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添加關注
2005年,Steve Jobs 在Stanford畢業典禮上演講,最後送給了所有在場的年輕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個演講後來廣為流傳,各種中譯版本也不斷湧現,有人將這句話譯做「求知若飢,虛心若愚」,《Cheers》雜誌則把這句話譯為「饑渴求知,虛懷若愚」。但無論如何,這些解讀都有失偏頗。
What does "hungry" mean?首先,英語裡一般用"curious"而不是"hungry"來表達對於知識的追求。
形容一個人求知若渴,一般用"intellectually curious"或是"eager to learn",一般不會是"intellectually hungry",也極少是"hungry to learn"。
「hungry」是對「成功」的渴求,即「hungry for success」。所以 Steve Jobs 的「Stay hungry」,其實並不是在要求臺下史丹福大學的高材生們去求「知」。他真正想說的,是要去不停地尋找成功,永遠不滿足於眼前的成就。
What does "foolish" mean?
其次,英語中也不會用「foolish 」來形容虛心。
形容「虛心」,常用的是「humble」或者「be open to new ideas」;而「fool」,並非「虛心的人」,「fool」就是「傻瓜、笨蛋」的意思。
「You gotta be a fool to believe that will work.(白痴才會相信這東西會成功) 」這是所有的創業者最常聽到的一句話,Steve Jobs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是不要理會旁人的意見,堅持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因為要創新要顛覆,你就註定要在眾人的誤會中孤獨地前進。
事實上,類似這樣簡單直白的警句很難原汁原味地在不同語言之間進行轉換,「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這樣的翻譯明顯是被文藝化後的產物。語言被文藝化之後往往會削弱原意,只向意境陶醉這一方向發展,而並不直指本意,因而在傳播過程中就容易淪為一廂情願的情感訴求。
當然,如果在特定情況下必須有一個中文版本的話,小編推薦兩個,其一曰:「存志,守拙」;其二曰:「貪得無厭,固執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