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授開國上將,卻錯過了授銜!成為唯一無軍銜的國防部長

2020-12-16 天天軍情

1955年我軍授銜時,除了那57位開國上將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人足以授上將,卻因各種原因遺憾錯過,比如耿飈。

要知道耿飈早在紅軍時期就是紅4軍參謀長,尤其是長徵時,就擔任了前衛團團長,打過無數硬仗、惡仗,為紅軍大部隊的順利長徵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抗戰時期,耿飈是八路軍第129師385旅副旅長兼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又擔任華北軍區第2兵團副司令兼參謀長,以這樣的資歷,授上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結果建國後,耿飈被周總理調去了外交部,離開了軍隊,跟上將軍銜失之交臂

耿飈,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十二大、十三大上當選中顧委常委。他樸實無華、心胸坦蕩,敢講真話,從不考慮個人得失,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耿飈。

受祖訓影響保持艱苦奮鬥本色

耿飈在生活上從不搞特殊化,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本色,對家屬和工作人員要求十分嚴格。

湖南的雲霄山下,有一座耿傳公祠,裡面有兩間偏房,耿飈就在這所公祠裡出生,是耿氏的第18代子孫。耿飈和家人在此居住了12年。

兒時的耿飈隨父母住在公祠,因為自家地無一壟,房無一間,被救濟借住。救濟的條件是打掃公祠、維修房屋。

「重孝行,盡第道;貴作忠,期淳信;宜執禮,明大義;在養廉,貴知恥;貴讀書,宜愛國;睦宗族,和鄉鄰;隆祭祀,慎表葬;正夫婦,慎婚姻;務正業,慎交友;戒奢靡,崇節儉;警遊怠,遏淫態;戒弱女,禁私養;禁賭博,息爭訟。」耿傳公祠祖訓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處處體現著對後人的嚴格要求。

在耿傳公祠出生的耿飈,受祖訓的影響很深。在他誕辰百周年之際,妻子趙蘭香曾這樣評價:「耿飈的一生,保持了革命軍人樸實無華、心胸坦蕩的品質。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時候,他敢講真話,從不考慮個人得失。」

拒絕為兒子調動工作

據耿飈的次子耿志遠回憶,耿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時,該委員會十分需要人才。

當時,耿志遠從清華大學畢業,分配在一個光電所工作。他覺得自己有文憑又年輕,想調到人大外事委員會工作。可耿飈不容商量地說出兩個字:「不行。」

耿志遠很納悶,自己向父親曾推薦兩名同學,沒怎麼費事就調過去了,怎麼到了自己這裡就不行呢?

耿飈的回答是耐心的,也是不能通融的:「你介紹的兩名同學畢業於清華大學,經面試,有真才實學,工作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才同意調進。至於你,不同意調的原因並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父子倆在一個單位不合適,影響不好。」

不久,耿志遠到一家大公司當了一名職員。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偏偏有一封舉報信送到相關紀檢部門,說耿飈為兒子的工作調動搞了特權。

上級派人對此事進行調查,很快便查明事實:在耿志遠的工作調動上,耿飈別說插手,連知道都不知道。

告誡兒子不準經商謀私

1990年底,耿飈專門給耿志遠寫了一封親筆信,告誡兒子不準經商謀私。

志遠:

知道你身體很好,又有工作可做,我和你媽媽都很高興。現在國內許多公司都不行了。你本來就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今後也不要搞得太近。這不過是我的一點希望而矣。國內現在形勢大好,對許多的腐敗現象大加懲治,秩序好多了,但人口越增多,經濟發展不但要趕上人口的增加,而且還要超前、超前。現在不僅有希望,而且加倍努力,成為中流砥柱,叫人說炎黃子孫行!

父:耿飈

1990年12月11日

要求女兒學好中國古典文化

耿飈還要求女兒學好中國古典文化。據長女耿瑩回憶,她在中學時,耿飈要求她學國畫,他說:「這是國畫,我們自己的畫。」

有一次,耿飈把家裡的一架鋼琴賣掉,換回一個琵琶讓女兒學習。他對女兒說:「我知道你有藝術細胞,你很喜歡藝術,爸爸為什麼讓你學琵琶,學國畫?作為一個中國人,要多學中國的東西。在大學畢業之前,中國所有的藝術你都要去學,學不精沒關係,但是你要了解,要懂。這樣你大學畢業以後,你再學西洋的,看到西洋的那些藝術,就知道哪些是精品,哪些是糟粕……」

耿瑩在回憶錄中寫道:「爸爸說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長著長著,有的時候出了小枝杈,你就給它掰掉,還會往上長。你要是把下面的枝枝杈杈都修掉了,它會一直追著太陽長,直到最後成材。」

