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單于:差點殺了劉邦的匈奴雄鷹

2021-02-23 歷史崔

冒頓(讀modu,公元前234年-公元前174年),北方匈奴部落聯盟首領,冒頓是有史記載以後第一個有機會俘虜大漢天子的匈奴首領。當時的匈奴部落在冒頓的帶領下,滅東胡,徵服大月氏、樓蘭等20多個沙漠民族,稱霸草原,而且奪取了中原的河套平原,差點將漢高祖劉邦困死在白登山。

冒頓是如何繼承汗位的

冒頓的父親頭曼單于,是秦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匈奴領袖,秦國統一天下後,蒙恬率領30萬秦國士兵將匈奴趕出了河套地區(就是現在的黃河流域河南境內),並修建了秦國的萬裡長城。

當時的秦國部隊打仗還是非常勇猛的,而且蒙恬也是一位厲害的軍事天才,有他在,頭曼的匈奴就沒有辦法越過長城到中原地區獵奪,不能南下,那就北上。

當時在廣大的草原上,還有兩個部落非常強大,一個是東胡,另一個是西月氏。三家誰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吞併另外兩家,於是三家保持相對的默契,慢慢吞併其他弱小的部落。

我們的主角冒頓,一開始就是匈奴的太子,可惜只有最小的兒子才會得到父母最多的愛。於是冒頓被奪去了太子之位,並作為人質,送給了西月氏,更悲劇的是冒頓到達月氏之後,頭曼單于就發動了對月氏的攻擊,這是往死裡整自己的兒子啊。

月氏一看,剛送人質就來進攻,明顯是個圈套啊,於是開始找冒頓祭旗,準備還擊,這個時候奇蹟出現了,冒頓居然自己偷了匹快馬一個人逃回了匈奴。

草原部落崇拜的永遠都是以一當千的勇士,奇蹟般逃回匈奴的冒頓終於得到他父親的承認,開始統帥其中一支部隊。放出籠子的老虎,才是最危險的,得到軍隊的冒頓開始將部隊訓練成一支完全服從自己的精兵。

怎麼個服從法呢,當時冒頓製作了一批特殊的弓箭,叫鳴鏑,射出去的時候會發出聲音。冒頓訓練軍隊是這樣:鳴鏑射到哪裡,所有士兵的箭也要射到哪裡,不聽話就殺頭。我們今天來看,冒頓的這種訓練方式,是典型的想要造反啊,殺頭曼單于啊。

為什麼呢?冒頓已經是這支軍隊的老大了,比冒頓大的就只有匈奴王頭曼,冒頓的訓練方式就是告訴他的部隊:你們只能聽我的,我讓你們殺誰就殺誰,就算要殺單于,你們也給我殺。剛開始只是練習,但是當這種訓練成為習慣的時候,老單于頭曼就這樣被殺了,冒頓自然就成了匈奴的第二個王。

冒頓滅東胡樓煩

冒頓得到匈奴汗位之後,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消滅他父親頭曼的親信、取得全國人民的支持,這些都需要時間。作為對手,東胡肯定不會給冒頓這麼長的時間,於是東胡開始進攻匈奴。上一回我們講漢文帝應對匈奴的政策就是儘量滿足對方的要求,然後自個慢慢積蓄力量,等到時機成熟,再痛打對手。

顯然,冒頓比漢文帝更早懂得這個道理,將象徵榮耀的單于坐騎千裡馬連同皇后,一一送給了東胡。心滿意足的東胡一看冒頓這個軟弱,完全不像個男人,就再也沒把他當回事,當然也就沒再進攻匈奴。

很明顯,東胡沒有真正的理解冒頓,對於他老說,只有土地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草原就意味著有足夠的士兵。得到時間休整了之後的冒頓開始展露草原第一軍事天才的風採,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襲擊了東胡,然後乘勝追擊,一口氣又滅了月氏,開始了真正的統一大草原。

白登山之圍的始末

在講冒頓的故事時,很容易想到另一個草原上的人物:成吉思汗,他們有著太像的成長軌跡,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汗位,一步步的消滅周邊的小國,聯合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開始東徵西討。所不同的是成吉思汗沒有停下進攻中原的腳步,當時的歐洲和亞洲到處都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而冒頓在進攻中原時,卻將腳步停在了白登山。

