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上班,寶寶崩潰大哭!如何正確處理與孩子的小別離?

2020-09-22 果媽總是有辦法

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漸好轉, 各企業、學校逐漸開啟了復工、復學模式,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世界,正在逐漸恢復曾經的繁忙……

家有小寶寶的家庭,尤其是媽媽們,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媽媽要離家去上班,小寶哭的撕心裂肺:「媽媽不走媽媽不走!」

此時,哪個當媽的能不心疼,但又不能不去上班,只得狠狠心丟下崩潰的娃去上班,可自己內心的煎熬誰能解?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確處理與孩子的小別離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們學員群一個媽媽的育兒日記,這裡邊記述了媽媽在與寶寶分離時糾結與困惑的心路歷程。

《成長是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小寶今天整整17個月了,因為計劃戒奶,所以最近幾天我中午不回家。不同往常,他昨天一天都沒有睡覺,晚上見到我時,他明顯乏累的眼神中突然充滿了喜悅,他迫不及待要抱抱,很用力的抱我的脖子,並且用雙手拍胸脯的方式告訴我:他很想媽媽。

早晨我洗臉的時候,小寶一個人在臥室醒來哇哇大哭(他平時很少哭),很傷心、很難過,估計他以為媽媽又上班走了。當他發現我還在家後,就沒完沒了的粘著我,上班的時間快到了,我說:「媽媽該去上班了,晚上見好麼?」他說:「不行」,我接著說:「媽媽上班去掙錢,晚上回來給寶貝買很多好吃的好不好?」他情緒仍然低落:「不吃」……

今天的小離別情景我處理的不好,因為我沒有與小寶完成有效和充分的溝通,沒有與孩子達成一致意見,又是奶奶用其他玩具哄騙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後,我偷偷離開的,希望下一次我和寶寶都能做的更好一些。

先抱抱這位媽媽,小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依戀,媽媽也在努力給寶寶最好的愛,為母子間流動的這份愛深深感動。媽媽怎麼做,可以更好地處理與孩子的小別離呢?

首先,媽媽不要焦慮。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0-3歲的寶寶依戀媽媽是很正常的,這個時期,媽媽就是小嬰兒的全部世界,一旦和最親密的媽媽分開,他就會感覺到恐慌,所以媽媽去上班,寶寶可能會哭得很厲害。對此,媽媽不需要很焦慮。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小別離也是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能力的好機會,期間雖然會讓孩子有些許不安全感,但這是可以通過媽媽科學的離別姿勢和後期的高質量陪伴進行彌補的。

所以,媽媽首先要做的是處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心平氣和地對待這一切,不要把你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其次,用科學方法應對小別離。

為了減少孩子在面對小別離時的悲傷情緒,建議媽媽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清晰告知寶寶

媽媽每天離開之前要清晰地告訴孩子,媽媽要去哪兒,跟誰在一起,去做什麼,需要多長時間,為什麼要去那裡等等。

比如媽媽要去上班啦,工作可以掙錢,給寶寶買吃的買玩具。媽媽上班要做什麼呢,要給很多大哥哥大姐姐講課,還要回答他們的問題,中午會跟叔叔阿姨一起吃飯等等。

媽媽離開之前,要預留比較充裕的時間,耐心地和寶寶聊天,讓寶寶在平和的狀態下接收到這些信息,能夠減少寶寶的焦慮。

第二,給寶寶布置親子任務

媽媽要給孩子安排一個小任務,比如完成一張畫,做一個小手工。中途可以通過視頻或音頻的方式跟寶寶交流,督促寶寶完成這個任務。

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還能激勵他的成就感,淡化與媽媽分離導致的悲傷情緒。

第三,讓寶寶感知媽媽的味道,聲音等

把媽媽的睡衣給寶寶聞一聞,讓寶寶感知媽媽的味道,告訴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可以聞一聞媽媽的衣服,同時照顧好媽媽曾用來演繹寶寶出生過程的「小熊妹妹」玩偶,讓寶寶感覺到媽媽似乎就在身邊。

還可以給寶寶錄一些繪本音頻,在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可以邊聽媽媽講的故事邊看繪本,就好像媽媽在身邊給寶寶講故事一樣。

