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院發布的消息,兩起案件分別由不同原告起訴,兩位原告均認為,兩被告公司非法獲取其個人信息及隱私構成侵權。
作為大眾最熟知的APP之一,抖音、微信讀書被判定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後,引發社會極大討論。
在兩款APP光鮮的外表下和豐富的內容背後,平臺正以各種方式非法搜集用戶個人信息。用戶登錄帳戶後,平臺將通過各種途徑訪問用戶通訊錄,以此掌握和使用用戶社交關係,來對用戶進行內容推薦。
對於法院的一審判決,抖音和微信讀書分別作出了不同回應。
微信讀書方面回應稱,尊重法院判決。
「保障用戶信息安全是微信讀書一直堅守的首要原則。2019年5月底,我們收到該案訴訟後第一時間進行了核實,確認相關功能已在之前進行了迭代優化,優化後的版本更加尊重用戶的選擇權並對相關社交功能進行了強提示。未來,微信讀書將繼續努力優化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對於法院的一審判決,抖音會提起上訴。
據相關媒體報導,字節跳動法務相關負責人表示,抖音上的用戶通訊錄信息是由用戶授權上傳的,抖音一直遵循相關監管機構對於網絡運營者留存數據時間的要求。
如果用戶希望刪除相關通訊錄信息,可以隨時聯繫抖音平臺進行處理。
各大APP的另一面,非法搜集用戶個人信息
不少人使用APP時會遇到這些情況,「我看下天氣,APP為何要我的手機號碼和通訊錄」、「剛和朋友說好去吃火鍋,某團購APP就給我推薦附近的火鍋店」、「不同意授權獲取位置權限,就沒法使用APP」。APP越界去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已成了常見的現象。
剛過去不久的「3·15」晚會曝光過有近50款APP非法搜集用戶信息,涉及國美易卡、遙控器、最強手電、全能遙控器、91極速購、天天回收、閃到、蘿蔔商城、紫金普惠等。當然,被曝光的這些APP僅是冰山一角。
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投訴平臺收到的投訴信息顯示,2020年僅上半年,投訴平臺收到涉及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投訴超7000件,排名靠前的投訴分別是「不合理索取權限」和「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不難發現,APP肆意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及其他權益遠非個案,已然成為行業「潛規則」。
巨頭、小公司肆無忌憚,加大懲治力度迫在眉睫
用戶個人信息被非法搜集的事件屢禁不止,無論是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小公司,都涉險搜集用戶信息。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得數據者,得天下」。與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獲得的收益相比,處罰數額「微不足道」。
此次抖音和微信讀書的案件,法院判決抖音運營主體微播視界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用戶經濟損失1000元及維權合理費用4231元;判令騰訊公司停止侵權、書面賠禮道歉並賠償公證費6600元。
當網際網路公司發現違法成本過低,自然會將侵犯用戶權益變為本小利大的穩賺生意,導致相關事件屢禁不止。想從根源上杜絕APP侵犯用戶個人信息並非易事,為非法搜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設置高壓線,加大懲罰力度,或許能直接打擊這些違法行為。
對於用戶而言,主動通過民事訴訟維護個人信息權益,能促使企業更加注重個人信息的合理審查,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水平。
目前監管部門正在嚴厲打擊APP的非法行為,希望在嚴厲打擊下,APP領域能有一片更乾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