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1920年),新生活雜誌第二期,刊登了胡適先生所寫的《差不多先生傳》一文。
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士。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此文剛一發布,就立刻得到了學界的熱烈討論。因為,確實生活中總能見到「差不多先生」,不僅把「差不多」當做口頭禪,還身體力行地將「得過且過」的精神發揚光大。
當然胡適先生寫此文的目的,實為勸誡國人,人生必須要有一種態度: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好。
歲月流轉,轉眼來到2008年。
當北京迎接奧運盛會之際,臺灣音樂界RAP風潮正啟,而剛剛在前一年獲得第1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的「熱狗」,發表了自己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其中的主打曲《差不多先生》,裡面有句歌詞「我唱了八十八個差不多,都差不多,差不多先生不會在乎,這麼多日子應該怎麼過」,再度暗諷那些宛如溫吞水、啥事不上心的人。
這首歌的出現,不僅成為了華語樂壇上的說唱金曲,更讓熱狗站上了中文RAP教父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這位OG告訴大家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轉瞬又是十年飛逝。
2018年,是時候跟「差不多先生」,說再見了!
不管你承認還是否認也好,2018年的京城樓市出現了大嬗變。由於土地出讓政策的改變,「限競房」已成樓市主流產品。
而針對「限競房」的駕到,此前業界的主流看法:一是,限競房因為拿地的時候對售價有限制,價格低於同區域平均價格,所以買到就是賺到。二是,既然買到就是賺到,那麼閉眼買就好,區位、產品、品質都不重要。
在這種思維影響下,同時也是面對不菲的土地樓面價和限定的銷售價格,在這道前所未有的「高考題」前,不少開發商扛不住各種壓力選擇了減配,導致戶型趨同化、精裝變毛胚、園林縮水……其結果是讓很多「限競房」看上去都「差不多」。
於是乎,到下半年「限競房」開閘入市之際,預想的火爆場景並沒有出現。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下旬,北京樓市已經入市25個項目,網籤籤約比例僅為15%左右。
原因麼,其實很簡單。
首先,近期限競房供應過於集中,已經佔到了商品房供應的三分之二,一時間市場難以消化這麼多的房源。
其次,有些區域一下子出現好幾個限競房新品,在區域配套趨同,產品品質又「差不多」的情況,要打動如今已經真正成為了「上帝」——購房人的心,實現把客戶吸引來、留下來、籤下來,已經不那麼容易,也讓「限競房」上演了「近身肉搏戰」。
攸克君,此前已經不止一次說道,如今的購房邏輯已經改變,投資客早已「退水」,現在能拿出真金白銀來買房的人已是自住客。對於他們而言,「房票」用完了就沒有了,必須把錢花在刀刃上。
然而,現實情況又是如何?購房人看來看去,發現看到的很多項目都是「差不多先生」,因為差不多的地段、差不多的配套、差不多的品質、差不多的戶型,沒有驚喜,皆因「差不多」!
「市場是會用腳投票」,面對「差不多先生」,購房人掌握著主動權,你給我「差不多」,我可以「說不」!
所以,在如此的現實情況下,真的不能再做「差不多先生」了!
回顧一下前幾年的「產品時代」,市場競爭也不可謂不激烈,彼時為了吸引購房人的關注,開發商都是卯足勁在產品下「硬功夫」,不僅讓京城樓市百花齊放,也誕生了不少可圈可點的項目,各有特色、各具賣點。
如今,在「限競房元年」上述景象雖不多見,但仍有項目「走心」在產品設計上,所以在一眾「差不多先生」中脫穎而出,譬如禧瑞春秋。
上周,位於孫河「壹號別墅區」的禧瑞春秋的示範區正式亮相了。對於業內而言,項目銷售之前做好示範區蓄客是「常規動作」,但在如今很多項目緊扣營銷費用,能省錢就省錢的當下,禧瑞春秋依然大手筆邀請有「豪宅造夢者」之稱的設計大師邱德光,來擔綱項目示範區和樣板間的設計,其用心由此可以「管中窺豹」。
一進入禧瑞春秋的售樓處,就能看到一抹亮眼的「中國紅」。邱德光先生把源自宋朝的四角亭和鬥拱等公共建築形式根植於售樓處空間設計之中,通過紅色的鏤空、透視的鍍鋅網,呈現藝術化的場景設計,將宋朝時期的人文風雅在空間中綻放。
在已經呈現的洋房樣板間中,邱德光先生在寬廳之中,通過功能重組、空間再造,將餐桌、酒櫃、島臺、書桌、收納和玄關融為一體多用,達到空間再造生活複合的目的。當然,洋房產品的最大亮點是,通過南向三面寬的戶型設計,讓客廳和兩個臥室都擁有了充足的陽光。
其實,大師的加持對於禧瑞春秋而言,當然有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還是源自設計之初,就有的產品獨到定位。
大家都知道,隨著「二孩時代」的來臨,目前樓市上出現了不少改善型置業客戶,四居是他們升級改善的最基本需求,但受到「7090政策」的影響,在很多項目中,大戶型平層和低密墅類產品還是「少數派」。
由於沒有涉及「7090政策」影響,且無自持部分,禧瑞春秋的產品以使用面積約700~800平方米的合院為主,還有部分疊墅和洋房。
從合院產品來說,之前北京市面上大多數合院都採用了豎排布局,均為南北向地塊,這樣排布的好處在於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掘出可利用的面積,換句話說,可以排出更多的房子,但也會產生面寬小、進深大的問題。
而禧瑞春秋的合院則為東西向排布,這樣的設計讓項目擁有了12米超大面寬,居室庭院皆方正,還能以最佳迎光角度,讓每天多1小時陽光,但對開發商而言則將損失更多的面積。同時,禧瑞春秋的合院產品為地上四居,並擁有雙園雙首層雙功能層,滿足全家庭品質生活需求,真正實現了「有天有地有院子」。
在疊墅產品設計上,其客廳面寬達到7.4米,並採用雙套房和全明衛的設計,來滿足家庭成員的居住所需。
熟知孫河區域樓市的人都知道,這裡是低密產品競爭的紅海,此前區域裡也不乏一些標杆型項目,但對於禧瑞春秋來說,確實能看出在產品規劃中下足了功夫。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購房人,是真正的上帝。特別是對於改善型人群而言,沒有好品質無法進入他們的「法眼」。因為這類人群要的可不是「上車房」,而是在居住舒適度上有較大的提升,只有兼具價格優勢和產品品質的項目,才能在市場上有說服力。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 特別提示 ★
攸克粉絲如有相關購房諮詢事宜,可添加微信——買房大家幫小秘書(maifangdjb01),即可由小秘書協助您加入「買房大家幫」購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