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攝影 許俊文 實習生 奚柔
眼下正值暑假,各種研學遊、博物館遊學活動熱度不減,尤其是鄭州小升初試卷現「博物院套餐」,更是為這個新興市場添了把火。這份看上去很好吃的暑期文化餐,經過各類研學遊機構的「包裝」,真的「營養」了學生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研學、遊學市場魚龍混雜、「有遊無學」、名不副實的現象並不鮮見。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有的遊學老師竟不知「公元」啥意思
8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河南博物院發現,僅一個上午就有五批少兒遊學班陸續參觀。其中,既有寓教於樂「走心」的,也不乏只遊不學的團隊。
開館沒多久,約30名身著統一T恤的孩子被分成3組入館參觀,每組有兩名成人跟隨。參觀時,有孩子拿出手機朝文物拍照,閃光燈亮起,博物館工作人員忙上前制止:「閃光燈對文物是有害的。」
當有孩子詢問「公元」是什麼意思時,帶團的老師說:「我也不知道公元啥意思,反正就是很多年。」全程幾乎零講解,只是照著文物標籤介紹下名字,團隊的老師對孩子們說的最多的是:「走,走!」
沒過多久,孩子們紛紛拿出零食,沒了參觀的心思,老師這時說:「想轉的跟著我,不想轉的去門口等。」一個男孩接話:「老師,再看一會兒我要睡著了。」最終,一多半學生選擇離開。
隨後,一群戴著藍帽子的團隊,在舉著旗子的講解員帶領下入館參觀,從婦好鴞尊講到雲紋銅禁,從文物價值到時代背景均有介紹,孩子們還拿筆認真記錄。這是貴陽一家旅行社舉辦的九天研學遊活動,之後還將到曲阜等地。隨團老師說:「我們並非面面俱到,而是根據孩子興趣所在重點講解,整個路線和內容都經過設計。」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研學是深度遊的變形。」在旅遊行業從業11年的孫羽,2016年開始在鄭州做博物探索教育,今年暑假的博物館課程早早就被報滿。他認為,博物館遊學更重要的是學,「我們由相關專業的博士來設計課程,講歷史方面知識會省博、市博,圍繞主要展品進行歷史背景和知識的深入講解,而講解火山化石方面知識,則會去地質博物館。」
◆「未開放文物」也能參觀?
為了吸引消費者,一些研學機構已經不滿足常規的博物館,甚至「另闢蹊徑」指向「未開放文物」。
7月底,有網友爆料稱,陝西一個名為「石窟勝跡尋蹤」的所謂精品小團,到洛陽、鞏義的7天行程收費3850元一人,並聲稱「盡力給大家打開鞏義石窟不開放的特窟」。該團體還在此前6月份的「漢三闕與北魏石窟考察」活動中,表示登封的「漢三闕可進去拍照」。
而文博圈裡都知道,這幾處文物因為條件不具備,並不對外開放。
登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漢三闕不對外開放,只有一些學術機構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的情況下,可以向文物局提交申請,通過審批後方可進入,其他個人和團體遊覽並不在此範疇,文物局也沒有與研學遊機構合作。鞏義市石窟寺工作人員表示,由於部分石窟地面也有石刻,考慮到開放會帶來磨損,所以不對外開放,更不會對研學遊覽團體開放。
由於上述活動組織者電話無人接聽,其是否成功進入未開放文物場所尚不得而知。但一位研學遊機構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類似情況確實存在,「一般都是通過私下關係來實現,像這樣的參觀未開放文物環節,一般會被作為行程亮點,也是研學遊產品的重要賣點。」
對此,河南博物院資深志願者馮勇說:「河南作為文物大省,是很多遊學機構的目的地,但類似行為會給文物帶來安全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業內人希望出臺相關標準
「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談到目前研學遊、博物館遊學市場的感受,從事研學遊多年的王躍涵這樣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有著多年博物館講解志願者經驗的他,注意到研學遊、博物館遊學是從2015年以來逐年升溫。
對於市場所存在的問題,王躍涵說,一些機構只是把孩子帶到博物館或者古蹟遺址,簡單例行講解之後就自由活動,更像是走過場,而沒有文博知識基礎的老師講解中還錯誤頻出,誤人子弟。有的研學遊日程安排緊湊,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效果大打折扣,「日程安排滿容易營銷,家長有時還會誤以為值」。在研學遊內容設置上,有的還停留在培訓班的模式,但真正的研學遊內容設計需要有教育以及文博知識背景,否則很難確保研學遊活動科學有效。
(暑假期間,河南博物院迎來許多學生遊學團隊)
研學機構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國家旅遊局批准實施的《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規定,承辦方應為依法註冊的旅行社,需配置研學導師、導遊人員,研學導師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至於研學師資,王躍涵表示,尚無明確行業要求,但他主動考取了中學歷史教師資格證和導遊證,「最相關的可能就是這兩個資格。」他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出臺管理標準、明確監管主體、制定監管舉措,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以「博物館遊學」之名開展粗放、走馬觀花的研學旅行活動,也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近日,國家文物局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博物館研學旅行相關標準,豐富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不斷提升研學旅行質量。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