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這10個專業品茶術語,你也可以是「品茶高手」

2020-08-27 茶引力CHAinn

相信許多初次接觸茶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品茶,只見老茶客端起茶杯,一口下去便連連讚嘆:這款茶不錯,茶氣足!

只見眾人紛紛應聲附和,於是你心中竊喜遇到了好茶,也迫不及待地一飲而盡,卻沒想到又濃又苦,簡直有些「難以下咽」。

看到大家侃侃而談,只有你自己一臉懵逼,滿臉疑問:這茶到底好在哪裡?但是卻還不好意思問出口,只能沉默不語,默默的端起茶杯,假裝細品。

喝茶這件事兒,並不是簡單的一句「這茶好喝」、「有點苦」、「有點甜」可以說明白的,其中涉及到一些專業術語,只有在充分理解這些術語的基礎上,在喝茶時對號入座地感受它,長此以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品茶高手」

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盤點10個茶桌上最常見的品茶術語。只有懂點專業術語,才能讓你喝茶不懵圈兒。


1. 回甘

茶湯入口時的苦味在口中慢慢轉化為甘甜的過程稱之為回甘,是苦味和甜味這兩種對立滋味共同形成的味覺感受不斷變化的體驗。

通常我們在品飲綠茶、白茶、普洱生茶等未發酵或者發酵還不完全的茶時,會在茶湯入口感覺到清甜微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苦澀味散去,滿口腔都是甜的味道。

回甘是評價一款茶好壞的標準之一,尤其是年份不長滋味濃烈,苦澀味重的普洱生茶,如果這種苦澀味能很快散去,有回甘,那麼就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茶;

如果苦澀味在口中久久不化開,那肯定就是原料粗糙、極為普通的一款茶,可以想見後期的轉化也不會理想。

2. 生津

望梅止渴大家一定聽說過,看到酸的梅子,人們口中不自覺的就會分泌唾液,因而可以達到止渴的作用,這個成語說的其實就是一個生津的過程。

「津」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口水的意思,喝茶時感受到的生津是由於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等有效成分促進唾液的分泌。

生津包含了四個方面的感受:兩頰生津、齒頰生津、舌面生津、舌底生津,只有品質好的茶,喝下去才會有生津的感覺,且品質越好,生津越快,生津的時間也越長。

3. 喉韻

好的茶湯不僅是停留在口腔裡面,帶給口腔味覺體驗,還能深入到喉嚨。所謂喉韻就是指茶湯入口後湧上舌苔,流至喉嚨時,帶給喉嚨的一種感官刺激。

喉韻被資深的老茶客們視為判斷一款茶品質優劣的重要依據條件,深受資深茶客的青睞。同時,喉韻也是一種複雜的感官體驗,包含了「甘、潤、燥」三個維度。

其中的「甘」是指茶葉一通過喉嚨,甜味便慢慢在喉嚨位置處生出來的一種連續明顯的感覺,這種甘的極致體驗就是接下來哪怕喝一杯白開水也是猶如加了蜜一樣甘甜;

「潤」則是伴隨著「甘」一同出現,兩者密不可分,有時候很難將兩者區分;

而「燥」卻是一種不好的體驗,和接下來提到的「鎖喉」類似。


4. 鎖喉

鎖喉是一種不舒服的喝茶體驗,具體的表現是茶湯入口流至喉嚨時,會感覺咽喉間有乾燥、疼痛、異物感,甚至覺得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等。

茶葉出現鎖喉 ,一定是品質出現了問題,茶葉施肥過多、加工工藝不到位、倉儲不當導致氧化不均勻、新茶火氣未退等,都會使茶葉在飲用時有鎖喉感。

5. 收斂性

茶的收斂性和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有著緊密的關係;而在具體表現上則和茶湯的苦、澀相關。總體來說,收斂性就是茶湯苦、澀出現至轉化為回甘生津的整個過程。

