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邊上有個夔州博物館,13萬年前人類最早的雕刻藝術品就在這裡

2020-12-20 雁行江湖

奉節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裡自然風景優美,文風昌盛,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來到奉節,都會在這裡停留,寫下對奉節風景人文的讚美。

乘坐黃金郵輪5號從武昌出發,第三天來到了巫峽,上午換乘郵輪參觀了巫峽的風景後,下午繼續乘坐大郵輪,經過夔門,我們來到了奉節。奉節這座城市,是渝東北地區的門戶,古往今來,很多歷史名人都在奉節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和初中的學生們一齊乘坐郵輪參觀長江三峽沿途的風景,很幸運可以參加一次這樣豐富的研學主題旅行,漫步在奉節古老的土地上,學生們對於即將遇見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三峽束長江,欲令江流改。誰知破夔門,東流成大海,這首氣勢如虹的詩句讀來就感覺到三峽的氣勢,關於夔門,可能還有人不太清楚夔門在哪裡,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第五套人民幣十塊錢的背景圖,就拍攝於夔門,在長江上遊,重慶東北部的奉節,有一個夔州博物館,詳細的講述了一座城市豐厚的自然人文歷史,夔門就位於奉節。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過往,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進博物館,來看看這片土地上究竟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夔州博物館按通史形式布展,時間跨度從遠古13萬年前一直到近現代,全面的展現了奉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

走進夔州博物館,在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個象牙刻畫,有著世界最早人為創作藝術品美譽,出土於13萬年前,也是夔州博物館的館藏珍寶,想著在遙遠的13萬年前,奉節就已經有人類居住,而且雕刻出了這麼精美的裝飾品,對於古人的智慧總是充滿了無限的佩服,也說明了三峽地區悠久豐富的文化歷史。

整個夔州博物館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面積2000多平方米,展陳文物1萬多件,共有三層展廳,每一層都是不同的主題,二樓集中展現了漢、唐、宋幾個朝代的歷史,特別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漢時期的三國文化與唐宋時期的詩歌文化。

奉節是文人墨客都喜歡的地方,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一生寫下無數的詩詞,流傳下來的就有9300餘首,是中國歷史上所存詩歌最多的詩人。陸遊在夔州當了3年通判,他的詩作有三分之一都是在夔州寫的,還有諸葛亮一生曾兩到奉節,奉節的白帝城因公孫述而得名,卻因諸葛亮而成為忠義之城,奉公守節之城,諸葛武侯之於奉節的功績,也是很大的。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小說中在白帝城劉備託孤的故事,從夔州博物館出來,就可以看到託孤堂,故事是這樣的,蜀國皇帝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刀下後,劉備為他報仇,大軍遭到重創,國事私仇使劉備憂憤成疾,在永安宮中,劉備把兒子劉禪(阿鬥)委託於諸葛亮,然後便一命歸天了。從此,白帝城就因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而更加聞名於世了,託孤堂內再現了歷史上的經典一幕。

