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為什麼都拜師入門了,還不教我畫符、看風水、做法事呀?

2021-03-05 為天下開太平

最近有很多學道者甚至包括我自己的徒弟經常有問我:師父,什麼時候教我們畫符看風水呀?下面,小道把道長對此類問題的看法整理成文章,與諸位道友分享。

首先得跟大家普及一下道教用符咒、風水、法事處理事情的原理。

道德經開篇有云: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是指什麼?「道」指道理、規律。日升月落、晝夜交替是規律,春夏秋冬四季變換是規律,有陰有陽、有光有暗是規律,五行相生相剋也是規律,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規律,就是萬物守恆,也叫能量守恆。我們知道汽車跑得快,它的動能是由汽油燃燒的熱能轉換的,勢能、動能、熱能等能量都可以相互轉換,沒有無緣無故的產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消失,任何事情都是等價交換的,這些是科學都能解釋通。

還有一些無形的能量轉換就需要用宗教神學來解釋,有句話叫「破財消災」,怎麼解釋?你有錢了,可能會出去旅遊,旅遊途中容易發生事故,可能會出去喝酒,喝酒容易鬧事,或者損害身體健康等等,你失去了錢財,自然就失去了使用這筆錢財的欲望,安安心心的呆在家裡,什麼事都不會有,有時間陪家人、朋友了,可能還會收穫親情、友情,無形之中就消弭了一些禍事。

你佔了一點便宜,你以位賺了,憑你得聰明賺的,沒有損失,其實失去了更多,在朋友心中,你是個愛佔便宜的人,以後有什麼好事都不會找你合作,失去了友誼,失去了信任,失去得更多。

同樣,我們道教用符咒、風水、法事幫信眾處理事情,也是有代價交換的。用我們的功德、福報、乃至壽命、性命來交換。

兩個人畫符,同一個師父同時間教一樣的法門,一個是道觀做了多年道士,一個只是愛好者,同時出師,你會覺得誰畫的符有效些?可能老道士畫的線條粗細不均、歪歪扭扭,另一個美術書法功底好,畫出來的符跟印刷的一樣漂亮、精美,你選誰的?相信你們都會選擇道觀道士,為什麼?

首先道士是有功德在身,三寶護身的,放棄了繁華世界安逸享受,出家住觀清修,維護祖師爺的道場香火,使之能正常運營,起到宗教場所、度化人心的作用,這都是功德;其次道士特別是授過籙或者受過戒的道士,得天地人三界認可,有資格可以行法召將,賦予靈符靈力。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當道士要先做幾年苦力雜役的原因,都是在磨鍊性情、培養積累功德福報。

行法書符時才有東西可交換,當然幫別人處理事情了也會有功徳回報的,處理得好,事主滿意,功大於過,而你又收了別人的錢財,功德就抵消了。處理不好,事主的願望沒達成或者有偏差,過大於功,有損自己福報,所以就算我們學會了後,也不要隨隨便便就去幫人處理事情,要量力而行,隨緣而行。

有人會問,我們一直交換,會不會把功德交換完?答案是:會的。

當功德福報不夠時就會用本人的氣運甚至壽命、性命來交換。舉一個很直接的一個例子:宋代道士郭然,陝西人,雲遊至東莞,於今虎門鎮附近結一草廬而修行,恰逢某年天災,三年未雨,郭道長悲天憫人,決定為當地百姓行法祈雨。道行不夠,功德不夠,雨下不來,所以法事的最後環節需要積薪自焚,郭道長羽化後,果然天降甘霖,造福了一方百姓,功德巨大,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郭道長的功德,就修一祠堂供奉道長牌位,一直延續至今。

做法事是有代價的,因果越大,代價越大,當您的功德福報不足以承受時,就會以壽命或者性命來交換。所以修持自身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民間的一些陰陽師、風水師最後不得善終的原因,只知道一味的索取、揮霍和消耗,不知道積累修持,當祖上餘蔭消耗完後就消耗自己的福報了。而正統的住觀道士,每天上香、磕頭甚至掃地,都有功德在裡面,損掉的福德就會慢慢的修持回來。

民間有句話:功不足德來補,德不夠六親湊。這是民間關於法術的代償問題的俗語,你功力不足而使用了某厲害的法術,用什麼來代償呢,用你積累的人品,也就是你的福報,如果還不夠怎麼辦呢,用你家人的福報。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你福報都代償了,你自身的福報就降低了,運勢就會低落,各種衰敗都會隨之而來。

這就是為什麼道教徒拜師後要經過漫長時間的考核,師父覺得你心性、德行都合格後才會傳授法術的原因了。

凡是一入門或者不用拜師入門,在網上一些社會上的人開個培訓班或者賣本資料所謂教材給你就能教會你法術符咒的,有三種可能:一種是騙子;二種對道法傳承理解不深刻的;第三種是跟你有仇的想害你的。

