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一天迎多個學生遊學團隊,有人「公元」都搞不懂也能帶團...

2020-12-22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攝影 許俊文 實習生 奚柔

眼下正值暑假,各種研學遊、博物館遊學活動熱度不減,尤其是鄭州小升初試卷現「博物院套餐」,更是為這個新興市場添了把火。這份看上去很好吃的暑期文化餐,經過各類研學遊機構的「包裝」,真的「營養」了學生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研學、遊學市場魚龍混雜、「有遊無學」、名不副實的現象並不鮮見。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有的遊學老師竟不知「公元」啥意思

8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河南博物院發現,僅一個上午就有五批少兒遊學班陸續參觀。其中,既有寓教於樂「走心」的,也不乏只遊不學的團隊。

開館沒多久,約30名身著統一T恤的孩子被分成3組入館參觀,每組有兩名成人跟隨。參觀時,有孩子拿出手機朝文物拍照,閃光燈亮起,博物館工作人員忙上前制止:「閃光燈對文物是有害的。」

當有孩子詢問「公元」是什麼意思時,帶團的老師說:「我也不知道公元啥意思,反正就是很多年。」全程幾乎零講解,只是照著文物標籤介紹下名字,團隊的老師對孩子們說的最多的是:「走,走!」

沒過多久,孩子們紛紛拿出零食,沒了參觀的心思,老師這時說:「想轉的跟著我,不想轉的去門口等。」一個男孩接話:「老師,再看一會兒我要睡著了。」最終,一多半學生選擇離開。

隨後,一群戴著藍帽子的團隊,在舉著旗子的講解員帶領下入館參觀,從婦好鴞尊講到雲紋銅禁,從文物價值到時代背景均有介紹,孩子們還拿筆認真記錄。這是貴陽一家旅行社舉辦的九天研學遊活動,之後還將到曲阜等地。隨團老師說:「我們並非面面俱到,而是根據孩子興趣所在重點講解,整個路線和內容都經過設計。」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研學是深度遊的變形。」在旅遊行業從業11年的孫羽,2016年開始在鄭州做博物探索教育,今年暑假的博物館課程早早就被報滿。他認為,博物館遊學更重要的是學,「我們由相關專業的博士來設計課程,講歷史方面知識會省博、市博,圍繞主要展品進行歷史背景和知識的深入講解,而講解火山化石方面知識,則會去地質博物館。」

◆「未開放文物」也能參觀?

為了吸引消費者,一些研學機構已經不滿足常規的博物館,甚至「另闢蹊徑」指向「未開放文物」。

7月底,有網友爆料稱,陝西一個名為「石窟勝跡尋蹤」的所謂精品小團,到洛陽、鞏義的7天行程收費3850元一人,並聲稱「盡力給大家打開鞏義石窟不開放的特窟」。該團體還在此前6月份的「漢三闕與北魏石窟考察」活動中,表示登封的「漢三闕可進去拍照」。

而文博圈裡都知道,這幾處文物因為條件不具備,並不對外開放。

登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漢三闕不對外開放,只有一些學術機構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的情況下,可以向文物局提交申請,通過審批後方可進入,其他個人和團體遊覽並不在此範疇,文物局也沒有與研學遊機構合作。鞏義市石窟寺工作人員表示,由於部分石窟地面也有石刻,考慮到開放會帶來磨損,所以不對外開放,更不會對研學遊覽團體開放。

由於上述活動組織者電話無人接聽,其是否成功進入未開放文物場所尚不得而知。但一位研學遊機構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類似情況確實存在,「一般都是通過私下關係來實現,像這樣的參觀未開放文物環節,一般會被作為行程亮點,也是研學遊產品的重要賣點。」

對此,河南博物院資深志願者馮勇說:「河南作為文物大省,是很多遊學機構的目的地,但類似行為會給文物帶來安全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業內人希望出臺相關標準

「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談到目前研學遊、博物館遊學市場的感受,從事研學遊多年的王躍涵這樣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有著多年博物館講解志願者經驗的他,注意到研學遊、博物館遊學是從2015年以來逐年升溫。

對於市場所存在的問題,王躍涵說,一些機構只是把孩子帶到博物館或者古蹟遺址,簡單例行講解之後就自由活動,更像是走過場,而沒有文博知識基礎的老師講解中還錯誤頻出,誤人子弟。有的研學遊日程安排緊湊,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效果大打折扣,「日程安排滿容易營銷,家長有時還會誤以為值」。在研學遊內容設置上,有的還停留在培訓班的模式,但真正的研學遊內容設計需要有教育以及文博知識背景,否則很難確保研學遊活動科學有效。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研學機構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國家旅遊局批准實施的《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規定,承辦方應為依法註冊的旅行社,需配置研學導師、導遊人員,研學導師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至於研學師資,王躍涵表示,尚無明確行業要求,但他主動考取了中學歷史教師資格證和導遊證,「最相關的可能就是這兩個資格。」他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出臺管理標準、明確監管主體、制定監管舉措,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以「博物館遊學」之名開展粗放、走馬觀花的研學旅行活動,也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近日,國家文物局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博物館研學旅行相關標準,豐富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不斷提升研學旅行質量。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