三峽豐富的歷史人文,在如煙的浩瀚歷史長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來博物館了解一座城的前世今生,是這次三峽郵輪之旅的最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考古新發現:人類3萬年前就會微雕(組圖)
    德國發現3萬年前的藝術品   據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報導,德國蒂賓根大學考古學家尼古拉斯·科納德率領的考古小組,日前在德國西南部的霍爾菲爾斯洞穴發現了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品———三個象牙微雕。這三個微雕是用遠古時代的猛獁象牙雕刻而成,分別是小鳥、馬頭和「獅人」。
  • 三環邊上有座北京藝術博物館 萬壽寺曾是最早的「大鐘寺」
    2016年11月10日訊,繁忙的西三環邊上,還藏著一座百年古剎。這座寺廟正對著長河,山門的屋簷下,藍底金字寫著「勅建護國萬壽寺」,門右側還掛著「北京藝術博物館」的牌匾。我來的時候是周三,正好趕上了每周一次的免費開放日,門口一位大媽熱情地招呼著我在表格上登記,沒花一分錢就邁到了萬壽寺的大門裡。
  • 女性生殖器雕刻或成最老洞穴作品
    科學家在法國響板巖洞中發現了最古老的雕刻作品。如今,在法國南部的另一處遺址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宣稱,他們發現的看起來像是女性生殖器的雕刻作品很可能與沙夫特洞穴中的作品一樣古老,甚至年代更早,從而使它們成為全世界最古老的洞穴藝術。 現代人最早在約4萬年前從非洲遷徙至歐洲。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早期,只有少量的可靠證據表明我們的祖先曾在早期從事複雜的藝術行為。
  • 柏林這座博物館沒有華麗的藝術品,卻記載了最繁盛的一段人類文明
    柏林擁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博物館,對於旅行者來說,如果只有時間選擇其中一家參觀,那麼一定要選擇佩加盟博物館。雖然這裡的展品並非珠光寶氣耀眼的藝術品,卻都是給人震撼視覺衝擊力的宏偉建築。穿越兩千年的時空重現眼前,傳遞出人類歷史曾經的繁盛。
  • 「五一」假期三峽博物館正常開放
    渝中區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微信公眾號:紅村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微信公眾號: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和諧三峽,城市新貌|中國三峽工程巡禮⑥
    他們中有百歲老人,有剛剛出生的孩子,因為有共同的夢想,他們告別祖祖輩輩生活過的故土,被時代賦予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三峽移民。三峽移民,不是百萬人口的簡單重組。它所引發的巨大社會變遷,不亞於三峽自然景觀的滄海桑田變化。1993年,國務院發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把開發性移民方針寫進了條例的第一章。
  • 半坡遺址:記錄6000多年前史前人類生活景象的博物館
    古城西安歷史悠久,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和平原山川中有無數的歷史遺蹟存在著,所以這裡的博物館非常多,但是這眾多的博物館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也是西安唯一的,這就是西安滻河邊上的半坡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在1953年春被發現的,整個遺址面積有大約5萬平方米,規模也是非常大的。
  •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在教宗儒略二世的指示下,梵蒂岡博物館在1508年前後,抱著「以藝術來詮釋神學,表達出聖經的連貫性以及救恩的普適性」的想法開始興建。之後在1541年,由偉大的畫家米開朗琪羅和羅馬諾,以及當時教會的工場畫師隊,歷經兩位教宗任期,方完成了這項宏願。當時所繪的壁畫如今還完整的保留在西斯廷禮拜堂之內。
  • 10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有一種羊卻全世界獨一無二
    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巨鬣狗。之前對於這些史前動物的了解還是從一些相關的科教片中了解到的,如今當親身走近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時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或許是感嘆,或許是驚訝。
  • 都有三峽大學!三峽屬於湖北還是重慶?
    湖北宜昌人說三峽屬於他們,因此有了三峽大學,重慶萬州人說三峽屬於他們,因此有了三峽學院。三峽學院遲遲不能升級為大學,許多人說就是被三峽大學搶先改名了,三峽大學其前生是湖北水電學院。為了不在吃虧,最近萬州有家銀行申請更名為三峽銀行,結果未獲批准,今天我就來談談三峽在歷史上到底屬於重慶還是湖北呢?首先長江三峽從上至下分別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歷史上有許多文人騷客讚美過它們。如大名頂頂的詩聖李白留下了早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館舍由主館、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塗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
  • 一個1.35萬年前的迷你鳥雕像 改寫了中國鳥類藝術品創作歷史
    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鳥雕像用燒焦的骨頭碎片雕刻而成,鳥長1.92釐米、寬0.51釐米、高1.25釐米。鳥的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形體粗壯,頭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藝術家沒有雕刻這隻鳥的腿,而是削了一個可以讓它站立的底座。
  • 三峽博物館-曾家巖,一條充滿重慶特色的風景線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差不多是每一個到重慶旅遊的人必去的地方,位於重慶渝中區,是我國首批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綜合性博物館。雖然經常逛歷史博物館的人都會覺得這些差不多都一樣,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清楚地感受到「巴」是「巴」,「蜀」是「蜀」。在這裡,小編推薦一個非常值得認真看的館,「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示了重慶博物館從上世紀50年代初到現在徵集的部分西南少數民族物品。其中包括少數民族服裝,少數民族藝術品、生活用品,甚至還包括了藏傳佛教的一些法器。
  • 象牙雕刻的裸體女人像[組圖]
    考古學家發現的象牙雕刻 考古學家發現的象牙雕刻日前,考古學家在德國西南部發現了一個用象牙雕刻的裸體女子人像。這枚據稱距今至少3.5萬年的雕刻,體型豐滿,工藝精湛,有可能成為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女子雕刻。這枚象牙雕刻是2008年9月在德國西南部杜賓根的一座洞穴中被發現的。考古學家推測,距今至少有3.5萬年的歷史。這枚象牙雕刻長約6釐米,展示的是一個性感裸體女子的形象——體型豐滿且十分誇張,胸部和臀部異常突出,四肢則比較短小。
  • 世界上著名的十大博物館,個個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
    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據統計,羅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
  • 國際博物館日|解鎖全球20個最美博物館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20個博物館,風格不盡相同,既有大家印象中歷史悠久的經典博物館,也有一些新奇有趣的博物館。對此,各位朋友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投注自己的一點興趣。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博物館吧!
  • 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
    即將出峽的李白,座船停泊在夔州的瞿塘水驛。這裡是白帝山和馬嶺、赤甲山環繞而成的環形水灣,水灣的南面有灩澦堆分隔了長江主流,因而水流平緩,經常有許多漁船連續多日在灣區作業。因為是初春,水位很低,從江面到城上大約五十步,也就是七十米上下,一條長長的土階從水岸向上修築到城門腳。
  • 學好藝術品要向博物館的藏品學習,你收藏的古董藝術品才有意義。
    如果沒有這麼多藏家的收藏保存下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藝術品又怎麼證明我們偉大民族的偉大成就?偉大的收藏家們用事實證明著存在就是真實。能夠把藏品向社會分享一定是胸懷坦蕩的藏家!敢於展示、敢於亮出自己收藏說明收藏的光明正大不違法。
  • 國際博物館日,向大家介紹一家世界獨一無二的水下博物館
    今天是5月18日,也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參觀博物館是我們在旅途中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渝帆也藉此機會與大家來聊聊關於博物館的話題,按照官方的定義,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
  • 人類最早的故事畫?
    這裡的景觀十分引人注意,有聳立的灰巖石林和險峻的懸崖。在洞穴中,畫作就位於陡峭的巖壁上,6位體型很小的獵人揮舞著繩索或長矛,正與一頭巨大的水牛對峙。附近,其他獵人正在攻擊更多的水牛和豬。這些獵人看起來像人類,卻表現出了一些神秘的動物性特徵。例如,一個有尾巴,另一個有鳥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