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建立,離不開韓信、張良、蕭何等人的大力輔佐。這三人也被稱為漢初三傑。在劉邦眼中蕭何的功勞最大,所以稱呼他為功人,而其他的功臣將領都是功狗:
《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 蕭何 ,發蹤指示,功人也。」
這段記載很明顯地說明,當時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因為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第一遭,以前從來沒有像劉邦這樣的以貧民身份奪去天下的人,他的將領也大多是草莽出身。
當論功行賞的時候,文臣武將們爭論不休,都覺得自己的功勞最大,給他的封邑最大最後,很多人都憤憤不平,覺得劉邦不公平,一個個抱怨不休。
他們有依有據:披堅執銳,抱著腦袋拼命,大小數十戰,一不小心就拋頭顱灑熱血,而蕭何啥事情都沒有幹,別人打仗的時候他在關中除了看書就是看書,有什麼資格
這時候,劉邦的統領能力展露無遺,他語出驚人,對諸人說:你們別爭了,我可沒有什麼私心,而是很公平的,打個比方,如同狩獵,追逐野兔走獸的肯定是狗,而法號施令的肯定是人,現在你們能夠擁立戰功,和哪一些功狗一樣,而蕭何呢就是對你們發號施令的人,他是功人,所以功勞最大,獎勵最多。
從山大王變成義軍
救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創立大秦帝國的秦始皇意外病死沙丘,隨後趙高和裡斯聯和矯詔殺死扶蘇、擁立胡亥繼位。次年,是為二世元年,大澤鄉的一場大雨拉開了秦王朝崩潰的序幕。
秦始皇的死意外的導致天下大亂,本來秦滅六國留下諸多矛盾突然間爆發出來,原來的六國貴族都蠢蠢欲動。而東方六國也紛紛復國,秦王朝一夜之間回到戰國時期。
原來非秦國的土地都揭竿而起,劉邦的老家沛縣也不例外,縣令想其事,於是蕭何和曹參建議請劉邦來增加實力,這個契機使得劉邦從山大王蛻變為一路諸侯,而蕭何的大功從這裡就開始了。這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這時候的劉邦還在沛縣不遠處的一處山上做山大王,因為原來他作為亭長負責押送服勞役的人,結果半路都跑了,心大的劉邦就地落草為山大王。
擁立劉邦為沛公
在劉邦進入沛縣以後,因為當時縣令被殺,剩下的主事的是蕭何和曹參兩個文官,害怕秦朝嚴刑峻法,於是都縮首,共同推舉劉邦為頭領,尊稱為沛公。劉邦這時候正式有了自己的隊伍,完成了從零到一的蛻變。這是第二次大功。
劉邦於是依靠蕭何、曹參四處攻城略地,但是後來雍齒叛變,導致劉邦的根據地都丟失,最後不得不投靠項梁。
給劉邦推薦韓信
韓信因為項羽不重用他,於是加入劉邦的隊伍,結果劉邦也看他不順眼,後來只好逃走,但是慧眼識人的蕭何覺得這傢伙是個人才,於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然後大力推薦韓信,最後劉邦拜將,伺候韓信一人幾乎殲滅六國。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韓信,未來的局勢如何恐怕還是未知數,韓信彌補了劉邦軍事能力的不足,使得劉邦短時間內扭轉局勢。而後來韓信一樣是漢初三傑之一,沒有蕭何,那三傑只剩一個張良,劉邦能翻起多大風浪?
坐鎮關中維持後勤
在古代,打仗所依靠的就是士兵、糧草、軍餉,籠統地說就是後勤供給。當劉邦一次的率領軍隊和項羽殊死決鬥的時候,一次次的全軍覆沒。
這時候的蕭何,不厭其煩的組織關中的人力物力,輸送兵員、運輸糧草、供給軍餉,協助劉邦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如果沒有蕭何坐鎮關中,劉邦根本沒有資本和項羽爭雄。別說爭天下了。
協助劉邦剪滅異姓王
趙匡胤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所有的帝王都一樣,容不得他人分享權力,當初為了對方項羽,劉邦分封了好幾個異姓王,當天下姓劉之後,這一些人突然礙眼起來,劉邦想方設法的想廢除。
這時候,蕭何又不辭辛苦地充當劉邦的賢內助,忙前忙後地為劉邦剪滅異姓王出力,其中彭越、韓信都是蕭何的協助之下才順利剪滅的。所以韓信留下了,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的輓聯。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也是形容這個事件,這件事情,對劉邦的說也是非常大的功勞。不過,這個已經是論功行賞之後的事情了。
功臣的後續
尷尬的是,劉邦剪滅異姓王之後,開始懷疑其蕭何來,懷疑的罪名是當時蕭何一直在替老百姓謀福利,所以把他抓起來,估計當時蕭何腸子都悔青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劉三,好事壞事我都替你做了,你反過來懷疑我。
幸好當時,一個姓王的衛尉侍從劉邦,他對劉邦說,當初你和項王爭天下的時候蕭何稍有一點非分之想,現在天下沒你的份,現在天下都是你得了,你怎麼又會懷疑他有非分之想呢?劉邦恍然大悟,於是赦免了蕭何。
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蕭何繼續做丞相,兩年後也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