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狀核

2021-02-12 MiHeart

筆者其實還蠻害怕解剖的,不過愈害怕什麼,弄懂之後的成就感愈強。所以今天來講一個之前看缺血影像學表現時,一直好奇的部位。

視頻1 快速繪製大腦切面(視頻來源:Draw it to know it)(嘗試自己畫一下,體會更深刻~)

看上方視頻複習大腦基本結構後,很快即可發現豆狀核(Lenticularnucleus)其實是基底節(Basal ganglia)的一部分,基底節是大腦中最大的皮質下結構,位於丘腦水平。基底節本身由尾狀核(Caudate nucleus)、豆狀核、屏狀核以及杏仁核組成,其中豆狀核又分為殼核(Putamen)和蒼白球(Globus pallidus)。他們之間的解剖關係如下圖:

圖1 基底節的組成(Thalamus 丘腦;Amygdaloid body 杏仁核)

 

筆者自己就是個空間概念不咋地的人,所以還是看視頻:

本視頻有聲音,點開需謹慎》》》

視頻2 MRI下的3D大腦(視頻來源:floris256)

 

那麼根據視頻中那個三角,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張圖:

圖2 大腦半球水平截面可見紋狀體、丘腦、屏狀核與內囊(豆狀核與尾狀核構成紋狀體;Claustrum 屏狀核;Internal capsule IC 內囊;Lateral and medical medullary laminar 外側和內側椎板)

圖3 MRI水平截面中的尾狀核、豆狀核與丘腦

圖3 放大後的豆狀核

 

好,到此有了一個基本印象後,下一步我們來看豆狀核的供血。由於涉及殼核和蒼白球的各類疾病均可誘發帕金森症和其他各類運動障礙,因此許多研究分析了基底節部位的缺血性疾病。荷蘭研究者Nolan S. Hartkamp教授(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等通過灌注區域選擇性動脈標記MRI(Perfusion teritory selective arterial spin labelling-ASL MRI),發現尾狀核主要由同側頸內動脈ICA供血,而豆狀核和丘腦則由ICA和基底動脈BA供血。且有症狀同側ICA狹窄的患者,更有可能由對側ICA給尾狀核供血。

圖4 顱內動脈供血區域示意圖(later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豆紋動脈)

圖5 顱內基底節區域供血示意圖(不過此刻要時刻牢記腦內側枝循環~~畢竟發達得很)

圖6 有症狀右側ICA狹窄患者的灌注區域圖像,其中藍色代表右ICA,紅色代表左ICA,綠色代表BA;B和C中的箭頭代表不同的供血方向

 

瑞士研究者Heike Russmann教授(Centre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Vaudois)等針對僅局限於豆狀核的急性卒中進行分析,入選了從1986年至1998年的820名基底節病變患者,最終排查僅有13名梗塞局限於豆狀核,梗塞部位均位於大腦中動脈MCA的穿支,所有患者起初均出現面臂肱運動偏側症候群(Faciobrachiocrural motor hemisyndrome)。

圖7 豆狀核梗塞患者的危險因素、病因、部位和臨床表現

 

本想最後總結部分,詳細寫一寫基底節和紋狀體的功能,一看,實在太複雜了。所以還是看個視頻吧:(不好意思筆者偷偷懶~)

視頻3 基底節的直接和間接途徑(視頻來源:Dr. G. Bhanu.Prakash)

引用文獻:

1.  NolanS. Hartkamp, Reinoud P.H. Bokkers, H. Bart van der Worp, et al. Distribution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caudate nucleus, lentiform nucleus and thalamus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Eur Radiol(2011)21:875-881.

2.   Rhawn Gabriel Joseph. Basal ganglia, striatum, thalamus,caudate, putamen, globus pallidus, limbic striatum, Parkinson’s disease,Alzheimer’s psychosis, catatonia, obsessive-compulsions and disorders ofmovement. http://brainmind.com/BrainLecture5.html.