如果苦澀味在口腔中能夠迅速的轉化為回甘生津、且持續的時間長,同時伴隨著喉嚨的清爽甜潤感,這個過程稱之為收斂性好。

反之如果苦澀味在口腔中轉化為生津的速度慢,且持續的時間短,苦澀味久久不化,則稱之為收斂性差。

6. 青味

青味是茶葉在殺青時溫度不夠或者殺青的時間不足而使茶湯產生的類似青草氣味的「生青味」,在綠茶中常出現,也是一種工藝不到位的體現。

青味會帶來一種不舒服的體驗,有青味的茶葉在香氣和茶湯中都能明顯感覺到,是一種「生而不透」的悶味感,要注意和清新淡雅的「清香味」區分。


7. 水味

水,無色無味,當形容一杯茶湯水味重時,並不是單純指茶湯寡淡無味,還有更深沉的一種含義:「茶水分離」。

當茶的滋味沒有充分融入到水中,兩者就好像一滴油滴入一杯水中,始終是油是油、水是水,完全不相融。

所以,茶湯淡,並不一定是「水味」;茶湯濃,也不一定就沒有水味。最重要的是要感受茶滋味與水的融合度,兩者的協調性。

8. 茶氣

文章開頭提到的「茶氣」也是最常出現在茶桌之間的高頻詞彙。雖然茶氣看似是一種很玄乎的感覺,但其實它不僅有理論物質基礎支持,具體的表現也非常明顯。

普洱茶第一人鄧時海在《普洱茶》一書中寫道有機「鍺」是茶氣的物質基礎,茶氣是茶葉中有機「鍺」與多糖類結合而溶於水產生,通常茶氣在老茶中容易出現,最常見的表現則是打嗝、身體發暖、發熱、發輕汗等。

9. 掛杯香

「掛杯」兩個字也是相當的形象生動了,香氣掛在杯上,顧名思義就是香氣留存在杯中,久久不散去。單純的用掛杯香來判定一款茶的優劣是非常片面的,掛杯香有時候跟杯型、杯的材質都有密切關係,如杯口較小、杯身較深的杯子聚香和留香的效果好,掛杯香就會明顯一些。

通過聞掛杯香,我們可以判定茶葉的香型特點,感受冷嗅和熱嗅香氣的不同表現,但不能以掛杯香的濃鬱程度去判定一款茶是好是壞。

10. 堆味

堆味普遍存在於普洱熟茶當中,是熟茶在渥堆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混合著酸、餿、腥等不良感覺的、類似於發酵的氣味。

堆味在茶葉審評中被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味道,但是並不代表有堆味的普洱茶就不好。發酵程度不足的普洱熟茶,堆味明顯,且不會隨時間而消失;

