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擦亮鋼鐵生產的「眼睛」
□本報記者/張豔芳
穿著一身白大褂,面容清麗,笑容溫和,剛剛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吳琨,和記者想像中的鋼鐵行業的女工匠有點不一樣。
吳琨是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管理部理化檢驗中心鐵前化驗作業區作業長,也是八鋼公司評選出的24位工匠中唯一的女工匠。她紮根檢驗化驗技術崗位30多年,帶領團隊承擔著八鋼公司所有進廠原燃料、貴重合金、煤焦化產品、高爐鐵水的取樣、檢驗化驗工作,每天檢測發出成百上千個數據,為鋼鐵生產提供了有效指導。
「檢驗化驗數據分析是指導鋼鐵企業生產的『眼睛』,我們要讓每一個檢驗化驗數據精準,不斷擦亮鋼鐵生產的『眼睛』。」吳琨說。
■連續10年檢驗化驗合格率100%
4月25日,記者見到吳琨時,她正在實驗室裡指導技術人員進行原料樣品檢測。「對鋼鐵生產原料進行檢驗化驗,對成本控制、鋼鐵生產至關重要。」吳琨說,「生產部門要根據我們的檢驗化驗數據來調配生產,任何一個數據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檢驗化驗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力求精準。」
2016年,八鋼公司對一次進廠煤炭的粘結指數產生了異議。為了找到癥結,吳琨和其他3名技術人員對影響煤粘結性的因素逐一進行測試,一晚上4個人做了30多次實驗,依舊沒有找到原因。
「原因沒找到,實驗就不能停。」吳琨說。她帶領團隊成員共做了300多次實驗後發現,異常原因是一個煤炭樣品是熱的,而正常樣品應該是常溫的,是異常樣本導致了數據異常。
正是憑藉高超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吳琨帶領的團隊連續10年檢驗化驗合格率達到100%。
■勇創新降成本提效率
從2013年「吳琨女工創新工作室」掛牌的那天起,吳琨就沒有停下創新的步伐。
「長期以來,檢驗化驗項目一直使用純化學手工分析法,費時費力,要提高效率必須進行方法創新。」吳琨說,要用現代化智能設備進行檢測,用儀器分析代替手工分析。由於不同的儀器對樣品的要求不一樣,她帶領團隊做了大量實驗,終於找到部分項目用儀器分析的有效途徑,大大縮短了實驗流程,提高了檢驗化驗效率。
這幾年,吳琨帶領創新工作室,對化驗項目進行優化,對技術進行創新,解決了很多難題。八鋼公司進廠焦煤混煤狀況原因分析,一直是制約公司降本增效的難點,吳琨帶領團隊開展「運用鏡質體反射率測定分析煤質狀況」分析方法應用實驗,通過上百次實驗解決了此問題,為八鋼進廠焦煤提供了煤質鑑別依據。
吳琨十分重視培養團隊的創新意識,她帶領工作室獲得了5項國家技術專利,30多項創新技術獲得八鋼公司認定,創新工作室還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
■精心帶好團隊打磨匠藝
吳琨帶領的檢驗化驗團隊共有62名成員,她像家長一樣,耐心細緻地給大家教技能、授方法,提升團隊的業務素養,帶出了十幾名徒弟,烏木提江·斯馬依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2年烏木提江畢業後就跟著吳琨學習。從外發化工產品取樣到現場焦煤制樣,從精密儀器操作到化學分子結構分析,吳琨手把手地教。一次,烏木提江在用色譜法測定煤氣熱值時遇到了技術難題,吳琨帶著他做了數十次實驗,最終解決了難題。如今,烏木提江已經成為作業區的一名優秀工程師。
吳琨常對團隊成員說,做檢驗化驗工作,一定要沉下心,把每個細節做到極致,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精準並有效指導生產。
從事檢驗化驗工作看似光鮮實則辛苦,往往要不分晝夜取樣檢測。由於長期站立做實驗,吳琨的腿部出現了靜脈曲張,但她依然堅守在一線。她說:「我熱愛這份職業,為這份職業感到自豪。我要把肯鑽研、能吃苦、勇創新的勁頭和精湛的技術傳承下去,把團隊打造成新疆鋼鐵行業的領軍團隊,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