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裔社工身殘志堅 創建服務中心幫助殘障人士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43歲的馬來西亞華裔社工周志強出世時因窒息缺氧數分鐘而患腦癱,儘管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但他仍靠勤奮不懈的精神克服學習障礙,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當上社工,以自身經歷激勵殘障人士。

  16年前,他更以扶殘救弱為終身志業,成立「太平小區服務中心」(ESDA),靠善長仁翁的捐款,為殘障、智障及痙攣者提供免費物理治療及義診,以及提供在職培訓,教導障友種植瓜果蔬菜及製作手工首飾等,再借著販賣障友手作成果為中心賺取收入,讓他們得以靠著手藝自力更生。

  目前,共有68名年齡介於二十多至四十多歲的弱勢群體受聘於「太平小區服務中心」工作。「我四肢不缺,正常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也能」。這是周志強多年來秉持的信念,讓他不平坦的人生過得比任何人還精彩及富有意義,因此,他也把這個信念散播到社會弱勢的角落。

  舔湯匙上果醬練發音

  他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由於出世時因窒息數分鐘而影響腦部,導致他到了兩歲還不能站立或坐直,而且一直體弱多病,又患有哮喘,多虧父母不曾放棄他,並在他4歲時將他送進檳城大腦麻痺中心學習和做復健。

  周志強從未視身體上的缺陷為學習障礙,他自知唯有靠後天的努力才可扭轉自己的命運,因此10 年來在中心的學習生涯,他除了學習生活技能,也接受物理治療,包括學爬樓梯、遊泳健身及常常轉動舌尖舔湯匙上的果醬讓發音更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克服了疾病的困擾,可以在不需拐杖的情況下緩步行走。

  身患殘疾,讓周志強在吃盡苦頭的人生嶇崎路中看透了社會的殘酷,也使他更加體會到殘障者唯有自強不息,才能衝破逆境的考驗,堅強活下去。

  十幾年前,他在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的贊助下,到日本完成為期一年的社會工作課程,並在回國後到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服務數個月。1998年底,周志強決定走入小區,從事人文關懷工作,用自己脆弱但頑強的生命向弱勢群體伸出援助。他接受一名牧師的獻議,用上天賜給他不靈光的手、腳及頭腦開設「太平小區服務中心」,除了開解殘障人士,也協助其他弱勢群體找出生命的藍天。

  「ESDA」是希臘文,意思是憐憫,中心幫助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痙孿患者、殘障及智障者、貧困人士、或有健康問題的老人及婦女等,可謂來者不拒。周志強說,中心除了提供免費醫療與物理治療,他有時也會輔導邊緣青少年,或勸導吸毒者回頭是岸。

  正規中學讀書受凌辱 跟不上老師教課進度

  周志強在檳城大腦麻痺中心學習生活技能的10年期間,有一次在學校看見學生在草場中活潑奔跑,神情快樂自在,還有一群穿著制服在練步操的學生,心裡非常羨慕,於是立志一定要到一般中學受教育,並且每天告訴自己,「我一定能!」他表示,後來向母親爭取更大的自由活動,但母親擔心他會跌倒受傷,不允許這麼做。

  不死心的周志強為了實現到正規中學讀書的夢想,每天強迫自己看書、寫字到天明,他知道唯有勤勞才是助他邁進目標的不二法門。15歲那年,他如願以償正式入讀某中學的預備班,但這卻是他人生最吃苦的時候,不是受盡同學的欺凌、嘲笑與歧視,就是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令他備感吃力。

  「我每天搭巴士到校門口,下車步入學校時,總會遭到一班學長欺凌,他們看我走路不穩,就從後推我一把,在我跌倒受傷後就嘲笑我。」對於同學的欺侮,周志強只能強忍淚水,他不諱言曾一度痛恨自己為何與眾不同。「所幸上天派來了一名見義勇為的學長,幫我制伏了這班愛惡作劇的學生,讓我從此不再受到欺負。」

  不過他說,就算沒被同學欺負,他的求學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許多挫折和不快樂。由於腦袋不靈光,使他無法跟上老師的教課進度,也來不及抄下黑板上的筆記,只能向同學借筆記,回家逐個字慢慢抄寫。