但是如果工藝到位、通過合理的倉儲,這種不好的味道就會慢慢散去的,正常3年左右就會消失轉化成為普洱茶特有的陳香。

茶葉品茗過程中,你還遇到過哪些不懂的術語,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25個品茶術語,讓你喝茶時更專業
    今天茯茶道整理出史上最全的25個專業品茶術語,品茶的時候能夠理解並準確說出品茶術語瞬間讓自己專業起來。 5、收斂性 品茶後,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 6、水味 茶湯滋味很淡薄,喝茶已經喝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叫做水味。基本上水味出現在喝茶最後的階段是正常的。
  • 學會這5個動作,讓你成為品茶高手
    品茶,有人說,品的是其中的禪意,有人說,品的是茶中的韻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這麼簡單了。品茶重在品鑑茶水的滋味,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品茶吧!好茶的湯色通常具備3個特點:一是色度明顯、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但判斷的時候要排除茶豪等因素幹擾,好茶的茶湯允許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從上往下看是清澈見底的。
  • 品茶獨思語
    茶者,凝思提神,靜心修身,品茶者,神思飛揚,神遊天際。須臾間,山川靈秀,朔漠蒼茫,江海浮沉,盡收於目,盡歸於心。循跡為文,茶語飄香,韻味甚濃。品茶而觀子美之詩,沉鬱頓挫之風骨,蕭散自然之神韻,著墨於紙,深悟於心。
  •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品茗是飲茶,喝茶,品茶,雅稱品茗。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這是魏晉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我喜歡存茶,這也是為了給多年後的自己存下更多樂趣。尤其是在看書之時,能有喜歡的茶相伴,尤如與老友一起,看著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斟上一杯,杯中茶洋溢著誘人的清香,呷上一口,細細品味,那味道真是妙極了。
  • 品茶如品酒,牛飲般的品茶用於解渴是喝不出什麼茶味的,關鍵在品
    也因此,在中國諸多的優良傳統裡,有客到家都是需要以茶相敬的,這一點也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基本統一的理解。無論你是身處鄉野還是躋身都市,茶的影子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並且喝法更是各有千秋。很難想像如果這個世界上突然沒有了茶,將會發生什麼景象。喝茶重點在於品,所以茶有茶的文化。而我麼們的民族,也正是被茶文化浸淫了幾千年的民族。
  • 品茶論道,聽不懂專業名詞?學會這27個名詞,你就會喝茶了
    而這個時候的你卻只能點頭稱好,悶頭喝茶? 一起喝茶時,若無法一起品茶論道的話,未免太過遺憾。 三節色:頭部為淡紅,中部烏色,尾部帶有砂綠色的幹茶可以形容為三節色。
  • 品嘗第三要素——品茶味
    聞香之後,我們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拖著杯底,分3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就是品茶的第三個要素——品茶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品茶時,應該將茶湯含在口中,像含著花瓣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吞下去時還要感受茶湯經過喉嚨時是否爽滑。這正是教我們品茶的步驟,也特別強調了一個詞語:徐徐。茶湯入口時,可能有或濃或淡的苦澀味,但這並不需要擔心,因為茶味總是先苦後甜的。
  • 品茶是一種心境——品茶需要禪定
    品茶需要禪定。佛門弟子在靜坐參禪之前,必須要品一味茶藉由茶進入禪定、修止觀。茶能防止昏沉散亂,有類似暢脈通經的效果,特別有助於「制心一處」的修行功夫。飲茶後的身體會特別舒暢,仿佛一股清氣已遊遍全身,再加上觀想或默持咒語,很容易「坐忘」,較快達到「心氣合一」的覺受。
  • 喝茶重心態品茶文化心境
    喝茶心態非常重要,用平和心去品茶,才能品出茶的清香,而不穩定的心情是喝茶的大忌,想品茶先平靜心態,喝好茶要有好心情就是這個道理,微閉著雙眼品味茶香,是每個品茶者都愛做的習慣,可見心態對喝茶來說是多麼重要。
  • 朋友小聚敘舊宜品茶
