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初次接觸茶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品茶,只見老茶客端起茶杯,一口下去便連連讚嘆:這款茶不錯,茶氣足!
只見眾人紛紛應聲附和,於是你心中竊喜遇到了好茶,也迫不及待地一飲而盡,卻沒想到又濃又苦,簡直有些「難以下咽」。
看到大家侃侃而談,只有你自己一臉懵逼,滿臉疑問:這茶到底好在哪裡?但是卻還不好意思問出口,只能沉默不語,默默的端起茶杯,假裝細品。
喝茶這件事兒,並不是簡單的一句「這茶好喝」、「有點苦」、「有點甜」可以說明白的,其中涉及到一些專業術語,只有在充分理解這些術語的基礎上,在喝茶時對號入座地感受它,長此以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品茶高手」。
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盤點10個茶桌上最常見的品茶術語。只有懂點專業術語,才能讓你喝茶不懵圈兒。
1. 回甘
茶湯入口時的苦味在口中慢慢轉化為甘甜的過程稱之為回甘,是苦味和甜味這兩種對立滋味共同形成的味覺感受不斷變化的體驗。
通常我們在品飲綠茶、白茶、普洱生茶等未發酵或者發酵還不完全的茶時,會在茶湯入口感覺到清甜微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苦澀味散去,滿口腔都是甜的味道。
回甘是評價一款茶好壞的標準之一,尤其是年份不長滋味濃烈,苦澀味重的普洱生茶,如果這種苦澀味能很快散去,有回甘,那麼就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茶;
如果苦澀味在口中久久不化開,那肯定就是原料粗糙、極為普通的一款茶,可以想見後期的轉化也不會理想。
2. 生津
望梅止渴大家一定聽說過,看到酸的梅子,人們口中不自覺的就會分泌唾液,因而可以達到止渴的作用,這個成語說的其實就是一個生津的過程。
「津」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口水的意思,喝茶時感受到的生津是由於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等有效成分促進唾液的分泌。
生津包含了四個方面的感受:兩頰生津、齒頰生津、舌面生津、舌底生津,只有品質好的茶,喝下去才會有生津的感覺,且品質越好,生津越快,生津的時間也越長。
3. 喉韻
好的茶湯不僅是停留在口腔裡面,帶給口腔味覺體驗,還能深入到喉嚨。所謂喉韻就是指茶湯入口後湧上舌苔,流至喉嚨時,帶給喉嚨的一種感官刺激。
喉韻被資深的老茶客們視為判斷一款茶品質優劣的重要依據條件,深受資深茶客的青睞。同時,喉韻也是一種複雜的感官體驗,包含了「甘、潤、燥」三個維度。
其中的「甘」是指茶葉一通過喉嚨,甜味便慢慢在喉嚨位置處生出來的一種連續明顯的感覺,這種甘的極致體驗就是接下來哪怕喝一杯白開水也是猶如加了蜜一樣甘甜;
「潤」則是伴隨著「甘」一同出現,兩者密不可分,有時候很難將兩者區分;
而「燥」卻是一種不好的體驗,和接下來提到的「鎖喉」類似。
4. 鎖喉
鎖喉是一種不舒服的喝茶體驗,具體的表現是茶湯入口流至喉嚨時,會感覺咽喉間有乾燥、疼痛、異物感,甚至覺得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等。
茶葉出現鎖喉 ,一定是品質出現了問題,茶葉施肥過多、加工工藝不到位、倉儲不當導致氧化不均勻、新茶火氣未退等,都會使茶葉在飲用時有鎖喉感。
5. 收斂性
茶的收斂性和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有著緊密的關係;而在具體表現上則和茶湯的苦、澀相關。總體來說,收斂性就是茶湯苦、澀出現至轉化為回甘生津的整個過程。
如果苦澀味在口腔中能夠迅速的轉化為回甘生津、且持續的時間長,同時伴隨著喉嚨的清爽甜潤感,這個過程稱之為收斂性好。
反之如果苦澀味在口腔中轉化為生津的速度慢,且持續的時間短,苦澀味久久不化,則稱之為收斂性差。
6. 青味
青味是茶葉在殺青時溫度不夠或者殺青的時間不足而使茶湯產生的類似青草氣味的「生青味」,在綠茶中常出現,也是一種工藝不到位的體現。
青味會帶來一種不舒服的體驗,有青味的茶葉在香氣和茶湯中都能明顯感覺到,是一種「生而不透」的悶味感,要注意和清新淡雅的「清香味」區分。
7. 水味
水,無色無味,當形容一杯茶湯水味重時,並不是單純指茶湯寡淡無味,還有更深沉的一種含義:「茶水分離」。
當茶的滋味沒有充分融入到水中,兩者就好像一滴油滴入一杯水中,始終是油是油、水是水,完全不相融。
所以,茶湯淡,並不一定是「水味」;茶湯濃,也不一定就沒有水味。最重要的是要感受茶滋味與水的融合度,兩者的協調性。
8. 茶氣
文章開頭提到的「茶氣」也是最常出現在茶桌之間的高頻詞彙。雖然茶氣看似是一種很玄乎的感覺,但其實它不僅有理論物質基礎支持,具體的表現也非常明顯。
普洱茶第一人鄧時海在《普洱茶》一書中寫道有機「鍺」是茶氣的物質基礎,茶氣是茶葉中有機「鍺」與多糖類結合而溶於水產生,通常茶氣在老茶中容易出現,最常見的表現則是打嗝、身體發暖、發熱、發輕汗等。
9. 掛杯香
「掛杯」兩個字也是相當的形象生動了,香氣掛在杯上,顧名思義就是香氣留存在杯中,久久不散去。單純的用掛杯香來判定一款茶的優劣是非常片面的,掛杯香有時候跟杯型、杯的材質都有密切關係,如杯口較小、杯身較深的杯子聚香和留香的效果好,掛杯香就會明顯一些。
通過聞掛杯香,我們可以判定茶葉的香型特點,感受冷嗅和熱嗅香氣的不同表現,但不能以掛杯香的濃鬱程度去判定一款茶是好是壞。
10. 堆味
堆味普遍存在於普洱熟茶當中,是熟茶在渥堆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混合著酸、餿、腥等不良感覺的、類似於發酵的氣味。
堆味在茶葉審評中被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味道,但是並不代表有堆味的普洱茶就不好。發酵程度不足的普洱熟茶,堆味明顯,且不會隨時間而消失;
但是如果工藝到位、通過合理的倉儲,這種不好的味道就會慢慢散去的,正常3年左右就會消失轉化成為普洱茶特有的陳香。
茶葉品茗過程中,你還遇到過哪些不懂的術語,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