整理丨徐瑞、宮銘

相關焦點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兩次授銜的「六星上將」名單一覽
    大家都知道,後勤部是解放軍四總部之一,第一任部長是李立三。在後勤部歷任部長中,湖南郴州人黃克誠軍銜最高,他1952年擔任解放軍後勤部部長。那麼誰兩次擔任後勤部部長呢,他不僅兩次擔任後勤部部長,還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譽為六星級上將。
  • 洪學智:十七上將排第一,世界唯一兩授上將軍銜,古今中外無先例
    1988年9月14日,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授銜儀式,這一次的授銜格外受關注。因為這是自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度之後,開始的重新恢復軍銜制度。這一年的7月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洪學智是本次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高級將領之一,而且是排名第一。
  • 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都有誰?授銜時擔任什麼職務?
    57位開國上將中,有3人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那麼這3位開國上將都是誰?授銜時擔任什麼職務?劉亞樓上將1929年8月中旬,劉亞樓由張滌心、李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12月,入紅4軍隨營學校學習。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你知道他們是誰呢
    要知道,八路軍三個師的六位師長、副師長中,出了五位開國元帥,蕭克卻只是上將,這個授銜的確過低了,依蕭克的資歷,授個大將是完全沒問題的。第二位是張宗遜。張宗遜參加過秋收起義,是主席的愛將,紅軍時期做過師長、軍參謀長,抗日戰爭後期就獨當一面做到了呂梁軍區司令員的位置,解放戰爭時期更是做過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的資歷、級別,完全夠得上大將軍銜,授上將軍銜確實低了。第三位是徐立清中將。
  • 兩次授銜的2位「五星上將」名單一覽
    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當時共有57位將領授予開國上將軍銜。跟著當時的標準,元帥服裝擁有五顆星,大將服裝是四顆星,上將服裝是三顆星,中將服裝是兩顆星,而少將就是一顆星,這樣一來,就一眼就能分別出級別的大小。
  • 中國現役上將增至31名 山東河北籍最多(圖)
    曹剛川上將在1950年代後期留學於蘇聯炮兵軍事工程學院,1980年代後期進入國防大學深造。在現役上將中,劉亞洲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房峰輝畢業於國防大學國防研究系,孫思敬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履歷】 普遍有大軍區任職經歷在目前31位現役上將中,大部分都有集團軍軍長和大軍區參謀長的任職經歷。
  • 伊朗的軍銜:國防部長只授準將,遇刺的旅長卻是少將軍銜
    此外,出席蘇萊曼尼遇刺一周年活動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其軍銜仍然是少將;包括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也僅僅授予準將軍銜。 只能說明伊朗非常重視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因此,伊斯蘭革命衛隊以民兵的名義參與敘利亞戰爭的「聖城旅」,包括應伊拉克政府邀請開進伊拉克境內,圍剿IS伊斯蘭國的,將IS勢力趕出了摩蘇爾等地區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9人黃埔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畢業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開國大授銜這57位開國上將,都是解放軍中的瑰寶,是軍隊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其中54位是我軍培養出的優秀分子,在各個戰爭時期都有非凡的表現。
  • 1996年1月23日 江澤民給上將軍銜獲得者授銜
    江澤民等軍委領導和晉升上將合影  1996年1月23日 江澤民給上將軍銜獲得者授銜  1996年1月23日,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隆重的晉升上將軍官軍銜儀式,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舉4人晉升為上將。江澤民參加了授銜儀式。  附錄:我國軍銜制是怎麼產生的?已經授予了多少上將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加強人民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實行軍銜制問題很快被擺到議事日程上來。1950年9月4日,人民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成立時,設置了軍銜獎勵處,開始研究軍銜制問題。1952年11月26日,總幹部管理部向毛澤東主席並軍委的報告中,對實行軍銜制準備工作等問題擬訂了初步計劃。
  • 本不在授銜名單中的他,是唯一一個由外國元首推薦出來的上將
    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在得知中國擬評上將名單後,致電毛主席:指揮奠邊府戰役取得大捷的韋國清應授上將銜。 陳漫遠本來自己在廣西軍區上報的名單中,擬評的軍銜是上將。在得到毛主席的指示之後,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把自己的開國上將的名額讓給韋國清。
  • 他姓張,湖南人,101歲,是最後的開國中將!曾任國防大學校長!
    很多人都喜歡英雄,湖南的將軍很多,是第三大將軍省,也是平江起義的策源地,有202位開國將軍,有一位湖南人,他姓張,享年101歲,是最後的開國中將,1988年晉升為上將,他是誰?帶著疑問,給大家分享一下!
  • 章沁生:上將軍銜,原軍委總參謀部副參謀長,曾任國防大學教育長
    章沁生:上將軍銜,原軍委總參謀部副參謀長,曾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大學是我軍最高學府,為我軍培養了大批軍事指揮人才。國防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我們熟知的的軍事專家,譬如「局座」張召忠少將、金一南少將、王寶付教授、房兵等。
  • 黃埔軍校一期中的開國將帥都有誰?有什麼成就?授了是什麼軍銜?
    31年後的1955年9月27日,這群「誓以我血澆灌革命之花」的五百同窗中,僅有徐向前、陳賡、周士第、彭明治、閻揆要、陳明仁6名同學走進了懷仁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大授銜!那麼這6位黃埔軍校一期學員,軍事生涯取得了什麼成就?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他本該授中將,因在一九五五年做的貢獻之大,後授予上將軍銜
    我國在一九五五年的時候,對在戰爭中做出貢獻和立下戰功的戰士們進行授軍銜的儀式,以此來感謝和肯定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軍銜的授銜是按照軍功和貢獻來評級的,但是有兩個人,他們被偉人親自提升,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戰鬥十分勇猛,不怕危險,是偉人十分相信的人物,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旋風司令」—韓先楚。他一九一三年出生在人稱中國第一將軍縣的紅安縣,這裡有無數的英雄兒女參加革命。出了二百二十三個將軍。將軍縣的稱號名副其實。
  •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195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將帥授銜典禮,此次共授予十大元帥、十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以及802位少將,其後分別在1956和58年增加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上將,李聚奎是新中國最後一位被授銜的開國上將。
  • 解讀:國防大學歷任校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什麼軍銜?  我軍歷來重視軍事人才的培養,國防大學的成立,正式為我軍培養高級將領。因而,國防大學又被稱之為「將軍搖籃」。國防大學的建設離不開歷任校長的努力,國防大學歷任校長都是誰?什麼軍銜?筆者結合相關資料,一一為大家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