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靠子女也能養老,贍養老人新形態

2020-12-18 公證雲

遺贈撫養協議公證

當今社會老齡化嚴重,養老成為一大問題。都說「養兒防老」,可子女不孝,老人如何解決老無所養問題?昨天,從東陽市公證處獲悉,東陽一對老人到公證處求助。公證員表示,如果子女不贍養老人,老人可尋求遺贈扶養。

兒子未盡贍養義務,老人尋求解決幫助

東陽的趙某夫婦稱,其名下在市區有一處不動產,膝下雖有兩個兒子,但都未對他們盡到贍養義務且動輒打罵。鑑於此,他們打算過世後不將上述不動產留給兩個兒子,但他們也想解決老無所養的問題,便來到公證處尋求解決辦法。

公證員了解其家庭情況及其提供的房屋產權情況後,問兩位老人:「若有除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願意贍養你們,願意對你們盡生養死葬等義務,你們是否願意在過世後,將你們的財產贈給扶養人?」趙某夫婦聽完公證員的這個提問後,連忙表示:「如有人能好好照料我們的晚年,對我們不離不棄,我們願意在百年後,將上述不動產和其他財產都給扶養人。」

若能找到扶養人,可籤訂「遺贈扶養協議」

公證員告知趙某夫婦,若他們能找到一位願意贍養他們,他們又信得過的扶養人,可以通過辦理「遺贈扶養協議」公證,來解決他們現在的困惑。

據《繼承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證員提醒,要注意的是:遺贈扶養協議中的扶養人不能是法定繼承人,因為法定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具有法定的互相扶養和互相繼承的權利義務關係,不能以協議的形式來確定權利、義務。

在公證員向趙某夫婦解答的過程中,趙某夫婦問道:「我們之前受子女的脅迫寫過一份遺囑,遺囑中他們要求我們將上述不動產留給他們。那麼,如果我們和扶養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且扶養人對我們盡了主要的生養死葬義務,等我們百年以後,我們的兩個兒子以法定繼承人的身份來爭奪這處不動產,真能保障扶養人的權益麼?」

公證員這樣解釋,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也就是說如果在財產繼承中各種繼承方式並存,應首先執行遺贈扶養協議,其次是遺囑和遺贈,最後才是法定繼承。

趙某夫婦聽了該公證員的耐心解釋,向公證員詳細諮詢辦理遺贈扶養協議公證所需的材料及注意事項。諮詢完畢後對公證員表示了感謝,稱其若找到了合適的扶養人,會認真考慮到公證處申辦公證。