  日本進修險被「踢」回國

  好不容易熬完中學課程,周志強在幾年後為了獲取專業的文憑以投入社工行列,實現他扶殘救貧的理想,他再度捧起書本勤讀。不同的是,他要在日本這個先進國的大環境中「突圍」,實屬不易。回想那段苦學的日子,周志強不諱言,在異國的大逆境中,他害怕失敗而一度難過得痛哭,感覺渡日如年。

  他披露,由於只懂英語,不會華語和日語,加上說話又口齒不清成了他學習的一大障礙,致使授課老師差點把他「踢」回國。所幸他勤而不懈的學習態度,每晚挑燈夜讀,最終讓老師對他改觀,並打消棄教的念頭,而他也因此順利完成課程。

  他指出,參與這項課程者都是來自臺灣、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等頭腦精明的專業人士,而他不過是一名只有中學程度的殘障人士,能力備受考驗。「日本是先進國,他們的生活步調相當快,我每天一拐拐地步行到車站,然後再搭巴士去上課。下課回來後,我就很努力地完成老師的作業,往往一做就是深夜,天天只有數小時的睡眠時間。」

  騎四輪摩託車為中心募捐

  周志強指出,「太平小區服務中心」在開辦初期因缺乏捐款而一度陷入經濟困境,與他同路的牧師也抵不住現實考驗而離開。為保住ESDA,他只好騎著殘障者專用的四輪摩多到處募捐,日子苦不堪言。

  「當時我真的很痛恨自己找不到足夠的捐款應付中心的開銷,我每天禱告,甚至萌起放棄的念頭。可是,基於憐憫,ESDA絕不能關閉。」就在周志強感到絕望時,源源不絕的捐款突然匯入中心戶頭,助中心渡過難關。「自ESDA開設後,需要援助的對象日益俱增,我這才體會到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真誠是最基本的根,錢還是行頭的萬靈丹,特別是對貧困者的援助。還有,要幫助殘障者重建信心,物理治療器材不可缺,但這些都需要錢。」

  辦洗衣坊闢農耕地增經濟來源

  開辦了16年的「太平小區服務中心」目前已上軌道,由於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周志強除了依靠外界的捐助應付中心日常開銷,也以開辦洗衣坊和開闢農耕地作為中心的經費來源,並聘請殘智障人士從事洗衣、種植瓜果蔬菜、飼養火雞、製作手工如串珠首飾及環保書籤工作,以達到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理念。

  「殘障和貧窮人士不應該受到輕視,所以,培訓這些人自立更生,強化他們的經濟能力,助他們重建信心挽回尊嚴,是我們刻不容緩要做的工作。」他說,中心在2011年獲得熱心人士捐贈洗衣機後,決定開設洗衣坊,他向酒店業者承包洗滌衣物的服務,這樣就可長期聘請殘障人士工作賺錢。「經過多年的努力與付出,ESDA終於獲得社會群體的接受及援助,操作日見穩健。」

  感恩能撐過每一天

  也因為服務範圍一直在擴大,經費也日益龐大,中心除了靠洗衣和手工的訂單維持,也還是免不了要向外界募捐。不過,周志強樂觀的說,天天沒錢天天過,他感恩每撐過一次的驚險考驗,就能讓中心更加茁壯成長。

  此外,周志強也在一批志工的協助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輔導、家訪及救濟。中心也幫助一些原住民及住在園坵內的印裔更換身份證、不定時找義診醫生免費看診和供藥,甚至為一些殘障人士提供上下班及上下學的接載服務。

  用真誠的心感動妻子雙親

  「我可能什麼都沒有,沒屋沒車也沒錢,但我有一顆很愛很愛你們的女兒的真心,如果你們把她交給我,我絕對可以保證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她一生的幸福。」儘管身體殘缺,但無阻周志強勇於追求愛情的決心,並以最真誠的心感動了女方的雙親,同意把女兒林銀珠嫁給他。目前,周志強與妻子育有3名年齡分別13、11及5歲的兒女。

  林銀珠小周志強一歲,自理科大學畢業後,她便棄高薪職不做,轉投入義工行列,並於1996年在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邂逅志強。談起這段婚姻,銀珠說,起初志強經常藉故接近她,確實令她感到害怕,因為志強是殘障人士,自己又是理科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想像自己的另一半是障友。

  「我常躲開他,下班後在巴士站看到他就拔足而逃,因為那時候我真的很怕他。」她說,有一次志強病倒了,沒來上班,那時候她突然很想念他,沒想到這是他倆愛情萌芽的開始。兩人之後墜入情網,並在相戀幾年後結婚,慶幸的是,他們的婚姻獲得了雙方父母的認同。