當時的情況時這樣的:韓王信作為八個異姓王之一,也被逼走上了謀反的道路,開始勾結匈奴,準備進攻山西太原,得到消息的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戰。應該說戰爭開始階段,出乎所有的人預料,劉邦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直接將韓王信和匈奴聯軍打開了花。

因為匈奴都是清一色的騎兵,打不過一溜煙就跑了,而漢高祖劉邦這邊,因為楚漢戰爭,戰馬死的都差不多了,據說,當時連四匹清一色的戰馬都找不出來。按理說,這樣的騎兵跟生活在馬背上的匈奴騎兵差距是很明顯的,拿中原騎兵去追擊匈奴,基本上和雞蛋碰石頭差不多。

但是我們的平民皇帝劉邦,也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就這樣率領唯一的一支騎兵追到了山西大同的平城,這個時候,冒頓的匈奴士兵騎著戰馬開始從四面八方將劉邦圍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上,切斷了劉邦和主力部隊的聯繫。

如果這個時候,冒頓一鼓作氣,攻陷白登山抓住劉邦,可能西漢的歷史又要改寫了。但是我們的祖先,打仗何必很強,但是出個餿主意,真是一個比一個強。

史書上記載,劉邦的軍師陳平向冒頓的老婆行賄,說:將有一批青春貌美的中原姑娘獻給冒頓,作為放過漢朝皇帝的補償。冒頓的老婆怕這些美女,奪走了冒頓對自己的寵愛,才給冒頓吹枕邊風,放了劉邦。

其實,仔細研究冒頓的性格可以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軍事首領,當初為了整頓部隊,可以將自己的皇后先給東胡,作為女人的枕邊風威力肯定沒有那麼大。所以,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冒頓認為,抓住劉邦給予自己的利益並沒有那麼大。

放走中原皇帝,每年都可以獲得從中原送過來的數不清的牛羊和糧食,等於建了一個銀行,想取多少,取多少。但是如果俘虜了劉邦,漢朝分分鐘再重新找一個皇帝就可以了,仗又要重新打過,所以放走劉邦,再勒索一大批錢財才是對匈奴最好的選擇。

冒頓求婚呂后

白登山逃回來的劉邦,沒過幾年就死了,呂后開始當家。由於當時和匈奴還是維持和親的政策,相互關係還算是比較融洽。這個時候,來自匈奴王庭的一封信,打破了這種和諧,這是來自冒頓的一封求婚信。冒頓在信裡說,呂后的老公已經死了,我也剛失去了我的皇后,既然兩個人都是單身,差不多咱就在一起吧。

呂后一看,這還了得,佔便宜佔到老娘頭上來了,馬上召集了文武百官要討伐匈奴,太欺負人了。但是把大夥召集起來,一討論,不行,匈奴太強大了,咱打不過人家啊。於是呂后只能忍氣吞聲,給冒頓回了一封信,內容無非是:收到單于的信,我很是高興,但是我已經是一個老太婆了,頭髮牙齒都快沒了,路都走不穩了,沒辦法,這裡有些金銀珠寶,你先拿去,就當謝謝單于對哀家的厚愛。

冒頓是怎麼死的

公元前174年,一代天驕匈奴單于冒頓就這樣死了。他的兒子稽粥繼位單于,號稱老上單于。

蘭亭閣歷史網冒頓單于相關人物推薦:

