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送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可能是孩子和父母的第一次分離。家裡的搗蛋鬼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想要到處出去玩了,當我想把他送去幼兒園時,鄰家的大嬸突然跟我說:「這麼早就送孩子去幼兒園,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的」。
我國對幼兒園的規定:幼兒園其實是屬於三歲以上的教育機構所以幼兒園裡只能接受三歲以上的幼兒入學,但往往現實並不是如此,我們知道,很多家長都想過早地把孩子送進學校,認為可以比別的孩子早學點知識。
早上學真的對孩子好嗎?孩子幾歲才能被送進學校呢,請看以下幾點:
1、較早上幼兒園
卡皮察在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也曾經說過,在幼兒園學的東西都非常重要,比如友愛、分享、自律、習慣和觀察等等。
越來越多的家長過早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可能與生活節奏過快有關,因為繁忙的工作,與幼兒的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少。
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會有小夥伴一起玩耍不會孤單,家長也可以騰出時間去忙自己的事情,可以說是兩全其美。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會很多在家裡沒法學到的東西,比如獨立。
在集體生活中,孩子要學會自理,要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等事情,增強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雖然這些事情幫助了孩子,也替父母減輕了不少壓力,但是同時也減少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2、較晚上幼兒園
美國的幼兒園與中國的不同,他們分為兩種,一種是daycare,一種是preschool,其中第一種只能照顧6個月的小寶寶,第二種只能照顧4-6歲的兒童,以此來對接小學的課程。如果晚一點送孩子去幼兒園,就可以讓幼兒多一些時間去適應,防止孩子在陌生的環境產生焦慮的心情。
這兩種理由其實都可以接受,但根據蒙臺梭利的實驗我們能看出,2-6歲的孩子大腦在迅速的發育,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容易對身邊的刺激做出反應,從而影響孩子以後性格的養成以及習慣的形成。
在這段時期,無論是早去幼兒園還是晚去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是沒有意義的。三歲的時候上幼兒園合理嗎?教育學家陳鶴琴在他的著作中曾說過;「使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才是幼兒園的真正作用。三歲進入幼兒園的原因與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有非常大的關係。
三歲是低幼和幼兒的分界線下面3點詳細介紹了與之相對應的關係:
1、幼兒生理的發育情況
三歲前的孩子因為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所以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在一個班級中,孩子的一些症狀往往會被老師忽略。
2、要讓幼兒適應焦慮
孩子的焦慮感其實是正常的,這是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已經對自身認知有了一定的發展,這種焦慮現象,在孩子18個月大時最高。在孩子進入三歲後,焦慮則是由於進入了新的陌生的環境。
3、交到新的小夥伴
兩歲半與三歲的孩子,由於認知與大腦發育的改變,致使孩子在交流上產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期,孩子會尋求同齡之間的交流,也就是互動,幼兒園為他們提供了這個條件,從而促進了孩子在這方面的進步。
資深人士的重要建議:兒童進入校園的四個方面
1、生活上自理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是,處於半自理能力,所以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生活狀態,例如,是否能夠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等。家長可以在家裡與幼兒一起調節作息時間,來達到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同。
2、語言表達能力方面
孩子一般在三四歲時,心裡明白,但無法清楚地表達心裡所想,例如,尿褲子、吃東西、想要幹什麼等。家長一定要重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心理和智力的發展
是不是非得三歲上幼兒園,這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這具體要看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的發展水平如何。如果孩子並未對幼兒園感到焦慮,則可以提早進入校園,而如果孩子對分離產生很大的焦慮感,則應該延後入園。
強烈推薦各位家長帶給孩子這本《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訓練書》,帶給孩子更好的童年,讓孩子在書籍中進行深刻閱讀,來強化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此進行全方位發展。希望家長朋友們不要給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限,要讓孩子健康快樂且自由的成長。
在幼兒園裡,孩子可以學到如何自理,如何獨立,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進入校園前,家長應該與孩子一同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例如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教會幼兒學會情緒的控制等。但是當孩子對分離以及新的環境產生很大的陌生感和焦慮感時,請不要強行帶孩子去幼兒園,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保護,所以家長們更應該盡心盡責的去考慮好孩子的各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