相關焦點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肝豆狀核變性怎麼檢查
    可能很多人對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不是很清楚。它是肝病的一種,那麼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患上肝豆狀核變性該怎麼辦?肝豆狀核變性治療方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病。本病為坐落第13號染色體的隱性基因傳遞的遺傳性疾病,家族性多發。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
  • 肝豆狀核變性,會危及到大家生命安全,一般男性發病率要比女性高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才發現老陳患上的是肝豆狀核變性,所以導致他經常要往醫院跑。老陳患上的肝豆狀核變性,原來是一個遺傳病,而且是一個隔代遺傳的疾病,所以老陳對於這個病一直都處於一個無奈的狀態,只是默默接受治療而已。
  • 肝豆狀核變性如何治療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稱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
  • 解剖學-大腦的三核結構基底核知識點匯總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三核,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手機或者電腦,然而我們人類的大腦也具有「三核」結構,這裡的三核指的是紋狀體、屏狀核以及杏仁體,三者合稱基底核。今天中公衛生人才網就為大家總結基底核知識點,請大家重點記憶。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發病率是多少?此病一般發病於哪些年齡段?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HLD)是1912年由肝豆狀核變性(Wilson)首次提出的。該疾病為銅代謝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特點是銅代謝紊亂所致的肝硬化和基底神經節損傷。從分子水平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可治療的遺傳缺陷性疾病—肝豆狀核變性,哪些原因會導致患病?
    但是到底身體中的銅藍蛋白是多少,患者才應該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肝豆狀核變性?要想更好地知道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就需要注意掌握銅藍蛋白異常達到多少的數值才表明患上了肝豆狀核變性,哪些原因會導致患上這種疾病,患上了這種疾病會有哪些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 肝豆狀核變性病診斷獲重大突破
    論文評閱人認為,這一研究成果為該病診斷建立了新的標準,將大大提高肝豆狀核變性病診斷率,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臨床表現複雜,誤診率高達60%至90%;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暴發性肝豆狀核變性病死亡率幾乎為100%。肝豆狀核變性病是一種可用藥物治療的遺傳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臟和神經系統,侵犯腎臟、心臟、內分泌、血液。
  • 什麼是肝豆狀核變性?與銅藍蛋白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經常聽人說自己的銅藍蛋白異常,是不是肝豆狀核變性,然後就開始提心弔膽,並做了一系列檢查,更有甚者還做了肝穿刺活檢術,但結果也並沒有明顯異常。當然,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到底銅藍蛋白多少才應該懷疑肝豆狀核變性?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出現臨床表現後該怎麼檢查和治療?
    01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症狀是什麼呢?這種K-F環大部分都是雙眼都含有,也有極個別只可以發現於單眼上,大多數患者出現神經症狀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此環,也有可能會出現晶體渾濁、白內障,或者是對光反應遲鈍等,K-F環的出現是有利於肝豆狀核變性的確診,但不是肝豆狀核
  • 肝豆狀核變性病:誤診率達七成
    原標題:肝豆狀核變性病:誤診率達七成   日前,國家公布罕見病目錄,共有121種疾病入冊,肝豆狀核變性病作為其中一種為廣大患者所熟悉。據了解,患者因為銅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積累,給身體造成的損傷,早期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預後效果。
  • 「銅娃娃」和「肝豆」患者的福音:「肝豆」科普合輯,拿走不謝!
    肝豆狀核變性是由於ATP7B基因突變,導致銅與銅藍蛋白不能有效結合,銅經肝細胞分泌入膽汁出現障礙,進而引起肝臟難以通過膽道向腸道排銅,結果糞便中的銅減少,而肝細胞銅蓄積導致胞內游離銅超載時就會溢出入血,引起大腦豆狀核等組織器官銅的沉積。
  • 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出現這些異樣後要警惕
    原標題: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病 出現這些異樣後要警惕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腦部病變為主的疾病。雖然這種疾病在中國比較少見,但是近年來,隨著環境汙染的加劇,加大了遺傳的機率。
  • 肝豆狀核變性屬於遺傳性疾病,了解其發病的症狀,及時配合治療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是什麼疾病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它其實是一種肝病,如果患上肝豆狀核變性會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而且應該怎麼辦,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法?了解相關的知識,才能夠對症進行肝豆狀核變性的治療。01什麼是肝豆狀核變性,其遺傳特點是什麼,主要有什麼類型?
  • 每日一問|肝豆狀核變性,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每日一問|肝豆狀核變性,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什麼?參考資料: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遺傳病學組《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8年)》;2)Uptodate資料庫。問題03HBV表面抗原<0.05 IU/ml,說明血液中不存在病毒了嗎?你自己有答案了嗎?
  • 安徽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楊任民國際首創肝豆病治療法
    關注肝豆狀核變性,關注世界性罕見病。11月21日上午,2015年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年會在蕪湖舉行。作為年會的重頭戲之一,由我省醫學家著作的《肝豆狀核變性》舉辦了首發式。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該種罕見病,已在我省醫學泰鬥楊任民帶領下,收治患者達20891例次,有效率達93%。
  • 肝豆狀核變性,發現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通常有這幾種治療方式
    導語: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先天性銅代謝出現異常的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比較多,主要會影響肝臟功能和神經系統功能,該病的特異性表現為眼部銅沉積形成K-F環,通常情況下會呈現出棕綠色、棕黃色或者棕灰色,早期的時候需要用裂隙燈進行檢查,後期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
  • 基底核是個盒子嗎??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Basal ganglia有些什麼東西~BG大致分為這麼幾個部分,黑質(Substantia Nigra),丘腦下核(Subthalamic nucleus),豆狀核(Putamen), 尾狀核(Caudate nucleus),以及蒼白球(Globus pallidus),其中蒼白球被分為內側(Internus)和外側
  • 腦幹內非顱神經核之「中繼核」學習總結
    小腦前核包括紅核、腦橋核、弓狀核、舌下神經前置核、前庭核的上、外側、內側、間質、脊束核、外側網狀核、外側楔束核、室下核、旁正中網狀結構、舌下神經中介核,橋延體核、腦橋被蓋網狀核、下橄欖核及舌底核等。頂蓋前區內有5個核團:視束核(其功能與副視系統關係密切)、豆狀下核、頂蓋前區核、頂蓋前區橄欖核、頂蓋前區主核。接受:經視束和上丘臂來的視網膜節細胞的軸突。
  • 公豆&母豆&圓豆&平豆有何區別?
    為什麼咖啡豆裡有公豆和母豆啊?「公豆&母豆」代表的是什麼?難道咖啡豆也有性別之分?咖啡屬茜草科植物,其花屬於「完全花」,就是說「自花授粉」,每朵咖啡花也同時擁有雌雄兩種器官,既然是雌雄同體,便沒有所謂的公樹、母樹的區別,自然就不該有公豆、母豆的差異。
  • 海紅豆別名孔雀豆、紅豆、相思豆
    海紅豆別名孔雀豆、紅豆、相思豆,屬於豆科的一種海紅豆為圓錐花序式的總狀花序,為白色或淡黃色的小花,花柄較短;花萼呈鐘形,5齒裂,表面被金黃色的柔毛;花瓣5裂,為披針形;花葯呈卵形;莢果帶狀,開裂時彎曲旋卷,表面禿淨;種子為鮮紅色闊卵形,表面光亮;海紅豆花期6~7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