當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媽媽的愛可以變成聲音、變成味道,變成圖像,變成視頻,感受媽媽的愛無時無刻都在寶寶身邊。

第四,和寶寶做個約定

有的媽媽擔心寶寶著急,會善意地「騙」孩子說很快就回來,這是不可取的。

媽媽需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有盼頭的目標,哪怕他現在不知道是幾點,但可以引用時鐘的概念,給寶寶準備一個小鬧鐘,跟他約好幾點鐘或者時針走到哪裡的時候,媽媽就回家了。也可以約定是敲門次數,或者定好鬧鐘時間,讓寶寶有盼頭。

提醒:一旦媽媽承諾了具體回家的時間,就要遵守時間約定哦,通過一次次這樣的確認,寶寶內心才會越來越有安全感。

第五,愛的儀式感

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對於小寶寶來說,小別離的儀式感尤其重要。

比如媽媽離開前要親親寶寶,回來要抱寶寶、舉高高,通過與寶寶之間的儀式感和身體接觸,讓寶寶感知到愛。

通過以上方式,媽媽對寶寶既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陪伴,有效緩解「小別離」帶給寶寶的焦慮和悲傷情緒,同時也調動和培養了寶寶的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感知能力。

其實,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無論孩子處在哪個年齡階段,我們跟孩子的「小別離」總是難免的。小到斷奶、上班、出差,大到孩子上幼兒園、上學、走入社會,每一次 「別離」都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點。

