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兒童的相關產品或者服務愈發層出不窮,也有無數家長樂此不疲,為之買單。孩子被捧在手掌心,家長們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
作為兒童產品的食品更是備受關注,大家對於兒童食品的探討也越來越多。今天我們就說說「兒童食品」,你精心為孩子選購的食品,真的適合他嗎?那些食品真的像宣傳的那樣健康營養嗎?
寶寶那麼可愛,給他吃點什麼才更好呢?
當我們談營養的時候,一方面關注它的正向指標,比如蛋白質含量、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等等,這種一般要求最低多少;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它的反向指標,比如脂肪、糖之類,畢竟過量累積之後對身體不利,對兒童尤其如此。此外,我們還會關注食品的安全指標,也就是所謂的「衛生指標」,比如菌落總數、重金屬含量等等,這些都會有限量要求,也就是最高多少,不過這種指標只能依託官方每年組織的抽檢,畢竟肉眼是無法識別的。
營養食品,食品營養,你了解多少?
那麼,常見的兒童食品一般容易出現什麼樣的營養問題呢?可能多的添加糖,比如兒童牛奶、兒童酸奶等;可能多的鹽,比如兒童麵條、兒童奶酪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兒童產品只是有著「兒童」的字樣,實質和普通的食品並無太大區別,這種就是多花些錢,其他倒也不影響。
a. 寶寶醬油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能不能加鹽?什麼時候能加?寶寶醬油是不是就可以隨便加呢?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建議「為避免嬰兒攝入過多鹽(礦物質)增加腎臟負擔,一般不建議1歲以內的嬰兒食物製作過程添加糖、鹽以及其他調味料。」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主要作用是「過渡飲食」,即讓孩子逐漸適應家庭進食習慣,逐步能和大人一起吃飯。排除過敏風險以及可能的嗆咳窒息風險,如果家庭整體飲食比較健康,鼓勵13到24月齡的寶寶少量嘗試家庭飲食,注意少鹽、少糖、少刺激,滿24月齡後可以和家人一起進食。
某品牌無添加薄鹽寶寶醬油產品頁截圖
那麼寶寶醬油呢?市面上的寶寶醬油一般以「無添加、低鹽」作為宣傳賣點。事實上,醬油是大豆發酵製品,其鹹味來源是食用鹽,風險也是鹽。如果要選擇的話,普通醬油也會有很多無添加且低鈉的選擇,無需刻意追求醬油標籤上的「寶寶」二字,買常規通用的就可以了。畢竟,不論成人家長還是孩子,還是少吃些鹽才好。
b.兒童牛奶/學生奶
家長們都知道要給孩子喝奶,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也是推薦喝奶,大家的這種意識基本都具備了,那麼就會涉及到選什麼樣的牛奶給孩子喝呢?
給大家看一個牛奶的食品標籤。
某品牌兒童牛奶產品頁截圖
大家看到這款產品,執行的標準是「調製乳」,因為除了生牛乳之外有額外添加,包括各種營養強化劑以提高其中的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當然也包括我們非常不提倡兒童用的白砂糖。
選購營養高的產品無可厚非,但如果可能還是建議選擇無糖的,也很欣慰看到一些廠家在這方面努力了,期待更健康的兒童奶。
某品牌兒童牛奶產品頁截圖
照著這樣的思路,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身邊的兒童食品,是否有額外添加糖?鈉(鹽)的含量如何?如果對比普通食品的糖含量鹽含量反而更高,也沒有多大的營養優勢,那你何必要多花錢還買份不健康呢?
一是沒有針對性的國家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目前,國家對於各類食品都有非常細的標準,但都是就大類而言。比如常見的牛奶相關國標就會有生乳、發酵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等,但是沒有國標是「兒童牛奶」或者「兒童酸奶」這種針對人群來區分的,除了嬰幼兒食品。
基於這樣的背景,市面上的兒童食品雖然寫著「兒童」二字,執行的依然是通用的產品標準,在強制性營養指標方面包括營養指標和衛生指標等並無必然區別。當然,各個產品自身可能會根據賣點進行一定的配方調整,主要是營養強化劑的添加方面,讓產品的營養物質含量更高。
比如這款兒童牛奶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和鈣的含量非常高,還含有其他維生素微量元素。
二是口感需要。這主要是一些產品的糖和鹽的額外添加,可能一些孩子不喜歡牛奶的味道,但是喜歡甜飲料,那麼兒童牛奶中加糖就能達到效果了,又讓孩子補充了營養,還能愛喝。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就是愛喝甜飲料,連奶都不喝,那可能你從這種添加了糖的兒童牛奶來讓他逐步適應也是個權宜之計,但還是要儘早戒掉吃糖的壞習慣。
三是營銷方面的考慮。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吧,不太搞得明白的家長又想給孩子買好的,目光所及只能是食品外包裝的「兒童」二字,以為這是針對性的就是好的,這才讓這個市場如此活躍。當然,能買到專業的做得好的確實不錯,但那些反而不健康的還是慎重為好。
果汁含糖量也比較高,建議吃完整水果。小寶寶還是喝水好,不推薦果汁。
前面夾在其他內容裡也順便講過了如何選購,這裡系統再說一下。
和選購所有食品一樣,關注食品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關於糖。儘可能選擇配料表中不含白砂糖或者蔗糖之類的添加糖,糖給孩子帶來齲齒肥胖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飲食習慣,實在需要遠離。
關於鹽。嚴格來說是「鈉」含量,但一般消費者關注鹽會更為直接,也更好理解。同類的產品,儘可能選擇鈉含量低些的,這個可以從營養成分表上看到。
營養成分表是一般食品都會標識的,大家注意對比數值。
關於食品添加劑。很多家長覺得有添加劑的都不能給孩子吃,其實這是個誤區。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我們的日常生活飲食會有巨大影響。正規廠家的合法添加是沒問題的,當然你如果就是過分擔心,那麼選擇成分簡單的,配料表上你看得懂的就行。至於如果有很多你看不懂的化學名稱,一般就是添加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避開都行。
關於營養。你能看到的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一些產品需要標識的鈣或者用了營養強化劑之後額外標識的各種維生素的含量。碳水和脂肪,少的好,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那些,多的好,大概這樣一個思路,深究起來這是不嚴謹的,不過能幫助大家快速判定。不搞研究也沒必要太過於刻板,生活還是以便利為主。
多吃蔬菜,適量水果,寶寶健康,全家無憂。
關於自製。有些家長可能會喜歡「私房」、「自製」這種的食品,但說實話我一直不是十分推薦。除非特別熟悉銷售方,否則強烈不推薦購買!一是加工資質欠缺;二是人員健康狀況不明;三是原料來源存疑;四是加工環境不清。總的來說,風險太高,而孩子腸胃脆弱,一旦出現問題難以追溯維權,得不償失。
總之,不論怎麼選擇,儘可能地讓孩子吃天然健康食物,獲取天然營養,這在寶寶輔食時就講過,大點的孩子對於感知食物本身的味道也很重要。
也不論家長還是孩子,健康飲食是一生的課題,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