1、回覆:蒙恬,查看鎮守中原打擊匈奴的第一人蒙恬蒙大將軍

2、回覆:陳平,查看獻六出奇計幫助劉邦討伐項羽平定叛亂突圍白登山的西漢第二軍師陳平

下回預告:周亞夫:西漢抗擊匈奴的第一名將

--完

我的QQ:289950983 微信:lishi_cui

相關焦點

  • 冒頓單于要在劉邦去世之後,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什麼反應?
    (一)交鋒平城 積極備戰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人在單于冒頓的率領下進攻大漢北部馬邑、大同一帶的封國韓國,韓國之王韓王信因心存畏懼,最終聯絡匈奴,反叛大漢。這個韓王信並非兵仙淮陰侯韓信,而是韓國王族之後,為了加以區分,史料上延續的稱呼是韓王信,此人也算是勇武有為。
  • 劉邦死後,匈奴單于為何要給呂后寫「情書」,呂后是如何應對的?
    漢朝初年,大漢相對比匈奴來說,還是屬於比較弱勢的,尤其是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三十萬騎兵圍困,可把劉邦給嚇壞了。劉邦死裡逃生之後,回到了都城,從此,再也不談打匈奴的事情了。可是,要怎麼和匈奴搞好關係呢?有一個叫婁敬的人,給劉邦出了一個注意,就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和親」政策。
  • 白登山之圍,決定劉邦生死的,竟只是匈奴皇后的一句話?
    至於,劉邦如何從白登山之圍中脫險,說的卻更是簡單,只說是陳平獻計,賄賂匈奴皇后,讓其在單于面前說好話,放得了劉邦一條生路。但是,冒頓單于真的僅憑閼氏的一句話就放過劉邦了嗎?讓我們先來看一下,《資治通鑑》裡的白登山之圍的故事,再來細說。
  • 匈奴人向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為什麼冒頓單于卻沒有娶後母?
    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的一開篇,就介紹了匈奴人的來源和習俗。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匈奴人是「夏的苗裔」。但是,雖然這種繼婚制在匈奴人很流行,匈奴的一代雄主冒頓單于卻沒有按照這種婚俗把自己的後母娶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冒頓的選擇太多,不屑於自己的後母嗎?不應該啊,後世嫁到匈奴的王昭君,也在丈夫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嫁給了呼韓邪的兒子。是冒頓嫌棄自己的後母嗎?
  • 匈奴習俗「父死娶母」,冒頓單于殺父代立,是否也遵守這一習俗?
    匈奴人與中原人有哪些分別呢?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有著詳細的記述。第一點不同,即匈奴人有自己的語言,但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以單于為代表的領導集體只能靠語言去約束族民。——《史記·匈奴列傳》這便是司馬遷對收繼婚的解釋,即,父親死掉了,兒子會蒸其後母,哥哥死掉了,弟弟會娶他的嫂嫂,弟弟死掉了,哥哥會娶他的弟妹。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詭異的婚姻習俗呢?這從匈奴人重財產輕禮義及重壯勞力輕老幼的習俗上就可以略知大概。對於匈奴人來說,成年男女是很重要的資源,成年男女既可以牧馬放羊打獵,又可以生兒育女,繁育下一代。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韓王信投降匈奴純屬無奈,可憐如喪家之犬惶惶度日!
    韓王信顯然是低估了匈奴人的力量和自己的能力,他雖然心裡不樂意,還是很大度向劉邦申請,要把都城放在靠近邊境的馬邑,表示自己抵抗匈奴的決心,劉邦高興的答應了。就在當年的秋天,匈奴的冒頓單于大軍南下,把馬邑城團團圍住。韓王信一看,這實力差距也太大了,當時就慫了,他一面派人向劉邦求救,一面跟冒頓單于談判,希望求得和平外加拖延時間。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冒頓本來是匈奴單于的繼承者,但是頭曼單于想傳位給自己寵愛的閼氏的兒子。將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扭頭就帶兵攻打月氏,月氏人準備殺掉冒頓,冒頓偷了月氏人的好馬,跑回匈奴。頭曼單于看到他勇猛,就讓他統領萬騎。冒頓獲得了自己的部屬後,製作鳴鏑,將部下訓練成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寶馬、愛妻做工具訓練,終於得到一直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力量。憑藉這股力量,射殺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自立為匈奴單于。