在每個關鍵時刻,都需要父母的有心、用心和耐心,不焦慮、不慌張,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科學育兒,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想了解更多育兒案例和指導,敬請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敢睡」,陪孩子睡覺的娃娃,為何讓寶寶崩潰大哭?
    而孩子,也常常會有恐懼的心理產生,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要讓孩子的性格因為恐懼而改變。「媽媽,我不敢睡」,陪孩子睡覺的娃娃,為何讓寶寶崩潰大哭?綿綿最近就產生了玩具恐懼症,綿綿在過5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她一個當下流行的玩具可愛的娃娃。
  • 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問題,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導師
    當你的孩子有情緒問題出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孩子有情緒很正常,關鍵家長們要怎麼疏導孩子呢?其實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導師。當我們找到事情的源頭,找到真正的情緒感知,和自己聊聊,捋順了自己的心情,也就捋順和孩子、和伴侶、和親人、和世界的關係。最近的天實在是太熱了,持續的高溫帶來的是和酷熱程度不相上下的暴躁情緒,天乾物燥小心發火。
  • 為什麼寶寶睡著的時候突然大哭?媽媽可要當心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由於沒有經驗,所以經常力不從心。很多寶寶的異樣,有的時候過度敏感,還會被人嘲笑大驚小怪。所以,經常遇到寶寶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情況的時候,新手媽媽除了非常焦慮之外,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一些寶寶睡覺的時候就是天使寶寶,一夜到天亮是常有的事。
  • 面對每天媽媽上班的分離,孩子總是大哭怎麼辦?做對這三點就好了
    昨晚媽媽群裡炸鍋了,一大群寶媽在討論著一件大事,那就是寶媽們的產假結束了,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班,可是面對每天早上和寶寶的分離很是痛苦,因為寶寶捨不得媽媽,於是大哭。很多全職寶媽說,沒事的,你出門不久後,寶寶會忘記,就不會哭了。然而職場媽媽並不買帳,說實話,我是能理解那種難受的心情的。
  • 2歲寶寶總是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家長如何應對寶寶的「暴脾氣」?
    隨著寶寶情緒的不斷豐富,寶寶開始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驗,但是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情緒變化很快並且反應也很強烈,動不動就會大哭大鬧,有時甚至還會摔東西、在地上打滾,誰去抱他都會被打。孩子的脾氣怎麼會變得這麼暴躁?作為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和處理寶寶的強烈反應呢?
  • 新生兒總愛大哭?是腸絞痛還是腸脹氣,如何正確安撫寶寶
    新生兒在出生不久後經常大哭大鬧,也說不出原因,一般在晚上媽媽爸爸一定會非常的慌張,寶寶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自己又很難安撫他們找不到根源,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亂,避免做出不正確的事,最好用排除法,比如飢餓、寶寶是否著涼、受熱、是否要尿尿、拉粑粑,皮膚表面有沒有出現過敏的症狀,這些原因排除之後,如果寶寶還是大哭大鬧,那麼多半是腸脹氣和腸絞痛
  • 寶寶每次睡前都要大哭?有一種折磨,叫「崩潰式」入睡
    01、為什麼很多寶寶睡前都要大哭一場呢?不少新手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寶寶不睡就睡不困,或者玩累了不是更好,可以倒頭就睡?其實,嬰幼兒的睡眠和成人不同,即便寶寶很困很累了,但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能繼續「硬抗」。這個時候想要哄睡的話就會變得很困難,除非他們大哭一場消耗掉所有的能量,才能「崩潰式」入睡。
  • 鄭爽帶娃崩潰大哭:帶孩子,咋那麼難?
    鄭爽帶娃壓力大到崩潰 在帶娃綜藝《奇妙小森林》中,鄭爽就因為帶娃壓力太大,多次情緒崩潰,甚至直言「我不想錄這個節目了」。 她直言自己hold不住鬧騰的小朋友們,管也管不住,說也說不聽,壓力很大。 作為一名過來人,Mommy太能理解鄭爽的感受了,帶孩子不僅考驗人的體力,更考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 寶媽第一天上班,五個多月寶寶晚上見到媽媽的瞬間委屈的大哭
    昨天第一天正式上班了,早上七點多出門的時候,姥姥正給凝寶穿衣服,因為怕寶寶看到會哭,就悄悄的出門了。因為單位離家坐車需要一個來小時,所以中午沒有回家,等到下午下班回到家已經晚上七點多了。寶寶見到我的瞬間大哭起來,本應立馬抱著寶寶安撫她的,可是漲奶漲了一天,沒辦法給她吃熱奶(吃熱奶會拉肚子),也怕一抱她擠到奶(前段時間擠到奶發高燒,寶寶沒奶吃),趕緊用吸奶器將熱奶吸出,整個過程中,凝寶看著我不抱她,哭的更厲害了,後來甚至都哭的喘不過氣來,當時心真的很痛,覺得自己的寶寶受了天大的委屈,確實,對於一個剛呱呱墜地五個月的奶娃娃來說,再大的委屈也莫過於離開媽媽的懷抱了吧!