一定要警惕,你要明白自己的定位,你要想想自己有何德何能,花幾千塊錢或者拜個師就能學這麼厲害的法術或符咒,要能普傳沒有限制的話,某個德高望重的大德把它在電視或媒體上公開,讓全民都學會,這樣豈不是利國利民,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這句話同樣適合這些想學道法道術的人,只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夠支撐法術的靈驗。

現在受網絡、影視等影響,一些年輕人入道就幻想著想拜個「神仙」或者「大師」為師,拜師就可以學厲害的法術、神通,或者想修丹道的,拜師後就能打通任督二脈、大小周天的。試想一下,修行之人千千萬,比你先入門的,比你悟性好的、福澤深的、功德大的,大有人在,為何修成者寥寥無幾,自己有何德何能得此神仙眷顧?

這些都不切實際,修行還是要腳踏實地,修好人道,再悟仙道,以道御術,以術弘道,以善養德,以德培道。方可窺天道,得以圓滿。


    

本文部分採編自網際網路,出處原創不明,若有侵權等問題。敬請原創作者與我方聯繫處理,直接聯繫公眾號即可。       

相關焦點

  • 師父,您辛苦了!廚師為什麼要拜師?
    作為廚師,「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那麼,廚師為什麼要拜師?這其中又有哪些講究和學問呢?跟我來看看吧。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行裡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這:「七十二行」都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師承關係。尤其是商業娛樂、餐飲服務和技術工藝領域。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
    因而,道教師父不會隨便收徒授道,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考驗,不僅看弟子的人品,還得看其仙根是否厚重,否則即使從師學道多年,若不得真傳,也只能成為皈依弟子或記名弟子,還不能算真正的玄門弟子。道教收徒較為慎重,多由道教的性質決定的。老祖天師張道陵創道教於東漢末年,以老子為教主並尊為太上老君。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道教拜師收徒,非常繁瑣和慎重。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
  • 學易經拜師要花多少錢-民間風水高人收徒弟的要求風水師只收一名...
    學易經拜師要花多少錢、風水傳人收徒弟傳授命理玄學周易風布局樓盤辦公室陰陽宅堪輿技能、拜師學風水大概多少錢、易學高人風水師收徒規則、民間風水高人收徒弟的要求、風水師只收一名徒弟;拜師與不拜師的區別:  一、拜師後可以更全面更系統地學習到真知識,領悟到學習內容的精髓。
  • 傳統的拜師學藝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如:戲曲、書法、國畫、中醫、針灸等傳統文化。武術也不例外,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行裡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 一、學習太極拳為什麼需要拜師呢?
  • 《我們的師父》舉行看片會 首站拜師密集金句笑點不斷
    節目引領年輕首獲專家好評:「青春」與「經典」的對話在媒體看片會上,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博士、碩士生導師楊洪濤教授也對節目進行了精彩點評。如何用年輕化的語態去引領年輕的受眾,讓他們關注傳統文化,學會尊師重教。
  • 道教拜師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古代的祖師爺都在大街上傳道?
    很多朋友在網上留言對道教的拜師比較感興趣,想了解道教都是如何拜師的。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仙風道骨的道人在大街上攔住一個人對他說:我觀你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修道的奇才,隨我加入玄門帶你飛升成仙……道教拜師真的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祖師爺都喜歡在大街上傳道呢?
  • 律師該不該拜師?該怎麼拜師?該教些什麼?|律新社觀察
    導語:又是一個教師節,眾所周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靠老師領入門,但在這樣一個案源至上、&34;的圈子裡,究竟是師恩如山、師徒情深,還是後浪拍前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呢?律新社邀您一起來探討一下: 自古以來,所有吃開口飯的都要有師徒傳承,不經拜師學藝,不得入行,不經師父傳授不得從業,更不得自立門戶。
  • 易旅隨記24:高雄風水拜師記
    文章是隨性而寫,故不分時間先後,也不強調文章之間的邏輯關係。 易旅隨記24:高雄風水拜師記學易之人很苦,你可知道他們的苦在哪裡嗎? 我去臺灣拜師,是從讀師父的書開始的。 2015年夏天,去臺灣旅遊時,順帶買了一大摞與易經術數有關的書。回來之後讀了一本玄空飛星的書,沒有什麼亮點,感覺一般。於是,和這本書一道來到家中的那些書就一起原封不動的留在了書架上。
