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我們《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共讀的第14天,今天共讀的頁碼是紙質書(215-227),Kindle(4224-4548),內容包括:
理財:生活目標理財:注重學識理財:節省與否理財:被動支出內容關鍵字:理財 生活 錢
今天我們繼續以的形式來開啟共讀,來探究一下錢與生活的關係。
Q1:沒有錢,何談高品質生活?
A:日本人大原扁理生活在東京郊區,每周去醫院做兩天照顧重度身障患者的工作,剩下的五天時間,在自己租來的小屋子裡過著一個人隱居的日子。
每天六七點鐘起床,邊聽廣播邊活動筋骨,然後做早飯,上午的時間用來做一些例行的事情,寫日記、洗衣服、讀書。午飯過後,下午出去散步、採買,晚上看電影、處理郵件。
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這樣,朋友不多,但也會不定期的聚會,偶爾去東京逛街見朋友。
這樣做二休五的慢生活,雖然清貧,但是無比愜意,這就是他心目中高品質的生活。
如果對這種「大隱隱於市」的「隱居」生活感興趣,可以去看他寫的《做二休五》這本書。
大原扁理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都難以接受,租住的房子,四周很多都是空屋待售,很少有人住這麼偏遠,購物之前要做好計劃,不買名牌,儘量在家做飯,低欲望、低消費,低社交。
但是他不用再上每天12個小時的班,不用再擠早晚高峰的地鐵,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自給自足,而且很享受每天的生活。
什麼是高品質的生活?「高品質」不應該在世俗的評價裡,錢不是衡量標準,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很多有錢的人依然疲於奔命,習慣了被追趕,停不下來享受生活,一年到頭能安心回家睡個覺的時間都很少。也有的人走走停停,注重享受,即使是廉價的享受,看一部電影,吃一個冰激凌,就覺得這一天的生活很快樂。
有人喜歡低調奢華有內涵,有人喜歡文藝小清新,有人喜歡斷舍離樸素風,審美的標準因人而異,高品質的生活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生活的品質完全在自己的心裡,不再別人的眼裡。
Q2:錢是省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
A:抱著「錢是省出來的」想法的,基本上還停留在上一代人的觀念。我們的祖輩、父輩經歷了戰亂、饑荒和貧窮,和平年代百廢待興,才開始逐漸積累財富,所以拿著一份死工資,省吃儉用地維持生活、供養後代。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環境、經濟形勢、投資機會、個人選擇如此廣泛的情況下,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都有不止一種選擇,省錢固然重要,但面對這樣的時代,更加重要的是你的賺錢能力。
「節省沒錯,但節省肯定不是創造未來的主要方式」,抓住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增長自己的學識,讓自己不斷增值,不斷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
今天的思考與行動:
1、你有哪些提高生活品質的小妙招,分享一下。
2、今天共讀內容中,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以如下卡片的形式記錄下來。
歡迎關注夕嶼,四點伴讀創始人,全職媽媽,今年讀書70本+,讀書輸出10萬+,閱讀推廣人,百萬粉絲平臺講書人。關注我,帶你一起高效讀書,一周輕鬆讀完一本書,學以致用,簡單輸出讀書卡片,撰寫講書稿,一邊讀書一邊給孩子賺奶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