  林銀珠披露,因著丈夫的行動不便,3個孩子從一出世到3歲,丈夫都不敢抱他們,避免弄傷孩子,所以為孩子餵奶及洗澡等工作由她一手包辦。「孩子長大後,志強才比較敢替孩子洗澡和餵飯」。

  「多年來,志強都很努力扮演丈夫和爸爸的角色,雖然他行動不便,但除了不方便開車,其餘的他真的做得很好,讓我和孩子都非常感動」。

相關焦點

  • 重慶梅明社工中心2017年度社會服務總結
    重慶梅明社工中心2017年度社會服務項目梅明社工中心:王林、葉世燕謝仁升重慶市大渡口區梅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經民政局正式批准的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殘障人士不僅不能健康成長,連基本的人際交往也會出現問題,易出現不願主動與人接觸和交流,對未來表現出焦慮或悲觀的狀態。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雖然殘疾居民不同於正常人,但也應有享受正常人幸福生活的權利,所以,幫助殘障人士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促進殘障人士社會融合和平等就業是整個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 殘障人士迎來新家!三水區西南街道康園中心新址揭牌
    三水區民政局副局長、殘聯理事長禤顯球、副理事長陳福珠、西南街道黨工委委員張文超等領導,以及西南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和承辦單位三水區弘益社工中心等同志出席了揭牌儀式。新西南街道社區康園中心臨近佛山中醫院三水醫院和文化公園,中心面積760多平方米,是原來的5倍,可容納殘障人士40人,是原來的2倍。
  • 克服殘障 馬來西亞兩名華裔殘疾生入讀理科大學
    克服殘障 馬來西亞兩名華裔殘疾生入讀理科大學     蕭廷峰(左)和巫世弘互相鼓勵,希望在大學生涯再創佳績。(圖:光明日報)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馬來西亞理科大學今年錄取兩名華裔殘障學生,即大腦性癱瘓的大馬高等教育文憑優秀生蕭廷峰和右腳裝義肢的巫世弘。
  • 殘障人士來這裡如廁無障礙
    近日,有呼和浩特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張照片:一名移動公廁的管理員幫助一位來如廁的坐輪椅老人,網友紛紛為這位管理員點讚。記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輪椅上,一名身著工作服的中年人推著老人前行。一張簡單的照片卻讓看到的人感到十分溫暖。
  • 株洲市蘆淞區探索「全科+專科」社工服務模式
    株洲市暢想慈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們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進村入戶宣傳防疫,給困難群眾送上關愛。建寧街道社工站的駐站「全科」社工劉鳳獲悉熊奶奶的情況後,上門進行了需求評估,並將老人轉介給專門服務特殊計生困境家庭的株洲市暢想慈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 "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梁健玲:為殘疾人提供專業社工服務
    原標題:為殘疾人提供專業社工服務   立志回家鄉江門當社工,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在江門騎著自行車走訪500餘名殘疾人,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江門市恆愛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理事長梁健玲從事專業社工服務9年,雖曾有過退縮的念頭,但最終堅持了下來。
  • 重慶啟動社工服務 老人、殘疾人等14個群體或組織為重點
    記者10月23日從市民政局獲悉,目前我市已啟動了「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將重點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散居孤兒、流浪乞討人員、進城務工人員、軍隊離退休幹部、喪親人群、中小學生、貧困精神病人等14個群體或組織開展社工服務。
  • 打開殘障人士藝術體驗之門
    編者按日前,《短打莎士比亞》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與以往演出不同的是,這場戲劇的觀眾中有一群特別的人。他們雖然聽不到,但通過「無聲戲劇公益活動」,在手語翻譯員的幫助下,與其他觀眾一起走進了戲劇世界。該劇是「繁花公益計劃」活動之一,由中國殘聯宣文部與大麥網共同發起,助力殘障人士無障礙觀演進程。如何更好滿足殘疾人的文化生活需求?
  • 獅山鎮小塘社區康園中心招生!服務申請流程