    品茶人注視著杯中的琥珀綠,思緒被那縷溫柔輕輕地吹拂著,泛著一圈一圈的光暈,最後傾瀉在清茶那聚攏還散的縹緲遙遠中,想著生活在這喧囂的浮世,若能夠做到心淡如茶多好,在平常、平凡、平淡的淡淡人生中,讓自己擁有一份淡淡的情愫,淡然而閒適、恬靜而致遠。我喜歡香茗,也許是一份欣然。
  • 茶的魅力:兩岸品茶會
    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茶開始發力,並開始成為各方追捧和收藏的熱門話題,2013,「海峽兩岸老茶品評會」頂級茶商「海峽兩岸老茶品評會」品茶會於在2013的「海峽兩岸老茶品評會」品茶新加坡公司大樓舉行。據說這可能是海峽兩岸茶業史上第一次品茶會。
  • 品茶,即是品心!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
    品茶,即是品心!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仙人板板滾刀肉人說: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到底成仙好,還是成道行?這要看各人的喜好。想成仙者,喝酒去!想成道者,吃茶來!茶,應是人間極品。但是,品茶是一門學問:清茶一杯,始是淺淺苦澀,爾後悠悠一絲清甜從喉中溢出。品茶之道,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品茶之理,在於境,在於人,在於品。我喜歡尋一佳時,覓一佳境,約三兩好友,衝一壺好茶慢品,但求氣舒神怡,心淨神清,恬靜安逸,浮躁和張揚被抽走,安寧與穩沉溢流出來。
  • 茶葉的功效與作用及行業資訊_品茶無憂網
    品茶無憂網 - 是一個全面的茶葉知識普及網站,提供關於茶葉知識、茶葉品種、茶具知識、茶葉文化、茶葉風俗等豐富的茶葉知識大全,以及茶葉品種的詳細內容介紹,讓您全面的了解中國茶道的文化內含。致力於為有茶葉相關需求的廣大朋友提供專業的茶葉知識、茶葉品種、茶具知識、茶葉文化、茶葉風俗等豐富的茶葉知識大全及資訊,倡導健康快樂的飲茶及品茶理念。努力成為茶葉相關資訊獲取的首選網站,也為各類優秀茶葉產品提供最佳展示平臺及戰略合作需求。
  • 茶語艾說:用心泡茶,用心品茶
    1、用心泡茶,用心品茶,「用心」才能識得茶的芳心。第四次開湯品飲冰島地界,2013年,甜,韻上乘,迷人之處,一股濃烈的類似甘蔗的「甜韻」。2、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會讀書,會喝茶。這是清洗良心最有益的處方。
  • 天九共享助力「破局者」醉品茶集 逆勢拓展1000+門店
    在不久前的「2020中國獨角獸嘉年華」上,來自天九獨角獸加速器的56個獨角獸和準獨角獸項目集中亮相,其中就不乏此類緊握產業網際網路機遇的潛力商機,醉品茶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眾所周知,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產業規模龐大。數據顯示,我國現有1000個產茶縣、8000萬茶農、7萬家茶企。
  • 品鑑書畫亦如品茶,會品方得其中真味
    曾幾何時讀過一本名曰《打眼》的小說,這「打眼」二字,在書畫文玩行當中,算是一句業內的黑話,釋義為「上當、看走眼」。外行人初入文玩場,時常容易霧裡看花,陷入這打眼的江湖窠臼。更有甚者入套還不自知。愛好文玩,戒之在得。防止打眼,戒貪極其必要,其次便是要向內行討教,努力認真地學習各類書畫文玩知識。書畫的品質高低,內在評判上是有著專業標準的。
  • 精選作文 | 劉鎮滔 《品茶與顏回》
    上個星期三放學回家,在學校沒帶水壺,渴了一天。一進門看到一小杯水放在茶几上,我便快步衝過去,端起那杯水,就仰頭灌進肚裡;但是一品感覺味道不對,真是又苦又澀。可我已經吞了下去,吐不出來了,我噁心的皺起眉頭。
  • 《重慶採茶地圖》發布 跟著地圖去品茶
    《重慶採茶地圖》發布 跟著地圖去品茶 2018年03月16日 12:52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日前,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慶採茶地圖》,這個春天,讓我們跟著地圖,去茶園採茶、制茶,品茶,來一次充滿浪漫情調的尋茶之旅?
  • 《風物人間》:讀書寫作,品茶與種花,這樣的生活何嘗不讓人羨慕
    初識《風物人間》這本書,我便被雪小禪的生活態度所吸引。讀書寫作,吃茶唱戲,廊下聽雨,松花釀酒,這種生活方式安靜閒適,無限愜意,讓我甚是憧憬。人這一生,生活方式無數,但歲月畢竟短暫,我們是無法樣樣方式都去嘗試,但我們可以在書裡去品味與經歷他人的人生。
  • 「白茶回甘」修竹亦修行,品茶如品心
    偶然間,想要有個茶荷,逛了一圈商品,決定親自做茶荷。你還別說,做茶荷這個過程還蠻享受的。從砍竹子,到修竹子,用自己做的茶荷來盛茶、賞茶,最後品茶的那一口回甘,我突然由衷感謝自己做出這一選擇。聆聽著鋸竹子的聲音,一輕一重,一慢一快,一呼一吸,都傳達著你此刻的情愫,你是否專心感受過自己當下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