相關焦點

  • 種西紅柿的參與籌建了河南博物院
    老馮曾兩次督豫,對河南的感情很深,對河南文化更有大恩德,河南的第一所大學,我的母校河南大學如此;民國時代館藏豐富程度,僅次於故宮博物院的河南博物院的創建,也是如此。要知道,河南作為文物大省,也是盜墓大省,軍閥混戰的年月裡,不抓緊搶救文物,還不知多少國之重器,要流落海外?
  • 武漢一學生參加14天美國遊學團花費4萬,實際卻是走馬觀花
    武漢一學生參加14天美國遊學團花費4萬,實際卻是走馬觀花 黃潔瑩/長江日報 2017-08-18 17:59
  • 武漢一學生參加14天美國遊學團花費4萬 實際卻是走馬觀花
    關於領袖能力的活動,她也說不清楚,好像就是有一天去了香港大學參觀,順便搞了一場圓桌討論。參加的人大部分是這次遊學的小團員,聽說有香港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但我們也無從考證。這個遊學就是旅遊嘛,孩子也沒學到什麼。」  記者採訪了17名有遊學經歷的中小學生,其中5人的遊學與旅遊差別不大,他們在香港、新加坡或者美國的著名景點時間佔了遊學日程的八成以上。
  • 文創結合新潮,河南博物院這波操作厲害了
    有不少網友也購買了這款考古盲盒,有人開出了青銅箭簇,也有人開出了青銅鼎,當然,開出小銅錢的網友也不少,因此有不少網友笑言,是歐皇還是非酋?證明自己的時間到了。河南博物院出品「失傳的寶物」創意周邊,通過當下喜聞樂見的「盲盒」形式,把仿製的「珍奇寶藏」埋藏其中。
  • 吳建:花幾萬暑期遊學都去幹啥?我採訪了幾個家庭
    除了體驗澳洲文化,澳大利亞的遊學產品主要有兩大特色:英語提升和美麗海景。澳大利亞遊學特別適合親子,學生可以通過插班入學,在十幾天的時間內,與當地學生一起,上課、生活都是原汁原味的。遊學地點大都在雪梨、墨爾本、黃金海岸等地,遊學方式一般為上午浸潤式學習英語,下午和周末參加帆船、衝浪、參觀農場等活動。
  • 拼團照顧孩子、送國外遊學 孩子放假家長該怎麼辦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不少雙職工爸媽也是拼盡了全力,想出各種妙招,有家長在朋友圈為孩子找玩伴,也有拼團照顧孩子,還有結伴送孩子國外遊學……  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又不會太多影響自己的工作,記者就此話題進行走訪。  拼團照顧,建立「同事團」  胡女士在市區某事業單位上班,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
  • 海外遊學迎來暑期最高峰 遊學教師帶團經驗大揭秘
    ■國際航班飛行時間長,戴隱形眼鏡會不舒服   遊學教師帶團經驗大揭秘,行李準備、財務攜帶、意外救援一個不能少   暑期遊學從7月初已經集中啟動,目前已至最高峰期記者了解到,省會多家留學機構,如新東方、津橋留學、金吉列、啟德教育等都紛紛在這個假期推出了遊學團。第一批遊學團已經陸續回歸,老師學生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接下來還有不少團要出發,學生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 遊學旅遊注意事項
    遊學期間的學習內容大概是什麼?遊學期間的學習主要分英語課堂和全真課堂兩種形式。由於團裡的學生英語水平都不一樣,當學生抵達境外的英語課堂時,當地學校會先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做一個分班測試,然後學生們分班上課,學習英語;而全真課堂學習,是指學生將和當地的同齡人用英語一起上不同學科的課程,真實地感受當地的課堂氛圍。
  • 海外遊學生意暴利:赴美加遊學市場規模達百億
    7月6日,一架韓亞航空的客機在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著陸時發生事故,截至7月12日,已造成3名中國學生遇難。失事飛機上,有141名中國公民,其中,中國師生70人,屬於3所國內中學的3個海外遊學夏令營。一次突發的災難,將近年來頗為火爆的海外遊學呈現於公眾面前。
  • 花幾萬暑期遊學都去幹啥?我採訪了幾個家庭
    澳大利亞遊學特別適合親子,學生可以通過插班入學,在十幾天的時間內,與當地學生一起,上課、生活都是原汁原味的。遊學地點大都在雪梨、墨爾本、黃金海岸等地,遊學方式一般為上午浸潤式學習英語,下午和周末參加帆船、衝浪、參觀農場等活動。
  • 臺灣中高等院校旅遊專業第三批青年學生來豫遊學
