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已知的快樂 成為更好的自己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文 | 語音 | 又又
你好,我是又又,你是哪一位呢,那今天過得好嗎?
有沒有遇到,或者聽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個嬰兒才看到媽媽離開視線時,就會表現得不安,甚至哭泣,任誰的安撫都沒用,直到媽媽再次出現;
在小孩子第一次進什麼幼兒園的時候,家人離開時,TA會立馬表現出不配合,要回家大哭大鬧...
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中都統稱為一個詞,叫分離焦慮。發展心理學中認為,分離焦慮,通常是指嬰幼兒因為與養育者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本身代表著拒絕分離,拒絕當下的獨處。
這種焦慮,雖然大多數出現在幼兒中,可是,成人其實一樣會出現分離焦慮。
比如,職場中同事離開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當熟悉的人離開,你會欣然接受嗎?你可能也會難過,失落,不習慣,甚至哭泣;
當與家人分別時,你甚至會迴避說再見,因為你總是擔心會見不到,難以割捨...
為什麼成年人也會如此,以內斂的方式呈現分離焦慮呢?
追根溯源,其實,成年人的分離焦慮,也多源於早期創傷性的體驗。幼年時一次被安撫好的分離焦慮,可能會像一個種子一樣生根發芽,當你的需要一次次的不被重視和滿足的時候,就會演變成為成人的分離焦慮。
要怎樣才能避免自己陷入分離焦慮呢?
首先,當你意識到自己就要陷入焦慮循環中的時候,溫和的告訴自己要停下來,試著觀察周圍的事物來轉移注意力;
第二,要正確看待分離,在各種人際關係中,你必須清楚的知道,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分離是最終的結果,能擁有的共同記憶已經是很值得了;
第三,增強自己的信心,儘管年幼時的經歷無法再被改寫,可是成年的你比原來要強大得多,你可以應對離別,更可以在面對分離時好好的保護自己。
來,把手放在胸前,對自己說,
過去的終將過去,分離,在今後的日子裡同樣不可避免。不一樣的是,面對分離,我已經變得強大了。
接下來開始進入我們的入睡訓練啦,
把燈光調暗,讓自己輕輕躺下來,
躺的舒服一點,閉上眼睛,
我們開始睡覺啦,
來,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