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古詩學寫作|照應
本期「莫愁家長智慧課堂」——《跟著古詩學寫作》,我們將通過賞析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學習照應描寫手法。 運用隨時照應的句子,要緊緊圍繞主題寫作,使文章主題突出,線索明了。 每一種照應的技法,都應自然,不要刻意生硬。
-
地方性寫作:作為關係的詩學路徑 趙飛
現代漢語詩歌發韌時即伴生一種文化上的焦慮:其一是對現代性的盲目追求導致的對古典性的疏離——不知根系何處?其二是苦於無法在形式與內容之間重新迅速鑄就新的經典——究竟何為範式?此二者歷經百年的化歐化古和自力更生、大幹快上,並未形成中國詩人所共守的信條。詩學的焦慮未能有效解除,但帶來一種可貴的警醒:現代漢語詩人慾重拾自信,恐怕離不開對母語的重新認識和故土的化育功能。 從本質上講,母語和故土帶給詩人的是一種自信。
-
莫愁家長智慧課堂丨跟著古詩學寫作:烘託
本期《跟著古詩學寫作》,我們將通過賞析唐代詩人王維的《鳥鳴澗》一詩,學習烘託描寫。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這裡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
臺灣詩人夏宇的裝置詩學
Beuys,untitled Ⅳ,MOMA,劉奎攝 同時,她確實有意地「破壞」句子的結構,追求一種過渡的精簡化,如她的《耳鳴》一詩,該詩結尾的詩句為:「在這樣的下午/這是譬如的第6次方/有人呼喚我的名字/遺失三顆紐扣」。
-
認知詩學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趨勢
認知詩學是「融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文體學和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和方法於一體」(封宗信語)的跨學科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萌芽以來,認知詩學已有40餘年歷史,現已逐漸成為一個相對穩定和多面發展的研究領域。全景式勾勒和回顧認知詩學的研究歷程,有助於全面把握其發展脈絡,錨定其最新研究趨勢及未來走向。
-
海上現代漢語史詩叢刊總序:走向史詩的漢語詩歌
在為民族的偉大氣象尋找合適的形式中,海上不斷沉潛,以讓自己進入黑暗的深淵,去探尋華夏民族可以歷經千年萬代而生生不息的秘密種子,去為當代中國詩歌的史詩化寫作注入古遠的民族精神的力量。《雲山鳳鳴》本期特刊的海上的《走向史詩的漢語詩歌·總序》無疑有著為當代漢語詩歌的史詩化或長詩寫作進行理論奠基的歷史性意義。這篇氣勢恢宏的長序,或許將吹響當代中國長詩創作的號角。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讓瘋女人走下閣樓,開闢女性寫作新詩學
Gilbert,1936-)和蘇珊·古芭(Susan Gubar,1944-)在《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想像》一書中,挖掘出了一種旨在顛覆的女性詩學範式:黑暗與悖反、毀滅與自我毀滅。桑德拉·吉爾伯特(Sandra M. Gilbert)、蘇珊·古芭(Susan Gubar)二人均為西方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文學研究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學者。
-
2020花地文學榜|深情而自省 叩問詩學 呼應偉大文明
《陳東東的詩》是一本精選集,縱觀全詩,審美主義與藝術主義並行,是精英寫作的代表。日後,又多有感性更替,豐盈、奇崛、冷豔之翼再生,語言幽深無限,文化視野大開,而東方詩學與現代主義的雙重書寫記錄了他獨立的見解和誠實的精神。 ■黃禮孩
-
成果推介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新世紀文學的日常生活詩學研究」獲結項優秀
」、「新世紀作家主體精神中的日常生活詩學觀」、「日常生活詩學在新世紀文學中的主要特徵」、「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上的表達策略與文本形態」、「新世紀文學在日常生活詩學追求中的重要意義與內在局限」等,試圖系統地梳理中國新世紀文學中的日常生活詩學特徵及其內在的局限。
-
望今制奇 參古定法 評《詩學「活法」考索》
兩漢以後,上古流傳下來的歌被系統收集整理,作為案頭的「詩」,漸漸脫離「歌」的性質,走向獨立,「詩歌」便成為主流。《漢書·禮樂志》說:「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此後,詩歌逐漸被文人規範,由雜言到四言、五言、七言,由古體到近體。規則確立固然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束縛。於是人們又要尋找突破,便出現了長短句、散曲乃至現代新詩。
-
蘭波詩學的現代性