  • 媽媽離開時兩三歲寶寶大哭,媽媽怎麼做寶寶不受傷,更獨立、自信
    堯堯2歲半了,有一天,媽媽出門,堯堯竟然大哭了起來。堯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大喊:「媽媽,別走,在家裡陪堯堯吧!」媽媽納悶,這孩子怎麼變回來了?大概在1歲的時候,媽媽出門,堯堯就能揮手跟媽媽說再見。再大一些,堯堯已經會對媽媽說:「媽媽再見,開車小心!」現在快3歲了,怎麼長大了,反倒粘人了?
  • 為何爸爸吼女兒轉身就忘,媽媽說兩句崩潰大哭,只記「媽媽仇」?
    大人每日為生計忙碌,壓力大很正常,但是現在的孩子其實壓力也不小,而且這種傾向從小時候就開始了,只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注意。爸爸吼女兒轉身就忘,媽媽說兩句崩潰大哭可是媽媽才說她兩句,孩子就崩潰大哭,難道只記「媽媽仇」?話說回來,雖然女兒哭得淚水漣漣,可是事後卻伸出小手讓媽媽抱,這到底是記仇還是缺愛啊,媽媽也有些搞不懂了。
  • 小男孩和小朋友打架在商場裡引起他的媽媽崩潰大哭
    小朋友都在商場裡兒童樂園玩,突然聽到一位媽媽大喊:你就不能聽媽媽話嗎?不讓你打人,你偏要追著小朋友跑,一邊跑,一邊和小朋友打架,我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為什麼不聽呢?非要把媽媽逼死嗎?媽媽真不在了,你會有什麼好處。在家裡玩,你給我鬧騰,帶你出來玩,你和誰都打架,說完小男孩的媽媽哇哇大哭起來。小男孩也跑到角落裡哭起來。
  • 小宋佳在女兒面前崩潰大哭:「別跟孩子表露脆弱」害了多少父母
    扮演的女主張一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的一幕也引發了熱議。這一切來得猝不及防,再加上女兒一直哭鬧,再也忍不住的張一把車停在路邊,大喊了一聲之後崩潰大哭。在發洩完之後,她才意識到坐在後排的女兒。只見笑笑抓著安全帶渾身抖動,瞪著眼睛無神地望著媽媽。「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這個話題迅速引起了討論,不少網友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崩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你要堅強,別讓孩子看到你的崩潰。」
  • 三歲小孩一崩潰就尖叫,羅寶鴻:正確處理四句訣
    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蒙特梭利、薩提爾、阿德勒,看懂孩子內在需求,培養正向、自信、穩定好性格》。「羅老師好!我的孩子剛滿三歲,去年底二寶出生後,他開始尋求過度關注,在大哭到崩潰時會伴隨非常尖銳的叫聲,前幾天剛上幼兒園就讀小班,在中小混齡班裡他是年紀最小的。
  •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山東東營,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由於布置的題目比較多,孩子又不懂,最後媽媽和孩子直接打起架來,一氣之下,媽媽把書本都扔了,家裡一片狼藉,孩子趴在地上嗚嗚大哭,媽媽也躺在床上痛苦不已。
  • 新手媽媽崩潰大哭:寶寶最寶貝,而我只是個餵奶工具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陪寶寶寫日記」。小趙是一位新手媽媽,兩個星期前寶寶剛出生,新成員的加入讓這個家庭充滿了喜悅。為了照顧剛生產完畢的小趙,婆婆專門從農村趕來,負責寶寶和小趙的飲食起居。生了孩子以後,家裡人明顯感覺小趙的的脾氣變差了,一點小事都能她歇斯底裡地大吵大鬧。要知道,從前的小趙溫柔地連一句重話都說不出來。一天吃完飯後,小趙回到臥室睡午覺,躺在旁邊的寶寶哭了起來,小趙由於太勞累,沒能及時醒過來照顧寶寶,婆婆進來將寶寶抱起來時,隨口抱怨了一句:孩子哭這麼大聲都聽不見。
  • 二胎媽媽清晨崩潰大哭,夜夜無眠的人生,戳痛了很多寶媽的心
    導讀:二胎媽媽清晨崩潰大哭,夜夜無眠的人生,戳痛了很多寶媽的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胎媽媽清晨崩潰大哭,夜夜無眠的人生,戳痛了很多寶媽的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別離|應對分離焦慮,你準備好了嗎?
    好多好多孩子在一起大哭,哭聲就像警笛一般……原來這就是幼兒園!我緊緊握住媽媽的手也哭起來……我看見媽媽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淚,原來,開學這件事情媽媽也不喜歡。」那麼,作為園方和家長,成人應該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人生中的這次小別離,邁出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呢?
  • 哥哥喜歡親近妹妹,卻總惹妹妹大哭,媽媽掀開襁褓檢查後崩潰痛哭
    小寶寶出生在夏季,這時老大正好放暑假,寶爸平時去上班也會好好囑咐老大,一定要照顧好妹妹。哥哥平時表現得也非常和善,對這個妹妹也表現出滿滿的喜歡,不過每當哥哥親近妹妹的時候,卻總惹妹妹大哭。這讓媽媽覺得非常困惑,有一次寶媽掀開襁褓檢查後,看到的一幕讓她崩潰大哭
  • 爸爸家長會上壓力大「崩潰」大哭,家長該如何平衡好家庭和工作?
    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因工作壓力大崩潰大哭的視頻引起不少網友的爭議,不少家長感同身受:當家長的都不容易。:不是不關心孩子,工作壓力太大視頻中,這位寶爸在家長會上被老師「點名」善意提醒要及時回復班級群消息,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寶爸突然情緒崩潰大哭起來:「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