  • 冒頓單于的悲哀:雖是草原共主,但各部落卻難以達成高度統一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然而,正如太史公所記載,遊牧部落好劫掠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戰敗給改變,他們蟄伏的真正原因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強勢崛起,正帶領著族人完成對草原各部的武力徵服。二、 各部落首領是如何確立地位的對於其他草原部落的首領來說,他們在理論上是冒頓單于的臣子,所以其部落內的部民自然等於是匈奴的部民,最終接受的是冒頓單于的領導,這種思想和華夏民族的封建階級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魯元公主號稱漢朝第一公主,也是劉邦和呂雉獨女,她的結局如何?
    可見魯元公主雖然談不上是國色天香,但也算是姿色過人,且舉止大方優雅,有皇家女子的高貴脫俗氣質,也難怪呂后對這個女兒是萬般寵愛,哭哭鬧鬧反對高祖將魯元公主嫁到匈奴。在魯元公主嫁給趙王張敖前,她差點被高祖嫁給匈奴冒頓單于為妻。
  • 中行說是中國第一個漢奸,有人為他叫屈,說第一個是劉邦!
    有人說應該是劉邦。為什麼這麼說呢?(中行說)漢奸這詞的意思是指出賣漢族利益的敗類。在中國歷史上,中行說被定位為第一個漢奸。首先,我們先說說中行說這個人。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西漢文帝時人,原為宮廷太監。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
  • 作為劉邦和呂雉唯一的愛女,魯元公主是什麼下場?
    魯元公主是呂后的女兒,也是劉邦僅有女兒,她是西漢的嫡公主,本該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但她從小到大吃了很多苦不說,就連死後也不得安寧!劉邦還未起事的時候,劉家一貧如洗,劉家一共四個兄弟,劉邦是最讓人操心、最混的一個,年過四十還討不到媳婦。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二.不利的早期交戰在西漢初年,冒頓單于統治時期,匈奴人西控西羌、西域,東徵服穢貊、朝鮮,還經常侵擾漢的邊境,是西漢在北方最大的禍患。 公元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圍韓王信於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韓王信投降匈奴,冒頓引兵至晉陽(今山西太原)10月,劉邦率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敗入匈奴,與冒頓合謀共擊漢軍。
  • 御駕親徵,出師不利的劉邦,冒頓退而求穩保存實力,誘敵深入
    原屬趙國的白土人曼丘臣和王黃等人,擁立趙王室苗裔趙利為王,並收編韓王信殘餘兵馬,和韓王信及匈奴暗中聯合攻打遠徵的漢軍。冒頓單于令左、右賢王各率領萬餘騎兵,屯於廣武以南,響應王黃等號召,並向晉陽附近進擊。樊噲率軍猛擊,匈奴敗走,但很快又再集結。
  • 如果項羽打敗了劉邦,我們會不會像歐洲那樣小國林立?
    如果項羽打敗了劉邦,那很有可能在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後,匈奴就能取代蒙古,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統天下的少數民族政權。那中國歷史上可能就沒有漢族這個名稱了,但應該很快就會有一個像後世朱元璋一樣的人物率領內地老百姓起來反抗匈奴,將他們驅逐到長城以北,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 草原深處傳來幾聲同樣悽厲的狼嚎,與冒頓的嘯聲遙相呼應!
    冒頓打馬而去。穿過連綿巨大的營地,直奔頭曼單于的金帳。兩者雖相隔十數裡。但是,對冒頓這樣優秀的騎手來說,這點距離片刻即到。當太陽剛剛升上樹梢的時候,冒頓已經飛馬趕到了頭曼單于的金帳之外!右骨都侯和冒頓一向交好,聞言雖不知冒頓用意,卻也連忙道:「大單于,冒頓王子所言極是,您也應該歇息歇息了,今日不妨去大草原上散散心!」左骨都侯雖然和后妃阿麗雅走得較近,卻也覺得沒什麼不妥,為單于身體著想,還是要時常出去逛逛的好,於是也點頭道:「大單于,我也同意!」
  • 匈奴:從「兄弟之國」到「臣國」
    因此,在秦王朝與匈奴之間,就不斷地重複著萬裡長城內外的攻防戰。秦末漢初,匈奴的冒頓單于破東胡,敗月氏,在統一了沙漠以北地區,建立了一大帝國之後便開始南下,與漢王朝爭雄。公元前201年,匈奴渡過黃河,於當年秋天攻佔太原後又奪得晉陽。面對匈奴的進犯,次年,落成長樂宮,「行朝見之禮,無敢失禮者」,於是「方知皇帝之尊」的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北上,決心與匈奴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