    這裡既是工藝品產生加工場所,更是殘障人士進行藝術治療的地方,讓殘障人士在沉浸藝術的過程中建立自信、疏導負面情緒。 展能中心 中心為學員提供職前培訓、評估和崗位匹配,建立愛心企業庫,推薦殘障人士上崗就業,就業輔導員跟崗給予工作現場訓練與支持,建立自然支持系統,搭建促進企業、殘障人士家屬良好溝通的平臺,幫助其順利過渡,融入企業環境,獨立就業。 融樂服務
  •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 服務零距離 開福區鹽道坪社區開展中醫養生健康講座
    星辰在線11月28日訊(通訊員 劉璐)11月28日,開福區通泰街街道鹽道坪社區黨委為深入打造「五零」社區創建,建設「服務零距離」社區,針對殘障人士這一特殊群體,聯合長沙市三和社工服務中心開展中醫養生健康講座。
  • 走進五華縣,一起為殘障人士打造美麗新世界!
    2019年6月19號五華縣政府與中殘友集團正式開展合作計劃並落地執行,此時此刻大家心裡都只有一個目標:全方面解決殘障人士就業難,創業難,生活難等現實問題,助力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五華縣殘聯陳理事長帶領中殘友團隊參觀五華康復中心基礎設施,精細的布局和規劃,溫馨的康復醫療環境,讓中殘友團隊嘆為觀止。
  • 幫扶社區殘障兒童 廣州探索福利機構向社區延伸康復服務
    > 廣州加強殘障兒童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兒童福利機構探索為社區殘障兒童提供康復服務。日前,由廣州市民政局、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殘障兒童社會支持體系建設交流會在廣州舉行。交流會上,舉行了「燈塔育童三期項目——兒童綜合康復實踐科研培訓示範基地」揭牌儀式。
  • 社工組織對接復工復產企業用工需求為殘疾人尋找工作崗位
    準備應聘的殘障人士(左二)向工作人員了解崗位情況。文/圖江門日報記者/張華熾通訊員/陳麗雯蔡冰冰疫情之下,許多復工復產的企業面臨著產能缺乏的問題。近日,記者從多個社工組織了解到,針對企業用工需求,他們積極尋找適合殘疾人的崗位,為殘疾人開展就業幫扶。讓殘疾人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這可以說是對殘疾人最好的關愛之一。重度殘障人士在家裡實現就業「社工哥哥,我想工作,為家裡減輕負擔。」
  • 社工13年,用生命影響生命
    在全國社區領域、外國人服務與國際化社區領域及青少年領域,南風社會工作服務社在十年間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探索,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基礎,「以社區為本」為核心,形成了社會工作參與社區治理、歷奇輔導在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應用、外國人服務及國際化街區建設三大重點服務品牌。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殘障人士就業終見曙光
    2019年5月22日,坐落於南京江北新區頂山街道浦雲路18號的南京首家「喜憨兒洗車中心」正式運營。轉眼一年過去了,如今有16位心智障礙者獲上崗機會,為328位會員及顧客洗車超過5000臺次,洗車中心已實現自負盈虧。
  • 殘障兒童家長減壓課堂 愛要大聲說出來
    龍頭新聞訊(記者 於海霞文/攝)2019年7月26日9時,哈爾濱市平房區建文街《花房姑娘》花店迎來了10名最美媽媽,這是黑龍江省希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2019年度黑龍江省殘聯關心你的殘疾人鄰居項目之殘障兒童家長減壓課堂活動。
  • 所有景點提供無障礙設施 殘障人士也能"玩轉"上海迪士尼
    原標題:殘障人士也能「玩轉」上海迪士尼    殘障人士體驗樂園內的無障礙設施 見習記者 謝竲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開幕近半年的上海迪士尼樂園為數百萬遊客帶來了歡樂,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的遊客。
  • 【惠心支部-黨建服務】 惠心社工黨支部聯合濱河社區黨支部 為困難人員提供精準幫扶
    近日,惠陽區惠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以下簡稱「惠心社工黨支部」)聯合濱河社區黨支部、濱河社區「三社聯動」服務站社工、恆大棕櫚島物業、半島一號誌願服務隊共同為社區內一戶困難人員成功爭取和幫扶了一部輪椅,解決了其出行難題,極大地便利了日常生活,使其感受到溫暖關懷,增強了生活的信心。
  • 殘障人士的這個溫馨家園裡,烘焙班開課啦
    健身氣功、養生十二法、寫意國畫、烘焙……在朝陽區雙井街道,專為殘障人士開設的培訓課程越來越豐富。11月12日,朝陽區雙井街道的溫馨家園熱鬧非常,30多位殘障人士參加線下烘焙課,吃上了自己動手製作的蛋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