    中國臺灣網5月28日河南訊 應國家旅遊局邀請,5月20日至24日,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簡稱海旅會)組織的第三批臺灣青少年修學旅行團到我省開展以「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為主題的遊學旅遊活動。 「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臺灣中高等院校旅遊專業學生大陸遊學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年,得到了兩岸各界的高度評價。臺灣學子通過來大陸考察知名旅遊資源,與大陸青年學生面對面交流等方式,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加深了對華夏文明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兩岸一家親」的認同。
  • 每年有200萬人參加遊學 遊學「蛋糕」,好看不好「啃」?
    她告訴記者,該遊學產品最吸引她的,就是「浸入式10人小班化英語課程」的宣傳口號,即全程用英語授課、實踐,並和國外的學生互動。然而,現實卻很「骨感」,原本既定的路線是有5天會在倫敦當地私立中學上課,並住在學校宿舍。可小樂回國後卻告訴媽媽,他們只是白天去這個中學上課,晚上住在學校附近的酒店裡。
  • 海外遊學的這些「坑」,你遇到過嗎
    暑期來臨,對於廣大學生群體而言,在休假的同時繼續充實學習已成為許多人的選擇,遊學產業也因此風生水起。「暑假裡你孩子出國遊學嗎?」「你家孩子準備去什麼國家?」「哪家旅行社、哪家培訓機構的遊學質量和性價比最高?」……暑假以來,這樣的對話成為北上廣中小學生家長之間的熱聊話題。隨著遊學熱的持續升溫,中國國內的遊學市場日益火爆,但也亂象叢生。這其中,都有哪些「坑」?
  • 國際學校那些事8:遊學報告寫到凌晨4點,團隊小情侶恣意撒狗糧!
    楠用手機和兒子溝通了幾次,又細心地觀察群裡帶隊老師發回的照片,慢慢就發現了兒子吐槽的原因:槽點一:團隊裡竟有把遊學當做度蜜月的小情侶從幾張小組合影的照片裡清晰地看到,一個男孩和女孩總是挨在一起,女孩的雙手擺出「V」字造型時,她的腰部卻多出一隻手,呵呵……後來聽兒子說,最後幾天熬夜趕報告時,和那個男孩同屋的男生竟然捧著筆記本跑到別的房間
  • 揭秘海外遊學亂象 項目名不副實淪為「購物遊」
    吳女士在上海某旅行社組織的赴英遊學團的廣告上看到「會有70%的國際學生同行」,便為女兒報了名。女兒一放假便隨團抵達英國,可是,旅行社並沒有安排入住廣告中所說的語言中心,而是住在伯明罕某三星級的旅館內。所謂的國際學生更是子虛烏有,頂多就是幾個外國小孩來旅館陪孩子們聊聊天。  在申城,海外遊學市場火爆。
  • 海外遊學團調查:遊學費用一天3000元花哪去了
    美編王麗娜/製圖陳女士上初一的女兒最近一直在和她鬧矛盾,因為女兒的許多同學、朋友都參加了海外遊學團,去美國、英國甚至法國「遊學」去了,但自己暑假卻只能呆在昆明上興趣培訓班,至多去了趟大理而已而一般來說,這類海外遊學團花費在飛機上的時間通常為兩天,刨除這些時間來算,海外遊學團每天的花銷將會更大。那麼,這日均3000餘元的花費到底是花在哪些方面呢?
  • 臺灣高校學生領袖參訪團到鄭州參觀交流
    8月23日,由臺灣大專澳門校友會副理事長江嘉政率領的「第六屆臺灣高校學生領袖兩岸交流參訪團」一行38人,到河南臺品貿易有限公司參訪交流。河南省臺辦、鄭州市臺辦有關負責同志陪同參訪。     在臺品貿易有限公司,省臺辦有關負責同志向參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兩岸同胞均屬中華民族,維繫兩岸的紐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
  • 「文化苦旅」實驗 紹興文理學院師生重走孔子遊學路
    12天時間裡,遊學團走訪了陝西的寶雞、扶風、鹹陽、西安、渭南、韓城,山西的運城、永濟,最後止於河南三門峽。自稱遊學活動忠實擁躉的紹興文理學院高利華教授,既是遊學的專業指導老師,也是整個活動的攝影師和實錄者。她在微信、QQ上,一路記載了這次遊學行程,激發了高校學者對遊學活動的關注,業內人士從各自的研究視角為遊學提供學術支持,豐富了遊學活動的學術含量。
  • 鎮院之寶集結 河南博物院主場館開館兩天成網紅打卡地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在2020年極端寒潮到來之前,鄭州市民度過了今年最後一個晴暖周末,然而比氣溫更高漲的,是綠城市民對闊別5年之久的河南博物院主場館回歸的參觀熱情。大河網記者從河南博物院了解到,12月27日、28日,河南博物院主場館正式開館兩天時間裡,迎來觀眾12839人次,可真是把我們的寶物忙壞了!
  • 南陽市博物館組團赴河南博物院考察學習
    12月16日,南陽市博物館在王曉傑館長帶領下,組織相關人員赴河南博物院考察學習。在隨後舉辦的座談會上,河南博物院黨委書記萬捷介紹了博物院整體情況,該院副院長信木祥、翟紅志,工會主席史自強等參加;王曉傑館長介紹了南陽市博物館新館建設、陳列展覽及未來方向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