然而,文本中並沒有完整的情節,以上的寓意並不呈顯性,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表現的主題跟過去沒有任何關係,也不與現實生活的場景產生聯想,蘭波詩歌的現代性是一種「竭力避開現代生活的現代主義」(伯曼 35),是直面存在本身的現代主義。
-
《詩學》集刊稿約
年創刊,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和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新詩的純理論刊物。《詩學》的辦刊宗旨是:學術性,在場性,地域性。學術性是學術刊物的生命,學術從自由思想來,學術從原創精神來,學術從爭鳴風氣來。我們希望儘自己所能創造一個開闊的學術空間,讓臘梅、牡丹、玫瑰一起爭豔,讓喜鵲、百靈、夜鶯同時歌唱。我們倡導的在場性,就是要遠離文學和詩歌現場的概念遊戲,因為那樣除了顯示遊戲者的聰明外,對於詩歌的繁榮毫無干係,當然也毫無價值。
-
歐麗娟講座①:《紅樓夢》是對整套詩學理論與雅文化的沿襲
所以可想而知,曹雪芹對於這樣的一種主觀的,而且是外加的詩詞寫作是非常不以為然的。曹雪芹的《紅樓夢》就完全不是這樣,其中的詩詞完全變成了小說內部的「血肉」,也就是說這些詩詞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且與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命運是互相結合的。詩歌是為了這些人量身打造的,是「按頭制帽」,把深厚的詩學素養、詩歌的血肉融入到他筆下的人物裡,完全出自於小說人物的口吻,而且做到了天衣無縫。
-
記憶的詩學 | 陳蒙
詩意的記憶是一種力量,因為詩不準備遺忘任何東西,在某種程度上,詩是由「記憶」構成的。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關於記憶的詩學在概念上、美學上、情感和實踐上去破解、去闡釋,讓詩這個「初生的果實」,變得更普遍、更尋常,這樣才能讓平常人擁有和品嘗。
-
百定安:詩學筆記(1-50)
它們可能是對詞語創造的結果,也可能類似於一種新的考古發現,或者,它們原本存在並為我們熟知但我們決意要拋棄、廢除的已知的因而也是陳舊的意義。 05 「事實的詩意」,是一個正確的詩歌判斷。但在寫作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口語寫作多傾向於「事實」,而非口語寫作又多傾向於「詩意」。兩相趨近,或許更好。這肯定不會因此改變各自既有的美學向度。
-
【學科前沿】詞語詩學體系的處子航
人或為魚鱉,本不是問題,僅是生命早期的一種事實陳述。 這個詞條本來很難寫,此書的作者以親身經歷的小故事開頭,很快跳躍到洞庭湖神話,最後推導到理論闡述,由洞庭湖的具體的魚到抽象的魚,由魚及人,揮灑自如,語言淺易而又直探「生命」這個詞語的深處。 撰寫詞語詩學是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目前文學界流行的重要詞語不少,其中哪些能被確認為關鍵詞語,直接關係到對於文學的基本看法。
-
我們要從詩學建設和詩歌創作兩個方面,高度重視新詩詩體建設問題
這是中國新詩誕生以來一直難以攻克的難題,導致新詩難以相對定型化和規範化,直接影響新詩走向穩定和成熟。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總結百年新詩在詩體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從詩學建設和詩歌創作兩個方面,高度重視新詩詩體建設問題,大力倡導人們對詩體形式進行多方面的探索,不斷尋求和創造出符合現代中國人審美需求的新詩藝術形式,以推動中國新詩的健康發展。
-
龐培論 ‖ 南方抒情理想與中西詩學的典範轉移
然而,人類的詩意與體驗,正在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甚至走向滅絕。而我們的詩人,並非是詩意與體驗的完全持有者,詩人僅僅是詩意與體驗的記錄者與傳遞者。詩人龐培仿佛在個體詩學思考中無意識中抵達了義大利哲學家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的哲學境地,他同樣敏銳地發現「歷史」與「幼年」的深層關係:經驗的毀滅。
-
朱永新寄語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此請允許我通過《左江日報》向你們送上節日的祝福,願你們守望教育理想,根植邊疆教育,用心關愛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你們能創造傳奇,成就完整的教育人生。我在《致教師》這本書中再次向廣大教師鄭重許下「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承諾,並表示會和廣大教育同仁一道,繼續逐夢,帶著使命,帶著愛,向著理想的彼岸,盡一個教育人的全部心力。    我始終認為,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進每一個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