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以《鼓山「過早」》為題的美食文化短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開來。視頻中,一名短髮白衣小姐姐騎著自行車穿行在綠樹成蔭的沃洲路,走進一家又一家老字號早餐店,溫婉的聲音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各種新昌傳統「過早」美食。隨著鏡頭的轉換,屏幕外的觀眾仿佛也「品」到了糯米飯的彈牙、蒸湯包的鮮美、烤湯包的香脆、湯芋餃的爽滑……前幾天,記者找到了視頻中的「短髮小姐姐」、視頻策劃者和製作者之一的張卓媛,她向記者講述了更多視頻背後的故事。
張卓媛是鼓山社區的駐社指導員,她告訴記者,駐社以來,她走街串巷,從居民阿姨和大叔們的口中發掘到了不少「寶藏」美食店鋪,好多都是附近居民吃了幾十年的老字號,大多開在沃洲路兩側及附近,種類豐富,口味多樣。與此同時,在上門走訪餐飲企業和個體戶復工復產情況時,她也了解到,有些店鋪受疫情影響暫時歇業,尚在營業的,營業額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減。結合自己以往旅行的經歷,張卓媛想到,許多風景旅遊城市都有一條乃至幾條「美食街」,遊客可以一站式體驗當地美食文化,感受城市的煙火氣息。新昌美食文化底蘊深厚,各色小吃餐點花樣繁多,如果以沃洲路為載體,將美食「串珠成線」,挖掘美食背後的市井文化,或許能打造出一條獨具新昌特色的美食旅遊街。
當代年輕人講究生活的「儀式感」,吃一頓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早餐,帶著全身的活力開啟新的一天,正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張卓媛第一支聚焦沃洲路美食文化的短片,就以早餐為主題,並借用了武漢方言的「過早」做題目。她認為,這一詞語可以生動地描繪出百姓清晨最忙碌的畫面,將一頓早餐上升到與「過年」「過節」等同的隆重地位。在拍攝過程中,她力求以年輕視角挖掘傳統美食文化背後的社區故事:「味覺裡包含著人情、鄉愁、記憶,美食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它承載著許多溫暖的故事。用一條有故事的老街,串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美食,這是我想在視頻裡呈現的理念。」
經過幾天的拍攝,積累下來的素材被剪輯成5分多鐘的成片,按不同的早餐種類分為四個部分。鏡頭裡,早餐店主們笑得熱情燦爛,用幾十年練就的嫻熟手藝,為千百顧客開啟平凡而溫暖的一天。糯米飯糰裡裹著滿滿的肉鬆和金黃的油條;剛蒸好的湯包皮是半透明的,隱約能看見飽滿的肉餡;清湯裡的芋餃晶瑩剔透,浮浮沉沉,襯得蔥花愈發鮮綠;獨具特色的烤湯包,底子煎得焦黃……面對這麼豐富的早餐體驗,讓人只想套用一句流行語:「人間值得。」
張卓媛告訴記者,除在相關微信公眾號發布外,這支「鼓山過早文化」美食宣傳片還將二次剪輯,用於抖音平臺發布。之後,她還計劃與鼓山社區聯合開展「夜宵文化」主題美食直播,聚焦沃洲路的一批特色夜宵美食,打造「深夜食堂」美食概念,助推社區餐飲門店「復甦」增收。「沃洲路雖然不算長,但是值得推薦的美食還有很多,如鮮肉燒麥,豬頭肉春餅,羊骨頭,鑊拉頭,鐵板年糕……吃上一周也很難重樣,完全不遜於全國各地的知名美食街。」張卓媛認為,經過包裝宣傳,沃洲路完全有潛力成為新昌的美食文化地標,甚至成為外來遊客體驗新昌社區煙火氣的「網紅街」,為傳統社區注入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此「打卡」。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