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小的孩子,飲食上越要處處當心,因為小朋友的脾胃都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育完善的,「飲食不當」容易造成孩子腸胃功能紊亂、積食的情況,不僅會讓孩子胃口變差,排便不規律、便便酸臭,口氣難聞、舌苔厚膩,食物滯留在體內時間過長,還會影響脾胃的正常運作,妨礙孩子的體質發育和身高增長。
1、孩子容易受涼,發燒退不下去
沒有徹底消化的食物,在腸道中積滯,時間長了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熱量和氣體,導致孩子腹部鼓鼓脹脹,經常打嗝、放屁,還有口臭,而熱量不斷積累,孩子腹部的溫度就會偏高,平時也容易受涼、發高燒,並且通過物理降溫或者吃藥,只能暫時的降溫,溫度還是容易反覆的升上來。
2、孩子容易咳嗽,嗓子裡有痰化不了
一說起咳嗽,十有八九都會想到肺,然而,中醫上講「脾是生痰之源,肺是貯痰之器」,足以說明,孩子咳嗽的時候嗓子裡有「呼嚕呼嚕」的痰音,其實是脾虛,運化水溼不利導致的,這種情況下,孩子咳嗽持續的時間也常,反反覆覆好不了,而且剛吃完飯、晨起和晚上睡覺的時候咳嗽的更劇烈。如果家長只盲目地給孩子治咳嗽,不從健脾入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很多家長面對積食時,並不在意,覺得就是「吃撐了、消化不良」,吃點山楂、蘋果就好了,殊不知,偶爾一次的吃撐,可以煮山楂蘋果水幫助消食,如果體內已經形成了積食,就得採取進一步的解決方法,先排出積食,再回復脾胃的運作動力,保證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功能的正常進行,才能擺脫脾虛積食給孩子帶來的發燒、咳嗽、體質弱、不長個等一系列煩惱。
給娃吃什麼趕跑積食?兒科醫生:蘋果、山楂沒有用,3招快速解決
1、飲食清積食
脾胃主要是「處理」食物,把吃進入的飯菜分解消化,轉變成氣血精微的「樞紐」,如果餵養不當導致脾胃不堪重負,食物就會積滯不化,讓孩子脘腹脹滿、食欲不振,這時候家長別「強迫」孩子多吃飯,給孩子補充焦胗棘,最好煮些小米紅棗粥、山藥南瓜粥等,把焦胗棘加到粥裡面,其中含有的雞內金、沙棘等,可以促進腸胃化解積食,增強脾臟對營養的吸收,減少積食、腸胃不通、消化紊亂的情況,還可以提供腸道免疫力,改善孩子的體質。
2、習慣「三注意」
除了「吃對」,飲食習慣上對腸胃消化也很關鍵,家長要注意三點:餵飯七分飽就行,不要讓孩子的肚子鼓鼓脹脹才停下;晚上睡前2小時不要進餐,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其次吃「溫飯」,不能吃冰箱裡剛拿出來的涼菜、果蔬等。
3、按摩多掌握
腹部是腸胃所在,肚子上方還有一個消食導致的中朊穴,家長想幫孩子促消化,就每天用脹腹,圍繞著肚臍做順時針的按揉,3-5即可。還有捏脊,俗稱「擀皮兒」,很多家長都知道,用食指和拇指,捏提孩子背部脊柱兩側的皮膚,可以增強臟腑功能,健脾強胃,還能改善孩子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