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了個育兒戰略忽悠群,但是大家總是喜歡問具體的問題。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日常溝通的困惑,等等。
對我來說,這種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給素不相識的家長和孩子,提供真正有用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樣也會養成習慣,迷失在日常的瑣事裡。
我認為,當今的家長們更需要一盆冷水,清醒一下,而是沒用的方法。
任何問題的出現,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原因。但是當事人往往沒能看到癥結,不認為自己本身就是製造問題的根源。
有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忙碌和貧窮的》,就講了這樣的困境。建議,一定買來看。
家長們,每天都被各種緊迫的問題追趕,到處尋找所謂「好的」解決方法。他們很勤奮,到處看育兒大V的文章,或者遇到我這樣的「磚家」,就希望能指點一下迷津。陷入困境的人,通常都沒有方向,就是隨機應變,走一步算一步。
可是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懶惰,肯定是沒有前途的。
家長作為孩子的領導者,要為戰略的失敗負全責。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和天資無關。但是家長們往往不敢承認,學習不好,只會怪孩子不夠聰明、不夠自律。
如果家長真的是預言家,那麼就該死了心,早點想別的出路。何必在一條註定失敗的道路,越走越遠呢?
只把問題歸結在孩子身上的家長,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設想和計劃,有多大的成功機率。孩子越小,潛力越大。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家長。應該解決的是家長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但是許多家長,不敢反思,不會反思。這種外歸因的習慣,讓他們只會給孩子安排補習班,選擇各種解決眼前燃眉之急的方法,真正重要的事情卻沒想過去做。錯誤的戰略,註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的目標是幫助大家解決根本問題,我希望從根上就把家長們錯誤的觀念給糾正過來,進入我的戰略忽悠BGM裡。一旦進入我的BGM,一通百通,那做什麼、學什麼都很簡單了。我從學工商管理,轉到學編程,金融投資,健身,中醫,運動康復,都沒有障礙,想學就能學好。大道至簡,不投機取巧,把基本功練紮實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當然,這件事做起來非常困難,但做教育就應該考慮長期、根本的事情。
做到這種程度,是需要思考和學習的,要提升自己的認知。但是人一般都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不願意改變,哪怕失敗的做法,也會繼續沿用。因為幾十年來,就一直是這麼幹的。然後,這種習慣會傳染給他的下一代。
這不是學渣學霸或天資的問題。提升思想和認知層次的智慧,一直都有,不對任何人設限。《道德經》《孫子兵法》《論語》等等,都是最好的學習內容。這些東西可能也很難,不好學。
對,是挺難的。但是,整天學不難的,沒有挑戰性的東西,怎麼進步呢?
人要提升層次,就一定要挑戰困難,迎難而上。只會做簡單的、容易的事情,也就註定那樣了。水平擺在那裡,所以生活中一點小事情,都可以變成難上加難的大事。選擇了不難的學習,肯定要承受困難的生活。
這很公平。就像小孩子不愛學習,是很快樂,但長大了可能就要過上顛沛流離的日子。到底誰才更難呢?
困難的出現,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我們反思,瓶頸在哪裡,怎麼去提升。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好像都挺簡單的。但是家長們不願意修內功,都向外求,搞得事情變複雜了。腦子僵化偏執的大人,可以說比任何熊孩子都難搞。簡單的事情,也能搞得雞飛狗跳。
我不是第一天就變得這麼淡定的,我也用了很長的時間去修煉。我讀高中時都還不敢上講臺發言,但大一就開始鍛鍊。從發抖、冒汗,到逐漸能控制住肢體反應了,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練習。現在,你讓我即興演講,都不存在任何問題。
如果我不突破舒適區,做點不一樣的事情,那麼今天我還是只畏縮的鵪鶉。這樣的話,年齡的增加只會讓我衰老,不能讓我成長。
危機即是轉機。如能醒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