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流利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以為是孩子餓了,給孩子餵奶,發現孩子吃了兩口就不吃了,還是放聲大哭;
摸摸孩子的尿不溼,不是尿了也不是拉臭臭了;
試圖用用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發現也無法奏效時,相信很多家長的最後「殺手鐧」就是打開電視,調到卡通節目。
孩子被上面繽紛的色彩或者是動漫人物所吸引,通常就會忘了哭泣。而我們作為家長,其實最後也不知道孩子是為了什麼而哭鬧,很多家長也不會去深思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只是簡單粗暴的把孩子哄好,不哭就行。
1、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
我們建議是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看電視;2歲以上的孩子儘量不要看電視。
2、看電視的危害:
1. 使得我們的孩子缺乏思考能力、缺乏想像力:眾所周知,電視都是直接呈現出來的畫面,精彩紛呈的人物效果,立體環繞的音效,使得孩子小小年紀就接受的是來自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的絢麗多彩的文化成果,這些都導致孩子不需要自己思考,也不需要靠自己的想像力,電視已經代替大腦呈現出畫面,甚至比我們自己腦海中想像的更加豐富;
2. 使得我們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各位家長都有被手機奪走注意力的體驗,我們作為成年人,時常有事沒事都要看看手機,有時打開手機是為了搜索一個小知識,卻又被一些新聞或者噱頭吸引住心神。這些都是我們擁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身不由己」的糟糕體驗,我們換位思考,想想我們年幼的孩子,他們在小小年紀便接收了精彩的動畫和引人入勝的動漫情節,你若要再使他們回歸安靜,連玩具都會失寵,更不用說要他們看書、甚至是寫作業了。他們腦海裡想像的估計都是剛剛電視呈現出來的劇情吧。
3. 使得家長和孩子之間缺少親子互動,減少親子交流的機會: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勞動了一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裡,想和孩子一起玩一玩,多陪陪孩子,可是孩子似乎對於你的靠近無動於衷,甚至還說你擋住了光,影響了他看電視!所以說2歲的孩子剛能表達一些自己的需求,正是建立好習慣的時候,千萬不要讓電視阻隔了你和孩子的交流。
4. 使得孩子小小年紀視力變差:我們見過的最小的因為看電視患上近視的孩子只有5歲。他的名字叫小成,因為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他是由外公外婆帶大的,從出生開始便拿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看動畫,等到孩子大了一點,發現孩子經常站在電視跟前,總是離屏幕特別近。爸爸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5歲的孩子竟然有了200度的近視!而且他的爸爸媽媽都沒有近視,所以排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現在小成每天都要帶著眼鏡才能看清世界,外公外婆現在也十分後悔,不應該用手機和電視帶大孩子。
3、如何代替電視:
1. 首先請各位家長不要圖一時輕鬆就選擇打開電視或者手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基本需求,首先看看孩子是餓了還是渴了,是尿尿還是拉便便,這些基本需求解決後,再看孩子是因為什麼不開心了;
2. 2歲以內的孩子是不能看電視的,更別說看更小的手機等電子屏幕了。所以我們可以帶領他們出門散步,透透風,呼吸新鮮空氣;
3. 2歲以上的孩子,他們一般能表達自己的需求了,我們可以陪他們玩益智類遊戲,成語接龍之類的,好玩又能擴大詞彙量;
4. 還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一起跳繩、跑步等等,增強體魄的同時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5. 我們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代替看電視。孩子睡覺之前,給孩子講講《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讓孩子伴隨著我們溫柔的聲線和溫暖的故事入睡。
不要讓電視毀掉孩子,給孩子一個有回憶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