洋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龍泉鄉園共享農莊、三亞海昌夢幻海洋公園、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三亞大小洞天旅遊區、三亞天涯海角旅遊區、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海南農墾博物館、屯昌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椰樹集團有限公司、CAN侯臣大自然教育研學基地、海南銅鼓嶺景區、三亞學院以及海南博鰲水城旅遊景區。(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