  • 《我們的師父》周六開播:拜師不學藝,學什麼
    《我們的師父》周六開播:拜師不學藝,學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9-03-28 19:15 來源:澎湃新聞
  • 師父是你修行的度者、引路人
    拜師收徒,規矩嚴明,更有專門的拜師科儀,不但要雙方建立誓約,師父授於徒弟信物為憑證,更需上表文送達天庭,祈請天地眾神為證。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師父親自傳於弟子。歷史上有「法不傳六耳」之說,足見拜師對於道法傳承的重大意義。因此,拜師之後,便將稱呼由「師傅」改為「師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恩同再生。
  • 相聲界恢復拜師後 他第一個給師父磕頭 敢為天下先 原因很特殊
    他說:「我贊成師生,不贊成師徒」。其實,馬志明的父親、相聲泰鬥馬三立也曾有過類似的表示。當年收常寶豐為徒時,馬三立就曾當著所有的來賓的面說過這麼一番話:「我主張不要叫師父、師叔這類稱呼,這是江湖氣,不利於藝術交流和互相學習。乾脆叫老師和同志更合適!」馬氏父子不贊成師徒制,那侯寶林是什麼態度呢?對於拜師這件事,侯寶林生前也曾多次公開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 從「習武拜師」說說「師徒關係」
    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要經過師父多年的全面考察,通過考察才能決定其是否合格,是否收為門徒。確認品德端正、做人做事、文明禮貌、刻苦練功、爭優創新等各方面符合師父的要求,入門後可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授傳承。通常 在古代對於從學之人,都以弟子相稱呼。雖都叫弟子,其實有區別。大多數弟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學生。
  • 王佩元的拜師宴上 師父常寶霆喝醉了 灌他酒的竟然是兩位相聲大師
    相聲界恢復拜師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那個時候,有的師父不讓辦拜師儀式。比如馬季,他就不讓辦,直到1990年他才同意在蘇州辦一場集體謝師會。天津的情況跟北京有所不同。比師勝傑大四歲的王佩元也想拜師。回到天津後,時任天津市曲藝團團長的王濟問王佩元,你想拜誰?王佩元說,我想拜常寶霆。常寶霆得知後,對王佩元說:「我聽說,你要拜我?」王佩元回答說:「是啊,我想拜您!」常寶霆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收!」
  • 神聖而莊嚴的「拜師禮儀」!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源頭,以前華夏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要舉行拜師儀式。「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古之求學者,只有舉行拜師儀式,入了泮,才能夠算正式進入了孔學的大門,任何文化都不例外。俗話說得好「樹有根,水有源」。傳統文化講究師承,沒有拜師學習,就沒有師承、「不正規」。
  • 民間故事:小木匠學藝不精,板凳做成床,「糊塗」師父不罵還表揚
    說到這裡,你還真別瞧不起木匠,有人靠讀書,而有的人靠手藝,目的不就是為了養活自己。其實讀書也是為了社會做貢獻,手藝人也是能為社會做貢獻,目的是一樣,只是過程不同罷了,所以沒什麼高人一等的存在,都是平等的。時間不需要太長,你只要問一問父輩們小時候就知道了,木匠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學得,你得有師父願意收你。
  • 師父,都說盲人算命是不看喜用神的,你怎麼也要分喜用神的啊?
    師父:你不要急呀,我還沒有講完呢?這個八字,如果克父母的話,三歲到六歲之間必克;但現在她是克她自己的,應的更快,大不過三歲,小不過三個月。網友:那您看到底是三歲呢還是三個月呢?師父:照我推啊,你這個姐姐已經跳出紅塵外,不在五行中了哦。網友:老師傅,你真是我見到過的算命最厲害的人了。是的,我姐姐已經去世多年了,您看是在哪年呢?師父:生死都是天定的,我也不好亂說,應該是在06 年吧。網友:為什麼呢?
  • 00後女孩磕頭拜90後師父引爭議,學生家長:儀式很有意義
    「是常州一名女孩拜師,好像孩子的家長也在現場,竟然能同意孩子這樣拜師!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磕頭拜師的做法。」發帖者說。「不能理解!我不會讓我的孩子給任何人下跪,師生應該是平等的,站著、坐著學不到的東西,跪下來就能學到?」一名網友表示。有人認為這是傳統文化糟粕。不過也有人認為,對此事不必太過在意。
  • 民間風水老師趙強,拜師陳益峰,學習地理技術
    自幼酷愛風水文化,早年拜師民間師傅學習地理技術,2016年,拜師陳益峰先生,盡得真傳,歷經磨鍊,不懈追求,不負恩師厚望,終有所成。  民間風水老師趙強拜師陳益峰師傅學習地理技術  古今地理風水領域,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名師輩出,燦若繁星。而陳益峰師傅,絕對是這滿天星鬥之中,非常,非常耀眼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