相關焦點

  • 子女無贍養義務外國老人如何養老?盤點國外養老規定
    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在法律上都沒有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也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他們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老人與子女之間很淡漠嗎?其實,德尼斯不是個案,現在越來越多法國老人也和中國老人一樣幫助子女照顧小孩。 一些國家在「精神贍養」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以此鼓勵子女能夠「常回家看看」。而情感一旦缺失,再完善的制度也會缺失溫度。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可如今陳奶奶老了,因為之前子女結婚都是陳奶奶一手操辦的,自己的存款早就用完了,便希望子女能寄些錢回來,也不多,只要一個月一千就行,本以為三個子女會爭先恐後地給自己寄錢,卻不想他們互相推卸責任,老大說老二家更富有,老二又說老三在城裡掙大錢,反正就是找各種藉口不想自己被佔了便宜。
  • 中國老人退休後公園散步跳舞,日本老人則繼續工作,子女還不贍養
    中國老人退休後公園散步跳舞,日本老人則繼續工作,子女還不贍養近幾年來,出國旅遊成為了很多人非常喜歡的一件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旅遊已經不再是一件讓人稀奇的事情,人們喜歡去國內很多熱門的景點遊玩,又或者喜歡去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旅遊
  • 【案例調解】贍養老人就是義務
    老吳本應像其他老人一樣度過一個安逸的晚年,但在老伴離去後,他與兒子們的關係跌到了谷底。老伴的離世讓他傷痛不已,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老吳舊痛尚未撫平又添了新傷,他被檢查出患上了食道癌,經過幾輪化療,花去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真是雪上加霜,本不想讓兒子們負擔的他,沒辦法只好讓兒子們出錢給自己看病。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在現在家庭中子女不贍養老人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有些老人有房子、車子、票子傍身,子女還會多照顧照顧老人。 《民典法》新規,勵志改變孤寡老人現狀 2020年新通過的《民典法》將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針對孤寡老人、無人贍養老人問題有了新規定
  • 農村老人老了這麼養老呢?贍養費如何分攤?
    居住方式有祖子孫三代共同居住;老人與子不分家單獨居住,由子給予贍養費;還有就是老人子女共同分擔贍養;再有就是無子女獨居生活,生活靠自己。第一種老人有子女在身邊,生活還不算差,至少可以看到孩子、孫子。第二種相當於老人自己生活,解決了一些費用問題,這是很多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態。
  • 子女若不孝,老人還能找別人養老嗎?
    遺贈人指的是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立生活存在困難而需要他人照顧的老人。扶養人一般是遺贈人的親屬、街坊鄰居或者其他親朋好友等。須強調的是:遺贈扶養協議中的扶養人不能是法定繼承人。另一類是公民與集體所有制組織之間的遺贈扶養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一般是指「五保戶」、承擔其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五保戶」遺贈財產的權利。
  • 典型案例 | 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該怎麼辦?
    遂承辦人於2019年3月13日再次組織調解,五被告逐漸認識到自身行為違背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雙方就今後如何贍養老人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原告撤訴,該贍養案件不到三日得以圓滿解決。三、典型意義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 不贍養已離婚父母也能分得遺產?想多了!
    大家都知道,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父母離婚後子女有贍養義務嗎新的《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衝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關係的變化而改變。
  • 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 贍養老人要跳出誤區
    1998年、2001年間,賀某曾兩次參與盜竊被判刑5年,其母為此一氣臥病在床,一家人全靠父親勞作和兩個姐姐的資助勉強維持生活,父母和姐姐苦盼賀某回來能改邪歸正,好好幹活孝敬老人,補貼家用。但賀某本性難改,吃不了幹活之苦,成天遊手好閒,偷雞摸狗。
  • 子女贍養 政府獎補|金鄉實施孝善扶貧讓貧困老人老有所養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玉婷)為有效破解扶貧工作中農村貧困老年人生產生活難題,進一步提升貧困老年人生活質量,金鄉縣馬廟鎮將孝善養老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按照「子女贍養+政府獎補」的模式,在全鎮範圍內實施孝善扶貧活動,共惠及345位貧困老人。
  •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之痛:子女都去哪了,60歲以上農民養老咋辦?
    最近,到處都在開始新一輪的人口普查。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時代社會,2011年的時候,全國60歲以上老人就達到了1.85億,而到了2013年時超過了2億人,根據估算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可能達到4.83億人。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屬於空巢老人。
  • 子女必須承擔父母的贍養義務?贍養費的支付內容有哪些?
    有些家庭的父母是沒有退休金或其他經濟來源可以養老的,而有些人作為子女,對於父母的贍養也是沒有盡到相應的責任,不想贍養父母。那麼身為子女必須承擔父母的贍養義務?贍養費的支付內容有哪些?接下來,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帶大家了解下有關贍養費的問題。
  • 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支出能減多少稅?
    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支出能減多少稅?—— 聚焦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徵求意見稿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支出能減多少稅?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徵點上調」減稅紅利基礎上,人們關心明年起用於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的支出,能多大程度獲得減稅。「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權威專家,詳解徵求意見稿。
  • 「你不幫我帶娃,我也不給你養老」,老人帶娃跟被贍養該劃等號嗎
    彤彤讓老公多次給老太太打電話叫她回來幫忙帶孩子,老太太只是說身體不舒服不方便帶娃。彤彤媽媽終於急了眼,直接對婆婆放話:你不給我帶孩子,我以後也不給你養老。說白了,兒媳婦可以贍養老人,也可以不贍養,這完全看兩者之間的情誼。兒媳婦感恩婆婆,未來對婆婆好一點,兒媳婦記恨婆婆從來沒有管過自己,未來鮮少關心婆婆,都正常。
  • 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社會安穩的要求,更是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8月20日,海城區法院審結一起贍養糾紛案件。原告嚴小芳(化名)與丈夫(已故)婚後生育三子五女,大兒子已去世,二兒子為貳級智力殘疾人。嚴小芳今年為85歲高齡老人,現處於癱瘓狀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聘請護理人照顧日常起居。
  •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老人可以撤銷房屋贈予嗎?
    當房產贈與子女子女卻不贍養老人的時候贍養老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子女一項法定義務。《合同法》規定,子女取得老年人贈與後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老年人對贈與有法定撤銷權,拒絕履行贍養義務,且在庭審中明確不同意楊某和與其繼續生活,嚴重違背其此前承諾。
  • 「啃老」又有新時尚,老人有苦難言,年輕子女卻還不自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前那種傳統的時代觀念漸漸消失在時代浪潮中,從前的子女成人後,主動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漸漸變成了,無力養活自己,持續啃老的模式。"月光族"的層出不窮,不禁令人心寒。啃老族們又逐漸流行起一種新式啃老法,"一周啃一次",借著回去探望父母的理由,問老人家拿錢,次數越發頻繁,老人有苦難言,年輕子女卻還不自知。
  • 為何農村多子女贍養老人矛盾重重而城市子女贍養老人沒有矛盾?
    這個問題,依據本人想法,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文化素養的不同和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農村多個子女之間,為了贍養老人,為了一丁點小事情或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因文化素養較差、家庭經濟困難,鬧得面紅耳赤,頸大膊子粗,有的會大打出手的不文明的局面,還有甚者,已經鬧到村委會、派出所、法庭上去,你說光不光彩,有沒有意思
  • 北京平均每年發生200多件養老糾紛案件 老人想要:贍養 關心 清淨
    中華民族歷來有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法律上也對老年人做出了諸多保護性規定。可據海澱法院統計,自2013年起至2020年10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收錄發生在北京的「贍養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1704份,每年都有2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