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年,大漢相對比匈奴來說,還是屬於比較弱勢的,尤其是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三十萬騎兵圍困,可把劉邦給嚇壞了。
劉邦死裡逃生之後,回到了都城,從此,再也不談打匈奴的事情了。可是,要怎麼和匈奴搞好關係呢?
有一個叫婁敬的人,給劉邦出了一個注意,就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和親」政策。漢朝給匈奴貢獻美女,還有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換取漢匈之間的和平相處。
匈奴和漢開始和好了!
到了劉邦駕崩之後,漢惠帝四年的時候,匈奴冒頓單于看大漢孤兒寡母,他就想要挑釁大漢了。
這個時候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情書: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封信的大致意思就是說,他匈奴大單于也是單身,呂后死了老公同樣也是單身,兩個人過的都很孤獨,沒有一點樂趣,不如他們兩個結合一下,搭火過日子吧。
很顯然這是一封帶有屈辱性的信!
呂后可是一個狠辣的角色,當她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氣得是直哆嗦,匈奴真的是太無法無天了。
呂后趕緊召集臣子,商議這個事情。儘管說當時的皇帝是漢惠帝,但是,說了算的基本上都是呂后。
大臣們聚集在一起,看到呂后的臉色不對,知道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樊噲是個直性子,他直接看了那一封信。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如今呂后受到了奇恥大辱,劉邦又不在了,他必須要為呂后做主出氣呀,樊噲說只要給我十萬大軍,我可以橫掃匈奴。
這個話聽起來很解氣,但是,每一個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做到的。十萬人就想橫掃匈奴,你們覺得匈奴是吃素的嗎?
聽到樊噲的話,所有的臣子都不吱聲,不吱聲的意思就是不支持,也不敢反對。畢竟是呂后受到了侮辱。
就在氣氛十分平靜的時候,有一個叫季布的大臣站起來了。季布說樊噲說這樣的話,是應該被殺頭的。
要知道當年高祖劉邦,甩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當時你樊噲就在身邊,怎麼沒見你幫助高祖了劉邦擊敗匈奴呢?
這個時候你口出狂言,想要帶領十萬大軍橫掃匈奴,難道你比高祖劉邦都要厲害嗎?
季布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所有的人都能聽進去了,不能對匈奴開戰呀!呂后聽了這個話,怒氣也平息了不少,畢竟打是打不過人家的。
但是,總要給呂后一個臺階下吧,否則,多沒面子呀!
季布又開口了說,匈奴就是一個沒有教養的粗鄙之人,這樣的人大字不識一個,我們給他一般見識,不是太抬舉他們了嗎?
確實是呀!
我們都是文明人,都是有文化的人,能給匈奴這種粗野的人一般見識嗎?不過,先下還有一個問題,人家匈奴單于來信了,要如何回復他們呢?
既然目前只能選擇忍受,那就在給匈奴回一封屈辱性的信吧。反正現在的目的,就是不要開戰,穩定壓倒一切。
大致的意思如下:「我人老珠黃了,現在牙齒也脫落了,走路身子也站不穩了,與單于結親,恐怕會汙了單于的身子,請單于不要見怪,我有御車兩輛,馬八匹,就送給單于作為賠罪吧!」
就是這樣的一封信,從呂后的回信,可以看出呂后絕對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現在打不過你,只能先選擇忍讓。
不過,現在打不過你,不代表以後打不過。
呂后忍辱負重,開始制定各項促進人口的增加的制度,在呂后看來只要人口增多了,就不怕打不過匈奴了。
漢初的時候,史料上記載的大漢的人口,也就是1000萬人左右。這個時候匈奴至少有200萬人,漢朝想要打匈奴,肯定是打不過的。
匈奴都是騎兵,騎兵對步兵,就是特種部隊對一般的士兵,所以,漢朝的步兵是處於劣勢的。
呂后施行了這些政策,在50年之後,就起到了作用,因為這個時候時間就來到了漢武帝統治的時期,此時大漢的人口增加到了3000多萬人。
相對比匈奴的增長,就沒有多少了,所以,漢武帝開始為自己的祖上報仇了,他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漢武帝時期之所以這麼強大,可以說就是從呂后這裡開始打基礎,然後經過文景之治,讓大漢走上了一個盛世的。
漢武帝的雄才偉略,他取得的成果,是站在幾代人的基礎上造就的,呂后就是功不可沒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